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439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docx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01238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

一、测量的理论

(一)测量本质

测量就是一种比较。

为了科学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

量就叫做-

为了便于交流,人们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单位体系一一“国际单位制”,简称“SI”。

请填写在国际

单位制中以下各物理量的主单位:

力学

电学

执学

波动与声

功和能

长度

电流

温度

频率

功、能

时间

电压

周期

功率

质量

「电阻

振幅

密度

波长

速度

响度

压强

(二)误差理论

1误差与错误

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误差是(能/不能)绝对避免的;

而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

2、影响误差的因素

(1)测量的工具。

测量所用的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陷越深。

(2)测量的方法。

(3)估读。

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多次测量,取,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方法。

注:

1)“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

2)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数位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位一致。

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以下七个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2、做出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与假设;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7、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步骤,在学习和科研中有重要的意义。

在试题中,通常会有两种情况出现。

一是通过描述相关情境,直接提出相关问题。

这是一问题就是我们下面解题时要围绕的核心,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能偏题。

二是要人们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应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合理地提出问题,不可随意发散。

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较多,考试时则较少出现。

(二)做出猜想与假设

由于“猜想与假设”的发散性,故在考试中较少出现。

我们强调的是“猜想与假设”必须是在试题情境的基础上合理作出,反对随意猜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这是考查的重点。

主要考点有:

1、实验原理的确定。

许多实验探究,特别是测量某个物理量(如密度、机械效率、电阻等)的实验,都有一个实验原理的问题,就量你根据什么道理来测量这个物理量的。

这个原理,也就决定了你实验的总的方向或框架。

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只要被研究的量与多个因素有关,通常就要运用控制变量法:

控制其他的量不变,仅使一个量发生改变,记录因变量相应的数值;经过多次(至少三次)实验,寻找规律。

如此逐一研究,最后再总结规律。

故有几个自变量,就至少要分成几个实验部分。

2、物理量的显示与控制方法这是考查的重点。

有些物理的显示,可以有仪表或测量工具,如电流、电压分别电流表、电压表等;而有一些物理量,还没有专用的测量工具或实验中不能提供专用的测量工具,就要运用“转化法”进行间接测量,这时我们就要动点脑筋,在理解该物理量的意义或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好测量的方法和待测的物理量,特别是对于我们没有学过的物理量。

请同学们在这个问题上注意研究和总结。

实验中总要控制某些物理量不变,同时改变某个物理量。

有些物理量的控制方法也是难点,如在研究欧姆定律的“电流与电阻的规律”时,要控制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理论上只要给这段电路接上一个稳压电源就行了,但实际上这样的稳压电源很找到。

如何控制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就成了一个“富有技术性”的问题。

类似的问题还有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的关系”时,如何科学地控制和改变速度等。

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3、实验器材的选择在实验原理和大致的实验方向、方法确定后,就要考虑采用哪些测量工具,这也是常考的一个问题。

要注意根据实验的方法,特别是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必要的估算),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程)。

4、实验步骤的设计与表述在实验操作问题上,试题中经常要我们书写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实验的特别注意点,如是否要匀速

拉动、沿什么方向拉动等,或者必须要怎样操作或操作到什么程度等。

二是书写实验步骤,我们一定要注意写得简洁、清楚、有条理,表达到位。

通常要用“1、2、3、4……”或者“A、B、C、D••…”一步步

地写清楚,并且以一个重要的操作或测量某一个物理量为一步,不宜在一步中进行很多的操作或测量许多

的物理量。

5、实验表格的设计这是常考的内容。

其实很简单,通常你只要把所有要测量(记录)的物理量写成一横行,写清楚物理量的名称和字母,依此向下划列;再在左边写上实验次数,依此向右划行,一个表格就行成了。

千万要注

意的是,一定要在物理量的后面写上相应的单位!

(四)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这里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要注意描述准确到位。

二是考测量工具的读法,要熟练各种测量工具的读法,并注意在实验结果后写上单位(除非是填入表格的)。

(五)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与假设与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在考试中,这两个问题通常是合在一起的。

主要考点有;

1、实验数据的处理一是计算。

二是将数据描绘成图表或曲线。

在描绘曲线时要特别注意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切忌用短直线连接两点。

2、实验现象的归纳或实验结论的表述

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是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研究,要注意写清楚“在……条件下,XXX与XXX……”,要注意“有关、无关”、“越大、越小”及“正比、反比”用词,尽可能写准确。

另外,许多

3、抽象数学关系式

这考得比较少,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即可。

4、提出新的问题

由于问题的发散性,很少考。

但我们要注意根据实验结果合理地提出问题,不可随意发散。

(六)交流与合作

在实验探究中,这一点十分重要。

但在考查中却无法体现。

注:

通过测量发现规律,需要进行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

第二部分力学

f席比1I借•舟直)

用♦•棒£九的即危it誉豪幅■fll上

A,HA4A.的収I:

上呛出■倉列峠追.

