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远程研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723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教师远程研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远程研修.docx

《教师远程研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远程研修.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远程研修.docx

教师远程研修

教师远程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的E-learning途径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各位与会领导与同仁,我们的这篇发言是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远程开展教师非学历教育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愿将我们的理念、特点、成效与经验与各位同享。

众所周知,互联网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E-化的世界-----E-mail,E-cash,E-marking,E-business,E-management,E-library……,还有就是我们关注的E-learning!

所谓E-learning,简单地讲,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

它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使我们有理由相信,E-learning的推行正在引发教育领域的新革命。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E-learning又可以为教师专业发展做些什么?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是我们开展教师远程培训的基础。

一、背景

在教育部积极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推动教师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凭借自身在师范生教育、在职教师学历教育方面积累的一线经验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在职教师的“非学历教育”。

截止目前,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已累计培训教师11,800人,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不断的学习、实践、研究与反思的过程中,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发挥“高校优质资源”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双重优势,围绕“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的重点内容,整合地方培训机构的“人网资源”,形成并完善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远程教师培训模式--------教师远程研修模式。

该模式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试点推广,目前利用该培训模式已培训教师4000多人,受到合作单位与受训教师的普遍好评。

二、特点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学习行为及教学行为的转变。

对此问题的认识,决定了我们研究并从事教师培训的目标。

在这里,我们将以“集中授课”和“专题讲座”为主的培训称为“讲授”模式,而将“以教师为本,强调在行动中学习、行动中研究的”培训模式称为“研修”模式。

下表即从分析“讲授”模式和“研修”模式的区别入手,阐明了我们对于“研修”模式的认识。

表1 “讲授”模式与“研修”模式的区别

关键要素

讲授模式

研修模式

学习目标

1.由培训机构自行制定学习目标。

2.提高教师对于教育改革目的、背景、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3.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1.培训机构、教师和学员根据实际问题和学员已有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要求、兴趣和经验共同选择学习目标。

2.培养教师在自身工作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变教师自身的学习行为及教学行为,适应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专业发展需要。

学习内容

1.以学科脉络组织学习内容。

2.在培训过程中,学习内容不更新。

1.以解决或完成具体工作相关的问题或任务为脉络组织学习内容。

2.在培训过程中,学习内容动态更新。

培训者和学员在研修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性及终结性成果都是重要的更新来源。

学习形式

1.为整个学员团体而设计,强调步调统一。

2.主要由培训者组织和展示信息(如授课、学术报告等)。

1.培训者与学员共同制定学习策略,并在过程中根据学员个性表现及具体问题进行动态调整。

2.在基本学习框架下,学员自定步骤,为个别化学习而设计。

3.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如讲授、案例学习、专家指导、研讨、交流、反思、成果共享、网上资源、社会活动、教学实践等)。

学习评价

1.强调量化及终结性评价,对学员是否有资格结业进行甄别。

1.强调质化及过程性评价,目的在于通过评价促进学员的研修水平。

2.基于书面表达,评价学员对知识点和关键理念的掌握程度。

3.主要采用培训者评价。

2.基于绩效,评价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自评、互评、培训者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

学习环境

1.主要是由培训机构指定的集体授课环境,如教室、报告厅等。

2.基本不需依赖交互媒体。

1.主要是学员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对交互媒体的依赖性较大。

培训者角色

(通常由一名培训者完成培训。

1.准备讲授内容

2.讲授、报告。

3.扮演专家的角色,主导信息渠道。

(往往是由不同层次教师组成的培训者团队,共同完成研修指导。

1.设计并组织研修过程,准备学习资源。

2.扮演顾问角色,帮助学员研究解决现实问题。

3.为学员研究成果的共享及评价提供渠道。

学员角色

1.被动接受信息。

2.学习反思。

1.研修任务与自己的工作密切相关,对自己的学习负有责任。

2.为解决实际教学或工作问题而主动寻求资源、建构知识、培养能力。

培训时间

1周至1月,相对较短

1学期至1学年,相对较长。

实践告诉我们,“研修”模式对于中小学教师这一能动的、面临职业挑战,同时又具有自主学习素质的特定群体来讲,确实是一种有效的、适合的培训模式。

但同时,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研修”的广度和深度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研修”模式中,网络的如下几个技术应用特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1)网络的时空不限性,可以满足“研修”历时长、地点散的要求,保证了培训者与学员的充分参与与及时沟通。

