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茂名市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3453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茂名市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度茂名市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度茂名市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度茂名市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度茂名市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茂名市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度茂名市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茂名市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茂名市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度茂名市招聘考试真题及解

  析网络整理版

  第1题:

音响:

耳麦:

唱歌

  A.斧头:

锯子:

家具

  B.手机:

电话:

交流

  C.饲料:

玉米:

养鸡

  D.口红:

眉笔:

化妆

  【解析】

  正确答案:

D第2题:

下列关于隐形飞机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A.外层涂料的颜色为天蓝色或者银白色,以避免被雷达发现

  B.隐形飞机采用非金属材料或者雷达吸波材料,吸收而不是反射雷达波

  C.改进发动机的进气道和尾喷口等所有能产生镜面反射的表面,以减少对雷达波的反射

  D.除了发动机、电子设备等部件,其他飞机上的部件用透波材料来制作

  【解析】

  正确答案:

A。

隐形飞机往往涂成黑色或深蓝色,进行隐蔽,避免被发现。

故本题答案选A。

  第3题:

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学生心理感受

  D.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第4题:

恐怖症可分为()。

  A.强迫恐怖症

  B.单纯恐怖症

  C.广场恐怖症

  D.社交恐怖症

  E、焦虑恐怖症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C,D。

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怖),广场恐怖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怖症。

  第5题:

下列属于中俄之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是()。

  A.马关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瑷珲条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D。

  《马关条约》为中日之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尼布楚条约》为中俄之间签订的平等条约。

故选BD。

  第6题:

2013年中意诗歌艺术研讨会27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希尔顿酒店举行,中国策展人、诗人王林和意大利文学评论家、诗人安吉洛?

萨内利共同发布个人诗集进行诗歌交流。

中意诗歌艺术研讨会是今年意大利第55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平行展的组成部分。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诗人王林和萨内利参加艺术研讨会

  B.中意诗歌艺术研讨会是意大利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平行展的组成部分

  C.中意诗歌艺术研讨会在威尼斯举行

  D.诗人王林和萨内利共同发布个人诗集

  【解析】

  正确答案:

C。

  第7题:

有挑战,必然有失败,有远大目标的人一定会有失败。

可是,惧怕失败就不是年轻人了。

惧怕失败的人,可以说他已经是一个老人了。

人年纪大了,自然而然就变得保守谨慎,也不去尝试进行种种挑战了。

比如经营者,年龄大了就不敢挑战新事物,所以常被赶下第一线。

时代在进步,但他们不敢挑战,到了一定年龄,就被说上一句“老而成害,请回家吧”,赶出公司。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惧怕失败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

  B.怀揣远大理想的人都是年轻入

  C.不敢挑战失败是人衰老的标志

  D.年纪大不是坏处,反而是好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文段首先提出失败是必然会存在的,接着指出“惧怕失败就不是年轻人了,惧怕失败的人,可以说他已经是个老人了”。

然后,具体说明为什么惧怕失败的人可以说已经是个老人了。

文段的主旨句是“惧怕失败就不是年轻人了”。

故答案应选A。

  B.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明显与文意不符。

第8题:

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不可能__________,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__________存在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好,任其延续,会阻碍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甚至会成为社会动荡的诱发因素。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迎刃而解大量

  B.一蹴而就广泛

  C.一举成功严重

  D.一劳永逸普遍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先看第一个空。

迎刃而解:

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句中并没有涉及“其他问题”,只提到“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且“解决”和“迎刃而解”语义上重复,故排除A项。

一劳永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一劳永逸”强调的是一次解决,无需后续工作。

  “一蹴而就”强调事件处理轻而易举。

根据第一空后面的“长期”和“艰苦努力”来看,貌似两个词都可以;但从第二句话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处理起来并不容易,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严重后果,故第一空选用“一蹴而就”更为合适。

再看第二个空,“严重存在”搭配不当,由此也可排除C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9题: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叙述是()。

  A.六大板块都包括陆地和海洋

  B.太平洋板块是唯一大洋板块

  C.阿拉伯半岛归属亚欧板块

  D.黑海和地中海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分界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地球表面,是由厚度大约为100~150km的巨大板块构成,全球岩石圈可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在海洋,其余板块均包括大陆和海洋,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分界线是海岭、海沟、大的褶皱山脉和大断裂带。

