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42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docx

精编完整版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项目研究建议书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优质水稻示范、推广和生产加工

 

 

四川广安金土地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一、项目概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稻米的重要进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稻米生产,改善稻米品质,促进稻米贸易,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稳定世界稻米市场,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对稻米品质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提高稻米品质和安全性,是扩大稻米这一商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前提,因此,加快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特别是以优化水稻为基础的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的产业化发展,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广安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物产丰富,适宜于农林牧副渔业的综合开发,主要农作物有:

水稻、玉米、小麦、红薯、豆类、油菜等。

由此广安素有“金广安银岳池”的美誉,就是因为广安地区历来都有种植水稻玉米的习惯,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商品粮之一,水稻面积(全市180多万亩)和产量约占粮食作物的35%和49%,占商品粮70%以上。

因此,广安地区水稻生产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中仍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公司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合作,引进袁隆平超级稻系列优质品种,在广安地区五个区、市县进行试验示范工作。

探索栽培技术、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经验,收集各项资料,测评指标,客观评价其在广安地区的推广价值和种植品种的选择、确定。

建立种植示范基地,为下一步的大面积推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旦试验示范种植成功,首先选择重点乡镇,建立种植基地,通过发展、培育规模优势品种,开发区域特色品种,促进优势和特色品种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加大推广力度,逐步建设规模化的优质稻种植基地。

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等单位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

抓好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不断改变农民的种植观点,提高农民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水平,力争使种植产量每亩增收200斤以上,帮助农民树立信心,提高对推广品种的认可度。

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建设生物有机肥料厂,供应有机肥,建立无公害粮油基地,在种植区域少用或禁用合成化肥,使用有机质含量高,有益微生物含量高,营养元素全面、肥效持久的有机生物肥料,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能直接或间接为作物提供多种营养和刺激性物质,促进和调控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抗病能力,使施用的各种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用持久,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畜、环境安全、无毒。

建立无公害粮食种植基地,保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符合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通过努力,逐步改变川东地区现有水稻品种单一、产量低、品质差和比较效益低下的现状。

公司与广安地区现有的米业加工厂进行整合联营,通过改建和扩建工程,使优质稻米加工上规模上档次,逐步向精深加工发展。

建立种植基地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回购统一的经营模式,在三、五年的时间里,实现优质稻米的产业化。

二、意义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把发展粮食安全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但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该项目是粮食种植与加工配套项目,属于农产品种植与加工领域,与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及农民增收密切相关,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和区域发展规划。

2、符合我国粮食产业化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对稻米品质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提高稻米品质和安全性,是扩大稻米这一商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前提,因此,加快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特别是以优化水稻为基础的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的产业化发展,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积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国家政府也提出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确保区域内粮田面积不减少,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坚持放开市场,积极搞活流通,完善产销衔接,加强粮食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改善全球粮食供给作出贡献。

3、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安全、健康、营养的消费方式已日渐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

2001年以来国内外大米市场运行轨迹及趋势是:

我国稻谷产量先减后增,单产水平略有提高,大米口粮消费稳中趋降,但饲用稻和工业用稻的数量仍会持续增长,导致我国的大米国内总消费量保持平稳,数量可能会稳定在1.25亿吨—1.32亿吨的水平,产需基本平衡,价格变化经历了低迷、暴涨和平稳运行三个阶段,未来供求表现为平衡偏紧;全球大米产不足需,库存持续下降,贸易量不断扩大,价格屡创新高。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推广一个品种,提升一个产业,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西部地区高效特色农业的需要。

优良品种既是粮食增产增收的主导因素,同时也是粮食产业化建设中的活跃因素。

“好种出好苗,好苗夺高产”,品种是关健,优良品种是生产的基础,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生命之源。

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上市时间、效益乃至品质。

而目前广安粮食生产的基本现状是:

广大种植农户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育苗、种植、管理技术较落后,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不高,优势不明显,制约着生产的快速发展:

一是品种“杂、乱、多”,品质差,良种覆盖率低。

主要表现在农户盲目引种、购种,品种混乱;常规传统品种多,高产优质品种少。

二是多数蔬菜种植农户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品种优势。

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带来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挫伤了农民粮食种植积极性。

