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79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6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docx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案

《小数的意义

(一)》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温故互查:

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除了某些商品的标价用到小数外,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说说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自学感悟:

说一说,1.11元是什么意思?

1.11米呢?

合作探究:

折一折,涂一涂

1、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2、

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1表示把“1”平均分成()份,其中的()份。

3、你能尝试把

写成小数吗?

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巩固练习:

一个正方形是1,平均分成100份,2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吗?

20份?

拓展延伸:

0.001米也就是多长?

为什么?

5毫米也就是多少米?

 

《小数的意义

(一)》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复述下列问题:

1、

(1)一个为“1”的正方形,怎么样表示0.1?

(2)0.1元表示多少钱?

2、

(1)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

(2)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

12份是多少?

自学感悟:

自学提纲:

1、自己写一个小数,并在方格纸上表示出来。

2、想一想或看书找一找,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把新认识的数位在数的相应位置写出来。

巩固训练:

第3页的练一练。

拓展延伸:

思维训练:

1、45个0.1是()。

2、268个0.1是()。

3、1234×99的积是()

 

《小数的意义

(二)》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情境:

黑板有多长?

(教材4页例题)

想:

淘气测量黑板的长度,量出2米后还多出36厘米,要求出36厘米等于多少米及黑板有多长。

合作探究:

探究一:

1米=100厘米,所以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厘米,也就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1米=100厘米,所以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36份是36厘米,也就是36/100米,用小数表示是()米

得出:

1厘米=()米,36厘米=()米。

我能计算黑板的长度:

探究二:

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教材4页例题)

1、观图,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2、由1千克=1000克可知:

1克=1/1000千克=0.001克;

因此:

12克=()/1000千克=()千克;

500克=()/()千克=()千克;

1千克500克=()千克+()千克=()千克。

3、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

第5页“练一练”

拓展延伸:

一种军舰鸟,翼长2米1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

体重约1千克500克,用小数怎样表示?

骨骼重113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

《小数的意义(三)》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问题导入:

在计数器上拨出22.222,并和同桌说一说其中的“2”分别表示多少?

(教材6页例题)

自学感悟:

自学课本第6页。

填空:

十分位上的2表示2个1/10,也可以表示2个0.1.

百分位上的2表示2个1/100,也可以表示()个()。

千分位上的2表示()个(),也可以表示()个()。

归纳:

1、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

2、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分别是1/10,1/100,1/1000…也可以写成(),(),()…

3、小数的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合作探究:

下面两个商店毛巾的价格一样吗?

(教材7页试一试)

1、比较5元和5.00元的大小。

5元是5个()元,5.00元的整数部分是5,也表示5个()元,得出:

5元○5.00元。

(填>、<、或﹦)

2、归纳得出:

在5的小数点后面添上两个零,小数的大小()。

同理,5.00的末尾去掉两个零,小数的大小也()。

巩固练习:

教材7、8页练一练。

 

《比大小》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温故互查:

回顾大数的比较方法

自学感悟:

阅读课本第9页思考问题:

谁跳的高?

为什么?

要求王红和李娜谁跳的高,就是比较0.69和0.8的大小。

合作探究:

探究一:

谁跳的高

方法一:

利用单位换算比较。

0.69米是()分米()厘米,0.8米是()分米,因为8分米○6分米9厘米,所以0.8○0.69.

方法二:

利用计数单位比较。

0.69是()个0.01,0.8是()个0.01,因为()个0.01大于()个0.01,所以0.8○0.69.

方法三:

利用示意图比较(见9页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0.8○0.69

解决问题:

0.8○0.69,所以()跳得高。

探究二:

谁跳的最远。

比较2.97、3.13、3.08的大小。

1、借助数位顺序表比较。

(自己动手制作)

2、利用数线图比较。

(自己动手制作)

比较得出:

○>○>○,()跳的最远。

归纳:

说一说: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巩固练习:

课本第10页“练一练”1、2题。

拓展延伸:

两导两练《比大小》

 

《比大小》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温故互查:

独立完成下列练习(比较小数大小)

1.26()2.03

0.23()0.31

0.2()0.20

合作探究: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

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

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

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巩固训练:

第10页“练一练”第4题。

拓展延伸:

下面数中的方框内可以填几?

0.□7<0.61.□<□.2

□.□<1.□0.□>0.1□

《买菜》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情境:

(课本第11页),笑笑买了一把油菜和1把芹菜。

售货员告诉她,一把油菜1.25元,1把芹菜2.41元。

根据这个情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自学感悟:

1、估一估,两件物品大约多少元?

1.25元可以看作()元,2.41元可以看作()元。

两件物品大约是()元。

2、售货员收3.66元对吗?