“研修”模式的培训普遍历时较长,而且由于要学员们解决各自遇到的实际问题,因而除了少量时间的集中活动外,大部分的研修阵地还是在学员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这样一来,培训的地点相对分散。

如果不借助网络手段,要求学员经常性地集中,或者要求培训者经常性地进入各个研修阵地,在人力、物力、时间上都将是极大的损耗。

很多高层次的专家因而不能保证参与全程的研修过程,学员的工学矛盾更是难以解决。

网上的研修活动可以借助语音聊天、BBS、E-MAIL、视频会议等交互工具同步或异步进行,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在技术上为培训者与学员的充分参与与及时沟通提供了保证。

(2)网络中流动的数字化信息,有助于记录过程,并挖掘参与者的隐性知识。

在“讲授”模式中,学员们获得的是培训者(专家、名师等)的显性知识(如讲座、文章等),而无论是专家、名师、普通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无形经验智慧,意即所谓的隐性知识,如个人的观察力、思维习惯、技能经验、判断、构思等,这些知识是只能依附于人脑中,只有跟拥有者合作交流才能获得。

网络交互媒体不但可以促成培训者与学员之间的交流讨论,促进无形经验智慧在参与人员之间的流动,更为可贵的是,这些交互媒体还可以将这些无形的经验智慧以有形的数字化信息(如文字、音频、视频等)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显性知识。

为资源的全面共享、评价反思提供了支持。

(3)网络数据库为动态资源的检索和生成提供了便利。

在“研修”模式中,培训内容除了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外,还时时涌动着活性的资源。

多种渠道获得的资源,包括网上信息、专家建议、参与者交流过程中产生的隐性知识、学员在研修不同阶段产生的作品等等正是活性资源的源泉所在,可以说,每一个参与者都是主动的资源生产者。

为了保证活性资源生产的有序、高质、便于检索,不借助网络平台的强大数据库是难以实现的。

综上所述,在“研修”模式中,网络不仅仅要支持良构知识(如视频讲座、课程网页、电子化文档等)的传递,更要支持弱构知识的建构。

它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媒介,更要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交流、提供社会参与渠道、支持开放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参与者的合作学习。

学员在网络环境中,不仅要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更要研究、交流、思考、评价、参与、协作,贡献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自己的一管之见……

同时,必须强调指出的是,远程“研修”并不意味着忽视和排斥其他方式、其他媒体。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但适时安排面对面的讲授和研讨活动,还充分利用光盘、书本等其他媒体,以求取得最优化的“研修”效果。

三、类型

总的来讲,我们的远程研修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项目研修与课程研修。

前者可以说是“讲授”模式的改革,充分体现了“研修”特点,以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为引领,帮助学员完成现实的任务或解决具体的问题;后者可以看作是对“讲授”模式的改良,在面向教学改革的学科网络课程中,充分引入“研修”要素,以适合中小学教师的知识脉络为引领,以绩效化的评估手段帮助学员解决与课程相关的现实教学问题。

课程研修

项目研修

主线

选定的网络课程

量身定制的任务

面授

一次(开班时)

多次(在各个关键环节)

适宜对象

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教师

有特定培养目标的教师

参考时间

3个月以内

4个月至1年

参考人数

每课程50----300人

每项目20----100人

教师

每课程设主讲教师1名

由学科专家、特级教师、课程主讲教师等共同组成的教师团

每位教师负责的人数

300人以下

20人以下

个别沟通程度

相对较低

相对较高

四、成效

目前,我们与上海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开展了课程研修,与普陀区教师进修学院开展了项目研修。

在这里我们仅以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为例,介绍一下远程研修的开展情况。

实例展示------金山教师远程研修的情况介绍

背景

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负责全区教师培训工作,十五期间一项重要的培训内容就是“学科专业培训”。

但由于中小学教师人数众多,相应的课程资源缺乏。

在这种情况下,华师网院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心为金山区的中小学教师配置了12门网络课程,与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合作,对该区2090名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金山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远程培训”。

成果展示

结业时,共有1811人填写了远程平台上的问卷调查。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员对于远程研修效果的基本认可。

问题1:

您认为此次培训是否对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益?

