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3328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docx

完整word版成人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4.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是承认存在的异性、思维第二性。

5.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8.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9.主观唯心主义:

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10.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万物皆备于我、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

11.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是第一型的,但这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12.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中国程朱理学中的“理”等,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实践性。

14.辩证法索要回答的问题是:

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1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17.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实践。

18.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能动的反应和改造世界。

19.世界的统一性存在于它的:

物质性。

2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1.时间的唯一性是指它的:

不可逆性。

22.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因素是:

劳动。

23.正确的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2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

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25.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实质是:

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

2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

27.“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

辩证法的观点。

2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对立统一规律。

29.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30.主要矛盾是指:

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31.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3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33.事物中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

从正面表示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食物本质的是假象。

34.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同一性和斗争性。

3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实践的观点。

3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37.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38.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39.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40.认识的客体是指时间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41.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

4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

43.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44.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4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6.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生产劳动。

4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48.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劳动工具。

49.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50.社会存在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

51.生产力实体要素包括:

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5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5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54.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55.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5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5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指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积极的上层建筑的发展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58.阶级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社会革命。

5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在任何社会都受历史条件制约。

60.由于社会历史是由一是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61.在社会运动的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起决定作用。

62.无产阶级政党根本政治路线、根本的组织路线和根本的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

63.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64.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人的社会关系

65.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66.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7.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6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69.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70.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71.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基本经济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72.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六届六中全会。

73.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7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7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6.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7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78.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79.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8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8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

8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8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8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国情与党情的变化。

85.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考,始于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86.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87.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8.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89.党的十一届三三中全会以前,造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严重挫折的最基本的思想是违背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

90.时间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实质是要不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争论。

91.事实求是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92.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实事求是。

93.坚持解放思想和事实求是的辩证统一在实际工作中的根本要求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94.邓小平提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事实求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9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96.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9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00.将“和谐”加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中的会议是党的十七大。

10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得出的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实际。

10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10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04.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105.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06.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增加农民收入。

107.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08.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09.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110.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是经济效应。

11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12.在二十世纪末,我国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13.我国科技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1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5.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11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117.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一般都采用公司制。

1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119.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20.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基点是加强自主创新。

121.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122.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

12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

12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125.“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这句话应理解为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126.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28.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2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30.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13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132.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3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3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13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136.繁荣学术和文艺,要贯彻“两为”方向,即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137.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的问题。

13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公民。

139.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全民族、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和精神支柱。

140.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批判的继承,发扬。

14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142.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

143.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上,中共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而提出的相关口号是社会更加和谐。

14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民主法治。

145.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

146.相对于和谐社会的社会目标而言,小康社会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目标。

147.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14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社会基础。

14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150.“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15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52.标志着香港进入回归前过渡时期的重要文件是《中英联合声明》。

153.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

154.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155.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156.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57.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58.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更特殊的权利是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59.“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160.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

16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62.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的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63.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核心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164.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165.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治国必先治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166.既是党宗旨的根本体现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67.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解决党如何善待与领导的关系。

168.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重点是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169.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70.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7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主要体现的是质量互变规律。

172.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73.以邓小平理论形成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产生。

17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75.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要始终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176.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177.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试题

1.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物质生产关系。

2.现代生产力系统由

①独立的实体性因素(指现实的物质生产力)②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指分工协作、预测决策、经济管理)③渗透性的因素(指自然科学)④准备性因系(指教育的作用)四要素构成。

3.五种经济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1919年五四运动。

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队伍中,民主资产主义具有两重性,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软弱性。

6.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上,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7.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8.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9.邓小平指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革。

10.我国的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1.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4.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7.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生之本是就业。

18.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19.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

在大陆范围内,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基础上。

21.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3.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七大(1945年)。

24.从社会性质上看,近代中国社会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5.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领导者是工人阶级。

26.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27.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四项基本原则。

28.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29.马克思认为,决定分配方式的是生产方式。

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30.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其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31.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又快又好。

32.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的文明发展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

33.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范畴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4.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35.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个方针主要指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37.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发展教育。

3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终结。

自此世界格局呈现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

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农民阶级。

40.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坚持党的领导。

41.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4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

43.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44.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可以通过指导时间改造客观世界。

45.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哲学上讲,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46.从根本上讲,上层建筑属于社会思想关系。

47.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48.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属于民生主义的内容。

49.工人阶级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所处的地位是领导者。

50.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始于南昌起义。

5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政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52.民兵是胜利之本所体现的军事思想是人民战争。

5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战争讨厌战线中属于中间势力。

54.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开始就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进行的。

5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成分中,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的经济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6.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作为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关系问题的方针。

5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5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59.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关键在于靠自己的发展。

60.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党的会议是十三大。

6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2.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63.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6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65.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著名论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66.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7.我国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政策。

68.实践活动有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三种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69.割裂感性认识合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唯理论,另一种是经验论。

70.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

71.在生产关系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7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以及与此相关的思想,政策的基本形成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7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74.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工人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动力,是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

75.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最先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76.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革命的领导者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77.1937年的七七事变促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78.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79.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改革开放。

80.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三反”运动,其内容除了反官僚主义,反浪费外,还包括反贪污。

81.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的全新历史课题建设社会主义。

82.陈云在中国八大的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所涉及的是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83.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84.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证明,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

8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86.“四个现代化”是指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8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