  第10题:

桀犬吠尧:

  《史记》

  A.乐此不疲:

  《汉书》

  B.乐不思蜀:

  《三国演义》

  C.讷言敏行:

  《论语》

  D.阳春白雪:

  《离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成语与其出处的关系,“乐此不疲”出自《后汉书》,‘‘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阳春自雪”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

故答案选C。

  第11题:

冲国古代数学家对“一次同余论”的研究有__________的独创性和继承性,“大衍求一术”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不容__________的。

正因为这样,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一直公正地称求解一次同余组的剩余定理为“中国剩余定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完全否定

  B.明确忽视

  C.绝对动摇

  D.明显怀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由“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一直公正地称……”可知,“大衍求一术”在数学界的崇高地位是公认的事实,因此对其地位的看法应是“不容怀疑”的,第二空应填“怀疑”。

  第12题:

  “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A.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实施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办法

  B.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

  C.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24%的县

  D.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201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实施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办法,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24%的县。

因此答案D错误,当选。

  第13题: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后最先抛弃的是()。

  A.整流罩

  B.助推器

  C.二级火箭

  D.逃逸塔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略。

第14题:

请选择你认为最为合理的一项,来填充所给数列的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1,1,()4/7,16/23,16/17

  A.2/7

  B.4/7

  C.4/9

  D.4/11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B。

原数列可化为:

1/-1,2/2,(4/7),8/14,16/23,32/34,分子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分母为做一次差后得到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所填数字为4/7。

  第15题:

玉树大地震震区所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是“三江源”源头。

  “三江”指的是()。

  A.额尔齐斯河、怒江、塔里木河

  B.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

  C.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

  D.黄河、长江、澜沧江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故选D。

  第16题:

某地区过去三年日常生活必需品平均价格增长了30%。

在同一时期,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占家庭平均月收入的比例并未发生变化。

因此,过去三年中家庭平均收入一定也增长了30%。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

()。

  A.在过去三年中,平均每个家庭购买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数量和质量没有变化

  B.在过去三年中,除生活必需品外,其他商品平均价格的增长低于30%

  C.在过去三年中,该地区家庭的数量增加了30%

  D.在过去三年中,家庭用于购买高档消费品的平均开支明显减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影响生活必需品开支的,除了价格以外,主要是数量和质量,因此A选项是必须假设的,必需品平均价格增长30%,而数量和质量不变,则必需品的开支也,必然增长30%,如果保证必需品的开支占家庭平均月收入的比例不变,则过去三年中家庭平均收入一定也增长30%。

故正确答案是A。

  第17题: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参与资本与技术的引进和输出,摆脱封闭的自我调整,在国际产业结构的转换中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商品和劳务的交流,通过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可以对我国产业结构起补调作用,实现对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填补国内的一些空白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在这里,关键是如何瞄准国际产业结构的动向,盯住国际产业结构变动的重心,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条有效途径

  B.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产业结构的转换中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C.通过商品和劳务的交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D.瞄准国际产业结构的动向,盯住国际产业结构变动的重心,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原文第一句话主要讲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参与资本与技术的引进和输出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第

  二、三两句主要讲通过商品和劳务的交流,通过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第四句是对前三句的补充。

所以原文的主要内容是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故正确答案为A。

  第18题:

中国国家海洋局专家说,近30年来上海和天津的海平面急剧上涨,超过中国其他城市。

数字显示,海平面上涨速度是其他国家的2到3倍。

其中上海的海平面上升厘米。

  A.11.5

  B.10

  C.9

  D.19.6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上海海平面上升11.5厘米,天津海平面上升19.6厘米。

  第19题:

  “共产主义是没有剥削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

”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

  A.满足人们对物质财富的需求

  B.协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发展生产力

  D.群众利益无小事,维护人民利益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邓小平曾经在《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中提到:

  “共产主义是什么?