问题2:

您对此次培训的那些方面印象深刻?

问题3:

通过此次培训,您在那些方面收获较大?

问题4:

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培训前后的变化?

问题5:

使用网络开展交流技能培训前后的变化?

五、经验总结

(1)尊重地方培训机构,充分整合即有人网资源

地方培训机构是网院首先倚重的人网资源。

他们所拥有的管理经验、培训经验、人力资源、行政职能与网院的即有经验、资源与职能形成了优势互补。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着“精诚合作、放眼长远”的原则,与多个地方培训机构形成了良好的、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将秉承这一原则,继续扩大合作区域。

●金山区、普陀区、南汇区都是和教师进修学院进行合作,在学员管理,学分认可方面,这几个教师进修学院与我们做了紧密的合作。

●在金山区与南汇区都是利用原有的人网资源开展远程研修平台的二级培训。

普陀区则是进行了面对面的技术培训。

可以说,没有合作单位的管理与合作,我们的远程研修开展是无法想象的。

(2)尊重教师实际需求,为教师专业发展量身定制

网院通过多次的、例行的咨询会、交流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走进中小学教学一线,了解教师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要求、兴趣和经验,借此来丰富和完善远程研修模式。

每一次研修的方案、项目、课程、助学措施都是根据学员的需要来设计与创建,追求量体裁衣的效果。

正是基于这样的努力,远程研修模式才凸显出自身的特色,受到受训教师的普遍认可。

●在每次合作的第一步,都是与合作单位有关人员成立项目本地化专家小组,了解学员的需求、背景与工作节奏,共同确定研修时间表,对研修工作进行更为切合当地教育情况的修改与提高。

●精选研修内容。

尊重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专业发展需求,摒弃学术性、理论性过强的章节,而将重点放在学科相关的新知识、新教法、新案例、新资源上面。

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重新改造课程大纲。

实例

⏹ 第一章教育科研概述⏹ 第二章观察法和调查法

⏹ 第三章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 第四章经验总结法

⏹ 第五章内容分析法⏹ 第六章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 第七章如何选定研究课题⏹ 第八章如何检索研究文献

⏹ 第九章如何形成研究假说⏹ 第十章如何制定研究方案

⏹ 第十一章如何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传统课程大纲: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新课程大纲:

⏹ 第一讲 揭开中小学科研的神秘面纱(什么是中小学教育科研)

⏹与大学科研平行的中小学科研

⏹对身边故事反省的中小学科研

⏹ 第二讲 中小学科研伴我成长(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功能)

⏹中小学科研为我工作减负

⏹中小学科研为我成长提速

⏹ 第三讲 敢问中小学科研路在何方(确定中小学科研的研究问题)

⏹摘下“望远镜”寻找中小学科研路

⏹透过“显微镜”探寻切身教育问题

⏹ 第四讲 打开中小学科研路的旅行包(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准备)

⏹在放大与缩小中将好奇心转化为问题意识

⏹在反思与学习中将日常经验转化为理论知识。

⏹ 第五讲 在获取信息时如何超越自己的眼睛与耳朵

⏹向过来的人与身边的人获得信息(文献研究法与访谈法)

⏹向群体与有距离的人获得信息(调查研究法)

⏹ 第六讲 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设想予以检验与总结(准实验研究与实验研究)

⏹利用信息与智慧将教学设想转变为课题设计

⏹通过观察与数据统计来验证自己的对与错

⏹ 第七讲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中小学教育科研

⏹关心不用数据也能讲话的教育故事(叙事研究与定性研究)

⏹用自己的经历来阐述教育教学的规律(案例研究与行动研究)

⏹ 第八讲 如何整理回家的旅行包与大量的照片

⏹与朋友与同事们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所得(学校科研成果的推广)

⏹让陌生的人也能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所得(研究报告与论文的撰写)

●采取“绩效”评估为主的开放式评估,如电子作品、教案、论文、实验报告等等,学员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是一种绩效,作业也是一种绩效。

这些绩效任务又会反过来贡献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使学习和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合二为一。

