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667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ocx

第二专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专题: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人与人”和“物”的理论冲突

在经济学说史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两大体系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

由于不同的经济学体系的研究的目标和论述的内容的区别,因而会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不同的历史结论。

资产阶级经济学不能科学地确定经济学的对象,他们离开社会生产关系,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财富,或者财富的分配、消费,或者是资源配置,等等。

总之,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在物质资料生产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

因此,经济学两大体系在研究对象上的理论冲突是客观存在的。

第一节重商主义体系的研究对象

一、重商主义以财富为研究对象

1、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始初的经济学。

重商主义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作为其考察对象,考察G—W—G’的运动。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攫取金银。

并且认为,一国除了开采金银矿藏之外,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

重商主义提出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财富是什么、财富的来源是什么和怎样才能获得财富、积累财富。

2、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亚当·斯密说:

“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产生出两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其一.可称为重商主义;其二。

可称为重农主义。

”。

15世纪初,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的对外贸易必须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大量货币资本。

在重商主义产生的封建主义时代,金银成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货币成了一般财富的代表。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重商主义者对货币和财富认识,只能表现出他们的粗陋水平,把货币当成一般财富的代表。

以财富为研究对象的第一个经济学体系就是重商主义。

但是,重商主义还不是科学的体系。

二、法国重商主义体系的研究对象

(一)孟克列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孟克列钦和《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安徒安·德·孟克列钦(1575—1621年)是17初叶法国重商主义代表。

他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年)中,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并在书中论述了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

2、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

孟克列钦从商业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认为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国家应把流通置于首要地位,承认商业资产阶级获得商业利润是正常的,政府要完成使国家获得荣誉和不断地致富的重要任务,就应该执行有利于法国商人的政策。

3、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

孟克列钦将财富和货币混为一谈,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力图证明获取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

他反对外国在法国经营进出口贸易,极力主张法国政府应该保护和帮助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

孟克列钦又认为,使国家富足的不是充足的黄金和白银,不是大量的珍珠和钻石,而是生活衣着的必需品,谁的手里这些东西多,谁就更幸福。

(二)柯尔培尔的重商主义学说

1、柯尔培尔和他的重商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1619—1683年)是法国晚期重商主义经济学家。

他的重商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致富,即货币。

柯尔培尔认为,为了致富,法国必须发展对外贸易,从其他国家掠夺货币,国内贸易只是对外贸易的辅助力量。

作为晚期重商主义者,他要求在对外贸易中,要争取达到出超。

2、“皇家手工工场”

为了增加出口,实现出超,柯尔培尔筹划建立了“皇家手工工场”。

并采取了缩减外国商品入口,确定了保护关税的税率的政策。

三、英国的重商主义

(一)《对我国同胞某些控拆的评述》的研究对象

1、《对我国同胞某些控拆的评述》及其研究对象

《对我国同胞某些控拆的评述》(匿名发表于1581年)是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作。

作者主张在对外贸易中应该注意不要向外国人购买超过他们自己国家向外国卖出的东西,即在对外贸易中要保证出超。

不然将会使自己破产,而使别国致富。

作者所重视的是设法将货币保留在国内,不使它流向国外,并把这一点作为对外贸易的指导原则。

可见,《对我国同胞某些控拆的评述》的研究对象是财富,即货币。

2、早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对我国同胞某些控拆的评述》表达出某些超出早期重商主义的思想。

但是,所表达的仍然是早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二)《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的研究对象

1、托马斯·孟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最突出的代表

托马斯·孟(1571—1641年)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最突出的代表,也即英国贸易差额论的典型代表。

他论述重商主义原则的最著名的著作是《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马克思在评价该书时说:

“如果说重商主义具有一部划时代的著作……那末这就是托马斯·孟的著作。

2、《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的研究对象

托马斯·孟认为,增加本国商品的输出和减少对外国商品的消费是保证国家增加财富的特殊手段。

他把财富两类:

一类是自然财富,即从消费中节省下来而输出到国外去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另一类是人为财富,即为出口而生产的工业品和用外国商品经营贸易而获得的财富。

3、减少进口,扩大出口的政策

托马斯·孟提出一系列减少进口,扩大出口的政策:

扩大国内耕地面积,自己供应那些原来向别人购买的某些农产品,并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出口;认真节约,英国人在食品和服饰方面不要消费外国商品;用节省国内对自然财富消费的办法以利增加出口这些商品;降低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保证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畅销,从而在国外市场竞争中取胜,并占领国际市场。

