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68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docx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第1——7章:

第一章

1.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    主体  、    客体      和      内容       三大要素构成。

2.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   .权利  、   义务    

3.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 .权利能力         和行为能力。

4.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物         、   智力成果        和    行为       。

5.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

包括  当事人 、    诉讼代理人  、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等。

第二章

6.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  适当    的问题。

第三章

7.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 固有职权另一类是授予职权;

8.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

 选任 、 委任   、调任   聘任  。

9.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的   组织         。

第四章

10.在行政组织法规中对于行政机关职责权限的规定,一般采用三种方式:

  概括 规定, 列举   规定和折衷 规定。

11.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方式:

 选任    、  委任、   调任  、   聘任

12.按照行政机关的工作权限划分,可分为    一般权限  机关和    专门权限   机关。

13.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

其中     选任     是由有权机关人民公民担任行政公职。

14.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分别是  行政公署    、  区公所    和     街道办事处)      。

第六章

15.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   独立     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16.在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是  企事业单位  及 其他社会组织       。

17.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 国家行政机关   。

18.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   委托机关                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第七章

19.依据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所影响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以将行政相对方分为 抽象相对方 和  具体相对方 

20.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   抽象行政行为 和 具体行政行为   。

21.   行政强制   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的人身及财产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第8——14章:

第八章

1.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   行政主体     及其  工作人员     

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中,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有:

行政监察机关 和 审计机关上级 行政机关。

第九章

3.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    职权立法  、    授权立法 。

4.依据行政行为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将行政行为划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依申请行政行为

第十章

5.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  职权立法,        、  授权立法         。

6.根据我国宪法、组织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行政立法主体为:

  国务院    ,   国务院各部门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7.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    临时性          的行政许可。

第十一章

8.      行政许可证     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法律术语。

9.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  程序性       审核和   实质性         审核。

10.《行政许可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  公开 、    公平  、   公正  的原则。

11.行政相对方申请行政许可,必须以  书面      形式提出。

第十二章

12.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

行政性、 强制性、执行性。

第十三章

13.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  招标、拍卖、邀请发价   和直接磋商等方式。

   14.行政合同的解除有两种方式:

一是  单方解除          ,二是    协议解除        。

第十四章

15.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   规制性行政指导  调整性行政指导     、   助成性行政指导  。

第15——21章:

第十五章

1.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警告       和  通报批评        。

2.《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   .两次     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3.在我国行政处罚可以分为人身罚   、行为罚   、 财产罚  、   申诫罚    等几种。

4.《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  法规     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5.暂扣和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属于行政处罚中的  行为      罚。

6.部门规章及地方性规章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设定   警告        或者   一定数额罚款            的行政处罚。

第十七章

7.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    违法      或行政    不当      。

第十八章

8.行政救济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      请求    为前提。

9.行政救济以行政    争议    为基础。

10.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 行政机关         救济和   司法机关       救济。

第十九章

   11.我国的行政复议机关有两类:

一类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一类是 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

第二十章

   12.行政赔偿范围包括 侵犯人身权         的违法行政行为和  侵犯财产权        的违法行政行为两种,对这两种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赔偿。

13.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

   :

过错责任原则         原则;   危险责任原则         原则;违法责任原则。

14.我国的行政复议机关有两类:

一类是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一类是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 。

15.《国家赔偿法》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共同行使行政职权    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第22——27章:

第二十二章

1.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    不动产      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确立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   列举式        、    概括式   、   结合式    等三种。

3.我国赔偿诉讼的举证制度依《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应由   被告(赔偿义务机关也可)                  负免责、减责的举证责任。

4.第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做出七种形式的判决,即   维持判决 、撤销判决、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判决;限期履行判决、变更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和确认判决。

二、单项选择题

第1——7章:

第一章

1.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 D  )。

   A.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B.行政法的基本内容C.行政处罚的原则       D.行政法治的原则

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  B )。

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D.行政组织法与行政行为法

第二章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到另一个行政机关,属于( A   )。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B.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C.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    D.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4.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B   )。