通过

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作用,不断完成品种改良,逐步改变川东地区现有水稻品种单一、产量低、品质差和比较效益低下的现状。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西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既能达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又可实现对粮食作物的深度开发,以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要;既实现了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繁荣农村经济的目标,又推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是加快龙头企业的建立,发展区域经济优势的需要

目前,尽管在广安种植水稻和玉米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但是还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格局,也没有一家企业来进行产业化经营,因此,公司准备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以专业合作社为桥梁,带动农户参与,加快形成水稻和玉米产业化、规模化的格局,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的目的。

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为粮食作物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导。

从中央的高度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广安市政府也提出了“一稳两突破”农业生产方针(稳定水稻生产,突破玉米大豆生产),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重点发展产业。

但近年来农民种植规模小,生产水平低,加工销售严重滞后,且不配套,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不畅,经济效益极不理想。

稻米产业化开发项目的实施正是顺应了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地区经济结构的形势,力争以项目建设推进龙头企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发展推进稻米产业化进程,以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结构优化。

3、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开拓农民增收途径的需要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改变农业生产较分散的生产格局,便于推广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能够加速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建设新型的农业结构模式,最终进入高科技、高产出和高效益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带动种植户迅速脱贫致富的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能改善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的传统方式,提高大田农业科技含量,促进粮食种植由传统分散零星型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化,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科技型转变。

4、是开发优质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

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粮食生产又是农业的命脉。

有粮则稳,无粮则乱,粮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产量也居全国第三),粮食的生产是否稳定对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

食品加工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稻米是人类健康的绿色营养食品,民以食为天,民族的兴衰与其息息相关,稻米的食品加工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开发的潜力巨大。

产业落后是客观存在的。

然而也蕴含着无限商机。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稻米的消费量将会大大增加,大力发展稻米生产,积极开发稻米类食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通过与广安地区现有的米业加工厂进行整合联营,通过改建和扩建工程,使优质稻米加工上规模上档次,逐步向精深加工发展。

项目的实施,延长了本地区稻米产品的消费半径和消费时间,扩大了消费量;同时将进一步拓宽公司业务范围,使其内部产业结构更趋于多样化、合理化,实现产销结合的良性循环,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资源条件

广安地区辖五个区、市、县(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地处川东丘陵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常年平均气温17.5℃,年日照时数约1130小时,年均降水量1073毫米,年无霜期306天;区域内土质分4类,16个土属,63个土种,重金属含量低;地表水为无钙软水,主要灌溉用水有嘉陵江、渠江、西溪河、全民水库等,水资源较丰富,水质酸碱度、硬度均不大,有机毒物和无机毒物含量低,均可作生活、畜饮、渔业和农业用水。

广安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物产丰富,适宜于农林牧副渔业的综合开发,主要农作物有:

水稻、玉米、小麦、红薯、豆类、油菜等。

由此广安素有“金广安银岳池”的美誉,就是因为广安地区历来都有种植玉米的习惯,广安地区玉米的种植面积为66万亩,岳池有坪坝小气候,种植水稻优质,“黄龙贡米”享誉全国,2007年全市稻谷播种面积为181.143万亩(其中岳池县播种面积为56.04万亩),亩平均产量为449公斤,总产量达81.3774万吨。

2、交通运输条件

广安是小平同志故乡,紧靠重庆、南充、达州等大、中城市,素有“川东门户”之称,距成都300公里,距重庆110公里,成南高速,南广高速,广邻高速,邻渝高速,南渝高速,襄渝铁路,兰渝铁路贯穿其中,交通方便,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最近,重庆市政府已明确将广安列入“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

广安市除航空外,铁路、公路、水路交通便捷畅达。

襄渝铁路纵贯南北,拥有火车站6个,其中广安站是川东片区重要的物资、客源集散地,可直达成都、重庆、西安、郑州、北京和武汉。

规划建设中的兰——渝铁路穿境而过,将打通广安向北而出的快速通道。

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区内公路通车总里程、平均密度均高于全国和四川省的平均水平。

广渝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由广安1小时可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与空中交通对接。

沪蓉高速公路广安至南充段建成通车后,由广安至成都仅需2.5小时。

正在建设中的南充至重庆高速公路将穿过广安境内。

届时,广安不仅可实现县、市、区均通高速公路,而且将自动融入成——渝——沪旅游经济圈。

广安还拥有过境国道210、212、318三条,过境省道石(柱)——南(充)线、仪(陇)——北(碚)线、溪(口)——石(梯镇)线、广(安)——遂(宁)线四条,以及县道岳(池)——武(胜)路、广(安)——武(胜)路两条。