4、重视发展航运业和转口贸易事业

托马斯·孟十分重视发展航运业和转口贸易事业。

他认为,用自己的船只运送出口商品,不仅会得到商品在本国的售价,还可以加上商人的利润、保险费用和运费,从而增加国家的收入。

5、保护关税主张

托马斯·孟提出了保护关税的主张,即对进口由本国消费的商品课以重税。

但是,对输入的外国的货物,凡是要再运出的应予以照顾,不要征以过重的关税。

他认为,这样可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从而达到出超,使国家在每年收入中积累更多的财富。

四、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中提出的研究对象

1、配第和他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威廉·配第(1623——1668年)是古典经济学说在英国的创始人。

他的经济著作中还存在着浓厚的重商主义的见解。

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中提出的研究对象是财富及其管理。

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一书中说:

“产业的巨大和终极的成果,不是一般财富的充裕,而是金、银和珠宝的富足。

它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财富。

2、配第是由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过渡时期的经济学家

威廉·配第虽然是古典经济学说在英国的创始人,但他是由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说过渡时期的经济学家,他对国家经济生活的一系列观点接近重商主义者,其中包括:

按照重商主义的精神看待人口问题,错误把贫困的真正原因归结为人口的稀疏;在《政治算术》一书中专门论述了殖民扩张主义思想。

 

第二节重农主义体系的研究对象

一、重农主义经济学体系及其特点

1、重农主义及其特点

重农主义是出现在18世纪50到70年代的法国的一个古典经济学学派。

重农主义创始人魁奈、杜尔阁等,创立了比较完整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

重农主义的学说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理论体系的矛盾性上。

重农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在其革命前夜的利益和要求。

但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却带着浓厚的封建主义的外观。

他们一方面要试图建立崭新的资本主义经济,但又贬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工业。

马克思说:

“实际上,重农主义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2、重农主义的研究对象

在重农主义认为,社会财富是农产品,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则是农业。

他们把资本最先得以发展的工业部门看成为生产部门,是农业的附庸。

他们抨击重商主义者对社会财富及其来源的看法,明确指出货币并不是国民的真正财富,只是一种流通手段。

并强调积累货币是一件坏事。

对外贸易不是国家致富之源。

二、布阿吉尔贝尔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布阿吉尔贝尔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阿吉尔贝尔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在法国的创始人

比埃尔·勒·庇逊德·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年)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在法国的创始人。

布阿吉尔贝尔批判了重商主义把财富等同于金银货币的观点。

他指出,农产品是真正的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

一切财富都来源于土地的耕种。

2、布阿吉尔贝尔反对重商主义者积累货币财富

布阿吉尔贝尔说,货币不能吃也不能穿,它只能作为交换和支付使用,货币本身并非财富。

布阿吉尔贝尔还认为,货币及其积累是人民的贫困和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

他指出,人民之所以发生特别巨大的灾难,就是因为人们追求货币财富,货币积累本身成了目的,货币也就成为残害一切人的刽子手了。

甚至认为金银是商品中最卑下的一种。

3、布阿吉尔贝尔研究了财富减少的原因

他否定了当时法国对财富减少的原因所提出的各种见解,其中包括:

贸易凋敝;资金不足;国王的收入增加。

他指出,法国财富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收益的减少。

三、魁奈认为财富是农产品

1、魁奈创立了完整的重农主义体系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年)创立了完整的重农主义体系,使他成为重农主义创始人。

他在《人口论》、《赋税论》中提出了与重商主义完全对立的观点,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认为财富的增长应先于人口的增殖,并提出改革税制,实行单一税的主张。

2、魁奈反对重商主义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

魁奈认为,货币不是国民的真正财富,它的职能只是流通手段,货币如果被置于流通之外,不与其他生产物相交换,便不能促进国家财富的经常再生产。

他并认为,积累货币是件坏事,货币积累越多,国家越贫困。

他批判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当作财富的源泉。

3、魁奈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魁奈认为,财富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农业。

只有农业生产才会使物质本身增加,即使用价值的增加,而在其他经济部门,只不过是把已经存在的物质因素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各种使用价值结合为一种新的使用价值。

但并没有使物质本身增加,没有创造财富。

因此,他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领域。

4、魁奈的剩余价值理论

魁奈认为,农业不断生产出产品,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即“纯产品”,这种“纯产品”就是产品的价值超过该产品生产费用的余额,表现为使用价值,即表现为物质形态。

可见,魁奈已经确认剩余价值不是像重商主义者所说的是在流通中产生的,而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魁奈关于剩余价值真正来源的正确论述,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

这是魁奈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功绩。

但是,魁奈并没有科学的价值理论作为基础,这就使他不可能把剩余价值归结为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

四、《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的研究对象

1、杜尔阁是法国重农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阁(1727-1781)是法国重农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杜尔阁是重农主义者中眼光更为远大的代表人物,他的经济理论较少带有封建主义的外观,把重农主义理论发展到最高峰。

