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4075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docx

新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

 

试论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以突发猛进的速度增长,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占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的半壁江山。

由于高职教育起步晚、各个方面基础薄弱,在人才层次普遍高移的就业市场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本文从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生问卷调查着手,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与分析,我们对学生的就业意愿、择业观念、就业能力等方面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数据分析显示毕业生在就业理念上还存在许多误区,存在职业定位模糊、职业素养较差、现实和期望值差距较大、就业观念滞后等问题。

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出路指导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如何进行高职院校毕业生出路指导,本文就此问题的解决办法及相关政策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的人数激增。

毕业生的增加,一方面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人数的增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开始出现,加上近两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越演越烈。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对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学生就业状况及成因的分析中力求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为从宏观上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本次对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09-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采用无记名形式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6份,有效问卷358份。

问卷从“就业观念”“就业期望值”“就业能力”“求职途径”“就业指导工作”等几个方面32个具体问题进行调查,并设计了“你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一开放性题目,以充分听取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合理规划,对自己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了解不够,就业盲目性较大;多数高职毕业生就业目标定位不准确,择业时心理期望值过高,高不成低不就:

过分挑剔薪金、工作地点、单位性质;学生自身就业的主动性不足,迫切需要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就业的心理指导。

(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大多数学生感觉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找工作过程中竞争压力比较大。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们表现出多种心态。

问卷调查显示,有59.1%的学生已经树立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有24.5%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去选择对口工作,有12.8%的同学则选择了继续深造或自主创业,有3.6%的学生表示焦急和茫然。

由此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就业的态度是端正的,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但也有少部分同学缺乏自信、缺乏主动竞争意识。

(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期望

首先,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调查结果显示,72.5%的毕业生在珠三角地区就业,其余分布在广东省其他中小城镇就业21.7%,有4.2%的学生选择可到省外其它城市,仅有1.6%的学生选择“如有单位录用,愿意到西部以及城乡基层工作”。

这些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自身择业的期望值总体还是较高的,仅有少数毕业生愿意去“老、少、边、穷”的地方和基层单位就业。

尽管学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等项目中加大宣传力度并采取许多鼓励措施,但收效甚微,这不能不引起重视。

其次,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希望从事的职业,企业管理人员占58.2%、公务员占23.6%、公司职员占11.7%、其他占6.5%。

毕业生不切实际地抱着过高的期望值,必然会导致就业难。

过高的期望值是大学生为自己顺利择业设置的一道障碍,需要高校及早进行正确就业观的指导和教育。

对薪酬待遇的期望值的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对薪酬待遇的期望开始趋于理性化。

期望工资待遇在1000-2000元/月占71.2%,在2000-3000元/月占14.7%,在3000元/月以上占2.9%。

这说明大部分毕业生薪酬期望趋向理性化,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日趋成熟;但也有部分毕业生未能切实审视自身,薪酬期望过高。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对“请客观回答你认为自己的能力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吗?

”这一问题的回答完全符合的占8.9%,基本符合的占48.2%,不太符合的占26.7%,不符合的占16.2%。

而对“你认为自己有必要提高的是什么能力?

”,部分学生提出,需要提高的基本工作能力依次为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等。

当前,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高职毕业生,既缺乏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或专业能力,又缺乏工作经验,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导致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不断减少。

(四)高职生就业求职途径

在对就业求职渠道的问题上,有36.4%的学生选择家长和亲友介绍,27.9%的学生选择校园招聘会,18.3%选择网上投递简历。

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视野开阔,希望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信息。

主动联系用人单位的占17.4%,反映了学生主动就业意识的增强。

毕业生选择学校提供的信息的较少,这说明学校提供的大量信息没有被充分利用,或者学校提供给学生的信息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

(五)对学院就业工作的调查

对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

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占40.6%,就业指导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占21.5%,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占13.8%,其他的占4.1%。

对于“你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回答是:

学生普遍反映想从就业指导中学习到就业观念的引导以及求职方面的一些技巧。

有的毕业生提出应提高校内招聘会的专业针对性,只有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招聘会才能提高签约成功率。

部分学生还提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了解就业市场行情,然后把信息提供给学生。

从目前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此次调查对于我们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后面更好地开展出路指导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职毕业生出路指导是高职院校一项必要而紧迫的工作,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帮助学生成功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加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出路指导,一方面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其顺利就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的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无论对社会及用人单位,还是对高校和毕业生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目前,不少高职毕业生就业目标定位不准确,择业时心理期望值过高。