国、省、县道纵横交错,构成了以铁路、公路为主体的“三横四纵”交通网络格局。

3、项目实施企业技术力量雄厚,经营机制灵活

四川广安金土地科技有限公司的领导决策层知识层次高,专业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开拓能力。

公司下设办公室、财务部、销售部、生产部、发展计划部与贮运部。

公司坚持“以科技为本、面向市场、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理念,秉承“与时俱进、科技创新、领先市场、以人为本、服务农业”的宗旨,奉行“诚信守法、信誉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原则,以“科技+公司+协会+基地+农户”为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通过几年的建设,公司已经在高档花卉、食用菌、工厂化育苗、杂交玉米新品种繁育和产业化等领域,在广安以及周边地区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和开发实力。

自2004年以来,公司已经顺利实施了包括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与无公害生产示范、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攻关项目、出口型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及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优质肉羊产业化、农业信息技术与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川东北丘陵区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蔬菜新品种的引种、筛选与推广、高温气候条件下香菇层架式栽培科技攻关等一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

公司在这些项目的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4、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为本项目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全国水稻生产不同生态区,在北方建立了天津分中心、在华南建立了深圳分中心之后在西南建立的分中心。

“成都分中心”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四川省郫县人民政府、四川福瑞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建。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将采取立足四川、辐射西南与全国的策略,通过与有关企业、研究机构和四川省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搭建超级杂交水稻技术研发平台,实现超级杂交稻品种选育、种子生产销售的一体化,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为提升四川相关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

     “成都分中心”将培育适合四川及西南生态条件与耕作制度的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力争在西南等中稻地区年推广面积2500万亩以上,平均每亩增产100kg,年新增产粮食25亿kg。

     由四川福瑞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四川泰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四川泰隆超级杂交稻研究所,袁隆平院士担任公司名誉董事长和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四川泰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成都分中心”和“泰隆研究所”超级稻新品种(组合)的市场推广和营销。

5、政策优势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各地区都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扶持政策。

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

坚持放开市场,积极搞活流通,完善产销衔接。

加强粮食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改善全球粮食供给作出贡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

农产品加工业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突出优势、大宗农产品加工,主要对粮油加工业、果蔬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和传统农产品加工业等五个重点领域进行规划。

在四川省产业规划布局中,川东为种植业重点区域,加之我市投资环境优越,给项目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广安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

我市现已经明确将优质粮油、优质柑桔、优质蔬菜作为种植业发展突破口和主攻点,将此三大产业作为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的的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优质稻,要稳定水稻面积180万亩,努力提高单产水平,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达到160万亩,地方特色米占20%,建优质稻基地85万亩。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全市主要形成优质粮油、优质水果、优质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举办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个,兴建10万亩以上的产业基地5个。

农产品商品率达50%以上,加工率达20%以上。

其中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占优质稻面积的85%以上,基本实现市场上中、高档米本地化。

突出农业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打造,扶持和发展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龙头企业,重点围绕优质粮油、优质水果、优质蔬菜的加工、营销等,强力创办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群。

本项目属于农产品种植与加工项目,项目业主是广安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项目的实施将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新农村建设项目示范、农业产业化等多方面得到扶持。

政府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资金筹措、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优惠,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业,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加工架起农民与市场的桥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6、市场优势

本项目加工生产的稻米产品定位为无公害产品,符合当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追求绿色消费的趋势,因而产品有市场竞争优势。

同时,广安紧邻重庆,周边有成都、南充、达州等大中城市,区位优势使项目产品面临较大的都市消费市场,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7、产品优势

项目产品采用无公害优质稻为原料,符合无公害、安全、健康的消费要求,公司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设备及管理进行标准化生产,保持产品良好品质,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广安劳动力成本较周边城市略低,生态环境优于成都、重庆地区,且距离达州,重庆,武汉等地较成都近,相对成都地区米业具有明显品质和成本优势。

四、主要开发内容和指标

1、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2009年引进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等单位的优质超级稻在广安地区的五个区、市、县(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各选10亩左右的试验田进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种植,探索栽培技术、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经验,收集各项资料进行综合指标测评,从商品性、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和品质方面客观评价其在广安地区的推广价值,筛选出适合广安地区种植的新品种,确定新的栽培技术。