2、杜尔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杜尔阁在《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766年)中,认为农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源泉,是其他各种劳动所以能独立经营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由于杜尔阁没有摆脱重农主义的偏见,认为农业是唯一创造财富的部门。

所以,他是在特殊形式即地租上来认识剩余劳动,而不是在一般的形式上来认识剩余劳动的。

杜尔阁虽然在剩余价值等理论上有许多富于天才的思想,但都未能得到科学的论证。

第三节古典经济学体系的研究对象

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研究对象

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研究对象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研究的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斯密指出: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构成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进来的物品。

”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确定了他的经济体系研究对象是国民财富。

他进一步指出,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所生产的商品总量,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总之,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斯密指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财富的性质,并第一次论证了任何生产部门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的思想。

2、斯密对重商主义财富理论的批判

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批判了重商主义的种种错误观点。

他指出,重商主义认为一国国民财富就是货币或金银的观点是荒谬的;重商主义把外贸顺差看作增加国内金银量,即增加财富的唯一原因,因而只重视对外贸易是一种片面的看法;重商主义者要求政府直接管制货币或采取对贸易差额的监督是不可取的;重商主义把金银的输入看成是一国得自国外贸易的主要利益是错误的;重商主义是一种限制和管理学说。

二、《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研究对象

在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把阐明社会产品如何分配为地租、利润和工资以及这些收入的动态,规定为经济学的对象。

在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中,一切问题都是从分配这个角度进行考察的。

2、李嘉图古典经济学研究对象历史的、阶级的规定

李嘉图生活在19世纪初期。

这时,资本主义已经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阶段,资本积累的规模愈来愈明显的决定于资本家获得利润的大小。

李嘉图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企图限制地主的地租,从而增加资本家的利润。

在他看来,地租的增长势必压低利润,而获得利润是资本家的动机,利润的减低会导致生产的萎缩甚至停滞,这对社会都是不利的。

这使我们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不再讨论一般国民财富的增长问题,而专著于财富的分配问题。

3、李嘉图的分配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是工资的大小决定于工人及其家属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利润是商品的价值超过工资的余额;三是地租是商品的价值超过工资加利润的余额。

李嘉图对三种收入分析的科学性在于:

一是对工资和利润的分析,是以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为基础的;二是认为工人阶级在社会产品中所占份额决定着其他阶级在社会产品中所占份额;三是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是相互对立的。

三、《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福利

1、《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的研究对象

西斯蒙第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认为,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而不是为财富而创造财富,只有增加了国民享受,国民财富才算增加。

西斯蒙第把政治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研究“精神幸福”的高等政治学,包括法律学、道德伦理学、教育学、宗教学等;另一部分是研究“物质福利”的政治经济学。

他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物质福利。

2、经济学是政府的事业和责任

西斯蒙第说:

“从政府事业看,人们的物质福利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政府应该通过政治经济学来为所有的人管理全民财产的利益;它应当设法维持秩序,使富人和穷人都享受到丰衣足食的安宁的生活,这种秩序不许国家里有任何人受苦,不许有任何人为自己的将来感到忧虑,不许有任何人不能以自己的劳动获得本人和自己的家庭所需的衣、食、住;要使人的生活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3、对古典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批判

西斯蒙第指出,亚当·斯密把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定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固然可取,但他“所考察的只是财富”而忘记了只有使全体人民都富足才说得是财富的增加,这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唯一目的。

他认为,李嘉图及其学派忘记了“财富正是属于人而且为人所享受”。

4、西斯蒙第经济学说的基础是收入分配论

西斯蒙第从经济学应当为“所有的人”谋幸福出发,把这门科学建立在收入分配论的基础上。

他认为,在这个基础上,经济学应当注重研究以下各种关系:

收入与资本、人口与收入、消费与人口、再生产与资本和人口等。

他所论述的这些关系问题实际上是收入分配问题,也就是他的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他论证:

消费先于生产并决定生产;通过交换达到消费的目的;消费依存于收入。

他的结论是:

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是一切灾难和贫困的原因,是各种矛盾形成的根源。

四、《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对象财富及其内涵

1、马尔萨斯的财富的定义及其错误

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确定的研究对象是财富。

但是,他说:

“财富是个人或国家自愿占有的、对人类必需的、有用的和合意的物质的东西。

斯密把财富归结为土地和劳动的产品,纠正了重商主义把财富与货币及金银相等同的错误观念。

正确地指出财富不是从流通领域、而是在生产领域形成的。

斯密并强调了土地和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马尔萨斯的财富定义的错误就在于把斯密的富有时代特征(当时还是农业经济时代)的财富定义否定了。

