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4372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docx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

幼儿园小班特色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由于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在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我们幼儿园历年来坚持乡土特色的教学,把乡土材料利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给孩子提供农村中随处可见的、随手可得的乡土材料,孩子们在活动中发散了思维,创造想象,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与神奇,培养了对周围环境的热爱。

2、活动安排:

第二、三周:

巧用玉米皮

第四周:

银杏叶拼贴画

第五周:

扫帚娃娃

第六周:

文蛤壳贴画

第七周:

糖葫芦

第八周:

白果滚画

第九周:

白果项链

第十周:

棉花作用大

第十一周:

瓢虫爬爬爬

第十二周:

美丽的棉花壳

第十三周:

可爱的蚕宝宝

三:

具体活动呈现

教案

《巧用玉米皮》主题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广阔农村不但拥有许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同时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玉米皮在农村经常能见到,多数人家把玉米皮当柴烧或做肥料。

其实玉米皮有一种特殊的用途,用它可以做出很多精美的艺术品,幼儿园的玉米成熟了,幼儿和厨房奶奶一起采摘、晾晒和品尝,孩子们对玉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引发了以下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知道玉米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利用玉米皮制作玉米娃娃

3、感目标:

对活动产生兴趣,在活动中得到快乐

三、教学准备

课件、玉米皮娃娃成品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回忆和厨房奶奶一起摘玉米的过程,说说自己的感受

2、玉米的生长过程

师:

你知道玉米是怎么来的吗?

(播放玉米生长课件)

你知道玉米的种子在哪里吗?

3、玉米娃娃

认识了玉米,今天我们摘下来的玉米要跟我们做游戏了,出示玉米娃娃成品,一起讨论玩什么游戏,怎么玩

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玉米娃娃

4、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更多的玉米作品,我们来开玉米展览会

 

小班园本活动设计:

银杏叶拼贴画

设计意图:

  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变得斑斓起来。

一些叶子被秋风吹落,停歇在墙脚、草丛、路边……给大地增添了色彩。

在餐后散步活动中,幼儿在幼儿园里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树叶,对自己身边熟悉的叶子充满了好奇,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因此,我们决定一起来探究“叶子”。

继而带孩子们拾落叶、看落叶、玩落叶,我们借助随手可见的树叶,让幼儿说说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主要引导幼儿用银杏树叶拼贴、组画的过程中,表现他们的创意和审美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会获得更丰富的有关树叶的感知经验,也会从情感上对秋天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叶子是各种各样的,能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述,并尝试用银杏叶进行拼贴画。

2、自然融入情境,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享受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利用散步活动,采集和捡拾银杏叶。

2、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幼儿感受深秋的凉意。

3、自制两棵银杏树。

4、粘贴材料(双面胶、白纸)。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一:

叶子宝宝离开了妈妈

1、出示落叶飘落的两棵银杏树,让幼儿观察落叶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提问:

叶子宝宝会飘到哪里去呢?

它们离开了妈妈会去干什么呢?

(幼儿交流、表述)

二、情景创设二:

认识常见的树叶宝宝

1、相互交流分享叶子宝宝的名称。

请幼儿说一说是什么树的树叶。

2、想象描述叶子宝宝的外形特征。

师:

“这片银杏叶像什么?

”——扇子;

师:

“它还像什么?

”——把银杏叶放在一起真的像是一朵花;至于树叶的形状,有说像心形的,有说像眉毛形的,还有的说像金鱼尾巴形的……

三、情景创设三:

教师出示许多用银杏叶粘贴好的画,让幼儿仔细观察

1、师幼讨论:

怎样和树叶宝宝打招呼呢?

2、教师提问:

叶子宝宝变成了什么?

你们手里的小树叶还可以做什么呢?

动动脑筋,想想看。

师:

你们猜猜我用小树叶做的是什么?

(展示银杏叶拼贴画)

-你想用小树叶做漂亮的画么?

-你想做什么呢?

师:

你们会不会用树叶贴画呢?

