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3651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国有企业人才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国

  有企业人才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

  整理版

  第1题:

宪法与法律的最主要区别有()。

  A.以国家强制力为基础

  B.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更严格、更复杂

  C.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D.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五条还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故选C。

  第2题:

地球上的生命大约起源于多少年前?

()

  A.200万

  B.3亿4

  C.10亿

  D.40亿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略。

  第3题:

在觅食过程中,成百上千只蚂蚁在蚁穴和食物所在处之间来来往往,最终都能够在相对最短时间内得到食物,却从来不会有拥堵现象出现。

德国科学家赫尔冰发现,避免道路拥堵是基于蚂蚁之间的交流。

在一条路有可能出现拥堵时。

返回的蚂蚁就向迎面过来的同伴发出信息素,让它选择另一条路。

他认为,人类可以采取相同方法减少车辆拥塞现象。

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是()。

  A.聪明蚂蚁启发人类解决交通拥堵

  B.解决难题,从蚂蚁觅食中找思路

  C.互通情况,绕道可避免遭遇拥堵

  D.蚂蚁的不拥堵与人类的车辆拥塞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科学家由蚂蚁的不拥堵得到启示,认为可以用相同方法减少车辆拥塞现象。

B项“解决难题”的表述过于笼统,没有提到“车辆拥塞”,而且“从蚂蚁觅食中找思路”的表述也不够准确,应该从其在觅食过程中如何做到“不拥堵”这一角度找思路。

C项仅仅是一种有待验证的方法,效果如何不得而知,而且C项没有体现启示的来源.不如A项确切。

D项仅仅是两种现象的罗列,未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具体联系。

  第4题:

市政府加强对税收的监控和征管力度()。

  A.可以使财政收入得到切实保障

  B.是行使宏观调控职能的具体体现

  C.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经济运行态势

  D.有助于实现同步富裕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C。

D中“同步富裕”错误。

市政府加强对税收的监控和征管力度,必然会增加税收,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加强税收的征管力度,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由于国民经济各地区、各部门、各环节的状况都会在税收上有直接的反映,加强税收监管,就可以了解和掌握经济的运行态势,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故选ABC。

  第5题:

体操是一个结合了杂技和舞蹈的体育运动。

它的魅力,在于那种刀锋上的平衡与美感,在于每一秒都让人。

运动员在空中翻腾的时候,即使不在现场的观众,也会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直到运动员稳稳落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旷神怡

  B.赏心悦目

  C.战战兢兢

  D.如痴如醉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由题干中的“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可知观众在观看体操时很紧张,由此可知空缺处填“战战兢兢”比较合适。

  第6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________,政府管理社会的方法逐步从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日趋多元化,________趋于多样化,正在形成以政府为________的、多元的、开放的公共管理体系。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变手法中心

  B.转向手段中心

  C.转变手段核心

  D.转向手法核心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政府职能”与“转变”是固定搭配。

排除

  B.D两项。

手段:

指为完成一定的目标或任务所使用的一定的技巧。

手法:

①处理材料的方法,常用于工艺、美术或文学方面,含有技巧、工夫、作风等意义;②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

题干中提到“公共事务的管理……趋于多样化”,应选“手段”。

排除A项。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第7题:

棍摇行政法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评估行政机构和编制的执行情况。

关于此评估,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评估应当定期进行

  B.评估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C.评估结果是调整机构编制的直接依据

  D.评估同样适用于国务院行政机构和编制的调整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依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构应当定期评估机构和编制的执行情况,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参考依据。

评估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制定。

所以A项正确,

  B.C项错误。

故选A。

  第8题:

某工厂有100名工人报名参加了4项专业技能课程中的一项或多项。

已知A课程和B课程不能同时报名,如果按照报名参加的课程对工人进行分组,将报名参加的课程完全一样的工人分到同一组中,则人数最多的组最少有多少人?

