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336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docx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

人教版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阅历   依傍    怛荡如砥

B.辍泣     讲究    流连忘返

C.映衬   鉴赏    寥寥可数

D.孤辟     觅食    津津有味

2.下列句子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泰州市五运会文体表演重在唱响全民参与、和谐共享的运动赞歌,运用艺术的形式体现泰州的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充分展现泰州“四个名城”的崭新风貌。

B.平时学习中,不少同学存在着学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C.泰州大桥通车之后,大大降低了往常州、镇江的物流成本,为开拓苏南市场提升了有利条件。

D.一项最新的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发现,全球变暖不仅改变着海洋鱼类的生活环境,甚至还影响了它们的生存能力。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匿笑(nì)      粗犷(kuàng)    徘徊(huái)        霎时(shà)

B.倔强(qiàng)   胆怯(qiè)        蜿蜒(wān)         狭隘(yì)

C.蜷(juǎn)伏    弧形(hú)         黄晕(yùn)       目眩(xuàn)

D.绽开(zhàn)    惩戒(chéng)      静谧(mì)       钦差(qīn)

4.下列各句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段,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

B.《三峡》选自《水经注》。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同时记载了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题、背景和结语(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5.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A.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

想到自己要喂到这么一只令人作呕的狼的胃里,他就觉得厌恶。

B.语文老师妙手回春,一下子把我的作文修改得文采倍增。

C.做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做到心无旁骛,这就是敬业。

D.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读书法,就是不咬文嚼字,而是抓住文章要旨、把握文章关键。

二、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中的田园是这样的:

南瓜慢不经心地趴在墙头,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打瞌睡。

妙龄的玉米每天盛装婆娑,急着赶赴春天的约会。

牛棚里纳凉的牛羊,反chú着葱茏的光阴。

一串串葡萄斜搭在屋檐的支架上,如同一个个精准的称砣,计量着咸淡生活的幸福指数。

燕子在湛蓝的天空自由飞翔,裁剪云朵,优雅潇洒的举动像个气质非凡的绅士……,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横线字注音。

反chú(_________)         婆娑(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

(3)“葱茏的光阴”中,“葱茏”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田园风光。

(5)请仿照以上内容,发挥想象,写出你记忆中一种田园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匾额和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

①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

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天道酬勤”,街上店家的“同仁堂”“稻香村”,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颐和园”,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②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

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

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

③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沈望舒告诉记者,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

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

④《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

勋章、证书具有私密性,也可能很快被人们遗忘,后代子孙无法从中获得鼓励、激励,但匾额却发挥了这种作用。

中国乡间有许多表彰牌坊,记录着当地人造福乡里、建功立业的事迹,这些都成为一个地方的光荣。

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之子孙。

⑤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这样的匾额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

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可谓“字字源典、词词据史,是中国故事与哲理知识的宝库”。

⑥古代还有一类官匾,是官员为表白为官初衷和抱负,喜用悬金匾形式昭示民众,并以此为鉴自勉。

官匾多悬于公堂之上,内容则以表白为官清廉勤政者居多。

如“明镜高悬”、“公正廉明”、“明察秋毫”等。

宋太祖统一天下后,在自己的殿房上悬“公正明”手书匾额,自警治国要公正。

⑦也有相当多的匾额是屋、斋等居处用以寄寓明志、缀饰美化的。

如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书塾挂“三味书屋”木质横匾。

用语切当,意味深长。

如林则徐书斋悬有“制怒”匾额,自警待人处事要冷静慎重。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两块匾额,更是寓意深刻。

⑧我国风景名胜、园林古迹的匾额,使山岳生色,河川增辉。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劝诸宾”,就描绘了题匾趣事。

贾政说:

“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此话道出了匾额具有美化景点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⑨然而现代社会,莫说寸土寸金的都市,连很多山野中的乡土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也都改成了楼房。

现在除了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等一些特殊场所、建筑对匾额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几乎不再悬挂匾额。

在这种“水泥森林”中,很难恢复当年“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盛景。

或许家家门口堂前悬挂匾额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匾额文化的传承不容置疑。

7.为什么说匾额是“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8.通读全文,概括出匾额有哪些作用。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就是匾额。

B.文章第一段提到了“天道酬勤”“同仁堂”“太和殿”等匾额,使要说明的对象具体清晰,通俗易懂。

C.现在除了旅游景区、仿古建筑等一些特殊场所、建筑对匾额有需求外,普通人家大多数不再悬挂匾额。

D.第二段划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匾额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王艺侨

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

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

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18缸水。

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

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

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

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

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

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

“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

《吕氏春秋》有言,“不能教者:

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

”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

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

“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选自《人民日报》)

10.文章开篇用“二王”的故事,引出了什么观点?

11.文章写第3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12.文章第4自然段用了哪些事实论据?

请简要概括。

13.结合文意,请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三、句子默写

14.(2017届中考贵州安顺卷)名句默写。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2)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面对“皆被绮绣”的同舍生,一心向学,没有丝毫羡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四、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

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

又有魏人公孙衍者,号曰犀首,亦以谈说显名。

其余苏代、苏厉、周最、楼缓之徒,纷纭遍于天下,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

而仪、秦、衍最著。

《孟子》论之曰:

或谓:

“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恶足为大丈夫哉!

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扬子①《法言》曰:

或问:

“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馀年,是夫?

”曰:

“诈人也。

圣人恶诸。

”曰:

“孔子读而仪、秦行,何如也?

”曰:

“甚矣凤鸣而鸷翰②也!

”“然则子贡不为欤?

”曰:

“乱而不解,子贡耻诸。

说而不富贵,仪、秦耻诸。

”或曰:

“仪、秦其才矣乎,迹不蹈已?

”曰:

“昔在任人,帝而难之,不以才矣。

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注释):

①扬子:

即扬雄,字子云,西汉官吏、学者。

②凤鸣而鸷翰:

凤鸣,指凤凰打鸣、吟唱。

鸷:

凶猛的鸟,翰:

指鸟的羽毛。

《资治通鉴·周纪三·周赧王五年》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致位富贵

②是恶足以为

③必敬必戒

④富贵不能淫

16.翻译下列句子。

①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②务以辩诈相高,不可胜纪。

17.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子贡和张仪、苏秦的不同。

18.在《资治通鉴》的选文中删去了下面这番话,请你探究其原因。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富贵不能淫》

五、语言表达

19.综合拓展

(1)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

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

                       。

 

(2)仔细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

“都交齐了吗?

不会有漏网之鱼吧?

”有位学生怯怯地说:

“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问题:

(a)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b)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

六、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补全题目,按要求作文。

(1)《厉害了,        》

(2)《      在心间流淌》

要求:

①写一篇反映校园生活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涉及到老师或班级请分别用“王老师”“张老师”或“一班”替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外阅读

1、

五、语言表达

1、

六、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