-这里有一些双面胶、白纸,现在就带着你的小树叶用这些材料做一幅美丽的画吧。

四、情景创设四:

送叶子宝宝回家

1、幼儿进行树叶贴画,教师巡回指导。

2、把粘贴好的画挂到树上。

五、老师和小朋友们围着大树歌舞。

 

小班园本活动设计:

扫帚娃娃

设计意图:

高粱是农村的一大特色产物,它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大用处,所以拿到课堂让幼儿学习了解它的用处,并且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热爱大自然。

活动目标:

1、了解制作扫帚娃娃的制作材料是什么。

2、如何制作扫帚娃娃。

3、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辫绳若干根(橡皮筋)。

2、高粱一小捆。

活动过程:

1、认识扫帚所用的制作材料是什么,了解扫帚的用途。

(1)教师拿一把扫帚出来展示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宝宝们看看它是谁啊。

——它能干什么呢?

(2)抛出课题

——宝宝们想不想学习做个扫帚娃娃啊。

2、讲解制作扫帚娃娃的过程。

(1)让幼儿认识扫帚所用到的制作材料是什么。

(2)讲解并示范:

剥高粱壳儿的方法,组织幼儿动手剥高粱壳儿。

(3)讲解:

把剥好的高粱壳儿把高粱杆对其抓好并示范组织幼儿动手开始制作。

(4)讲解:

用橡皮筋捆住高粱杆儿并示范组织幼儿亲手制作扫帚。

3、体验活动:

扫一扫。

幼儿用自己做好的扫帚娃娃扫扫地。

4、活动延伸:

让幼儿把自己做的扫帚娃娃带回家,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打扫卫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体会劳动的快乐。

 

瓢虫爬爬爬

适宜班级:

小班

玩具功能:

能根据纸片的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进行排序

制作材料及方法:

制作材料:

纸盒、彩纸(或纸板)、油性彩笔、塑料碗、壁纸刀、剪刀、双面胶

制作方法:

1、主体盒:

用记号笔绘画出瓢虫形状,用刻刀刻画出可支持幼儿排序的豁口,最后将制作完的彩纸用双面胶粘到纸盒上。

  2、彩色纸片:

采用幼儿常见的红、黄、蓝、绿四色彩纸,用剪刀剪出幼儿常见的图形(例如:

圆形、心型、蘑菇型等),将剪出的纸片放到塑料盒中。

  五、玩具玩法:

1、针对有困难的幼儿

1)根据颜色排序:

挑选红、黄、蓝、绿四色纸片中的两种进行排序

2)根据形状排序:

挑选圆形、心型、蘑菇型等形状的纸片中的两种进行排序

2、针对能力强的幼儿同时根据颜色与形状进行排序:

选用颜色与形状均相同的纸片进行排序。

 

文蛤壳贴画

一、设计意图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一幼儿捡起一个特别漂亮的贝壳,当时就吸迎了好多孩子的眼球,大家纷纷议论这个贝壳的由来。

我从孩子们的言行和举止中无时无刻透露出他们对贝壳的兴趣和感受。

因此我想让幼儿更深一步了解贝壳,通过在网上收集贝壳图片以及贝壳的由来,激起幼儿对它强烈的兴趣。

但由于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及认知的局限性,我让那个幼儿收集一些文蛤壳进行贴画。

二、活动目标

1.感受和探索大自然多姿多彩,了解贝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体会贝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家长陪孩子到水产品市场参观文蛤的外形。

文蛤壳若干、双面胶、A4纸人手一张(上面画有图案,并贴有双面胶)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图片,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图都是用什么材料拼贴起来的。

幼儿观察图片

自由发表见解,引导幼儿回忆在日常生活中、出去游玩时又没有见过这些东西。

老师简单的讲解文蛤壳的由来,以激起孩子的兴趣。

2.导入主题

(1)今天我们知道文蛤壳的由来,文蛤壳这么漂亮,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的文蛤壳,宝宝们想不想把他们也拼贴出你想要的图画呢?

