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2709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南财大805微观经济学课件冲刺班.doc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5经济学辅导讲义

第二章: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

明确需求与供给的有关基本理论;理解供求规律。

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均衡价格的形成;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计算

(一)完全竞争市⑴它具有技术效率(生产效率)

⑵它具有分配效率(消费效率)

(二)完全垄断市场

与完全竞争市场比较,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表现为:

⑴分配无效率(消费无效率):

消费者的福利受到损失

⑵技术无效率(生产无效率):

由于市场不存在潜在的进入者,所以,垄断者缺乏寻找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的巨大动力;它甚至可以容忍一些很浪费的生

(一)价格

(二)嗜好:

嗜好是人们对于物品的合意性或有用性的感觉。

(三)收入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减少),他们对大多数物品的需求将增加(减少)。

这类商品我们称为正常品。

否则为低档品。

(四)收入分配

(五)替代品的数量和价格

六)对未来的预期

三、沿需求曲线的移动与需求曲线的移位

需求曲线是在假定“其他情况不变”的前提下构建的。

在这一前提下,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只表现为价格-数量组合点沿需求曲线移动:

除了价格之外,任何一种决定需求的因素变动时,需求曲线会发生向右或向左移位。

收入的增加,将引起每一价格水平下对某种物品的需求的增加,那么,整个需求曲线将向右移

如果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引起需求下降,那么,整个需求曲线将向左移位。

一、供给的决定因素

(一)价格产

(二)生产成本

(三)供给的替代品的盈利性

如果一种属于供给替代品的产品,其供给盈利性比以前更大,那么,生产者很可能从第一种产品转向生产这种产品。

第一种产品的供给将下降。

(四)联合供给产品的盈利性

所谓联合供给产品是指当一个产品被生产时,另一个产品也同时被生产。

例如,提炼原油生产汽油时,柴油和石蜡也同时被生产出来。

如果由于汽油的需求及其价格上升(盈利性增强)导致汽油的生产越多,那么这些其他燃料的供给也会增加。

(五)自然、“随即冲击”和其他不可预测事件

(六)生产者的目标

(七)对未来的预期

(八)供给者的数量

三、沿供给曲线的移动与供给

一、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供求定律(lawofsupplyanddemand):

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这一规律并不意味着在每时每刻,价格都正好处于均衡价格。

它所强调的是,当市场偏离均衡时,存在改变这种非均衡状态的力量。

二、向新的均衡移动

(一)需求的变化。

(二)供给的变化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弹性是衡量买者和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动反应大小的指标。

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性称为需求的价格弹性。

如果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敏感,说明这种物品的需求富有弹性。

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小,说明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弹性的决定因素:

⑴替代品的数量和密切程度。

⑵物品的档次。

⑶人们在某种商品上的支出比例。

⑷市场定义的广狭程度。

⑸时,期的长短。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一)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1.百分比计算法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2.中点法

(Q2-Q1)/[(Q2+Q1)/2]

需求的价格弹性=

(P2-P1)/[(P2+P1)/2]

(二)弧弹性和点弹性

把曲线上的任意两点之间的弹性称为弧弹性。

如果我们想知道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价格弹性,即点弹性。

⑴当弹性值大于1时,说明价格的变动引起需求量以更大的比例变动。

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较平缓),表示需求对价格的变动比较敏感。

⑵当弹性值小于1时,说明价格的变动引起需求量以更小的比例变动。

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较陡峭),表示需求对价格的变动不太敏感。

⑶如果弹性值等于1,说明价格和需求按相同比例变化。

需求是单位弹性

三、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支出

消费者的总支出将与企业销售产品获得的(任何税收和其他扣除之前)总收益(totalrevenue)相同。

如果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支出(因而企业收入)将发生什么变化,取决于需求的价格弹性。

