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641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 第三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docx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三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

[循着线索·理一理]

[由表及里·想一想]

1.从中国对内视角来看,怎样理解“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提示] 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21世纪初,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2.有人说:

“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造。

”你如何理解这种说法。

[提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土地经营权和产品分配权交给农民,它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只是扩大了农民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其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

3.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曾经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松绑”之风吹向全国,试推测“‘松绑’之风吹向全国”最早可能是在哪一年?

为什么?

[提示] 1984年。

原因: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即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4.为什么将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作为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标志?

[提示] ①南方谈话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从而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

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中国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

5.有人说: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仅仅是社会属性的不同,其运行机制是相同的。

”请指出这一观点的错误所在。

[提示] 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且由于这一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对市场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

[史论术语·背一背](先填后背)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

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局面。

②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

③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④我国的经济体制有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1956~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978~1992年实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管理体制,1992年以后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探究点一

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未考史料·读出史论] 

 

从史料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史论形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

(1)原因:

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特点:

①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3)实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探究点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已考史料·命出新意] 

史料 (摘自2010年北京高考T37)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茶叶与民族企业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

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20世纪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

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茶店

1982年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2002年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1)试从企业性质角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答案:

1900~1956年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私营企业);1956~1999年属于国营企业;1999年至今属于股份制企业。

(2)试从企业发展角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答案:

1900~1925年为创业阶段;1925~1956年为扩展阶段;1956~1999年为改制阶段;1999年至今为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

(3)请抓住企业发展的某一阶段,分析该阶段内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

答案:

①1900~1925年:

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

②1925~1956年:

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四大家族);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③1956~1999:

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④1999~至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企改革深入。

总结升华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项目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

②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

②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

③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特点

①单一公有制

②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②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历年高考真题整体研究——找规律]

1.(2014·江苏高考)有学者指出:

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解题提示:

联知识:

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体现了农民的“期望、思想和要求”,实则突破了“人民公社”体制。

答案:

D

2.(2014·浙江高考)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

这表明(  )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题提示:

①定时空:

20世纪80年代。

②抓关键:

抓住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间限定,联系这一时期的历史史实。

答案:

A

3.(2013·天津高考)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解题提示:

①定时空:

20世纪90年代。

②联知识:

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都由政府控制,企业效益好坏与企业自身关系不大。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一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故其比较茫然。

答案:

D

4.(2013·江苏高考)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解题提示:

抓关键:

从材料中可知甲段时间是1990~1995年,该时期我国的经济理论是中共十二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答案:

C

5.(2013·海南高考)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

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这一措施(  )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解题提示:

关键信息:

时间为1983年,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活跃市场。

答案:

C

6.(2014·广东高考,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推断材料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解题提示:

“角度”抓住“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1992年”“2001年”回答;“说明”可结合两种历史分期涉及的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阐明。

答案:

以1992年为界:

经济改革角度。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

以2001年为界:

对外开放的角度。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最新史学动态分类研究——看趋势]

史界争鸣类(十二)

史学界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的争鸣

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在许多问题上,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

具体如下表:

观点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要从行政指令型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

观点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创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及其多种形式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的模式

观点三

经济体制改革要从单纯数量增长型向效益提高型转变,概括为发展模式的转变

观点一较完整地表达了我国由改革开放前的行政指令型的经济模式转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型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既以市场经济为主,国家也要适当宏观调控。

观点二强调创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及其多种形式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的模式。

观点三强调了发展模式的转变,即由数量增长型(追求GDP)向效益提高型(追求GNH)转变。

教材中的表述和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它克服了改革开放前行政指令型的计划经济模式,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向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向新视角] (2013·全国卷Ⅰ)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 A项表述明显有误,排除;新经济政策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调整经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是在计划经济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故选择B项;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执行于1978年,苏联农业集体化出现于斯大林时代,故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但并未达到D项所表述的结果,故排除。

[答案] B

[近期模拟试题重点研究——练能力]

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

1.(2015·潍坊模拟)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

“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

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

”柳传志感受到的“变”是指(  )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解析:

选C 从材料中看不出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变,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更看不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故B项错误;由报纸内容由“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变为“登载如何养猪”可以看出,中央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开始向经济方面开始转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故D项错误。

2.(2015·永州三模)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

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

其作用是(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D.拓宽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

解析:

选C 中国高层出访不能说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提出,故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召开,从时间以及出访主要国家可知与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故D项错误。

3.(2015·张掖诊断)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

“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  )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

选A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因而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故选A项。

4.(2015·合肥检测)“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

这里描述的是(  )

A.建国初期土地改革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选D 材料表明土地的所有权不变,仍属于公有,只是经营权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判断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故D项正确;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是将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所有权不是公有,故A项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将农民个体土地转变为公有,所有权发生变化,不符合材料中所有权没有变的表述,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所有权虽然是公有,但经营权也是集体经营,不符合材料“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故C项错误。

5.(2015·淄博诊断)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开始实施“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的经营办法,企业效益连年大幅增长。

这(  )

A.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B.得益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C.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

D.受惠于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运行

解析:

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国企改革,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关键词“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全留,歉收自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企改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下放,故B项错误,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开始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故D项错误。

6.(2015·资阳诊断)下图中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  )

A.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解析:

选B 题干数据只涉及所有制比重的变化,未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故A项错误;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多种所有制并存,反映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故B项正确;C项为图中反映的现象,故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集体工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的比重仍占较大的比重,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根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

7.(18分)(2015·宁波模拟)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烙下多届三中全会的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二 邓小平促使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批准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当时对经济改革最全面的阐述。

它既包括宏观理论分析,也概述了为全面扩大市场铺路的措施。

《决定》采纳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宣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搞不搞计划经济,而在于是否实行公有制。

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共同富裕。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深化历程。

(4分)

(2)材料二、三显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的哪些举措发挥了推动作用?

(4分)

(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是什么?

有学者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去苏联模式”,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10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一、二,结合经济改革过程进行概括。

(2)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中共十一届、十二届与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回答。

答案: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国有企业。

(2)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或宁波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或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3)特征:

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排斥市场调节;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

理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肯定权力下放(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重视经济规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