-let

、仪器使用

在实验室里,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比它更精密的常用测量工具是和

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

;测量力的基本工具是

(一)刻度尺(参阅八上P103)

1、认识刻度尺

|nrr|rirr|iiir|iiiruii-ui-nrrpurjnir[intjiiirpi]rpnT[nn|rrrr[ini[

3J44Ib

右图中,刻度尺的量程为

、分度值为

2、刻度尺的使用

刻度尺的使用要领是“五会”

即:

会认:

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

、、

会放:

应使刻度尺的

线或某条(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条边对齐,把刻度尺的

可能与被测物体

,不能歪斜;

会看:

读数时,视线应

刻度尺;

会读:

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

会记:

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值、值和(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化曲为直:

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

测量地图上的铁道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测薄圆铁片周长,可使铁片顺直线滚一圈再测量起、终点长度。

(2)以多测少或以少测多。

如: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测n张纸的厚度再除以n;测细铜丝直径可测出密绕后n匝的长度再除以n;测楼房高度可测每一级楼梯的高度再乘以相应楼层的级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完全相同的测量对象,以多测少可提高测量的准确度,以少测多相当于扩大了量程。

(3)利用工具平移。

如图所示是测圆锥高度和圆柱直径所用的一种方法。

(4)替代法。

用可以直接测量的长度来替代不能直接测量的长度。

如测圆柱直径可先测出周长,再根据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算出直径。

[典型例题]

1.下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2•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A、B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刻度尺A的读数为

,刻度尺B的读数为,测量结果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是刻度尺。

(二)秒表(参阅八上P105)

下图中,秒表的示数为

(三)托盘天平(参阅八下P2)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天平的本质是一支。

if™

番.r1

在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测量精度的要求更高时,则使用物理天平;在生活中,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有、________、和杆秤。

1、认识托盘天平

请在下图中写出托盘天平各部分的名称。

其中,砝码盒中砝码的总质量为

刻度为,分度值为

;游码标尺的最大

100g

耀

I■.

5g

!

20g

10g

T5

5g

2、天平的使用

(1)调节。

即把托盘天平放在的桌面上。

注:

若是物理天平等更精密的天平,在其底盘上还有调节装置,要调节天平的底盘至严格的水平。

(2)调节。

首先要把移到处;再调节,使指针指在标尺的

处。

注:

a)调节平衡螺母时,“哪边高,往哪边调”;

b)调节过程中,当指针在中央红线两边摆的幅度相等时,即为天平平衡;

c)已经调好的天平,在移动位置后再使用时,应再次调节。

(3)称量。

A、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测量超过规定的质量(m物w“称量”)

B、应把物体放在天平的盘,砝码放在盘;液体、粉末和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入托

C应根据估计,(由大到小/由小到大/随意)地向右盘中加入砝码,夹取砝码必须用

不能用手直接拿;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注:

当往右盘中加入最小的砝码则右盘下沉、而拿掉最小的砝码时左盘要下沉时,应移动游码。

(4)读数。

用一个公式表示:

m左=口右+口游码示数

注:

1)天平在保管过程中往往在其两边的托盘下衬有“橡胶垫圈”,使用时应注意拿下;

2)使用完毕,应注意收拾仪器。

[典型例题]

1•某同学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如图所示,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则物体的质量为。

2•—架托盘天平横梁标尺的最小刻度是0.2g,最大示数是5g,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平后,在天平的左

盘内放入被测物体,右盘内放人10g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从右盘内取出IOg砝码后,再放

入5g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要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应()

A.将右端的平衡螺母旋出一些B•将右端的平衡螺母旋进一些

C.将左右两托盘交换位置D.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

3•用托盘天平称量5.4g食盐,若指针稍微偏左,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A.减少砝码或游码B.减少食盐C.增加砝码或游码D.增加食盐

(四)量筒和量杯(参阅八下P10)

量筒和量杯是实验室里常用的测体积的工具,通常用作单位。

“ml”即“cm3”,故1mLI=cm3=L=m3。

1、认识量筒和量杯

下图中,量筒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为。

与量筒相比,量杯由于口大底小,因而其刻

度特点是上下。

2、量筒的使用

(1)量筒可以直接测量体的体积,或者间接地测量体的体积。

(2)读数时,要把量筒放在的桌面上,视线要与量筒――若是凹液面,应以凹液面的

为准;若是凸液面,应以凸液面的为准。

3、体积测量的特殊方法

(1)对于不能下沉的物体,常用以下方法测量其体积

a)顶针法。

即用一根细针(细钢丝)将其按入水中。

b)悬挂法。

即在其下面吊上一个重物,使其能沉入水中。

(2)对于易溶于水的物体如冰糖、硫酸铜晶体等,可用以下方法测量其体积。

a)配制饱和溶液,使其不溶。

b)用细砂代替水进行测量。

(3)对于有孔物体或具有吸水性物体如粉笔等,要测量其外观体积,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a)先使其吸足水。

b)用细砂代替水进行测量。

[典型例题]