(一)需求富有弹性时的总支出⑴P上升,Q下降更大比例,⑵P下降,Q增加更大的比例二)需求缺乏弹性时的总

四、其他需求弹性

(一)需求的收入弹性

(二)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priceelasticityofdemand)用来衡量一种产品的需求对另一种产品(不是替代品就是互补品)的价格变化的敏感性。

它能使我们预测第二种产品的价格变化时,第一种产品的需求曲线移位多少。

其计算公

交叉价格弹性是正还是负取决于这两种物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

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正,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负。

五、供给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

供给的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supply)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说明这种物品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

在大多数市场上,供给的价格弹性关键决定因素是时期的长短。

1.即期

价格变化的即期,企业不可能立即增加供给。

在即期内,供给实质上是固定的,或者只能根据可利用的存货变化。

供给完全无弹性。

2.短期

当价格上涨稍微过了一段时间,有些投入品可以增加(如原材料),而其他投入品(如重型机器)依然保持不变。

供给可能会少许增加,供给的价格弹性较小。

3.长期

当价格上升了较长一段时间,所有投入品有足够的时间增加,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

因此,供给具有很高弹性。

五、政府政策与市场供求

在现实经济中,政府干预存在于许多市场,并且干预的形式多种多样。

包括价格控制(限定最高价或最低价)、对各种商品的生产或销售征税或补贴、政府直接生产商品或服务以及各种管制等。

在这里,用供求工具分析政府的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

(一)价格政策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把政府规定的出售某一产品的最高价格称为价格上限

   把政府规定的出售某一产品的最低价格称为价格下限。

(二)税收政策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接税)。

它们可以按每一单位销售量征收一个固定的数额,即从量税。

或者按价格或增值额在每一生产阶段上课征税收,即从价税。

2.弹性与税收归宿

当政府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的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间接税的归宿取决于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1)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越小,数量的下降越少,政府的税收收入越大。

  

(2)需求弹性越小,供给弹性越大,价格上升越多,消费者承担的税收份额越大。

   (3)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小,价格上升越少,生产者承担的税收份额越大。

  (4)市场定义的广狭程度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重点:

明确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有关基本理论。

   阐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理解效用的基本含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跨期选择和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行为。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

   

(二)边际效用:

所谓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MU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平滑曲线,边际效用是持续递减的。

   为什么消费过程中会呈现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呢?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从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按先后顺序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二是从商品的用途看,一种商品往往有几种用途,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随着消费同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的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量不是以恒定的速率增加,其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也就是说,随着单位时间内同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趋于递减。

二、消费者最优选择

    消费者用有限的收入选择了购买什么和购买多少,而此选择带来的总满足或效用水平额达到最大,则称他实现了消费者最优选择。

消费者的边际效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是使最后一元钱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货币用相等。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限制条件:

P1X1+P2X2=I                  

    均衡条件:

MU1/P1=MU2/P2=λ             

    如果消费者购买多种商品,那么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购买商品的最优选择的条件是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各自的价格之比相等,所以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限制条件:

P1X1+P2X2+P3X3+……+PnXn=I             

    均衡条件:

MU1/P1=MU2/P2=MU3P3==MUn/Pn=λ     消费者剩余

    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消费者偏好的概念。

对于不同的商品组合,消费者的效用评价不同,这是由于对不同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的差别。

    经济学家对消费者偏好有三个基本假定:

    ⑴消费者能对任意两种物品的不同组合进行比较或排序。

    ⑵消费者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⑶“多比少好”的原则或非饱和性。

二、无差异曲线

一、收入与价格变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一)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的均衡点由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的切点决定,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知道,当其它条件均保持不变时,消费者收入变化时,预算约束线的位置会发生平移,那么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也随之移动,将移动的均衡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可以得到收入—消费曲线。

 所谓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购买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都有所增加,即消费者对商品X和Y的需求量都是上升的,这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商品(normalgood)。