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宁到珠三角争抢岗位,不到西部发挥特长;从就业城市的选择上,宁到大城市屈就,不到小城市高谋;“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深造”等。

他们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坐办公室,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

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无形之下给毕业生顺利就业带来困难。

对大学生进行出路指导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求职择业,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体现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直接表现为就业观、职业观和工作观等,可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出路指导对其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程的辅导与再塑造。

不仅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而且有效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二)有利于毕业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

出路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个人了解职业,了解自我,在

很大程度上避免大学生择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对个人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

对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大学毕业生而言,职业目标不确定,找不准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犹豫不定,走弯路。

而出路指导恰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这样的帮助,例如职业指导课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规划职业;“求职技巧教育”可以向大学生传授求职面试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展现自我的能力;“形势政策教育”可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就业形势分析。

出路指导还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等等。

(三)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需“出路指导”来调解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向大企业推销自己的勇气。

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信心不足,易使用人单位怀疑其能力,从而失去就业机会。

另外,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专业性很强的领域,竞争劣势很明显,调查中有较多用人单位认为高职毕业生在专业性很强的领域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专业培训。

所以,高职学生需要专业的就业指导,尤其是在就业心理指导方面,这是个长期的指导过程,需要专业指导队伍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满怀信心地走入市场、走入社会。

(四)有助于解决毕业生择业和企业用人的错位问题

据相关调查,在高职生选择就业的所有制结构中,选择三资企业的学生最为集中,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学生次之,而选择去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者则非常之少。

究其原因可能是高职生认为这两种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发展前景难以预料,

个人的专业知识难以发挥或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但事实上这和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不相称。

而就企业方面来说则注重人才效率,一般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短时间内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更倾向于聘用有经验的毕业生。

由此看来,高校学生和企业都迫切需要就业指导来转变择业观念和用人观念。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的做法和对策

(一)注重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如今用人单位是非常实际的,更多的是要看该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综合能力已悄然地成为高职生就业的关键,它包括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的竞争力,除了注重毕业生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培养外,还大力加强

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鼓励毕业生参加各种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支持毕业生参加国内各种学术会议,积极创造条件和营造环境,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鼓励和引导毕业生仅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要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促进毕业生学科知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注重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高职教育连续扩招的新形势下,高职生的择业观不断发生变化。

高职生在择业时较少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考虑较多的是个人的经济收入、个人发展、工作地位等,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地区位置好的单位。

大部分高职生心中最理想的就业地区都希望留在大城市,不愿意下去基层,“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

我院就业指导工作根据研究生思想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毕业生进行择业观的教育,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客观生动的事例帮助他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鼓励毕业“先就业,再选择”,摆正自己的身份,在找工作的时候应更加务实些,目光应稍微往下看,避免走进择业的误区。

(三)重视毕业生求职技巧的指导 

在就业指导中,除了加强毕业生生学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外,我们还把求职技巧指导作为就业指导的基本内容之一。

由于毕业生在这方面没有经验,一些毕业生通常认为自己的专业和学校的知名度是用人单位最重视的,因此在求职时往往走了一些弯路。

我院毕业生导师通过多年来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分析往届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认真做好就业技巧指导,熟悉应聘程序,包括求职自荐书的写作技巧,求职意向、需求信息的收集、面试技巧和内容,就业协议书的鉴定技巧及自我形象设计等,并以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为主要形式,加强对毕业生生求职技能的指导,使研究生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示自我,使用人单位满意。

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可根据自身的特长定位,扬长避短,选择就业的方向,有效克服了各种求职障碍。

(四)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 

教师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力,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着一定的优势。

社会联系广,受到同行业院校的熟悉和尊重,与许多用人单位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对自己学生今后的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这方面,教师充分发挥主动性,凭借自身在本行业中的各种优势,通过多方面的途径,及时向学生提供相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从而能以饱满的精神和平和的心态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

同时有些导师还通过自身的关系,积极向相关单位推荐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就业。

在学生即将毕业走入工作岗位前,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尽早地融入新的社会工作环境中。

(五)建立联系制度 

在研究生毕业后应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工作机制,详细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并将反馈信息作为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参考,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同时导师也多与相关单位及个人加强联系,为研究生就业积极收集信息,广泛建立社会联系。

导师每学期至少与院系或管理部门联系一次,沟通情况,并一起帮助有实际困难的学生。

(六)建立评价制度 

学院在研究生毕业后应第一

时间总结和公布每位导师名下学生的就业情况,实

行毕业生对导师在指导就业中的工作给老师打分。

在对导师的评优、评奖和晋级等方面要把指导研究

生的就业情况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凡为解决毕业生

就业积极向我院提供就业工作单位的导师,在本年

度就业工作结束后,学院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一)教育高职毕业生要合理定位,转变观念