   A.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   C.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D.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5.( A  )行为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各为一方。

A.行政司法              B.行政立法C.行政指导              D.行政执法

6.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  B )。

A.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C.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D.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7.下列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协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D.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同一性

8.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条件下包括(  D )。

A.相应的法律依据              B.行政主体C.相应的法律事实              D.行政程序

9.以下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 A )。

A.行政法律行为                B.主体C.客体                        D.内容

第四章

10.(  C ),即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任行政公职。

   A.选任                           B.聘任   C.委任                           D.调任

第五章

11.国家公务员的一项权利是(  B  )。

   A.免职   B.辞职C.辞退   D.降职

12.区公所的设立,要经( C  )批准。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大常委会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大常委会

13.公务员职务关系因( D  )而消灭。

A.撤职           B.免职C.升职           D.辞退

第六章

14.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社会组织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视为( A  )。

A.该行政机关的行为B.该社会组织的行为C.该社会组织和行政机关的行为D.既是该社会组织的行为,又是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第8——14章:

第八章

1.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是( C  )。

   A.特殊行政监督   B.舆论监督C.一般行政监督   D.执法监督

第九章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属于(C )。

   A.行政处置权   B.行政合同的签订权C.行政许可权   D.行政确认权

3.某县政府做出有关规范该县集贸市场秩序的决定,这一行为属于( A  )。

A.行政立法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C.具体行政行为D.行政执法行为

4.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的划分依据的标准是( C  )。

   A.行为适用和效力作用的对象的范围 B.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序

C.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律形式     D.以行政行为是否以作为方式来表现

5.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这体现了行政行为具有(  C )。

A.确定力                 B.拘束力C.公定力                 D.执行力

第十章

6.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 B  )。

   A.依法行使职权的公务员   B.国家行政机关C.被授权的组织           D.其他组织

7.行政规章有权设定警告和( C  )。

   

A.通报批评         B.责令具结悔过C.一定数额的罚款   D.没收财物

第十二章

8.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 D  )。

   A.财物        B.行为能力和人身自由C.行为能力     D.财物和人身自由

第15——20章:

第十五章

1.(  A  )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

A.人身罚    B.行为罚C.财产罚    D.申诫罚 

2.李某到山林中捉野兔,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工作人员的罚款应该由( A  )的名义做出。

A.县林业局                B.县政府C.护林防火检查站          D.工作人员个人

3.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  C )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

A.200元              B.100元C.50元               D.20元

4.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内容的是( B  )。

A.依据法定                  B.对象法定C.职权法定                  D.程序法定

第十八章

5.在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途径有(  C  )。

A.由国家权力机关解决

B.向法院起诉或者向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反映来解决

C.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解决

D.由新闻媒体解决

6.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有( BD  )。

   

A.民间团体救济    B.行政机关救济C.民政救济        D.司法机关救济

第十九章7.当事人对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复议期间(  A  )。

   A.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B.停止裁定的执行C.裁定执行与否由当事人决定    D.中止裁定的执行

8.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D )。

A.判决、裁定暂时停止执行B.但判决、裁定暂时停止执行C.判决、裁定中止执行D.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9.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主要审查对象是(  C )。

A.行政处理行为B.行政决定行为C.具体行政行为

10.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在( D  )情况下可以暂停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A.行政机关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B.人民法院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C.第三人向法院申请停止执行的D.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第二十章   11.行政赔偿的方式有( D  )。

A.恢复名誉       B.返还财产C.恢复原状       D.支付赔偿金

三、多项选择题

第1——7章:

第一章1.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BD    )。

   A.物     B.行为C.事实   D.精神财富

2.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CD    )。

A.行政主体          B.社会舆论C.行政相对方         D.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第三章3.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有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还包括执行公务的国家公务员 

   C.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 D.只要是行政机关任何时候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第四章

4.在我国,国务院是( ABC     )。

   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中央人民政府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最高国家机关

第六章5.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   ACD   )。

   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B.参与行政管理的义务C.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D.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第七章6.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 .ACD     )。

