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262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docx

马原复习资料选择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

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C.马克思、牛顿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分析与综合   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

17.从()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创造者B.继承者C.主要内容D.阶级属性

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B.垄断资本主义C.和平发展D.资本主义

1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20.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B.世界观与方法论C.唯物论与辩证法D.政治与经济

2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A.历史唯物主义B.无产阶级专政理论C.剩余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

22.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理论联系实际C.密切联系群众D.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23.()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之一。

A.《共产党宣言》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D.《资本论》

[参考答案:

1.A2.A3.C4.A5.B6.C7.A8.B9.B10.C11.A12.A13.A14.B15.A16.A17.D18.A19.C20.A21.D22.B23.B]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垄断资本主义

2.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来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A.人本主义  B.唯意志主义

C.实用主义  D.科学主义E.存在主义

3.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新阶段的欧洲工人运动是()

A.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C.意大利罗马工人大罢工

D.英国工人争取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E.西班牙船员大罢工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德国古典哲学

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改革开放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

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D.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E马克思的理论创造

8.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马克思主义是()

A.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B.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D.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1.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主要有()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的学说

[参考答案:

1.ABC2.AD3.ABD4.BCD5.ABC

6.ABC7.ABC8.ABC9.BCD10.ABCD11.ABC]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

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3.“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D.二元论观点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

A.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C.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D.世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5.“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6.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

7.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9.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0.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11.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二元论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论观点

12.形而上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错误在于否认()

A.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B.时间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联系D.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

13.古诗云:

“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

1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5.《坛经》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它的可知性D.它的矛盾性

17.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

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C.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D.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

18.人类的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

A.物质的社会关系B.思想的社会关系C.复杂的社会关系D.基本的社会关系

1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辨证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

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

22.辩证矛盾的含义是()

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

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

2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相互离异.相互排斥B.相互反对.相互否定

C.相互分离.相互转化D.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2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

25.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

A.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B.对矛盾的否定或排斥

C.在排除矛盾中实现同一D.包容万物的“和而不同”

26.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27.马克思说:

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这段话说明意识活动具有()

A.创造性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C.目的性和计划性D.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8.下列观点中反映规律的根本特点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C.不废江河万古流D.人定胜天

29.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A.创造性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C.目的性和计划性D.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

A.按客观规律办事B.通过实践这一基本途径

C.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D.具有更多的创造性

[参考答案:

1.C2.C3.A4.A5.A6.D7.B8.D9.B10.B11.A12.C

13.D14.D15.D16.B17.B18.D19.C20.C21.C22.A23.D24.B

25.D26.B27.C28.A29.A30.C]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辨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2.《传习录》记载:

“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理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就是运动,不存在静止

E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4.恩格斯说: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

A.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B.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物质范畴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D.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相加

E.物质不过是人的主观产物

5.选出下列物质运动的正确的承担者()

A.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承担者B.电子是电运动的承担者

C.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承担者D.人脑是思维运动的承担者

E.分子是热运动的承担者

6.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E.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物质性关系

7.人类的实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A.客观物质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无限多样性E.不可预测性

8.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生产劳动实践B.科学实验C.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D.艺术实践E.教育实践

9.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是指()

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单一的

E.人们对联系的一种普遍性的认识

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

A.指一切运动变化B.同一事物的不断增长

C.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D.指事物的一切运动过程

E.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判断新事物的标志是()

A.符合发展的前进方向的B.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C.具有远大前途的

D.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E.发展中应当完美无缺的

1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

A.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B.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C.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一切现象中

D.说明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兴衰变化的过程

E.包含有种种的偶然性和倒退,但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通

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和排斥

E.斗争性是相对的,同一性是绝对的

14.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

A.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思想B.强调平衡协调合作的思想

C.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D.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E.“和而不同,同则不继”的思想

15.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原理告诉我们()

A.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的次要方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有影响

D.认清矛盾主要方面就有利于认清矛盾的性质

E.处理矛盾首先要认清并抓好矛盾的主要方面

[参考答案:

1.BCDE2.AB3.ABCE4.BC5.ABCDE6.ABCDE7.ABC

8.ABC

.C24.A25.C26.B27.B

28.C29.A30.D31.A32.C33.C34.A35.C36.C]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有限和无限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3.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之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真理的内容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

D.真理具有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公共性的内容

4.真理向谬误转化的原因,主要在于()

A.真理超出了其适用的一定条件和范围

B.只有少数人赞成,遭到多数人反对

C.背离了主观与客观.认识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在实践中一时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5.一切科学的定律.学说.理论之所以是真理,因为()

A.内容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B.为大多数人所公认

C.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认识D.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

A.从间接经验回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B.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发展

C.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过程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8.马克思说: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理想,就要

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这段话说明了()

A.思想本身不是现实的力量

B.一定思想只有和一定的实践相结合,才会变成现实力量

C.思想必须被群众掌握,才能对社会存在起作用

D.无论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思想都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9.魏源提出“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

以为知味,不如疱丁之一啜”。

这种观点()

A.坚持了唯物主义B.重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C.重视实践的巨大作用D.坚持辩证法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

B.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C.前者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后者则没有认

识到这一点

D.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11.“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D.非理性主义的观点

12.对一句格言年轻人没有饱经风霜的人理解得广泛和深刻反映了()

A.认识来源于经验

B.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

D.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13.下列选项中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A.孔子“生而知之”B.孟子“不虑而知”

C.老子“不行而知”D.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4.价值具有()

A.多维性B.客观性C.主体性D.历史性

15.一个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和价值认识,必须符合()

A.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B.对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

C.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D.对实践关系的正确认识

16.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是()

A.实践原则B.真理原则C.思想原则D.价值原则

1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

A.具有直接现实性B.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C.具有普遍性的特点D.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18.恩格斯说:

“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这是

如此正确,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明天会再升起。

这说明()

A.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其局限性

C.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是不能认识和推断的D.理性认识的局限性

1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