就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可能的。

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

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第20题:

不能杀灭芽孢的化学消毒剂是

  A.环氧乙烷

  B.碘伏

  C.过氧乙酸

  D.甲醛

  E、戊二醛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物;碘伏属于中效消毒剂,不能杀灭芽孢。

  第21题:

我国古代言论体现的经济思想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对应,错误的是()。

  A.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B.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供需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C.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D.天下煕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己主义是经济行为的动机

  【解析】

  正确答案:

C。

  第22题: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甲国提出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

尽管这些政策是有效的,但经济学家发现,挤出效应和货币流通速度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经济学家们指出:

  “如果存在挤出效应或者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则甲国所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不能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

”如果甲国实施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较快速的增长,则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不存在挤出效应,货币流通速度也没有发生变化

  B.货币流通速度发生了变化,但没有影响经济政策的效果

  C.存在挤出效应,但经济取得快速的增长

  D.不存在挤出效应,但货币流通速度发生了变化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第23题:

下面诗词搭配正确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陶渊明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凉州词》王昌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A项中《春夜喜雨》的作者是杜甫。

C项中《菊花》的作者是元稹而不是陶渊明。

D项出自王昌龄的《荚蓉楼送辛渐》而不是《凉州词》。

故B项为正确搭配。

  第24题:

下列各项中的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司空见惯—陶渊明

  B.暴殄天物—隋炀帝

  C.乐不思蜀—刘备

  D.家徒四壁—司马相如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成语“司空见惯”表示对一些事情看得多了就不再感到奇怪。

  它出自刘禹锡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所作的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A项不正确。

成语“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出自《尚书·武成》:

  “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典故出自商纣王,而不是隋炀帝,B项排除。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C项错误。

  “家徒四壁”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讲的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在梁孝王死后回到成都老家,他家十分贫寒,生活十分艰难。

  他的朋友邻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大财主卓王孙家去做客。

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私订终身,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开始过他们清苦的生活。

由此可知,成语典故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D项。

  第25题:

蟋蟀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宁静的夏夜,草丛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呜叫声,那是蟋蟀在唱歌。

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来自它的翅膀。

  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就已发出悦耳的响声了。

蟋蟀还是建筑专家,与它那柔软的挖掘工具相比,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得上是伟大的工程了。

在其住宅门V1,有一个收拾得非常舒适的平台。

夏夜,除非下雨或者刮风,否则蟋蟀肯定会在这个平台上歌唱。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是蟋蟀在无雨的夏夜所做的?

()

  A.收拾平台

  B.在平台上歌唱

  C.如果没有刮风,它就在平台上唱歌

  D.如果没有刮风,它就在修建住宅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规则推演型题目。

题干提到蟋蟀修建住宅、收拾平台等,都是干扰信息,实际上只有一个有效命题:

夏夜,除非下雨或者刮风,否则蟋蟀肯定会在这个平台上歌唱。

该命题可转化为:

夏夜,只有下雨或者刮风,蟋蟀才不在平台上唱歌一夏夜,如果不下雨且不刮风,蟋蟀就在平台上唱歌。

由此可推出,在无雨的夏夜,如果不刮风,蟋蟀就在平台上唱歌。

故选C。

  第26题:

第四届中国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于2020年9月16日在太原开幕。

本届能源博览会以()为主题,会期3天,商务活动主要包括高峰论坛、投资贸易洽谈和签约、国内外重要企业专题推介等。

  A.

  “国家级、国际化、专业性”

  B.

  “绿色能源与转型跨越”

  C.

  “绿色能源、循环经济和转型发展”

  D.

  “21世纪煤炭、能源、环境和谐发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略第27题: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的基本战略是()。

  A.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C.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

  D.积极应对倾销和反倾销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的基本战略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第28题:

科举考试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清朝科举考试级别从低至高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院试、会试、殿试

  B.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C.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D.会试、乡试、殿试、院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清朝科举考试制度形成了严格的三级格局,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院试,是指各省童生参加由学政主持的考试,考取的人称生员;乡试,是指生员参加三年一考的省级考试,考取的人称举人;会试,是指举人参加的吏部举行的考试,考取的人称贡士;殿试,是指贡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取的人称进士。

由于殿试基本上是定名次的考试,不存在被淘汰的情况,所以会试和殿试合称最高一级的考试。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29题:

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另一方当事人为此支付报酬的合同是()。

  A.委托合同

  B.行纪合同

  C.居间合同

  D.信托合同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故选C。

  第30题:

某种密码锁的界面是一组汉字键,只有不重复并且不遗漏地依次按下界面上的汉字才能打开,其中只有一种顺序是正确的。

要使得每次对密码锁进行破解的成功率在万分之一以下,则密码锁的界面至少要设置()个汉字键。

  A.5

  B.6

  C.7

  D.8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D。

排列组合问题。

可采用代入排除(注意需采用最值代入原则)。

由题意,N个汉字的全排列数为Ann,故欲使成功率小于1/10000,即Ann>10000,代入选项可知当N=8时,A88=40320,满足要求。

  第31题:

摧毁了市政大楼的那场火灾爆发于今晨黎明前,最后一个消防员直到今天下午晚些时候才离开。

没有人会在那样场大火附近而又没注意到火灾的发生。

托马斯一定看到了那场大火,不管他现在怎样地否认,他今天早上像通常一样从他的公寓去了图书馆。

若不经过市政大楼,从他的公寓到图书馆之间就无路可走。

上述论述的主要结论是()。

  A.托马斯今天早晨在那场大火灾的附近

  B.托马斯声称没有看到那场火灾

  C.托马斯看到了那场火灾

  D.托马斯今天早晨从他的公寓直接到了图书馆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题干提到托马斯否认他看到大火,但是早上他要去图书馆,由最后一句可知,他经过了市政大楼,也就是说他应该看到了大火。

  第32题:

定义:

①“同语反复”是指定义项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所出现的定义错误。

  ②“循环定义”是指定义项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所出现的定义错误。

⑧“含混定义”是指用模糊概念充当定义项所出现的定义错误。

典型例证:

  

(1)潜规则就是暗规则:

暗规则就是潜规则

  

(2)时间就是金钱

  (3)麻醉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是()。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1)属于循环定义,

  

(2)无对应的定义,

  (3)属于同语反复。

  第33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肩负起土地改革大业的皇帝,便是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而他就是那个迁都洛阳,修建了龙门石窟的鲜卑族皇帝。

魏孝文帝拓跋宏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均_田法,此法的核心,便是中央直接统治土地,它一方面虽默认富民的土地所有权。

但另一方面则按照土地国有的原则,不分贫富,皆课以相同的国税,正是这项法令。

  成为唐代以来均田制的依据。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的均田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规

  B.孝文帝均田法的实施客观上造福了贫苦百姓

  C.孝文帝的均田法对土地改革大业有着开创之功

  D.孝文帝的均田法被唐以及后世朝代所普遍沿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A项“第一部土地法规”与原文“第一部均田法”的说法不符,排除。

8项“客观上造福了贫苦百姓”从文中无法得出,排除B。

D项文段只提到“唐代”,对“后世朝代”的情况未曾涉及,也无法得出,排除。

C项可由首甸得出。

本题答案为C。

  第34题:

教育心理学是()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A.自然学科

  B.普通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理论心理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第35题:

定义:

①自我意识:

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②原意识:

指由动物(特指猿群)进化而来的适合人类个体生存的基本感知。

③显层意识:

指个体在人类群体(社会)中受到教育的感知结果。

  典型例证:

  

(1)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2)智能机器人能够具有基本的光感、热感和电磁感。

  (3)学生认为自己很优秀。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根据题干定义,

  

(1)尊老爱幼符合显层意识的定义;

  

(2)机器人不属于任何一种意识;

  (3)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符合自我意识的定义。

故答案选C。

  第36题: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行为,其宗旨是培养旅行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

不仅要求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而且要求游客行为要“环保”,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有专家说,现在社会上对生态旅游就是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的认识是片面的。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生态旅游表面上看是喜欢那些珍稀动物,但游客们的行为其实害了它们。

人类频频接近野生动物,会造成动物心理紧张,压力增加。

北极熊、企鹅、海豚和澳大利亚野犬,甚至热带雨林里的鸟类,都受到愈来愈大的来自生态旅游方面的影响,它们体重减轻.有的甚至死亡。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了这一观点()。

  A.北极熊、企鹅等野生动物愈来愈受到生态旅游的影响

  B.生态旅游的对象受保护的程度不够

  C.现在社会上对生态旅游的片面认识违背了生态旅游的宗旨

  D.生态旅游的对象与游客之间的关系很难平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态旅游,接着利用专家的说法说明现在社会上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是片面的,最后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生态旅游对珍稀动物的损害。

由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