不过,马尔萨斯在“补充”中还是提到了“财富是需要一些勤劳才能占有或生产出来的”。

2、有效需求论及其理论价值

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财富增长必须以有效需求为条件的理论。

他认为,财富增长的因素除了生产供给方面以外,还应当考虑消费需求方面,即是否有足够的有效需求。

他认为,供给和有效需求结合才能促进财富增长,并决定产品价值。

马尔萨斯在有效需求是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的理论中,关于需求是保持一国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的论证是正确的。

3、创造有效需求的关键是分配方式

马尔萨斯还论述了创造有效需求的关键是分配方式。

其内容包括:

地产的自由分割;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使社会中占适当比例的一部分人从事私人服务,或者可能以其他方式提出对物质产品的需求,而不直接参与产品的供给。

”他的结论是,资本家和工人不能够把全部社会产品消费掉,也不能实现其全部价值。

必须有一批从事私人服务的人,这些人不生产物质产品,但可以消费物质产品,并实现其价值。

4、财富增长理论的地主贵族立场

马尔萨斯说,生产并不一定会为自己创造全部需求。

“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一批从事于各种私人服务。

”非生产性消费者除了下等仆役、政治家、军队、法官和律师、医生、牧师等之外,还“必须有一个相当大的阶级,他们愿意也能够消费掉比他们所生产的数量更多的物质财富……在这个阶级中,地主无疑居于显著的地位;但是,假如地主没有他们所养活的大批从事私人服务的人手的帮助,单靠他们自己的消费就不足以保持和增加产品的价值。

”显而易见,马尔萨斯的财富增长理论是为不劳而获的地主贵族辩解的,这是由他的土地贵族立场所决定的,这是应该批判的。

五、《政治经济学概论》研究对象是生产、分配和消费

1、萨伊的《政治经济学概论》研究对象

萨伊把《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的内容分为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和财富的消费三部分。

并指出,“政治经济学考虑到农业和工业,但它所考虑的只是各行业中和财富的增加与减少关系的方面,而不是所使用的方法。

”可以看出,萨伊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2、萨伊的“三分法”是一种首创

萨伊把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并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这就是萨伊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

这种“三分法”被后来的大多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接受,并认为这是萨伊的一个功绩。

它的意义不仅在于马克思沿用了这种划分,而且在于至今人们还不能越出这种划分。

但是,他更没有明确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是一种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六、《和谐经济论》的研究对象是个人利益

1、巴斯夏的《和谐经济论》的研究对象

巴斯夏在《和谐经济论》中指出:

“政治经济学的主题是人,但是,政治经济学并不研究人的一切……(它所研究的是)个人利益这个冷冰冰的领域”。

2、巴斯夏的《和谐经济论》的出发点

为了建立《和谐经济论》,巴斯夏主要研究和建立经济学概念。

他要“以建立一些经济学概念为开端”进行研究。

诸如人的“感受性”与“活动”。

“感受性”是指人的痛苦与享乐;经济“活动”是为满足享乐和避免痛苦而作出、由需要、努力和满足构成的。

可见,巴斯夏的《和谐经济论》的出发点是人的主观感受,以及这种感受的满足。

七、《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对象是财富的分配规律

1、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具有不同的性质

约翰·穆勒认为,财富的生产规律与财富的分配规律具有不同的性质:

财富的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它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变化。

其实生产规律的变化比起分配规律的变化往往是带有根本性质的变化。

因为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规律的变化决定分配规律的变化。

2、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由于分配规律是可变的,因而它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约翰·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确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的分配规律。

他认为,财富的生产规律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物理的因素,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在特定地点和时间对这些性质的了解程度,这些是自然科学的对象,政治经济学不研究这些,而只是予以默认;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制度、道德、心理和人的本性。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变革

1、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物与物的关系

16、17世纪的英、法重商主义从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着眼于流通领域,把货币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古典经济学把研究重心转移到生产领域,或者把农产品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把国民财富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把财富的分配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把为物质福利、个人利益、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对象。

一言以蔽之,经济学的对象是物与物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立,科学地确立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说: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社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形成

1、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萌芽思想

1844年前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特别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时候,总是强调必须对私有制加以说明。

在说明私有制时,总是和说明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联系起来。

这表达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萌芽思想。

2、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并把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马克思把这些原理具体应用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比较明确地阐述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提出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称作“交往关系”或“交往形式”)等经济范畴,并提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所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人们所达到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受生产力所制约,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必须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第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者要“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三、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深入探讨

1、《哲学的贫困》对经济学的对象的论述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1847年)里,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学的对象问题:

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展生产力,同时,也发展着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性质必须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

因此,经济学就必然要以作为经济范畴现实基础和客观依据的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2、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1847年,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协会向工人群众讲解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时,明确地指明了政治经济学应当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在19世纪40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