()

  A.5

  B.6

  C.7

  D.8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F。

F。

选择课程的总情况为种,其中A和B同时报名的情况为种,因此符合题目意思的总情况为11种,即可以分为11个小组。

设人数最多的组最少有X人,则其他十组均为X-1人,因此可得:

X+10(X-1)=100,解得X=10人。

所以本题选F。

  第9题:

最近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按照通行的国际认知,_中国的国家形象。

现在看来,这个形象不是一两部片子就能完成任务的。

除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得改造我们的语言,毕竟,那一词一句之中,都_着一个国家的教养。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诠释折射

  B.塑造流露

  C.打造体现

  D.展现包含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折射”与最后一句搭配不当,排除A项;

  “包含”与“教养”搭配不当,排除D项;

  “打造”与“国家形象”搭配不恰当,故排除C项。

  “塑造”与前文的“按照国际认识”搭配最为恰当,表示有一定的人为成分。

本题正确选项为B。

  (本。

由王雪芹提供)第10题:

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叙述错误的是()。

  A.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

  B.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C.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D.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要求;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

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11题:

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1924年,我国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作者是廖世承。

  第12题:

下列关于管理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B.

  “审时度势,相机权变”是权变原理的实质

  C.效率性原则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原则

  D.行政协调是指行政机关运用各种媒介传递或交流行政信息的过程

  【解析】

  正确答案:

B。

A项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是反比例关系。

C项采取紧急处置手段,及时控制危机事态发展的时间性原则是危机管理的第一原则。

D项行政协调是指行政组织与外部环境、行政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一致的和谐关系,以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目标的过程。

通过排除法,选

  B.第13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劳动就业的增长却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目前,尽管我国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甚至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并且基本消化了包括从农业和制造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存量在内的所有新增劳动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它对劳动就业的贡献率还是太低。

我们务必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的机会,发掘服务业对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服务业是保障我国就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B.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C.我国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

  D.就业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发展滞后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根据上文分析可知,最后一句是文段的重点,C项与主题句的意思最为接近。

错项分析:

A项,原文是说“服务业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军”,A项的说法和原文接近,但并不是文段的重点,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

B项,从文段看不出“产业结构调整”是否是“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D项,主观推断错误,文段并没有解释就业与经济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14题:

  ()对于家具相当于花岗岩对于()

  A.书桌∶石膏

  B.家电∶岩石

  C.木材∶雕塑

  D.房间∶石矿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对于家具相当于花岗岩对于()本题考查对应关系。

家具的一种原材料是木材,雕塑的一种原材料是花岗岩。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第15题:

某商店将某种DVD按进价提高35%后,打出“九折优惠酬宾,外送50元出租车费的广告,结果每台仍旧获利208元,那么每台DVD的进价是()元。

  A.1200

  B.1000

  C.800

  D.600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假设进价为x,则根据已知条件可得,x×(1+35%)x0.9-50-x=208,解得x=1200元,选A。

  第16题:

微信朋友圈为人们分享信息提供了一个开放性平台。

小李认为朋友圈是自己的“地盘”,在朋友圈上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任何人无权干涉这种自由,他的观点()。

  A.否认了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

  B.否认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C.肯定了公民的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D.符合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利的要求

  【解析】

  正确答案:

B。

  第17题:

李某去世前,与他的邻居聂某有一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聂某照顾他直到他去世,作为报酬,李某去世后,其房屋即归聂某所有。

李某去世后,发现其曾留有遗嘱,该遗嘱将其房屋赠与他的好友刘某,李某还有一个在国外的女儿小李,现小李、聂某和刘某就该房屋的归属发生纠纷。

根据法律,该房屋应归()。

  A.刘某

  B.聂某

  C.刘某、聂某、小李三人平分

  D.小李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遗赠扶养协议在适用上具有优先性。

遗嘱与协议的内容有抵触时,遗嘱无效。

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优于遗嘱,遗嘱的效力优于法定继承。

故正确答案为B。

  第18题:

科学发展观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A.政治社会

  B.经济社会

  C.文化社会

  D.精神社会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科学发展观中的五个统筹是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19题:

安定的住房,是尊严的前提,幸福的第一步。

城市如果要让生活更美化,就要从让每个人都住有所居开始。

但住房问题又是城市最大的挑战,“房荒是城市特有的问题”。

恩格斯1872年的名著《论住宅问题》就提出住房问题的根源是城市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人口在城市的高度集中,带来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从而产生住房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反差。

住房短缺是一种典型的“城市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住有所居是尊严的前提,幸福的基础

  B.住房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C.资源的集聚效应和稀缺效应是相伴而生的

  D.住房短缺是伴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城市病”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A项只是文段的引子,以此引出城市的住房问题,它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

文段并未提及住房问题的解决。

故排除B。

C项说的是“资源的集聚效应和稀缺效应”,未能与城市的住房问题相联系,过于笼统,排除。

本题答案选D。

  第20题: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对应当归还的罚款,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B.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100元至200元罚款

  C.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省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D.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直接追究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C。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5条第3款的规定,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赔偿金,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2)在规定期限内不执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50元至100元的罚款。

  (3)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4)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21题:

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

()

  A.自我服务行为

  B.人际纪律

  C.自我约束

  D.反抗行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22题:

数字

  3、5至少都出现一次的三位数有多少个?

()

  A.48

  B.52

  C.54

  D.60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B。

  第23题:

提高自身价值要通过修身,修身才能使人超越原生状态而进入自觉追求崇高的境界。

修身离不开克己。

克己并不是叫人一味逆来顺受、忍让退避。

要知道一切进德修业的积极行为都免不了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

例如,见义勇为要克服怯懦之心,坚持原则要克服患得患失之心,做学问、创事业要克服怠惰之心。

这些都是“克己”的表现。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克己复礼是使自己进入崇高境界的重要途径

  B.克己就能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就是进德修业的积极行为

  C.提高自身价值需要修身,而修身离不开克己

  D.一味逆来顺受、忍让退避不能使自己超越原有的水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文段首先指出提高自身价值要通过修身,接着指出修身离不开克己。

后面内容均是对“克己”的论述(包括什么是克己以及“克己”的表现)。

A项中的“复礼”文段中没有体现,B项是对文段中“要知道。

切进德修业的积极行为都免不了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的错误理解。

D项理解也不恰当,且非文段主旨所在。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24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当代最有用的学习是

  【】

  A.学习过程的学习

  B.知识的学习

  C.技能的学习

  D.道德的学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家们特别强调人类学习过程的一些情感因素、动机因素、人际关系和沟通的作用。

所以选A。

  (资料来源《当代教育心理学》)

  (本。

  由张恩凯提供)第25题:

对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比喻)

  B.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苦涩得使人难受。

  (比喻)

  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拟人)’

  D.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比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26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元认知策略的实例是()。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调节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的策略。

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悉的材料时放慢速度等。

  调节策略是元认知策略的一种。

  第27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A.实现五位一体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故本题答案选B。

  第28题:

  “传媒假事件”指由传媒公开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的事件或公共关系活动。

  “传媒假事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消息来源和报道者重合、隐藏的动机、导演事件、事件媒介化、暧昧的真实。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属于“传媒假事件”的是()。

  A.某领导在举行捐助活动时,直到自己摆好姿势才允许记者拍照

  B.某报社记者在报道一次野外放生活动时多次将一只不能在大海里生存的乌龟放生到海里,致其死亡,遭到社会各界的舆论谴责

  C.某视频网站为了扩大影响力,投巨资开展自拍电影活动。

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

  D.河南警方解救的一批被拐卖的儿童无法被四川的父母认领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某报社得知后,收留了这批儿童并联系上了儿童的父母,同时还对这一事件进行全程的新闻追踪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传媒假事件”定义的主体是“传媒”,关键词是其基本特征。

A项,该领导属于作秀且主体不是传媒;B项,该事件不属于传媒公开的策划;C项,属于主办方的宣传活动,不符合“消息来源和报道者重合”的特征;D项,符合“传媒假事件”的定义和特征。

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29题:

  “获指标逾期不买车”该受罚吗?