实例---课程研修的评估要求

1.成绩是百分制,其中学习参与度占30%,平时作业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2.学习参与度从面授讲座、E-mail和BBS三个方面评分。

(1)面授讲座:

分数为5分,要求出全勤,无迟到、早退现象。

(2)BBS:

分数为20分,积极参与讨论,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提出问题或建议。

此分数将通过平台对于BBS经验值的计算自动核算得出(发贴2分,删贴-1分,精华贴5分)

(3)问卷调查:

填写培训前与培训后的问卷调查,填写好即得5分。

实例----部分网络课程的结业评价内容

课程名称

结业评估内容

信息化

教学设计

从你所教的学科中选择一个主题,设计一个体现当前教育改革理念的,适合年级特点的研究性学习教案。

教案中应包括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适用年级、适用学科、任务(目标)、教学或学习过程、支持材料(涉及信息资源时可忽略具体来源)、评价工具等,并考虑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

我们将重点从创意和可操作性两个维度来评价你的这份教案。

中小学

教育科研

请你根据选定课题撰写研究方案、文献综述报告和论文报告提纲。

教学媒体美术设计

请为您所教课程,选择其中部分内容,但必须是完整的,设计一部分教材或制作一个教学幻灯片或一个相关的教学网站,网站只须包含该部分课程内容,其它可随意扩充。

在设计的作品之后,请从色彩、编排和文字三方面注明你的设计方法。

学员反馈:

◆以前我每次上网必然要打开校友录和QQ,找我以前的同学和朋友交流,但现在自从参加这门学科培训后,我一上网就进入我们的培训主页,进入我们的BBS。

我仿佛又找到了一个心灵的家园,喝到了大家共同烹制的心灵鸡汤。

这种感觉真好。

-----上海市平乐中心,金玲,金山远程研修学员

●做了老师以后总觉得自己学的太少了,学习的机会也是那么的少!

网络世界的无比精彩,只能站在门口观望,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实践。

今天有这样的学习真是好!

原这样的学习机会多多,让我们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上海市朱行小学,肖咏梅,金山远程研修学员

●经过两三轮的与专家的交流,感觉收益很大,专家的几句简单的点评,往往能使我们茅塞顿开。

真希望今后(不论是结业前还是结业后)多有这样的机会,我想我们的提高会更大,我想这也是我们其他学员的共同感受。

眼看结业的时间临近,真有点依依不舍,总之,道一声感谢吧,一切尽在不言中。

----上海晋元附校,王华,普陀研修学员

●导师的点评,可以从学科的发展、研究的动向、文章的结构、以及文章所研究的问题的深度、价值,还有将来的出路等,给以宏观和微观的指导,能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这些若在平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抓住时机……----上海冠龙中学,王隆平,普陀研修学员

●参加了华师大的远程教育研修,使我对网络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使我对教育博客从不知道到如今的自己拥有,我真的很感谢这次培训,说真的,这样的学习我希望以后还能够参加。

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支持,我开设了自己的一个教育博客,希望大家能够经常来看看,提提意见,也希望老师们能够继续关爱你们的学生,因为我感到培训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师生关系是永远的,也希望能够成为大家的朋友!

----上海宜川中学,金建亚,普陀研修学员

(3)发挥远程交互优势,通过网络构建学习共同体

远程研修模式中的网络学习,一改传统的、呆板的传授模式,而是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静态资源,另一方面坚持以学员为主体,利用电子邮件、在线答疑、讨论板、教学叙事等多种交互媒体提供动态助学,通过案例学习、问题探索、交流研讨、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学员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自主学习的文化,以形成学习共同体为高端目标。

如“讨论板”版块,是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交流场所,我们通过学习参与度的方式保证学员的参与,学员在这里的讨论非常活跃;又如“成果共享”版块,教师可以共享优秀的学员作业,在这里学员们不但能够互相借鉴,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评价。

近期,我们更致力于在线知识社区的建设。

很多在高校学习的人都认为,不仅仅是高校中教师的讲授使他们受益,浓厚的校园文化也是他们汲取营养的重要来源。

为此,我们的远程研修网还有一些支持版块,可以帮助学员们在交流共享中拓展视野、增进了解、提高网络交流能力。

这些版块不仅在课程学习期间,而且在课程学习之后还长久地向学员开放,支持学员的终身学习。

●教师日记――利用研修平台提供的“教学叙事”功能,教师本人不定时地发表自己的教学日记,或推荐好文共享,这个功能就是当前十分盛行的“博客”,一些教育研究者正在利用这个功能开展“教育叙事”的研究。