   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B.参与行政管理的义务   C.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D.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7.以下主体,属于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是(   ABC   )。

A.法定的行政机关B.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C.被委托的行政机关D.被委托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第8——14章:

第八章1.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   BCD   )。

A.监督的主体相同   B.监督的对象相同C.监督的内容相同   D.监督的目的相同

第九章2.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BC.   )。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签订卫生管理承包合同   D.天气预报

3.下列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有(  AC    )。

   A.某大桥桥头有一块牌子,上写“6:

00——2l:

00,非机动车辆不得上桥”,落款为该市公安局

   B.某公安局对违反规定驾驶人力三轮车上大桥的人员处以50元罚款

   C.某劳动局规定,本辖区内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动合同应报经本局鉴证

D.某劳动局对辖区内某企业与员工间的劳动合同予以鉴证

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AD   )。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C.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D.天气预报

第十章5.行政立法的效率原则一般是通过(   AB   )加以实现的。

   A.时效制度   B.代理制度

C.听证制度   D.咨询制度

6.下列中的(  BD    )是行政立法主体。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D.北京市人民政府

   7.根据我国宪法,(  ABCD    )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大C.国务院各部委      D.国务院

8.行政立法的效率原则一般是通过加以实现的(  AB    )。

A.时效制度                  B.代理制度C.听证制度                  D.咨询制度

9.下列(   BD   )中的是行政立法主体。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C.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D.北京市人民政府

第十二章

10.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人身的强制措施主要有(  ABCD    )等。

   A.收容审查          B.强制传唤C.强制戒毒          D.强制扣留

第十三章11.行政合同的解除方式有(  BC    )。

A.书面解除B.单方解除C.协议解除D.口头解除

第15——21章:

第十五章1.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   BD   )。

   A.行政拘留           B.吊销营业执照C.劳动教养           D.没收非法所得

2.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  BD    )。

A.行政拘留                 B.吊销营业执照C.罚款                     D.没收非法所得

第十六章3.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  BCD    )。

   A.监督的主体相同   B.监督的对象相同C.监督的内容相同   D.监督的目的相同

4.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  BCD      )。

A.监督的主体相同            B.监督的对象相同C.监督的内容相同            D.监督的目的相同

第十八章5.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有:

(  BD    )。

   A.民间团体救济   B.行政机关救济C.民政救济       D.司法机关救济

第十九章6.行政诉讼确立受案范围的原则是(  ABCD    )。

A.尽可能扩大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B.妥善处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C.人民法院在政权体制中的地位D.既借鉴他国经验,又考虑自身实际

7.下列哪些原则与规定时行政诉讼所特有的(   AC  )。

A.不适用调解制度B.合议制度C.被告负举证责任D.当事人在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

8.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案件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  ACD     )。

A.周某对海关的扣留决定不服B.某市居民对市政府发布的征收绿化费的规定不符

C.某村民对县土地局强行拆除其房屋的决定不服D.张某对县公安局做出的行政拘留决定不服

第二十章9.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   ABC   )等几种。

   A.过错责任原则   B.危险责任原则   C.违法责任原则D.行政赔偿原则

10.行政赔偿的方式有(   BCD   )。

A.恢复名誉B.返还财产C.恢复原状D.支付赔偿金

五、不定项选择题第1——7章:

1.我国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了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  B    )。

   A.文明实质                       B.精神实质C.形式内容                       D.物质基础

第8——14章:

第八章

1.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是(   C   )。

   A.特殊行政监督                   B.舆论监督C.一般行政监督                   D.执法监督

第九章2.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 CD     )。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C.要式行政行为                 D.不要式行政行为

第十章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4条规定:

“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属(  B    )。

   A.创制性立法                     B.授权立法C.实施条例立法                   D.职权立法

4.根据我国法律,(   CD )有权制定颁布地方性法规。

A.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D.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第十二章5.对人身的强制执行方式有(  ABCD    )。

   A.强制拘留              B.强制传唤C.遣送出境            D.强制履行

6.行政指导是(  B  )。

   A.权力行政活动        B.非权力行政活动C.合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