1.用量筒测量一个金属块的体积,甲同学先后经历了以下步骤: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

B、用细线系住块金属块,将金属块放入量筒,再读出水的体积V2。

贝y:

V=;Va=;金属块的体积V=。

若乙同学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忘记读出水的体积就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将金属块放入量筒,读

出水的体积为M;将金属块取出后再补读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2,则他的做法(合理/不合理),

理由是。

(五)弹簧秤(参阅八下P43)

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常用工具,它是利用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的性质(即F=k・AI)

制成的。

1、认识弹簧秤。

右图中,弹簧秤的量程为,分度值为。

2、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1)应先,选择合

(2)使用弹簧秤前首先要“”,即使

(3)应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在

(4)读数时视线要刻度板。

3、测力的特殊方法。

(1)间接测量法。

有些力如摩擦力无法直理。

(2)“并联”法。

有时所测力的大小超过弹簧秤

“并联”使用,结果为两支弹簧秤的示数之和。

(注

(六)密度计

密度计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它的原理是物体

P液与V排成反比,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是(均

密度为。

二、重点实验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参阅八下P10))

考查内容:

1、实验原理(尸m/V);

2、仪器使用:

天平、量筒的用法和读数;

3、误差讨论及实验步骤的优化:

引起误差的原因和影响的后果,如测测固体密度时将固体从水中取出后带出了水、测液体密度时有液体沾在杯壁上等;如何优化设计,尽可能避免上述等因素的影响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等等;

能力拓展:

依据密度原理,进行间接测量。

只用天平测某液体的密度(另提供一只杯子、适量的水)、测不能直接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体积;测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面积等。

[示例]:

小王同学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

(1)实验的原理为;

(2)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节游码,当指针在标尺中央红线的两边摆的幅度相等时,停止调节;

2把盛有牛奶的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在标尺的中央,测得牛奶和玻

璃杯的总质量为m;

3

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进量筒,如图所示,记下牛奶体积V;

4把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当天平恢复平衡时,托盘上三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

位置如图所示,记下质量m.

5把以上步骤中测得数据填入下表中求出牛奶的密度.

a)小王的实验步骤中有一处明显不合理,请更正

b)在实验步骤④中,小王在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首先做的是()

A.先加50g的砝码B.先加5g的砝码

C.先移动游码D•随便,都可以

c)写出小王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d)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建议:

(3)小林同学的步骤是:

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牛奶,再倒入已经测出质量的烧杯中,最后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最后求得牛奶的密度。

与小王同学的方案相比,哪一个更好?

为什么?

(二)测滑动磨擦力(参阅八下P49)

考查内容:

1、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实验步骤设计;

3、结论表达;

能力拓展:

1、实验方案的优化。

[示例]:

小明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他必须拉着木块作运动,这样才能保证。

(2)比较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比较两图能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三)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ir

的规律(参阅八下P65)考查内容:

1、探制变量法的运用;

2、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论的表达。

[示例]右图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3)在此基础上小明又猜想:

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会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

请你利用图中已有器材验证小明的猜想。

写出你的做法,并写出判断的方法。

实验时所用的装置,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实

验时,压强计的U形管内的液体的质量不发生变化,p煤油=0.8x103kg/m3)。

(1)比较表中第1、2、3次实验数据可知: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大小;

2)将表中第5次实验时的数据填写完整;并比较表中第1、4、5次实验数据,可知:

(3)将表中第6次实验时的数据填写完整;并比较表中第5、6次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数

研究对象

橡皮膜所处深度/cm

橡皮膜朝向

压强计

左管液面

高度/cm

右管液面

高度/cm

1

水「

4

r朝上

8

12

2

4

朝下

8

12

3

水:

4

:

朝左

8

12

4

8

朝上

6

14

5

水:

10

r朝上

6

煤油

10

朝上

6

(四)测量大气压(参阅八下P70)考查内容:

1、实验原理及表达式推导;

2、方案设计及操作要领;

3、误差讨论。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

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

8.2N。

(3)

(4)

(5)

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

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2

cm。

Pa。

件(参阅九上P3)

[示例](2006年常州市中考题)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考查内容:

1、操作要领;

2、对力臂的理解;

3、表格设计与数据分析、结论表达;

[示例]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

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

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

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1)小强进行步骤A的调节的目的是;

(2)在步骤C中,当小强改变动力的大小后,为使杠杆重新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多选)

A.改变动力臂大小B.改变阻力大小

C.改变阻力臂大小D.调节平衡螺母

(3)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1

4

5

2

10

2

1.5

10

3

5

3

2

15

3

10

4

l

20

1

20

分析上表,用Fi、F2、Li和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4)当小强进一步做如图所示的实验时,发现不再满足(3)中得到的规律,请你对此作出评析: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参阅九上P21)

考查内容:

1、实验原理(n=W有用/W总);

2、器材选择、滑轮组绕线、操作要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