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4103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docx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绪论

1.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不同层次上组要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于进化等

2.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

①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②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③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④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⑤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⑥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⑦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⑧细胞工程

3.细胞的发现

①1665英国人胡克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

②荷兰人列文虎克是第一个看到活细胞的人。

4.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意义

1838-1839德国人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CellTheory(①有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③新细胞来源于已存在细胞的分裂。

1858德国人Virchow提出“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的著名论断,进一步完善了细胞学说。

5.细胞学形成

①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②实验细胞学与细胞学的分支及发展

6.相关期刊、杂志

NatureScienceCell中国科学科学通报ZZZZZZzzzzzzz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1.细胞的统一性

基本单位:

细胞

共性:

①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⑥关于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

2.细胞的多样性

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核膜,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

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通常称为细菌

基本特点:

①遗传信息量小,主要的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环状DNA构成

②细胞内没有分化出以膜为基础的具有专门结构与功能的细胞器和细胞核

真核细胞

特点1、细胞分裂分为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并且分开进

2、DNA和蛋白质结合压缩成染色体结构,形成有丝分裂的结构

3、具有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内的膜结构(如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乙醛酸循环体、胞内体等)

4、具有特异的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

5、具有复杂的骨架系统(包括微丝、中间纤维和微管)

6、有复杂的鞭毛和纤毛

7、具有小泡运输系统(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8、含有纤维素的细胞壁(如植物细胞)

9、利用微管形成的纺锤体进行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分离

10、每个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成双存在,二倍体分别来自于两个亲本

11、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进行有性生殖

相同点1.都具有类似的细胞质膜结构

2.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并使用相同的遗传密码

3.都是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

4.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机制,有类似的核糖体结构

5.代谢机制相同(如糖酵解和TCA循环)

6.具有相同的化学能贮能机制,如ATP合成酶(原核位于细胞质膜,真核位于线粒体膜上)

7.光合作用机制相同(蓝细菌与植物相比较)

8.膜蛋白的合成和插入机制相同

9.都是通过蛋白酶体(蛋白质降解结构)降解蛋白质(古细菌与真核细胞相比较)

不同点1.细胞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

2.遗传信息量与遗传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

真核细胞在亚显微结构水平上划分为

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体系

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体系。

由蛋白质分子组装构成的细胞骨架体系三大体系。

古核细胞古细胞形态上与原核细胞相似,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最古老的细胞类型

结构①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

②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③有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④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如:

产甲烷菌、极端嗜碱菌、极端嗜酸菌、极端嗜盐菌、极端嗜热菌

3.病毒

结构核酸——髓核蛋白质——衣壳核壳体

由核酸(DNA或RNA)芯和蛋白质衣壳构成称为核衣壳

基因组小,少的只含有3个基因,多可达300个

病毒其装配形式有二十面体对称、螺旋对称和复合对称三种类型

病毒有五种形态:

①球形②丝形③弹形④砖形⑤蝌蚪形

病毒增殖的过程依次为:

吸附、脱壳、侵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分辨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D=0.61λ/NA(N=介质折射率,λ=光源波长)

放大倍数显微镜最后形成的物体放大像与被检物体的大小比例及像高比物高

原位杂交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意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

转化细胞正常细胞在某种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突变而成为具有癌性的细胞。

细胞融合通过培养和介导,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

细胞培养把机体内的组织取出后经过分散(机械方法或酶消化)为单个细胞,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传代,观察其生长、繁殖、接触抑制、衰老等生命现象的过程

接触抑制体外培养的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一旦相互接触就会停止增殖

细胞株经过筛选具有特殊的遗传标记或性质的细胞克隆。

细胞系原代培养细胞成功传代即为细胞系

细胞拆合把细胞核与细胞质分离开来,然后把不同来源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相互结合,形成核质杂交细胞

