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292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docx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

《医疗锐器伤的防护》

一、医疗锐器刺伤的预防措施

(一)对临床护理人员加强教育,加深临床护理人员对医疗锐器刺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刺伤的措施。

(二)了解与锐器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以在临床工作中避免和减少发生锐器伤。

与锐器刺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主要有:

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清洗;将用过的针帽套回针头;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等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

(三)掌握医疗锐器处理原则及方法,减少污染物对环境及工作人员的二次污染。

医疗锐器处理原则是用后的锐器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坚硬的容器内;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械和其他医疗器具应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二、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程序

(一)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急诊进行伤口处理,根据损伤程序定期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二)被乙肝、丙肝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通知院感科,抽血查乙肝病毒抗体和丙肝病毒抗体,必要时同时同取病人血液进行对比,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刺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

被hiv阳性病人血流、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通知院感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取病人血液标本进行对比。

受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同时遵医嘱用药通知医务处、院感染科办公室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三、职业暴露的防护

(一)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1、手及皮肤表面接触血液、深层体液或可能受污染的器具后应立即彻底清洗。

2、在任何情况下处理深层体液时必须戴手套。

3、工作完成后应尽快脱去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手套。

4、接触每一位病人后应更换手套。

5、脱去手套后,即使手套表面没有破损也应以洗双手。

6、在工作中预料会有血液、体液溅出应戴防护眼罩并穿不渗透防护服/围裙。

7、针头使用后切勿套上针帽,应将针头置于固定的容器内。

8、任何地方被血液/体流污染,应先用稀释的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消毒,再脱手套,认真清洗双手。

9、应记录及报告血液/体液暴露的情况。

(二)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

1、洗手。

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接触病人前后,包括脱手套后,手或身体其他部位被病人血液/体液/人体组织污染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

2、戴手套。

预料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时;手上有伤口时;在进行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处理污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手套破损立即更换。

3、其他防护措施。

包括护目镜、帽子、隔离衣、鞋套、口罩、面罩等。

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将防护用物脱去,放置在指定位置。

(三)意外暴露后的处理

1、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

2、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用肥皂和清水冲先伤口,挤出伤口的血液,再用碘酒酒精消毒。

4、意外暴露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护理部并填写报表,72小时内做基线测定。

5、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

6、可疑暴露于hc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做基线检测。

7、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体液时,专家评估。

8、跟踪期间特别是最初的0~12周内,不应献血和母乳喂养,性生活时戴避孕套。

第二篇:

护士锐器伤防护护士锐器伤防护与应急处理

(-)锐器伤

发生针刺伤的高危操作。

套回针套、摆弄针头、分开针头与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就近丢弃针具、毁型。

锐器伤的预防1.小心处理利器,避免损伤。

2.注射器使用后切勿复帽,或可用单手持针筒挑盖套上。

3.所有使用过的性射器、输液器的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直接放入坚固的利器收集箱,满至2/3便更换。

利器收集箱须放进黄色胶袋,并贴上特殊标记作医疗废物处理。

4设计更安全的工作工具及方法。

如静脉采血时使用真空试管并使用防护用具。

(二)锐器伤应急处理

操作时不慎被患者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污染的利器损伤时,则应:

1.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分钟,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伤口冲洗后,使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3.血液、体液或医疗废物污染液溅入眼内,马上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之后立即到专科进一步处理。

4.在30分钟内向本科室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患者,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5.受伤医务人员抽血查乙肝两对半,无表面抗体者,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

半年后复查乙肝两对半。

第三篇:

锐器伤防护专题护士锐器伤的根本原因分析

摘要:

【目地】

寻找护士锐器伤的原因并进行整改,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障护士职业安全。

【方法】

对我院在2年半内发生的25例护士锐器伤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经过进行整理,采用根本原因法进行分析。

【结果】

25例护士锐器伤发生几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治疗操作60%,处理锐器32%,病人因素8%;对护士操作过程进一步分析显示,护士违反操作规程、治疗时间不足分别占56%和44%;治疗车摆放位置不合理,使用过的锐器未即时放置于一次性锐器盒内,治疗、护理后二次处理锐器分别占37.5%和37.5%。

【结论】

应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备足够的护士,并根据各时段工作量实行排班,保证护士治疗操作时间充足;提供防护设备,开展安全防护教育;使用具有安全防护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启用“针头自动回缩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对治疗车进行改造,锐器盒摆放位置应便于护士操作;锐器盒一次性使用。

关键词:

护士;锐器伤;根本原因分析法;职业防护

研究显示,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的重要途径【1】

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导致锐器伤的主要器具有头皮针、输液器针头、手术缝针、手术刀片、安瓶等,其中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概率为0.3%,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为6%~30%,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为1.8%。