既然无法保证市民在多长时间内参加摇号一定能摇到,那么就没有理由对那些__________的市民予以惩罚,这是一个基本的公平。

更何况,大到国家政策尚且可能__________,普通家庭因为种种原因而临时改变购车计划,凭什么就得挨罚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雨绸缪朝令夕改

  B.防患未然反复无常

  C.居安思危变幻莫测

  D.临渴掘井变化多端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由“临时改变购车计划”可知,第二空应填一个表示政策不稳定的成语。

  “变幻莫测”意为变化又多又快。

让人不可捉摸,多用于形容气候、政治风云、命运等。

  “变化多端”意为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和规律。

这两个成语都不能用于形容政策的变化,排除

  C.D。

第一空中,“未雨绸缪”与“防患未然”都有事先做准备的意思,但“防患未然”预防的是事故、灾难的发生。

市民为将来可能存在的用车需求而事先参加摇号的举动用“未雨绸缪”来形容更恰当。

本题选A。

  第30题: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说过:

  “不容许过分强大的东西存在,这乃是上天的意旨。

”大自然本身是个调节器,处处有平衡。

这一平衡在社会关系中的一个表现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文化的进步,人与人之间在知识和智力上越来越趋于相等。

尽管草根在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上与精英有明显的差别,处在不平等的社会两极,但在文化和思想上并不逊于所谓精英。

不断加速的信息与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使精英与草根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模糊,人们可以发现,即使精英中亦有滥竽充数者,草根中却并不缺少英才。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回归平衡是社会的永恒法则

  B.草根力量的崛起是社会平衡的体现

  C.草根与精英之间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D.草根取代精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草根”与“精英”两大阵营日渐走向平衡,两者的差别趋于模糊化,而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平衡法则。

A项未提到“草根”这一关键词,可首先排除。

C项本身表述错误,两者只是在知识和智力上趋于乎等,在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上还是有明显差别的,也排除。

D项属主观臆断,无法从文段中推出,排除。

因此本题答案为B。

  第31题:

下列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阐述错误的是()。

  A.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B.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C.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商鞅

  D.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

故选C。

  第32题:

刀刃对于()相当于()对于发霉

  A.锋利食物

  B.迟钝变质

  C.生锈米饭

  D.菜刀霉变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刀刃放置时间长了会生锈,米饭放置时间长了会发霉。

  第33题:

下列诗人中,以边塞诗著称于世的是()。

  A.曹操

  B.岑参

  C.李白

  D.陆游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略。

  第34题:

核酸是什么?

核酸与蛋白质均是生物所特有的重要大分子。

核酸不但是一切生物细胞的基本成分,还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及变异等重大生命现象起着主宰作用。

它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由核苷酸的3位和5位磷酸键连接而成。

由此可以推断,下列对“核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核酸是生物体所特有的重要大分子,是一切生物细胞的基本成分

  B.核酸分成由核苷酸的3位和5位磷酸键连接而成的脱氧核糖酸和核糖核酸两大类

  C.核酸是核苷酸、核苷、碱基的混合物

  D.核酸是对生物体的重大生命现象起着主宰作用的物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核酸经化学或酶的方法分解成核苷酸、核苷、碱基等的混合物,而不是由其组成的。

故正确答案为C。

  (本。

由王雪芹提供)第35题:

带负电的粒子在某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能分别完成以下两种运动:

①在电场线上运动,②在等势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该电场可能由()。

  A.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形成

  B.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形成

  C.两个分立的带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形成

  D.一带负电的点电荷与带正电的无限大平板形成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在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下在电场线上运动,只要电场线是直线就可能实现,但是在等势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就需要带负电的粒子在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提供向心力,根据选项中给出的4个电场,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是A。

  第36题: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B.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考试大+在线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