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455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docx

《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docx

高考生物总复习高考大题冲关练三遗传综合考查

高考大题冲关(三)——遗传综合考查

【典例剖析】请指出其中的错误答案,将题号填入[规范答题]表中,并分析错因,给出正确答案。

【审题思维】从文字和图形中可获取如下信息: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某种原因导致香味物质累积,说明a基因表达;气味是芳香类小分子物质,而基因表达形成的是蛋白质,所以应该考虑基因控制代谢。

(2)根据柱形图分析数据。

其中抗病∶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

根据上述结果推知亲本的杂交组合。

求第二空结果时,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的两个条件,①上述杂交子代自交,②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

(3)在F1中偶尔发现说明该变异具有低频性,不可能是基因重组。

(4)由单倍体获得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时间应选择幼苗期。

【规范答题】

错答题号

失分探因

满分答案

(1)

认为香味性状是蛋白质的味道

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

(2)第二空

没有看清题目要求,误将AaBb与Aabb杂交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当成所求结果

3/64

(4)第二空

误认为考查花粉发育成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全部遗传信息

(4)第三空

忽略了知识点:

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

幼苗

冲关集训

1.(2015福建龙岩模拟)果蝇是二倍体生物,是遗传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要观察果蝇细胞分裂期中染色体数目、形态,可用    染色。

正常果蝇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个染色体组。

 

(2)用高剂量的紫外线对若干只基因型为AADD的纯合果蝇进行照射,结果发现有两只果蝇发生基因突变,一只突变为AaDD,另有一只突变为AADd,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3)突变型果蝇猩红眼与野生型深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B、b基因控制。

现让该猩红眼雄蝇与野生型深红眼雌蝇杂交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其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亲本

F1

F2

野生型深红眼(♀)×猩红眼(♂)

全深

红眼

全深

红眼

深红眼∶猩红眼=1∶1

①B、b基因位于  (填“X”或“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       。

 

②让F2随机交配,所得F3中,雌蝇中猩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   。

 

③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

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深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猩红眼果蝇占   。

 

解析:

(1)细胞中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便于观察,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有4个染色体组。

(2)紫外线照射后,一只果蝇的A基因突变为a基因,而另一只果蝇的D基因突变为d基因,可见突变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这是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3)①根据F2雌雄果蝇性状表现的不同可判断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F1全为深红眼,F1随机交配得F2中出现猩红眼,可判断深红眼对猩红眼为显性,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

②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所以让F2随机交配时,雌蝇产生Xb的概率为1/4,后代是雌蝇时,F2雄蝇产生Xb的概率为1/2,故所得F3中,雌蝇中猩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1/4×1/2=1/8。

③由①可知,猩红眼与深红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XBXb和XBY果蝇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1∶1∶1∶1,亲本中均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理论上后代中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约占1/2,缺失两条Ⅳ号染色体的和染色体正常的均占1/4,缺失两条Ⅳ号染色体的个体不能存活,因此后代染色体正常个体占1/3,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占2/3,后代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猩红眼果蝇占1/4×2/3=1/6。

答案:

(1)龙胆紫(醋酸洋红) 4 

(2)随机性 (3)①X XBXB、XbY ②1/8 ③1/6

2.(2015甘肃兰州模拟)二倍体观赏植物蓝铃花的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E、e,F、f)控制,下图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有基因A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则基因A对基因E的表达

有    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纯合的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请推断图中有色物质Ⅱ代表

    (填“蓝色”或“紫色”)物质,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将F2中的紫花植株自交,F3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已知体细胞中基因f数多于基因F时,基因F不能表达。

下图是基因型为aaEeFf的两种突变体类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①图中甲所示的变异类型是    ,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    。

 

②现有纯合的紫花和蓝花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确定aaEeFff植株属于图中的哪一种突变体类型,请完善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

让该突变体与纯合蓝花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蓝花植株∶紫花植株=3∶1,则其为突变体    。

 

Ⅱ.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    。

 

解析:

(1)根据题图分析已知基因E控制有色物质Ⅰ,基因F控制有色物质Ⅱ,但是当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说明A基因对基因E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纯合的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说明F1紫花为双杂合子aaEeFf,F2中E、F基因都存在时为紫花,E基因存在、F基因不存在时为蓝花,E基因不存在、F基因存在及E、F基因都不存在时为白花,则有色物质Ⅱ是紫色,有色物质Ⅰ是蓝色。

同时也说明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eeff,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EEFF。

F2中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EEFF(1/9)、aaEEFf(2/9)、aaEeFF(2/9)、aaEeFf(4/9),其中基因型为aaEEFf、aaEeFf的植株自交可得基因型为aaE ff的蓝花植株,所占比例为2/9×1/4+4/9×3/4×1/4=5/36。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aaEEff杂交,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 E ff(白花)∶A eeff(白花)∶aaE ff(蓝花)∶aaeeff(白花)=9∶3∶3∶1,即表现型与比例为白花∶蓝花=13∶3。