正常商品是其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物品。

(二)恩格尔曲线

    表示收入变化和X商品消费量变化的曲线,这就是恩格尔曲线,  正常商品的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而当正常品转变为低档商品时,低档商品需求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从而其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三)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四)消费者的需求曲线(d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一种表示消费者的需求与价格变化的曲线。

上述的价格—消费曲线图上的每一点表示的是:

一种商品不同价格时的最优的商品数量组合,也就是说有价格变化的某种商品的价格总有某种商品的数量相对应,如果将该商品的价格及其相对应的最优数量的关系置于该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的坐标图中,就可推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二、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价格变化对预算约束具有双重影响:

    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化。

由于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从而引起对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化。

由于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从而引起对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则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这种情况下得到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二)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低档商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动的商品,即低档商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

    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所以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三)吉芬难题

    在低档商品中有一些特殊情况,其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于是价格下降时总效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随着价格的下降变为负值,相应的需求曲线并不向右下方倾斜。

这种特殊的低档商品就是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它首先必须是低档商品;其次,它必须在消费者支出中占很大比重,才能使收入效应大到足以抵消费替代效应。

事实上,吉芬商品在现实中很难找到。

第五节 跨期选择和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行为

一、跨期选择

    所谓跨期选择是指当消费者经历不同时期的消费选择时,如何将他的消费支出分配到各个时期以使效用达到最大化,而从不同时期的消费中获得最大满足。

    在利率和收入约束下,如果消费者从各期消费支出中不能通过再分配获得更多的满足或效用,则达到均衡状态,实现消费支出在不同时期的最优选择。

这种最优选择的条件是跨期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选择是超前消费还是推迟消费,要看他如何估计未来值与现值的关系,认为把未来值折算为现值消费更合算就选择超前消费,认为把现值折算为未来值消费更合算就选择推迟消费,而影响他估算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趋势。

   (四)避免风险

1.资产多样化

    资产多样化指消费者在对资产进行安排时,可以把资产分散到多种投资上,以减少风险。

2.购买保险

3.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

明确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和两种具有替代性的要素投入与产量关系有关基本理论。

阐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和规模报酬的变动规律。

理解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短期内生产的三阶段;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的类型。

       第二节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中长短期的区分要注意三点:

(1)技术水平是否可能发生变化。

(2)考察期内是否存在固定投入要素。

⑶现实中的长短期的划分因生产或行业的特点而异

第三节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一)总产量

(二)平均产量(三)边际产量

  (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生产三阶段

  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随着变动投入要素变动的变化关系,还可以将生产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从生产的初始阶段开始,一直到平均产量达到最大点为止。

在该阶段中,边际产量先是递增,达到最大,然后递减,但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而总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向上的。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从平均产量最大点开始,到边际产量为零结束。

在该阶段中,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但仍大于零,然而由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使平均产量下降,但总产量还在继续上升。

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中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下降。

理性的生产者既不会将生产停留在第一阶段,也不会将生产扩张到第三阶段,而是将生产放在第二阶段进行。

因为第二阶段是唯一的一个可变投入和固定投入都合理的阶段。

生产者既可以得到由于第一阶段增加可变投入要素多带来的全部好处,又可以避免将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第三阶段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三节 两种具有替代性的要素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它是一个与等产量曲线相联系的概念。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MRTSLK=-△K/△L            ,         

 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

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

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

等产量曲线一般具有凸向原点的特征,等产量曲线之所以具有这一特征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二、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及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规模报酬。

在经济现实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规模报酬:

(1)如果总产量的增长比例大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比例,那么,规模报酬递增;

(2)若总产量的增长比例等于要素投入的增加比例,则是规模报酬递增;

  (3)要是总产量的增长比例小于要素的增加比例,就叫规模报酬、

第五节生产函4.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

   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的函数表达式为:

   

   Q=ALαKβ   

 第五章成本理论                  

                                      

 一、成本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

从企业来说,指的是由于使用某一投入要素而必须放弃的这一要素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从要素所有者来说,则是指这一要素在其他可能的机会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报酬。