合作探究:

1、求买两种蔬菜一共要付多少元,用加法计算。

可以列式为:

()+()=

方法一:

利用单位计算。

1元+2元=()元

0.25元+0.41元=()元

()元+()元=()元

方法二:

利用直观图计算。

(见课本11页)

方法三:

用竖式计算。

(讲解)

2、求售货员收了3.66元对不对,可以用3.66-1.25来验证。

用竖式计算为:

 

我能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第1、2、3、4题。

拓展延伸:

课本练一练的第6题。

《比身高》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情境:

(课本13页情境图)

你能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自学感悟:

根据情境图提问题。

如:

鹿妈妈高多少米?

分析:

已知小花高2.4米,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

要求鹿妈妈高多少米,就用小花的身高加上鹿妈妈比小花高出的米数,列式为:

合作探究:

探究一:

1、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2.4是()个0.1,1.7是()个0.1,()个0.1加()个0.1是()个0.1,也就是(),所以2.4+1.7=()

2、利用直观图计算。

见课本第13页。

3、用竖式计算。

(教师精讲)

 

我能归纳出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探究二:

小黑高多少米?

1、复习整数退位减法。

2、我能试着计算:

(一名学生到讲台板演)

我能归纳出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第1、2题。

《歌手大赛》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情境:

阅读课本第18页的内容: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

8.55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

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自学感悟:

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2、谁的总分高?

高多少?

合作探究:

思路分析:

要求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出多少分,应先用加法计算出9号选手的总分,再用5号选手的总分减去9号选手的总分。

我可以这样列式计算:

 

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我发现了: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都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按()的顺序计算,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再算()。

巩固练习:

学生解决课本“试一试”、“练一练”的习题。

拓展延伸:

课本17页第5题

 

《练习一》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1、在小数中,小数部分在小数点的(),整数部分在小数点的()

2、0.17里面有()个0.01,它的计数单位是()。

3、10001是0.001,1000116是(),10001298是()。

4、三十点零七写作(),它是()位小数。

5、4.9中的4在()位上,表示()个();9在()位上表示()个()。

6、63个1001组成的数是()。

0.75可以看成是由()个()组成。

7、一个小数,它的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

8、整数部分是6个1,小数部分由8个101和5个1001组成,这个小数是()

9、把1.4改写成以为1001单位的数是()。

还可以改写成以10001为单位的数是()

10、把“1”平均分成10份,8份是它101的用小数表示为()

11、7.05中的5表示5个()。

数字3表示3个101,那么这个数字3在()位上

12、小数就是用来表示分母是()的分数的数。

13、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14、8.07米=()米()厘米。

大头针长1厘米8毫米,也是()厘米。

15、0.082里有()个10001.它的计数单位是()

16、一根绳长62厘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应表示为()。

17、81个0.0001是()。

600米=()千米。

4900米=()万米

18、1元等于()角,6角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

7分是1元的(),用小数表示是()元。

19、1千克60克=()千克。

3厘米=()米=(.)米。

20、十分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位上的计数单位的()位。

21、7.26是由()个1,()个0.1和()个0.01组成的。

22、8千克是1吨的(),1005米用小数表示是()。

3平方厘米=()平方米

23、把0.9改写成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24、在小数的末尾()或()0,小数的大小不变。

把0.600500化简是()

25、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要按照从()位到()位的顺序依次比较。

 

《练习一》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自主尝试:

1、口算。

(1)教师出示纸卡进行练习小数加法,为简便算法作准备。

(2)第18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笔算(注意练习有连续退位的减法)。

第18页的第5题。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集体订正。

合作探究:

第19页第10题。

提示:

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考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虽然小孩的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小孩可以伸出手臂,因此能摘下帽子。

巩固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

拓展延伸:

练习一的第6题。

(1)注意观察每一排数的规律。

(2)交流发现的规律

 

《图形分类》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自学感悟:

1、观看20页图:

这幅图上有许多数学图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

2、你能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

试试看。

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提示:

按照图形是否是平面图形来分:

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

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合作探究:

1、找一找。

看,这些美丽的图形中就有许多基本图形组成,你能找出来吗?

同桌相互说一说。

2、用小木棒分别做一个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框架,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四边形具有(),三角形具有()。

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课本21页第1.2.3题

拓展延伸:

4

课本23页第3题:

 

《三角形分类》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问题:

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都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合作探究:

请把课本22页的图案的三角形进行分类(用附页3中的图1),并和同学交流你的分法。

1、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从角分:

()、()和()。

从边分:

()和()。

2、你想更深刻的认识一下这些三角形吗?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一下吧。

巩固练习:

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

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画一个钝角三角形;

画一个锐角三角形;

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拓展延伸:

第23页“练一练”

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同桌交流,最后集体汇报。

 

《三角形内角和》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温故互查:

回顾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自学感悟:

一天两个三角形发生了争执,他们请你们来评评理。

大三角形说:

“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

”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

“是这样的吗?

”。

今天让我们来做一回裁判吧。

合作探究:

1、分小组测量,比较。

鼓励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

2、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

汇报点评: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

2、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大家试一试,这是一个什么角?