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想拼一幅什么样的画。

(2)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图案展现给孩子们,指导幼儿撕去双面胶,以及贴贝壳的要领。

(3)发放纸张和贝壳

(4)指导幼儿,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操作。

展示幼儿作品,让其他孩子做出自己的评价。

3.活动延伸

让幼儿收集更多种类的贝壳,进行贝壳的各种创作,以充实区域活动。

 

《糖葫芦》小班乡土美术泥塑活动

  活动领域:

艺术

  一、设计意图:

  随着现代社会高度发展,泥这个物体好象已经远离了幼儿们的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其实,泥是幼儿从小就接触的事物,我们生活在广阔的泥的土地上,泥这个事物能更好地陪伴幼儿成长,让幼儿在看看、做做、玩玩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感,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探索,从而自然而然地获得与泥有关的一些文化知识,让幼儿真正地做到在“玩中学”。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以及美工活动中良好的常规。

  2、复习巩固团技巧的基础上,学习辅材的使用。

  3、学习上色技法。

  4、培养幼儿手指小肌肉的协调和灵活协作能力。

  5、通过作品制作和呈现感受造型美,增加体验的经验。

培养提高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三、活动准备:

  田泥若干、泥工板每人一份、湿毛巾一桌一块、泥工辅材

  每桌一盘约6或7个、图片若干、糖葫芦若干、红黄蓝颜色各一碗、落叶若干。

  四、活动过程:

  1、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观看图片了解糖葫芦的发展。

  介绍糖葫芦的营养价值,讲讲自己吃糖葫芦的经验和味觉感受。

观看真实的大小不同的糖葫芦。

了解其制作过程。

  2、示范糖葫芦制作过程及使用辅材的要求。

  出示制作糖葫芦的全部制作材料,分布介绍其使用方法。

教授幼儿怎样保持泥不干的方法。

演示糖葫芦的制作过程:

取泥、团圆、使用辅助工具。

着重讲解难点:

“穿”糖葫芦的步骤和方法。

并放在小树叶上晾干。

  3、幼儿制作糖葫芦,尝试学习使用材料。

  教师讲解常规要求和分发美工材料。

和幼儿一起边说卷袖子儿歌边卷袖子,准备制作糖葫芦。

  幼儿分五组开始制作。

教师巡回观察并随时为幼儿添加补充泥料和指导辅助工具的正确安全使用方法。

做好的幼儿用小树叶将其作品展示在窗台上写上名字待干。

  4、制作好糖葫芦的幼儿进入糖葫芦的上色。

  制作好糖葫芦的幼儿尝试上色技法,教师给与指导和协助。

上好色的幼儿用小树叶将其作品展示在窗台上写上名字待干。

  6、讲评欣赏,教师和幼儿一起收拾清洁泥工工具。

  大家一起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感受作品的造型美和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各自清洁自己的泥工板和洗手。

  7、分享糖葫芦。

  分享自己带来的糖葫芦,感受酸酸甜甜的美妙感觉。

 

白果滚画

设计意图:

当下正是白果丰收季节,农村家家都有白果树,小班宝宝正学习排球,知道球是圆圆的,可以到处滚动,白果也是圆圆的,能滚动,为了让宝宝能进一步认识家乡的这一特产,加深对白果的印象,因此我设计了用白果进行滚画。

活动目标:

1.认识家乡的特产白果。

2.通过摇动篮子使沾颜料白果滚动形成一幅画。

3.体验随意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洗净的干白果若干,颜料,放有白纸的篮子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介绍白果,激发宝宝要与白果玩游戏的欲望。

二、主体

1、教师示范用篮子滚动白果(不沾颜料)

师:

小白果圆圆的,它跟皮球一样,可以滚来滚去,(出示装有一个白果的篮子)看,它可调皮了,又跑到篮子里去了(摇动篮子)还在滚来滚去呢!

宝宝们,你们会让白果在你的篮子里滚来滚去吗?

我们一起试试看,千万不能让白果跑到篮子外面去哦!