如何减少护士针刺伤,做好职业防护是护理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现采用回顾性分析及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我院202x年—202x年上半年发生并上报的25例护士锐器伤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进行整改,以降低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x年-202x年上半年我院发生并上报的护士锐器伤25例,被各种针头刺伤22例,其中头皮针8例,注射针头6例,缝合针3例,采血针3例,留置针2例。

按其发生的不同阶段及锐器伤的类别进行资料整理。

1.2方法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护士针刺伤原因进行分析。

列出可能导致针刺伤的因素,确定根本原因:

护士操作时违反工作流程、护士人力不足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

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百分比构成。

2

结果

2.1护士针刺伤发生阶段

25例护士针刺伤发生阶段。

治疗操作15例(60%),处理锐器8例(32%),病人因素2例(8%)。

2.2护士操作时锐器伤原因

违反操作规程8例(53.3%),操作时间不足5例(33.3%),其他2例(13.3%)。

2.3处理锐器时刺伤原因

锐器和摆放不合理3例(37.5%),二次处理锐器3例(37.5%),装载过满2例(25%)。

3讨论

3.1护士针刺伤现状

据调查,护士曾发生过针刺伤的比例占88.97%【2】

针刺伤的主要环节有拔针、抽血、回套针帽、分离针头、操作时旁人干扰、病人躁动加药、整理用物等。

本资料显示,护士操作时发生锐器伤的比例最高占60%,在处理锐器时被刺伤占32%。

3.2根本原因分析

3.2.1操作环节

对护士操作各环节可能产生针刺伤的因素进行分析,护士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时间不足时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

如双手回套针帽、拔出的针2头挂在输液架上或插入瓶塞中、将针头放于治疗盘内进行二次处理;手拿锐器做其他工作;手术过程中接锐器方法错误;操作时其他病人有需求。

3.2.2锐器处理

对处理锐器各工作环节及因素进行验证分析,锐器盒摆放位置不合理、锐器的二次处理。

如治疗车锐器盒摆放位置不合理,放于治疗车下层,空间高度不够,投放锐器时于锐器距离过近被刺伤;使用后的锐器未即时放置于一次性锐器盒,治疗完后再将锐器二次处理时被刺伤。

其他原因为装载过满,被锐器箱内锐器刺伤。

医院管理因素

3.2.3.1防护设备提供不足,因考虑医疗成本而限制手套的使用。

有研究表明,如果被一个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减少50%以上。

未能开展相关的安全防护教育,对新护士没有做相关培训。

未引进具有安全防护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处理要求不规范。

3.3整改措施

3.3.1强化安全教育

护理的目标是病人安全及自身安全。

有调查显示,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3】

应进行岗前培训及在职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及多种形式的强化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护士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双层手套;在进行侵袭性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光线,器械传递时要娴熟规范,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刮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血器等医疗锐器等。

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医疗锐器伤的危害3性,树立防护意识,自觉采取防护措施,把每一个针头都视为hiv病毒感染的针头来对待。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推治疗车做治疗,一方面物品准备齐全,方便使用,另一方面治疗车上备有锐器盒,使用后的锐器可即时处理,避免了医疗垃圾的二次分类,减少受伤的机会。

临床工作中,护士图轻巧方便,除了集中输液治疗的时间,其余时段多数端着治疗盘做治疗。

治疗盘空间有限,备物不充分,也无法存放安全型锐器盒,且不符合操作规范,易造成无菌物品与使用后污染物品的混放。

3.3.2规范行为操作

据调查,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有关【4】

如注射后拆卸针头手法不正确;使用过的针头未即时处理,放于弯盘中,进行二次分类处理;双手回套针帽。

因此,应建立各项操作流程,进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如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消毒隔离制度。

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直接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可以使用小托盘,避免手与手直接接触,禁止手持裸露的锐器物指向他人,使用后医疗垃圾即时分类处理等。

改造治疗车,按垃圾分类要求配备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锐器盒,锐器盒摆放在便于投放的位置,便于护士操作;按规范要求,锐器盒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锐器盒装载达3/4满应更换。

3.3.3人力配备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2x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以13亿人口计算,相当于“1年人均输液8瓶”。

由于工作量大,为完成岗位工作,临床护士普遍存在“赶”工作、治疗操作时间不足的现象。

一方面,医院管理者应按国家规定,配备足够的护士;另一方面,病区护士长根据病区具体工作特点,4根据工作量均衡安排人力,弹性排班,在忙的时间段安排足够人力,确保护士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每项操作,减少因时间不足,“赶”工作而造成伤害。

3.3.4使用安全医疗器具,建议启用“针头自动回缩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在25例锐器伤中,被各种针头刺伤者22例,其中头皮针8例、注射器针头6例,缝合针3例,采血针2例,留置针芯2例。

现行使用的输液针头、注射器留置针等装置的不安全性是导致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应启用“针头自动回缩自毁式安全注射器”,即注射后针尖可自动回缩到芯杆,保护医护人员,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王洪娈,王克荣。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志,202x,18(12):

1711-1711【2】

米光丽,唐彦,柳萍.379名护士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x,18(8):

1136-1137.【3】

任珍.经血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j】

.中华护理杂志,202x,42(8):

765.【4】

王美容,朱秀兰,东方萍等.医疗机构护士锐器损伤现状调查与防护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x,17(9):

1124-1125.