原代培养培养来自动物机体的细胞群,将细胞转移到新容器中培养称为传代或传代培养,每代细胞分裂约3-6次

原代细胞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

传代培养原代培养形成的单层培养细胞汇合以后,需要进行分离培养(即将细胞从一个培养器皿中以一定的比率移植至另一些培养器皿中的培养),否则细胞会因生存空间不足或由于细胞密度过大引起营养枯竭,将影响细胞的生长,这一分离培养称为传代细胞培养

传代细胞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

1.细胞形态观察方法

光学显微镜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

1.结构:

①照明系统:

光源和聚光器

②光学放大系统:

物镜和目镜

③机械装置:

用于固定材料和观察方便

2.原理:

经物镜形成倒立实像,经目镜进一步放大成像。

(二)荧光显微镜技术

特点:

①光源为紫外光,波长较短,分辨力高于普通显微镜

②照明方式通常为落射式,即光源通过物镜投射于样品上

③有两个特殊的滤光片,激发光滤片用以滤除可见光,目镜和物镜之间的阻断滤片用于滤除紫外线,保护人目

第一套称为激发光滤片,第二套称为阻断滤片

(三)激光扫描共焦显微境

特点:

①用激光作扫描光源,逐点、逐行、逐面快速扫描成像

②分辨率大约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3倍

③能显示细胞样品的立体结构

④用途类似荧光显微镜,但能扫描不同层次,形成立体图像

⑤扫描的激光与荧光收集共用一个物镜,物镜的焦点即扫描激光的聚焦点,也是瞬时成像的物点

(四)相差显微镜

在构造上,相差显微镜有不同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两个特殊之处:

①环形光阑位于光源与聚光器之间,作用是使透过聚光器的光线形成空心光锥,焦聚到标本上。

②相位板在物镜中加了涂有氟化镁的相位板,可将直射光或衍射光的相位推迟1/4λ

(五)暗视野显微镜

(六)倒置显微镜用于观察培养的活细胞,通常具有相差或DIC物镜,有的还具有荧光装置

电子显微镜

超薄切片超薄切片厚度仅50nm左右,用超薄切片机制作

超薄切片技术的过程为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

冰冻蚀刻标本置于-100度的干冰或-196度的液氮中,进行快速冰冻。

用冷刀骤然将标本断开,升温,冰在真空条件下迅即升华,暴露出断面结构-蚀刻向断面以45度角喷涂一层蒸汽铂,再以90度角喷涂一层碳,加强反差和强度。

然后用次氯酸钠溶液消化样品,把碳和铂的膜剥下来,此膜即为复膜。

复膜显示出了标本蚀刻面的形态,在电镜下得到的影像即代表标本中细胞断裂面处的结构。

2.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一、离心技术

细胞破碎

差速离心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由低速到高速逐级离心,用于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和细胞器。

差速离心只用于分离大小悬殊的细胞,更多用于分离细胞器。

通过差速离心可将细胞器初步分离

密度梯度离心

1、速度沉降

用途:

用于分离密度相近而大小不等的细胞或细胞器

特点:

介质密度较低,介质的最大密度应小于被分离生物颗粒的最小密度

原理:

介质密度梯度十分平缓,生物颗粒(细胞或细器)按各自的沉降系数以不同的速度沉降而达到分离

2、等密度沉降

用途:

用于分离密度不等的颗粒

特点:

介质密度较高,陡度大,介质的最高密度应大于被分离组分的最大密度。

所需要的力场通常比速率沉降法大10~100倍,故往往需要高速或超速离心

原理:

细胞或细胞器在连续梯度的介质中经足够大离心力或足够长时间则沉降或漂浮到与自身密度相等的介质处,并停留在那里达到平衡,从而将不同密度的细胞或细胞器分离

二、细胞化学技术

DNA原位显示---福尔根反应的原理:

酸水解可以去除RNA,仅保留DNA,并除去DNA上嘌呤脱氧核苷酸键的嘌呤,使脱氧核糖的醛基暴露。

所暴露的自由醛基与希夫试剂反应呈紫红色。

免疫荧光技术荧光素:

异硫氰酸荧光素、罗丹明

免疫电镜技术免疫酶标技术:

辣根过氧化物酶免疫胶体金技术:

金胶体颗粒

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1.流式细胞仪

原理:

包在鞘液中的细胞通过高频振荡控制的喷嘴,形成包含单个细胞的液滴,在激光束的照射下,这些细胞发出散射光和荧光,经探测器检测,转换为电信号,送入计算机处理,输出统计结果,并可根据这些性质分选出高纯度的细胞亚群,分离纯度可达99%。

包被细胞的液流称为鞘液,所用仪器称为流式细胞计

2.显微光谱分析技术—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技术(主要有紫外光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法和可见光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法)

原理:

利用细胞中有一些成分具有特定的吸收光谱的特性,测定细胞中某些物质的含量。

DNA:

含量=50A

3.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一)动物细胞培养1.原代培养2.原代细胞3.细胞贴壁4.接触抑制5.传代培养6.传代细胞7.细胞系度8.转化细胞9.细胞株

(二)细胞工程

细胞融合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过程:

单个B淋巴细胞→抗体(单一物质)→专一性)

细胞拆合化学方法:

用松胞素B处理细胞物理方法:

用机械方法或短波光把细胞核去掉

4.模式生物常用的有:

病毒、细菌、酵母、原生动物、黏菌、蛙、海胆、线虫、果蝇、斑马鱼、小鼠

第四章、细胞质膜

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去垢剂一端亲水另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是研究与分离膜蛋白常用的试剂

膜骨架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有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细胞连接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

细胞通讯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相互结合,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质子泵质子泵是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膜上的一种能主动转运质子(H+)的特殊蛋白质

钠—钾泵是动物细胞中由ATP驱动的将Na+输出到细胞外同时将K+输入细胞内的运输泵,实际上是位于细胞膜脂双分子层中的载体蛋白,是一种Na+/K+ATP酶,在ATP直接提供能量的条件下能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

1.细胞膜

质膜  又称细胞膜。

内膜  形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  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统称为生物膜

膜脂    类型:

磷脂、糖脂、胆固醇

运动方式:

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脂分子尾部的摆动、双层脂分子间的翻转运动

膜蛋白类型:

外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脂锚定蛋白

运动方式:

①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的氨基酸残基与磷脂分子极性头部的相互作用

②膜蛋白通过半胱氨酸上的脂肪酸分子插入到脂双层之间

③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流动镶嵌模型

1.细胞膜由流动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2.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

3.蛋白质或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膜脂分子的运动:

①侧向扩散运动;②旋转运动;③摆动运动④伸缩震荡运动;⑤翻转运动;⑥旋转异构化运动。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1)胆固醇:

胆固醇分子短而具有刚性,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

2)脂肪酸链的饱和度:

不饱和脂肪酸链在双键处产生纽结,使尾部难聚集,膜流动性增加

3)脂肪酸链的链长:

短链减少了烃尾相互作用的机会,增加膜的流动性

4)卵磷脂/鞘磷脂:

该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

5)其他因素:

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方式、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

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

(保护;运输;通信;提供酶结合位点;介导细胞连接;形成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号跨膜转导

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的进行

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

6)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7)膜蛋白的异常与某些遗传病、恶性肿瘤,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很多膜蛋白可作为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

膜骨架维持质膜的形态膜骨架主要成分血影蛋白、肌动蛋白

红细胞质膜蛋白及膜骨架

1.质膜蛋白:

带3蛋白、血型糖蛋白

2.膜骨架主要成分:

血影蛋白、肌动蛋白

3.连接蛋白:

锚蛋白、带4.1蛋白

细胞进行的物质运输有三种不同的范畴为细胞运输、胞内运输、跨细胞运输

生物膜上的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运输这种运输主要是细胞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胞内运输是真核生物细胞内膜性细胞器与细胞内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

跨细胞运输这种运输是物质穿越细胞的运输

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简单扩散(自由扩散):

顺浓度梯度,不耗能,不需要膜蛋白。

协助扩散(促进扩散):

顺浓度梯度,不耗能,需要膜蛋白。

主动运输特点:

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②需要能量③都有载体蛋白。

能量来源:

①协同运输中的离子梯度动力②ATP驱动的泵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

③光驱动的泵利用光能运输物质,见于细菌

主动运输过程可归纳为有ATP直接提供能量和间接提供能量以及光能驱动三种基本类型。

膜转运蛋白有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离子泵和协同转运:

①P——型离子泵②V——型离子泵③F——型离子泵④ABC超家族

钠钾泵工作原理:

对离子的转运循环依赖自磷酸化过程。

每个周期消耗1分子的ATP可以转出3个钠离子,2个钾离子。

吞噬作用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如细菌、细胞碎片等

胞饮作用细胞吞入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

外排作用(胞吐作用)包含内容物的囊泡移至细胞表面,与质膜融,将物质排出细胞之外

胞吐分为组成型和调节型

主动运输按照能量来源可以分为ATP直接供能运输、ATP间接供能运输和光能驱动

协助扩散中需要特异的膜转运蛋白完成物质的跨膜转运,根据其转运特性,该蛋白又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

协同转运可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

Na+-K+泵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③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

离子通道的三个显著特征:

①离子通道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②离子通道没有饱和值③离子通道并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

协助扩散的特点

①促进扩散的速度要快几个数量级

②具有饱和性:

当溶质的跨膜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促进扩散的速度不再提高。

③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如运输蛋白能够帮助葡萄糖快速运输,但不帮助与葡萄糖结构类似的糖类运输。

④膜运输蛋白的运输作用也会受到类似于酶的竞争性抑制,以及蛋白质变性剂的抑制作用。

简述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①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一般小于150nm,而吞噬泡直径往往大于250nm。

②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

③所有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连续摄入溶液及可溶性分子,而较大的颗粒性物质主要是由特殊的吞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摄入的

第六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极化静息电位使细胞质膜内外相对稳定的电位差,质膜内为负值,质膜外为正值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传递电子的一组酶的复合体,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它们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成传递链

原初反应光合色素分子从被光激发至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即光能被天线色素分子吸收,并传递至反应中心,在反应中心发生最初的光化学反应,使电荷分离从而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光合碳同化将光反应所产生的ATP和NADPH中的活跃的化学能,转换为贮存在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

1.能量产生的条件

①场所------生物膜

细菌-----ATP产生于细胞质膜

真核生物细胞①细胞质膜--主要用于物质吸收运输②能量转换细胞器-产生ATP

③线粒体--几乎所有真核细胞④叶绿体--植物细胞

②电子传递

③依赖质子浓度,利用ATP合成酶合成ATP

2.线粒体

结构形状:

粒状或杆状组成:

由外膜、内膜(有嵴)、基质和膜间隙四部分构成

功能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

电子载体种类:

①NAD②黄素蛋白③细胞色素(含血红素铁)④铁硫蛋白⑤辅酶Q

简述电子转运复合物的种类及作用

①复合物Ⅰ—NADH脱氢酶,其作用是催化NADH的2个电子传递至辅酶Q,同时将4个质子由线粒体基质(M侧)转移至膜间隙

②复合物Ⅱ—琥珀酸脱氢酶,其作用是催化电子从琥珀酸转至辅酶Q,但不转移质子。

③复合物Ⅲ—细胞色素c还原酶,其作用是催化电子从辅酶Q传给细胞色素c,每转移一对电子,同时将4个质子由线粒体基质泵至膜间隙。

④复合物Ⅳ—细胞色素氧化酶,其作用是将从细胞色素c接受的电子传给氧,每转移一对电子,在基质侧消耗2个质子,同时转移2个质子至膜间隙。

3.叶绿体

结构由叶绿体膜(由外膜和内膜组成)、类囊体和基质3部分组成

功能光合作用

光系统Ⅱ(PSⅡ):

P680光系统Ⅰ(PSI):

P700

4.半自主性细胞器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绝大多数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到线粒体或叶绿体内,与线粒体或叶绿体DNA编码的蛋白质协同作用。