2、宝宝操作,教师指导,注意提醒宝宝匀速摇动篮子。

3、教师示范滚画

师:

白果在篮子里滚来滚去可开心了,可是它回头看不到自己走过哪些路了,它想请我们帮忙把它走过的路画下来,你们有办法吗?

老师也想到一个好办法(出示颜料)看,这是什么呀?

(颜料)我们让白果沾上颜料,然后放在篮子里滚,这样,有颜料的地方就是它走过的路了,宝宝们看(教师示范)

师:

我们拿起一个白果放在颜料里滚动一下,白果染上颜色后放在篮子里,轻轻摇动篮子,看,白果又在滚来滚去了,咦,它后面出现了一条路,我们继续让它滚动,哇!

它走出了一幅漂亮的画,白果真能干,还会画画呢!

宝宝们也来试试看!

4、宝宝操作滚画,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品展示

 

 

小班园本活动——白果项链

设计意图:

目前该是白果收获的季节,而银杏树又是我们家乡的“宝树”,几乎每个孩子家里都有,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带孩子们走田埂,偶然发现了一片银杏树园里,被风吹落的银杏叶和银杏果吸引了孩子们,那叶子飘下来就像蝴蝶在跳舞,孩子们不时地伸手去抓,去捡。

银杏果就像小石子一样从树上落下来,掉在地上还发出“咚咚”的响声,孩子们围过去询问着:

“这是什么呀?

”大一点的孩子说“这是白果。

”“不对,白果有硬硬的壳,这个果子摸上去很软呀!

”旁边的一个孩子争论着。

这时我连忙解释道:

“这个果子确实是白果,它有一层皮包着,去掉皮里面就有硬硬的壳。

”我又继续问:

“你们知道白果有什么用处吗?

”一个孩子说:

“可以吃。

”“那还可以做什么呢?

”孩子们登着眼睛看着我,面对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我灵机一动,何不利用家乡的优势资源带孩子们进行一番探索呢?

于是我通过“家校通”平台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些干白果,就这样,教师、幼儿共同探索银杏奥秘的主题形成了。

活动目标:

1.了解白果的用途,学习制作白果项链。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白果、塑料线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导入,宝宝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看看。

(想)

二.出示白果项链。

1.宝宝,看看老师给你们的礼物是什么呀?

(幼儿说出礼物的名称)

2.让幼儿佩戴白果项链,感受佩戴的乐趣。

3.介绍项链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三.幼儿动手制作白果项链。

1.将幼儿4人分成一组,并投放相应的制作材料。

2.幼儿动手制作白果项链。

3.教师巡视并给与适当指导。

四.展示作品。

幼儿将制作好的项链戴在脖子上给好朋友欣赏。

执教者:

孙和英

 

小班园本活动《棉花作用大》

1、活动的产生

因为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所以我们一向是提倡开发、利用身边的乡土材料、废旧物品组织开展幼儿的活动,我们一直坚持“乡土教育”,前几天带孩子出去捡落叶时无意发现了棉花,现在正是棉花成熟的季节,孩子们围在棉花地里,细细的讨论着“我家也有这个;我知道这个可以做被子;我的棉衣里面就有这个......”,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后,我便组织幼儿采摘了一部分棉花回来,让孩子们继续了解棉花,了解棉花还有许多的作用呢。

2、活动目标:

1、孩子通过活动了解棉花的生长、特点

2、能利用棉花进行水粉印花

3、能愉快的参加活动,对棉花映画产生兴趣,有继续探索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

幼儿和教师一起采摘的棉花

各种水粉颜料

只有树枝没有叶子和花儿的哭脸大树

4、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拿出幼儿采摘的棉花,引出幼儿兴趣

2、棉花的生长、特点

幼儿看棉花生长过程的CD,和幼儿一起说说我们看到的棉花,让幼儿了解到棉花不是花,棉花的种子在哪里等。

3、棉花手工:

听到大树在哭,原来是要去参加舞会,没有一件漂亮的衣服,请出棉花和颜料宝宝来帮忙

教师讲解印画方法,和幼儿一起操作

4、延伸活动:

让棉花进入区角,引导幼儿进行美工活动,数学活动等

 

 美丽的棉花壳

活动意图:

这次国庆节放假期间,我到我家田里去摘棉花,走到田边,看见几个大小不一的孩子弯着腰围着棉花在嘀咕,其中有两个孩子手里拿着棉花,两个孩子手里拿着棉花壳嚷嚷开了。

看得出田里的棉花吸引了他们。

确实,秋天无论是秋雨、秋风,还是金色的田野,飘动的白云,都能给我们带来一番感慨,一番感悟,甚至思索。

我们农村真的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从小对孩子进行一些乡土知识的教育,我觉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粘贴、撕的方法,体验手工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认真做事的习惯,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范例若干,棉花壳若干。

2、双画面胶若干,画好的图画与幼儿人数相同。

3、 音乐<<我有一双小小手》,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看的画,你们想看吗?

” 

“你们看这些画漂亮吗?

那你们知道这些画怎么装饰出来的呢?

”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观察结果,“你们想不想也来装饰这些画呀?

2、老师示范,讲解制作方法。

3、示范后请幼儿讲讲是怎么做出来的?

4.与幼儿一起小结制作步骤:

  1)选好棉花壳,在事先画好的图画上印对一下,把棉花壳的剰余部分撕掉。

  

2)起开图画上的双面胶。

3)将撕好的棉花壳粘贴在有双面胶的地方。

4)提醒幼儿小心慢一点,不弄坏作业纸。

  5.播放《我有一双小小手》的音乐,教师进行指导。

6、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

7、讲评

(将幼儿作品平放在桌上,幼儿围坐在周围) 

今天,我们每人都粘贴了一张漂亮的图画,你们觉得你们画美吗?

老师也觉得你们的画很美,你们看了这么美丽的画,心理怎么样?

你们想把这么美丽的画送给谁呢?

 这么漂亮的画你们想用来做什么呢?

 

 

可爱的蚕宝宝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蚕宝宝,孩子们每天采桑叶喂蚕宝宝,为蚕宝宝的家清扫粪便,忙得不亦乐乎。

蚕宝宝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天天发生变化,引起了他们的极大的兴趣,“呀,蚕宝宝的桑叶吃得好快呀。

”“蚕宝宝又长大了,长胖了。

”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

我知道孩子们对蚕宝宝发生了兴趣。

于是,我们依据孩子们的认识水平,设计了这一美术动手制作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卷纸、挤压等动作,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动手与摹拟能力。

2、了解蚕宝宝的身体特征,培养幼儿对自然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白色卷桶纸、绿色皱纹纸、铅笔、蚕宝宝图片、(实物、教师制作)的蚕宝宝

活动过程:

导入:

今天教师是宇宙神,幼儿是数码宝贝,我们一起来制作蚕宝宝好吗?

一、提出问题

1、猜谜。

胖胖蛋蛋儿。

吃桑叶儿,吐银线儿银线长又长,造新房,做嫁妆,

嫁到哪?

纺织厂。

织出丝绸千万丈,打扮人们更漂亮!

2、蚕的样子?

3、蚕喜欢吃什么东西?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蚕宝宝。

白白的、长长的,圆形身体,身体有环节,有许多脚,头部有黑灰纹路等。

三、示范操作。

1、取一张长7-8厘米,宽5厘米的白色皱纹纸以长边靠拢在铅笔的侧部,卷动铅笔,将髋厘米的纸全部卷上。

2、双手食指与拇指有力将纸两头向中心挤压,使之皱曲。

3、稍后,将铅笔从中抽去。

4、白色皱纹纸即成立体而有纹节的蚕宝宝了。

 

5、用水彩笔画上小气孔,头部花纹和眼睛。

6、用剪刀在尾部剪一小刀,作为尾部小突起。

7、一只漂亮的蚕宝宝就做成了,放到准备好的桑叶里还挺像呢!

 

四、幼儿分享制作的喜悦,把蚕宝宝放到大蚕叶上展示谁做的最棒。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

(2)请幼儿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提点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