机会成本可以用价值量来表示,也可以用实物量来表示。

机会成本的前提条件:

(1)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

(2)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

(3)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三)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是从生产者角度所考虑的成本,生产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一切费用。

   社会成本是指整个社会为某种资源配置和使用所支付的成本。

 (四)增量成本与沉淀成本 

   增量成本,指一项经济活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也可以把它理解为随决策而变动的成本。

第二节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分析

(一)总固定成本

总固定成本(TFC)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化的成本之和。

固定成本可细分成以下三类:

(1)约定成本。

(2)管理成本。

(3)规划成本

由于固定费用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动,无论产量如何变化,总固定成本始终为固定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价格的乘积。

因此总固定成本函数是条水平线,如图5-1所示,在表5-1中,TFC=120。

(总变动成本(TVC)是指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各种成本之和,也就是除固定成本以外的成本之和。

    总变动成本又可细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完全变动成本,指完全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费;

    第二类是半变动成本,指在一个固定的基数上随产量按一定比例变动的成本,如生产工人的工资;

    第三类是延期变动成本,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支付一个固定数,以后随产量按一定比例变动的成本,如随生产而变动的租税。

   总变动成本的变动趋势如图5-1中的曲线所示,对于不同的厂商,曲线的形状会有所不同。

    (三)短期总成本

    短期总成本(STC)是总固定成本与总变动成本之和,即:

  STC=TFC+TVC总变动成本

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通常也呈“U”形,这从平均成本曲线是平均固定成本曲线和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之和得出,就不难理解了。

而且随着产量的增加,SAC曲线和AVC曲线不断接近。

平均成本曲线也呈“U”形。

(1)AVC曲线与SAC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曲线,AVC曲线的最低点A位于SAC曲线最低点B的左下边,这说明AVC的最小值在较小产量水平OQ1上达到,而SAC的最小值在较大产量水平OQ2上达到。

(2)在产量处于OQ1之前,AFC与AVC都是下降的,故SAC下降较快;在OQ1

(3)当产量很小时,AFC很大,越来越趋近于SAC;当产量很大时,AFC很小,越来越趋远离SAC,而AVC却越来越趋近于SAC。

这是因为,TFC是不变的,产量很小时,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摊固定成本大,而所摊可变成本相对较小;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单位产品所摊固定成本就日益变小,而所摊可变成本却相应增大。

五)短期边际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变动成本的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从图5-6中可以看出,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N。

在N点上,SMC=SAC。

在N点之左,SAC在SMC之上,SAC一直递减,SAC>SMC。

在N点之右,SAC在SMC之下,SAC一直递增,SAC<SMC。

SMC和SAC相交的N点被称为收支相抵点,即在这一点上,SMC=SACmin=P,表明这时价格为平均成本的最小值,厂商的成本(包括正常利润)与收益相等。

短期边际成本与短期平均变动成本的关系和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相同:

SMC与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M。

在M点上,SMC=AVCmin。

在M点之左,AVC在SMC之上,AVC一直递减,AVC>SMC。

在M点之右,AVC在SMC之下,AVC一直递增,AVC<SMC。

M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即在这一点上,SMC=AVCmin=P,这表明价格只能弥补平均可变成本,这时所损失的是不生产也要支付的平均不变成本。

如低于这一点,不能弥补可变成本,则厂商无论如何也不生产了。

第三节,范围经济与学习效应

一、两种产出的生产---范围经济

如果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这些产品成本更低,就说存在范围经济(Economicsofscope);反之,若联合生产比单独一一生产成本更高,则是范围不经济(Diseconomicsofscope)。

范围经济的程度可以通过研究厂商的成本来确定。

成本节约的范围经济程度(SC):

在范围经济的情况下,联合成本低于各自单独成本之和,因此,SC>0。

当范围不经济时,SC是负数。

二、成本的动态变化---学习曲线

如果厂商的生产规模并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