巩固练习:

自主完成第25页“试一试”,“练一练”。

拓展延伸:

思考:

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

 

《三角形边的关系》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自学感悟:

1、出示几组长短不一的小棒,想一想,摆一摆,能用这些小棒摆成三角形吗?

第一组:

3厘米,4厘米,5厘米

第二组:

3厘米,3厘米,5厘米

第三组:

3厘米,2厘米,5厘米

第四组:

3厘米,1厘米,5厘米

2、小组进行实验,并填写书上的表格。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

合作探究:

教师:

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

自主画一画,算一算。

巩固练习:

第28页“练一练”。

拓展延伸:

摆一摆,填一填。

3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

他是什么三角形?

 

《四边形分类》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温故互查:

回顾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自学感悟:

看,淘气剪了许多四边形,你能将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吗?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分类成果,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2、同桌互学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了解其特征。

3、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4、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5、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

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

试试看。

巩固练习:

完成第30页“练一练”:

拓展延伸:

第30页第4题。

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剪下附页3图形3中的图形试一试。

 

《三角形的特点及分类》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自学感悟:

一、定义:

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形状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性质:

稳定性

三、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他们的内角和为180度,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三角形的分类

自主练习:

一、填空

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分为()、()和()。

按边的特征分为()和()。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用三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5厘米和11厘米的绳子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

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

3、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有一个角是120。

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①钝角②直角③锐角

2、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

①1②2③3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不小于6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①等边②直角③钝角

《练习二》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一、对号入座我会填:

1、按角分类,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2、三角形具有()性。

平行的四边形具有()性。

3、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

4、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5、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大于()厘米小于()厘米。

6、有()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和()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8、将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9、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另一个角是()度。

10、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9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11、右图中有()个角

二、明辨是非我会判。

(对的打“√”,错的打“×”)。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

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3、小强画了一个三个角分别是50°70°50°的等腰三角形()

4、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5、把一个三角形中一个20°的锐角截去,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60°()

 

《练习二》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一、择优录取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A、钝角B、锐角C、直角

2、把一个等边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

A、30°和60°B、45°和45°C、60°和60°

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个锐角。

A、1B、2C、3

4、把一个10°的角先扩大6倍后,再用6倍的放大镜来看,看到的角是()

A、10°B、60°C、120°D、360°

5、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直角。

A、1B、2C、3

6、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0厘米、50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只能选()

A、80厘米B、90厘米C、110厘米

7、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不是()三角形。

A、等边B、等腰C、等腰直角

8、下面分别是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3cm、4cm、9cmB、2cm、3cm、4cmC、5cm、6cm、7cm

9、三角形任意一条边的长()另外两条边的和。

A、大于B、小于C、等于

10、右图中,有()个三角形,()个平行四边形()个梯形。

A、1B、3C、4

二、神机妙算我会算。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

(1)一个锐角是12º,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2)如果两个锐角相等,这两个锐角各是多少度?

 

《买文具》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合作完成:

1、5.2+3.8=1.0+2.1=

2、比一比

0.5()1.3

自学感悟:

文具店一块橡皮卖2角钱,那么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钱呢?

我们可以用以前学的方法:

那么如果橡皮的单价是0.2元,又该怎么办呢?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可知,买4块橡皮所需的钱数=每块橡皮的单价×购买的数量,列式为:

合作探究:

探究算法:

方法一:

我可以用连加计算:

方法二:

我可以用画图的方法,用一个长方形代表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元,每块橡皮0.2元,就涂()份,4块橡皮就涂4个()份,即()份,()份就是()元,所以()×()=()元。

画图:

 

方法三:

我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巩固练习:

1把尺子0.4元,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

独立解答后同桌交流。

 

拓展延伸:

想一想:

由0.01×10=0.1;0.01×100=1推想出0.01×1000=10

《小数点搬家》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情境:

蚂蚁快餐厅以前的客人很多,可是老板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将标价中的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两次,由0.01元改为0.10元又改为1.00元。

涨价后,蚂蚁快餐厅的客人越来越少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自学感悟:

1、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大小怎样?

2、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合作探究:

1、先比较0.01元和0.10元,0.01元=(),0.10元=(),从0.01到0.10,小数点向()移动了()位,得到的数是原来的()倍。

2、我会用上面的方法比较0.01元和1.00元:

从上面的比较中我能得到以下结论:

 

3、比较1,0.1和0.01,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通过两次的比较,我能得出以下结论:

 

巩固练习:

尝试完成第36页的练一练。

拓展延伸:

思考:

有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小数吗?

如果有,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小数。

 

《街心广场》学案

学校:

年级:

姓名:

温故互查:

写出比9.5大比9.6小的数

自学感悟:

课件出示一张测量表:

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

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1)先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

花坛:

()×()=()(平方米)

地板砖:

合作探究:

1、讨论:

街心广场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小组讨论:

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花坛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

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

(可以从直观涂一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

4、总结:

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来算,然后再看()的末尾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巩固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