面对市场竞争、就业压力,大学生的求职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委屈。

面对这些问题仅抱怨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调整自我心态,积极主动面对就业。

1、毕业生要自己练好“内功”。

专业知识是否扎实是决定一位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

现代企业注重毕业生四个方面的素质:

再学习的能力、团队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要认清就业形势。

要了解社会宏观经济状况,了解本专业所处社会行业的发展现状;其次要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现状和运行趋势;三是要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四是要了解自己,比如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个人性格和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从而合理设计自己的就业。

3、调整就业心态,合理定位。

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理念。

毕业生首先应及时就业。

现代人事制度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工作变动越来越频繁,不要期望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就业后可以根据情况重新择业;先就业还可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实现生活的独立;先就业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成为用人单位普遍欢迎的“有工作经验者”。

4、转变就业观念,务实就业期望。

大学生要转变过高的自我评价,调整好心态,放低架子,虚心学习,在毕业之初经验和能力尚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更务实的选择岗位和薪酬。

毕业生只有立足社会需求、正确评价自己、排除功利主义的合理就业期望值,才能避免择业受挫,加大就业的成功率。

四、高职院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的几点的思考

(一)政府应落实政策,有效促进高职学生就业

1、政府部门应完善大学生就业规范和制度。

切实落实已经出台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深化人事、户籍、工资等制度的改革,清理影响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提高大学生择业上的地域“自由度”,破除束缚人才流动的层层壁垒。

同时,政府应当强化职能,出台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2、政府要在就业问题上直接增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

只有让企业载体增加活力和动力,它才能够增加新的就业空间。

政府还要更加关注创业扶持的一些政策,增加创业激励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于创业的热潮,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3、建立和完善社会职业服务体系。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开展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活动,多方面拓宽毕业生的选择面,建立社会性的职业咨询和指导机构,运用大众传媒来传播职业信息以引导大学生择业。

(二)高职院校加强出路指导的做法

1、拓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

例如,学校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

二是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响应国家政策,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组织毕业生党员和优秀毕业生率先参与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岗”、“大学生村官计划”等项目中去,不断开辟新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导向作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天地。

2、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高等院校培养的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岗位创造者。

高职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联系比较紧密,应当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对创业的认识更强。

自主创业有利于应届毕业生寻求更加广阔的就业途径,也有利于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学校要多渠道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的培养训练,以增强其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使学生拓宽就业思路,从被动就业转向积极创业。

3.建立强有力的职业指导工作机制,强化就业服务体系

高职院校应从全局出发,以学生为本,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指导工作机制。

包括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职业指导机构、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等,逐步形成高效的职业指导工作机制。

(1)职业指导课初步形成一套独有的课程体系。

职业指导课需要有计划、分层次对大学生进行指导。

课程体系应完整、有序,不仅每个年级的指导内容要科学合理,而且各年级指导内容要相互衔接、分层递进、互为印证,使学生真正建构起求职就业所需的良好心理素质、科学理念定位和基本技巧能力。

(2)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实现职业指导课堂化。

通过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从学生职业需求出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时能顺利就业、创业、转岗奠定坚实的基础。

(3)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建立健全的职业指导机构。

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

就业工作人员及任课教师必须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并且应该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法学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者的理论素质和能力,使就业指导队伍专家化。

(4)加强个性化职业教育辅导。

高职院校现在采用的群体性指导涵盖面过宽,往往忽视个体的差异,没有针对性。

在毕业生的职业指导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毕业生个体的差异、个体特点等,为每个高职学生建立一套独特的职业规划方案。

通过一对一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并为实现此目标而不懈努力,从而使职业指导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正在随着逐年增加的人数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大学生出路指导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为实现大学生资源合理配置而采取的重要手段。

根据出路指导制订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创造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矛盾,促成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服务社会,真正实现社会整体和谐与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1).68-70

(2)王宏卫.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3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2005

(1).103-107

(4)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22).

(5)陆平.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认识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4,

(1):

97-113.

(6)冯进.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国情观察.2009(7).27-28

问题:

1.摘要与前言要结合出路指导,前言过于简单

2.要有“就业状况与出路指导结合”的体现

3.“错位问题”太笼统

4.具体做法重点突出:

从教育者的要求出发写;针对学生的出路,学校怎么做

5.几点做法:

政府和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