第四篇:

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医疗锐器伤登记表登记表,医疗

姓名:

性别:

工龄:

工作科室:

联系电话:

受伤时间:

年月日时分秒星期:

1、被刺伤前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

是□、否□

注射时间:

<5年□、>5年□、>xx年□

2、工作类别:

医生□、技术员□、实习技术员□、进修技术员□、护士□、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卫生、清洁工□、助产生□、实习护生□、进修护士□、废弃物收集人员□、护理员□、实习助产生□、进修助产生□、其他医务人员□

3、伤害发生的地点:

病房内(病人单位)□、配液中心□、病房外(治疗室、护士站、走廊等)□、中心治疗室□、急诊室□、血液透析室□、icu(监护室)□、辅助科室(放射科、超声科等)□、手术室□、临床试验室□、产房□、病理检查室□、血库□、后勤服务(洗衣房、清洁班)□、供应室□、社区□、门诊□、其它□

4、导致伤害的锐器物种类是:

注射器针头□、套管针□、缝合针□、剪刀□、玻璃□、头皮针输液器针头□、特殊穿刺针□、针灸针□、手巾钳□、其它□、套管针芯/导管丝□、检查探针□、手术刀□、血管钳□

5、伤害的发生的原因:

自己□、病人□、家属□、其他医务人员□

6、受伤者是锐器的最初使用者吗:

是□、否□

7、锐器最初是用什么目的:

各种以皮注射(肌肉、皮下、皮内注射)□、静脉输液□、放置动脉或静脉导管□、经输液器茂菲氏壶加药□、经肝素帽封管□、连接静脉输液管路□、抽取动脉血□、抽取静脉血□、抽取体液或组织标本(脑脊液、羊水、胸/腹水、病理标本等)□、抽取足跟血/指血(测血糖等)□、冲洗伤口□、缝合/剪断□、切开□、操作练习□、不知道/没有合适选择□

8、伤害的发生有无不正确操作:

有□、无□、不知道□

9、是否被血污染的锐器物刺伤:

是□、否□、不知道□

10、受伤前是否知道病人有无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知道□、不知道□

11、如果受伤与病人有关,病人有无以下疾病:

乙肝:

有□、无□丙肝:

有□、无□艾滋病:

有□、无□

12、伤害发生的操作环节:

操作前准备:

拔直针头时□、安装针头时□、抽取药液时□、套上针帽或安瓿□操作中(治疗、检查、手术):

经皮注射时□、经拔针时□、静脉加药时□、换输液瓶时□、静脉封管时□、输液结束拔针时□、传递锐器时□、取活检时□、检查时□、治疗时□、手术中(缝合或切开时等)□、将血标本注入试管时□、病人躁动时□、配合医生或其他工作人员操作时□操作后整理用物:

给针头重新套上针帽(单手套)□、给针头重新套上针帽(双手套)□、使用后分离针头与注射器□、整理完毕的锐器物时□、准备可重复使用的锐器物品□、被不适当放置的锐器物处理时□处理废弃物:

丢弃前针头等锐器物处理时□、运送锐器废弃物时□、被突出于废弃物收集箱于开口的锐器刺伤□、被刺穿于废弃物收集箱/盒的尖锐物刺伤□

13、受伤后伤口如何处理:

未处理□、挤出伤口的血□、挤出伤口的血并消毒□、挤出血,肥皂流动水清洗并消毒□、清创缝合□

14、如果受伤部位是手,锐器穿透了:

一层手套□、双层手套□、没戴手套□

15、受伤程度:

轻度(表皮刺伤,未出血或滴出血)□、中度(皮肤刺伤,有流血)□、重度(深层刺伤,大量流血)□

16、锐器使用者是:

习惯左手操作□、习惯右手操作□

17、实验室检查费(员工):

18、实验室检查费(病人):

19、治疗费(员工):

20、治疗费(病人):

21、其它费用:

22、总费用:

23、离岗天数:

24、请描述受害发生的过程:

第五篇:

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及防护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及防护

乐山市红十字会医院

一、锐器伤的定义

凡是由于针、刀、剪、玻璃等锐器造成的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二、锐器伤的相关数据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

在美国,每年医务人员发生的约100万次锐器伤,其中1/3的锐器伤发生在护士身上;国内有调查显示护士发生锐器伤是其他医务人员的2.23倍。

由此可见,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职业群体。

另:

美国报道的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61%,中华护理学会秘书长张惠霞介绍,广州市的几大医院对3100名护士调研中发现,在一年内有83%的护士被锐器刺伤1339次,平均每人每年发生3次锐器伤;北京市协和医院对全市7家医院的107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有866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80%,每年每人平均被刺伤3.5次,其中有74.5%的护士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可见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很高。

据统计,88%的锐器伤发生在工作繁忙时,其中有36.7%是因为精力不集中、精神紧张造成的。

三、发生锐器伤后的危害

锐器伤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途径,据美国cdc估计,健康的护士患传染病80%~90%是由锐器伤所致;最常见的传播性疾病有:

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美国相关健康报告显示:

护士有2.5%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和40%的乙肝、丙肝感染病例都源于锐器伤。

而造成锐器伤后乙肝的感染率为6%~30%;丙肝的感染率为3%~10%;艾滋病的感染率为0.2%~0.5%。

另外就是心理的危害,由于受伤者心理负担加重,担心感染上某种传染性疾病,这种心理上的影响可能比锐器伤本身更严重而持久。

四、造成锐器伤的因素

1、针头:

针头是造成锐器伤最主要的因素。

途径:

①在配药、加药时被针刺伤占14.03%;②在拨针时被刺伤的占16.96%;③57.1%的护士在病人不配合时被针刺伤;④在进行注射操作后,取下针头时被刺伤的占11.97%;⑤在

1回套上针帽时被刺伤的占16.7%⑥在对一次性物品毁形时被刺伤的占23%;⑦因相互碰撞而导致针刺伤的占10%。

2、刀:

有刀片和剪刀。

途径:

①手术时不慎被割伤、剪伤;②使用刀片涂刮时;③在收拾物品时因杂乱而不慎被划伤、割伤;④用手直接安装和取下手术刀片;⑤用剪刀裁剪物品时;⑥随手将刀、剪放在工作服口袋里,取拿时不慎被割伤、刺伤;⑦用剪刀开启物品时不慎搓伤。

3、玻璃:

主要指玻璃碎片。

途径:

①掰开玻璃安培时;②在收拾治疗车或治疗桌时;③在拿取已坏掉的玻璃安培时;④输液瓶摔坏了用手直接拾捡;⑤启开安培的铝盖时瓶口坏掉了;⑥用镊子撬打玻璃安培时渐起的玻璃碎片;⑦玻璃容器的开口处有缺口,在取拿时容易划伤。

4、铝盖。

如乐凡命、脂肪乳铝盖的拉环。

5、锡伯纸。

如胶囊的外包装。

五、锐器伤的处理原则

1、立即用流动自来水和肥皂液清洗污染的皮肤;

2、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鲜血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3、再用流动自来水和消毒肥皂液清洗;

4、用碘酒、酒精、碘复等皮肤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5、根据医院规章制度和程序上报意外损伤;

6、确定感染源患者,看其是否感染hiv、乙肝、丙肝等,同时进行可靠的化验检查,进行针对性免疫注射;

7、感染源患者血液检查阳性时,建议使用免疫治疗,并追踪随访,血液化验随访至少一个月或更长;

8、如金属类锐器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六、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1、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2、cdc预防原则:

护士应把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视为有传染性的;

3、当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一定要戴手套;

4、每次操作完毕,或每次脱下手套时彻底洗手;

5、使用过的注射器不要套回针帽,必须套回时,采用单手法操作;

6、不徒手处理破摔的玻璃器械;

7、禁止进行针头折弯或毁形操作;

8、针头或锐器在使用地立即被扔进耐刺的专用容器中,可以用镊子夹住拨针头;

9、手持无针帽注射器或锐器时,不要将针头和锐器面对自己或别人,行动要特别小心;

10、操作完毕后及时做好收尾工作,勿留给别人;

11、专用容器应置于适当位置,切勿堆放过满;

12、锐器与针头与普通垃圾严禁混放;

13、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刀片、刀子、剪刀等;

14、禁止撬打玻璃安培;

15、掰开安培时带手套,或用纱布包裹;

16、借助启瓶器启开铝盖;

17、手术室可用弯盘传递锐器或用磁铁收集缝针和刀片;

18、不要将刀子、刀片放入工作服口袋里;

19、革新并推广安全医疗器材:

①个人防护产品:

最近法国研制出一种新型材料制成的g-vir手套,实验证明戴g-vir手套比戴双层普通手套预防针刺效果更好;②安全用物:

已问世的有自动毁形注射器、回缩或自钝注射器、带保护设计的针头(用毕针头保护套会自然弹出)、安全采血器(采血后安全装置激活针头自动收缩)、带保护装置的刀片或尖刀;③废物安全处理系统:

锐利物收集容器、感染性废物压缩机。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