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830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生态环境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知识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一块农田中的全部农作物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肉食性动物有可能是第二营养级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一条食物链

D.当外界干扰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受到破坏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描写了生物圈中的哪种生态因素………()

A.季节

B.水

C.生物

D.空气

4.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B.都具有排出身体内产生废物的器官

C.生物的生活都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从而获取营养物质

D.生物的生活都必须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5.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C.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D.艾滋病病毒能够繁殖后代,属于生物

6.请说出下面哪一个是生物()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生石花

D.贝壳

7.下列哪项是由于食物链受到破坏而造成水稻减产()

A.连续干旱

B.化肥使用不当

C.大量捕杀青蛙,使害虫因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

D.酸雨的危害

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9.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青蛙 水螅企鹅

B.鲨鱼蝗虫涡虫

C.海龟兔子扬子鳄

D.野鸭蝙蝠鲸鱼

10.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

下列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不依赖环境

11.生命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

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

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

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

12.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体内残留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表所示,这4种生物之间构成一条食物链。

这条食物链最可能是()

A.丁→丙→乙→甲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

13.我国将于2020年下半年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14.广利河作为连接黄河和渤海、贯穿东营市中心城区的主要河流,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成为美化环境、造福群众的靓丽风景。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广利河的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A.有细胞结构

B.有应激性

C.体小且为绿色

D.能生长繁殖

15.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消费和破坏相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对资源利用的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16.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A.上网搜索资料

B.用显微镜看细胞结构

C.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D.进行人口普查

17.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A.喜鹊和鲸

B.蜥蜴和鲤鱼

C.海龟和虎

D.青蛙和狮

18.曲线图能科学地反映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曲线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反映密闭植物温室大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B.曲线B反映狼被大量捕杀后鹿群的数量变化

C.曲线C反映“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中黑暗处鼠妇的数量变化

D.曲线D反映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植物在点b处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19.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D.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0.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1.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

下列关于黄花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细胞结构

B.不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能进行呼吸作用

D.属于单细胞生物

22.在调查校园生物过程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把草丛中长出的蘑菇带走

B.很小的昆虫不用记录

C.跑出校园去追飞走的蜻蜓

D.看到不认识的生物,也记录它们的特征

23.玉米是东北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你认为贮藏玉米的最佳环境条件是()

A.高温、潮湿

B.低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高温、干燥

2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D.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25.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内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C.生物圈是有机成分构成的特殊圈层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6.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鲫鱼经过人工饲养成为金鱼,这个事实说明生物都具有()

A.遗传和变异

B.应激性

C.适应性

D.多样性

27.下列四项中,正确表示了一条食物链的是()

A.阳光

B.草

C.鹰

D.阳光

玉米

28.在某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能正确表示草、兔、鹰三种生物数量多少的图示是

A.

B.

C.

D.

29.春来到,校园中,花草树木发嫩芽,莺歌燕舞,空气中也有不少的细菌病毒在游荡……它们都属于生物,原因不包括()

A.能排出代谢废物

B.能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

C.能生长和繁殖

D.都具有细胞结构

30.下列现象属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是()

A.蛾类夜间活动

B.鸟类的迁徙

C.沙漠地区植物稀少

D.山顶的旗形树

31.下列哪一种现象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拟态

B.保护色

C.警戒色

D.鱼摄取食物

32.对于什么是生物,我们很难用一两句话来精准概括,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特征来描述生物,你认为下列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A.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都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都需从外界摄取有机物,有些有机物还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33.造成沙漠与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水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3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这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C.生物能适应一定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3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条河流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B.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中没有细菌和真菌,也能进行物质循环

D.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36.青藏高原的某自然保护区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

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题图是与其有关的食物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包含高原鼠兔的食物链共有3条

B.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根本来源

C.重金属污染物在该食物网中草的体内积累最多

D.该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不变

37.一群蚂蚁在搬运食物,这群蚂蚁之间的关系是()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38.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寄生者

39.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够通过生殖器官进行繁殖

B.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D.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40.植物、动物是环境的一面镜子,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反之,生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下列关于动植物形态、行为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荒漠中的植物一般叶子较小,比如骆驼刺,其地上部分矮小,但根系长达20米、十分发达

B.荒漠中的植物一般分布得较为密集

C.沙漠中的动物全都因为节省体力和水分而行动较慢,且皮毛很厚

D.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动物适应环境的变化,其身体都很矮小,且皮毛很薄

4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都能适应生存的环境,也以不同方式影响环境

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之间有互助也有斗争

C.阳光是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D.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会使大量个体死亡,但也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42.下列各项中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①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   

②黑粉菌导致玉米形成黑粉瘤

③某些藻类与真菌形成地衣     

④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供植物光合作用

⑤牛胃内的瘤胃细菌,可以帮助牛分解和利用纤维素

⑥红色毛癣菌导致人患足癣和手癣

A.④⑤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③

43.双亲的性状遗传给后代,是通过哪种细胞实现的?

()

A.白细胞

B.体细胞

C.细胞

D.生殖细胞

44.用手轻轻敲动鱼缸时,鱼会四处逃散,这个说明下列哪种生物现象()

A.能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能排出体内废物

D.能生长和繁殖

45.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生物能进行呼吸

46.下列调查过程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

B.见到喜爱的植物要采集起来

C.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起行动

D.记录时要实事求是

47.下列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餐桌上的海带

B.钟乳石

C.动物园的海豚

D.案桌上的珊瑚

48.水螅是一种与海葵同属于一类的动物,当它排除食物残渣时,可以看到排出食物残渣的部位是()

A.肛门

B.口   

C.胞肛

D.细胞膜

49.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金合欢蚁驱逐金合欢树的竞争者

D.金合欢树与金合欢蚁存在互利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