2、建立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示范种植基地。

在试验、示范种植成功的基础上,选择有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依靠广安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支持,2010年分别在广安地区的五个区、市、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立5个种植示范基地,每个基地的种植面积500亩,为下一步的大面积推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3、加大推广力度,建设优质稻产业基地。

争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逐步建设规模化的优质稻种植基地。

通过发展、培育规模优势品种,开发区域特色品种,促进优势和特色品种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2011年开始,选择重点乡镇,建立10个种植基地,每个基地的种植面积不低于1万亩。

从2012年起,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和范围,两年内达到50万亩,到2015年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达到100万亩。

4、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

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等单位合作,组织专家顾问团,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利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抓好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不断改变农民的种植观点,提高农民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水平,力争使种植产量每亩增收100kg以上。

5、建立生物有机肥料厂

随着我市家禽养殖产业化发展的加快,农村集约化养殖蛋鸡、肉猪、肉鸭、肉鹅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家畜家禽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仅广安区三个有一定规模的养鸡场合计日产粪便30吨,针对本地区规模化禽畜养殖产生大量粪便污染的问题,进行禽畜粪便微生物发酵技术的研发,形成规模化处理能力的加工厂,从根本上解决本地区禽畜粪便污染问题。

并开发出生物有机肥产品,在本地区进行推广应用,解决本地区农业生产对大量有机肥的需求,建立无公害粮油基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在种植区域使用有机质含量高,有益微生物含量高,营养元素全面、肥效持久的有机生物肥料,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促进和调控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抗病能力,使施用的各种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用持久,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畜、环境安全、无毒。

生物有机肥料厂的建设采取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边建边用,逐步推进的原则。

一期规模达到每天处理鲜畜禽粪便20吨,年生产有机肥5000吨的能力,在2009年完成建设任务。

二期规模达到每天处理鲜畜禽粪便40吨,年生产有机肥10000吨的能力,计划3年内完成建设任务。

6、建立种植基地农资物流配送中心

农资是重要农业生产要素,目前适合开展经营的产品主要包括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农膜、农机具、饲料及添加剂等。

我国农资消费市场巨大,竞争激烈。

发展连锁经营能够尽快形成规模化的营销网络,有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连锁经营能够理清农资物流渠道,规范售后服务,有利于控制农资商品质量;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

 7、和广安现有的米业加工厂整合联营,发展订单农业。

与广安稻花香米厂和岳池银河米业加工厂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本公司锁住良种给农户,指导农户生产,完成商品稻的定单回收,由米业加工厂进行加工,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带动区域和行业经济的发展。

8、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建立示范推广平台,逐步形成“科研+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利用公司的示范区,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培养种植户掌握优良品种的种植技术,逐步形成无公害粮食种植基地,保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符合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实行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回购统一的经营模式,在三、五年的时间里,实现优质稻米的产业化。

五、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预计总投资2010万元,分配如下。

1、项目前期工作费(包括可研报告、设计方案)50万元;

2、新品种、新技术试验费用:

10万元(2000元/亩);

3、高产优质水稻示范种植工作经费:

100万元(400元/亩);

4、优质稻产业基地建设费500万元(优质稻种子补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宣传发动费);

5、技术培训、专家咨询费50万元;

6、生物有机肥料厂建设费200万元;

7、种植基地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费1000万元;

8、其他流动资金和不可预见费用100万元;

(二)、资金来源和筹措计划:

整个项目建设共需投资2010万元,其中:

申请财政资金800万元,主要用于项目前期工作费(包括可研报告、设计方案)、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优质稻种子补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技术培训、专家咨询、生物有机肥料技术开发;公司自筹资金1210万元主要用于生物有机肥料厂、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基地建设、设备购置、厂房建设、土地征用及其他设施设备的建设。

六、效益与预期效果分析

1、经济效益

稻米产业化项目的顺利推进,有助于实现多赢的局面。

1)、农户增收

亩产

(公斤)

收入(元)

备    注

现状

500

1000

单亩单季计农户增收200~500元,以推广普及10万亩计,地区经济收入增加2000~5000万元;以推广普及50万亩计,地区经济收入增加1~2.5亿元

新品

600

1200

高产

750

1500

2)、企业盈利

(1)、种子销售以2公斤/亩计,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