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3685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毛概复习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汇总.docx

《毛概复习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复习汇总.docx

毛概复习汇总

复习资料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5、“三个代表”是指: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名的利益。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名。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8、“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名的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9、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时间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1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时统筹兼顾。

11、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1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社会主义

18、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新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名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20、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三者之间的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造”。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化。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24、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及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标志着国家对资本工商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26、1957年二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鸥鸟工业化方针。

27、社会主义本质:

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育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注意的目标。

28、  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9、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0、 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时间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31、发展是党持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原因: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变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地需要。

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及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3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5、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基本路线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路线的最主要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更本立足点: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36、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和进步的活力源泉

37、社会主义初级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8、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9、“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

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是实现现代化。

4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第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公正。

第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第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第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1、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前掉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

社“和”“资 ”的争论中解脱出来。

42、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43、怎样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吹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4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

计划都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确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其依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因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4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7、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8、为什么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他鼓励和支持,有哟对他进行引导

49、旧社会分工的存在:

劳动力是一种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

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情况进行分配。

50、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进行分配,二是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51、如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第二,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确定保障方式和标准,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第三,我国的社会保障方式是多样化的,既要有国家法定的基本保障,也要有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52、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包扎和那个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去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了基础,

53、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加快,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54、提出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5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村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应,体现农村精神面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5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内容及意义:

(1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2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

58、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59、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的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二是,发展太阳能,提高能源资源和利用效率,三是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均环境,四是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6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61、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2、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认得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3、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6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名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有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6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67、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数理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梳理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

6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明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69、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现实依据是: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孤傲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的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奉献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人物的必然要求。

7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7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7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7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名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74、推进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第三、必须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75、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

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7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内容: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对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吧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注意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77、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7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