 

(4)①图甲中,在非同源染色体上多了一个基因f,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由于体细胞中基因f数多于基因F时,基因F不能表达,所以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蓝色。

②让突变体aaEeFff与基因型为aaEEff(蓝花)的植株杂交,后代植株的花色受基因F、f的影响,只考虑该等位基因,若为甲突变体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f能与基因F、f自由组合,甲突变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F∶Ff∶f∶ff=1∶1∶1∶1,与ff植株杂交后,子代的基因型为Ff∶Fff∶ff∶fff=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植株∶蓝花植株=1∶3;若为乙突变体,两个基因f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乙突变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F∶ff=1∶1,与ff植株杂交后,子代的基因型为Ff∶fff=1∶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植株∶蓝花植株=1∶1。

答案:

(1)抑制 

(2)紫色 aaeeff 5/36 (3)白花植株∶蓝花植株=13∶3 (4)①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 蓝色 ②结果预测:

Ⅰ.甲 Ⅱ.蓝花植株∶紫花植株=1∶1 乙

3.(2015山东聊城模拟)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问题。

(1)为研究玉米早熟和晚熟(由E、e,F、f两对基因控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1:

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

F2表现为15早熟∶1晚熟;

实验2:

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

F2表现为3早熟∶1晚熟;

实验结果表明:

控制早熟、晚熟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1中F2早熟品种的基因型有    种;实验2中亲本早熟品种的基因型为    。

 

(2)玉米子粒的黄色和白色分别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T和t控制。

①为了确定图甲植株A(杂合子)中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其    产生后代(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已知黄色基因T纯合时致死,则随机交配的玉米群体中,T基因的频率会逐代    ;9号染色体上还有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乙,若图中所示的玉米品系自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

 

解析:

(1)由于实验1中F2表现为15早熟∶1晚熟,是9∶3∶3∶1的变式,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早熟、晚熟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由于实验1的F2中晚熟的比例为1/16,所以其基因型是双隐性的,即eeff。

因此,实验1中F2早熟品种的基因型有8种;由于实验2中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3早熟∶1晚熟,因此F1的基因型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是杂合的,另一对基因为隐性纯合,其基因型为Eeff或eeFf,则晚熟品种的基因型为eeff,亲本早熟品种的基因型为EEff或eeFF。

(2)①由图甲可知,该黄色子粒植株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t个体产生的精子中只有t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Tt)∶白色(tt)=1∶1。

②由于黄色基因T纯合时致死,因此随机交配的玉米群体中,T基因的频率会逐代下降。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9号染色体上还有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若图中所示的玉米品系自交,且不考虑交叉互换,根据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产生的配子只有Tb和tB,而TTbb和ttBB会致死,因此后代不会有纯合子,都是杂合子TtBb。

答案:

(1)两 8 EEff或eeFF

(2)①自交 黄色∶白色=1∶1 ②下降 100%

4.(2015安徽黄山质检)下图表示由甲、乙两种植物逐步培育出戊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Ⅰ过程培育出丙种植物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

将甲、乙两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    的植株,并在

    期用    (化学物质)处理,从而获得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

 

方法二:

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    ,利用    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    ;然后用    方法诱导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    的杂种细胞;接下来将该杂种细胞通过    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

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2)由丙种植物经过Ⅱ过程培育成丁植株,发生的变异属于    ;将丁植株经Ⅲ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在育种上称为    。

 

(3)若B基因控制着植株的高产,D基因决定着植株的抗病性。

如何利用戊植株(该植株为两性花),采用简便的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请画图作答并作简要说明。

解析:

(1)方法一:

甲种植物和乙种植物杂交得到基因型为bD的植株Ⅰ为异源单倍体植株bD,植株Ⅰ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物是纯合二倍体bbDD的丙种植物,该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方法二:

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操作是:

先取甲、乙两种植物的体细胞,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然后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诱导融合、筛选出基因型为bbDD的杂种细胞;接下来将该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基因型为bbDD的丙种植物。

此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克服了不同生物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由丙种植物经Ⅱ过程培育成丁植株,基因bb和DD由位于两条染色体变为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状态,所以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易位);将丁植株经Ⅲ培育成戊植株的过程,是将基因型bbDD植株变为基因型BbDD个体,发生了基因突变,所以育种上称为诱变

育种。

(3)若B基因控制着植株的高产,D基因决定着植株的抗病性,利用戊植株(该植株为两性花),可采用连续自交的方法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答案:

(1)bD 幼苗 秋水仙素 体细胞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原生质体 物理或化学 bbDD 植物组织培养 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易位) 诱变育种

(3)见下图所示(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从子代中选出高产抗病的植株,不断自交选育,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基因型为

的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