我们在这里开展这个常规活动,就是要通过个人的记录促进反思,通过他人的记录增进了解。

●英语沙龙――在培训过程中,借助于华师大的英语教学优势,在每星期固定时间,利用语音教室安排一次历时一个小时的英语沙龙。

参与者在这里用英语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进了解。

●教师沙龙――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自主申请主持网上的教师沙龙。

对一些自己有心得的教学问题或关注焦点进行讨论。

逐渐形成网上的学习社区。

●智慧社区----这里“入驻”的是支持远程研修工作的学科专家、特级教师以及教育博士。

学员们可以在这里向专家咨询、探讨自己关心的教学问题,还可共享专家动态更新的文章、案例等资源。

●网站宝典----这是一个动态宝典,收集了大量优质的教育网址,并按学科进行分类,为教师搜索资料提供便利,同时鼓励远程研修者推荐更多优秀的教育网站,帮助大家共享资源。

●研修讲堂----举办教育前沿的公益讲座与教师沙龙。

远程研修者可以同时与专家进行语音交流,也可以异时听取讲座录音,还可以申请主持网上沙龙,以便对自己关心的问题与其他学友进行深度探讨。

(4)发挥高校师资优势,精心打造远程培训品牌

华东师范大学素以师资优良而著称,网院的非学历教育发展目标定位于“打造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品牌”。

在系统的组织管理下,网院依托大学师资,精选培训内容,精选培训者;在远程研修的推广方面不焦躁,不务虚,不贪利;在实施方面重规范,重过程,重管理。

可以说,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远程教师研修模式做出了一所知名高校的应有声誉。

●华东师范大学有着雄厚的教师教育师资。

在普陀区开展研修合作时,所有的专家都是国家教育改革中的领军人物。

这是我们打造远程培训品牌不可或缺的资源。

●管理的理念:

1.首先,我们将教师的具体远程研修看作是一个项目,整个管理过程都借鉴了企业上的项目管理,包括综合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沟通管理等等。

无论与课程主讲教师,项目专家,还是学员都有一系列明晰的管理方法,实践证明,“他山之石确可攻玉”,项目管理的方法、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远程研修的有效性。

2.其次,教育领域的问题具有其学科特性,仅仅应用企业上的项目管理理念与方法,不足以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远程研修工作中,主讲教师的心理、教法、技术准备情况至关重要,我们将远程研修中的主讲教师首先看作是一个学习者。

由于网络教育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很多主讲教师(包括课改专家)尚没有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的经验,更不要提如何通过网络组织研修工作了。

因而,在教师远程研修的过程中,他们即是主讲教师又是一个学习者。

作为学习者,“学习过程设计”的诸多原则都将是行之有效的。

为此,我们为主讲教师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架、模块、指南、集体备课、电子档案等支持内容,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发展展望

综上所述,本次发言展示了华师网院的教师远程研修模式及其相应的实践成果。

这一模式是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不继研究、实践与反思的结果。

我们深知,在教师教育这一领域,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踏踏实实地去做,现在取得的成果仅仅是一个开端。

目前,我们还在着手做两项工作:

●追求学分互认,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互通立交桥

网院根据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正在积极研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方法,努力构建两者之间的互通立交桥,以求在机制上为教师的个人发展创造更为有效的支持。

●进一步推进与实践同步的研究工作,争取丰富网络教育的理论架框

我们认识到,“教师教育”与“远程教育”都是开放的、动态发展的研究领域,二者的整合更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与新的思考。

我们现已成立了以研究为主要目标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远程培训管理、远程教学设计、远程教学资源的建设质量管理、远程学习服务、远程生态环境建设等一系列课题正在同步开展。

期望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丰富网络教育的理论架框贡献力量。

最后,期望本发言可以为同行们提供切实的借鉴,更渴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指正。

相信我们的研究与实践会随着同行们的评价反馈继续深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