细胞核与发育成熟的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精确的、严格调控的协同机制。

在两者协同作用的关系中,细胞核的功能更重要,一方面它提供了绝大部分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它具有关键的控制功能。

也就是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它们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

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的

5.参与叶绿体组成的蛋白质来源有3种,分别是由ctDNA编码,在叶绿体核糖体上合成;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由核DNA编码,在叶绿体核糖体上合成

6.氧化磷酸化是需氧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来源,是ATP生成的主要途径

7.ADP转变为ATP是一个磷酸化的过程。

ADP磷酸化有2种途径: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细胞质基质在细胞内,除膜性细胞器外的细胞质液相内容物区域

cis膜囊位于高尔基体顺面最外侧的扁平膜囊,是中间多孔而呈连续分支状的管状结构

异体吞噬由于吞噬作用和内吞作用提供的被消化的物质都是来自细胞外,所以将这两种来源的物质消化作用统称为异体吞噬

转运肽细胞质中合成的叶绿体前体蛋白在N端含有的一个额外的氨基酸序列

协同转运两种溶质协同跨膜的过程。

两种溶质运输方向相同称为同向协同运输,相反则称为反向协同运输。

信号斑信号斑是由几段信号肽形成的一个三维结构的表面,这几段信号肽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斑点被磷酸转移酶识别。

信号斑是溶酶体酶的特征性信号

蛋白质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

又称定向转运

细胞质基质

功能①具有较大的缓冲容量,为细胞内各类生化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离子环境。

②许多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基质中完成

③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运输、选择性降解。

④与细胞质骨架功能相关,参与维持细胞形态,做为细胞器和酶的附着点,并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有关。

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蛋白质修饰的类型主要有①辅酶或辅基与酶的共价结合②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用以调节很多蛋白质的生物活性③糖基化作用④对某些蛋白质的N端进行甲基化修饰⑤酰基化

内质网

两种基本类型:

粗面型内质网和光面型内质网

功能:

①蛋白质合成②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③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N连接的糖基化

④新生多肽的折叠与装配⑤内质网的其他功能(解毒作用及形成一些特殊结构)

SRP是信号识别颗粒的缩写,它是存在于在真核生物细胞质中一种小分子RNA和六种蛋白的复合体,分子量325KD,属于一种核糖核蛋白。

此复合体能识别核糖体上新生肽末端的信号顺序并与之结合,使肽合成停止,同时它又可和ER膜上的停泊蛋白识别和结合,从而将mRNA上的核糖体带到膜上。

SRP上有三个结合位点:

信号肽识别结合位点,SRP受体蛋白结合位点,翻译暂停结构域

合成的磷脂由内质网向其它膜的转运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以出芽的方式转运到高尔基体、溶酶体和细胞质膜上;②凭借一种水溶性的载体蛋白在膜之间转移磷脂

高尔基体

结构:

顺面膜囊/反面膜囊/中间膜囊

功能:

①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活动②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③蛋白酶的水解和其他加工过程

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溶酶体

类型:

①初级溶酶体②次级溶酶体③残余体

功能:

①防御功能----吞噬作用:

病毒、细菌、衰老的细胞

②清除作用----自噬作用:

衰老的细胞器、细胞饥饿状态下

③自溶作用----细胞的自我毁灭④细胞外消化作用----精子的顶体

用溶酶体的标志酶反应可以辨认出不同形态与大小的溶酶体,酸性磷酸酶是常用的标志酶

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

过氧化物酶体

所含酶类主要是氧化酶、过氧化氢酶

功能①使毒性物质失活②脂肪酸的氧化③含氮物质的代谢

蛋白质的分选

途径:

①翻译后转运途径;②共翻译转运途径

第八章、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整联蛋白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其胞外端具有多种细胞外基质组分的结合位点,包括纤连蛋白、胶原和蛋白聚糖

第二信使学说胞外化学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它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而导致产生胞内第二信使,从而激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后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第二信使的降解使其信号作用终止

受体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地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