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4479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中国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人保财险江西省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中国人保财险江西省分

  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

  第1题:

过去数十年,行为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门边缘学科。

尽管信奉传统经济学的人勉强承认人们有时会表现得缺乏理性,但他们往往会紧握自己的理论武器不放。

他们辩称,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所做的实验尽管非常有趣,却并没有削弱理性决策模型的效力,因为这些实验是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的,而且脱离了巨大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一最重要的理性行为调节器。

然而,在世界金融业遭遇的巨震下,关于人类、组织和市场的终极理性的信念崩溃了,商业和公共政策因此面临的危险也暴露无遗。

由本段文字可知,过去数十年,传统经济学家()。

  A.认为人们的非理性行为符合常理

  B.认为行为经济学理论不具有现实合理性

  C.信奉的理论受到了行为经济学的严峻挑战

  D.站在更为宏观和理性的角度研究人及组织在市场中的行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细节。

文段第二句说的是“信奉传统经济学的人勉强承认人们有时会表现得缺乏理性”,并不等于说他们认为人们的非理性行为符合常理,A选项错误;通过文段第三句可以判断传统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行为经济学理论具有现实合理性,B选项正确;C项无法从文中推出,不入选;传统经济学理论信奉人类、组织和市场的终极理性,而不等于其自身立场是理性的,D表述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

  第2题:

4艘轮船负责6个码头之间的货物调配任务,已知这6个码头所需装缺工的数量分别为12人、10人、6人、8人、3人、9人,现在让一部分装卸工跟随轮船移动,而不是在各自的码头等待轮船到来后才开始工作,这样一来,可以使得6个码头所需装卸工的总数减少,则在不影响任务的前提下,所需装卸工的最少人数为()人。

  A.48

  B.39

  C.45

  D.31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B。

跟随轮船移动的装卸工无论轮船移动到哪一码头都可以工作,随船移动多少名,每个码头所需的装卸工就相应的可卡因减少多少名(减到该码头人数为0为止),当随船移动的装卸工在6-8名时,所需的装卸工为39人,当小于6或者大于8时,需要的装卸工都比39多,故所需装卸工人数量最少为39人。

  第3题:

甜菜的上部叶片垂直生长,叶簇呈漏斗形。

这种生长方式所形成的叶面空间的配制结构,极有利于光照的吸收,提高植株和群体的光合效率。

而车前草的叶片是轮生的,叶片夹角为137.5度,这正是圆的黄金分割的弦角,叶片按这个角度生长,可以充分利用光照。

梨树随着树干长高,叶片沿对数螺旋上升,每个叶片都不会遮蔽下面的叶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光照吸收率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B.暗合数学规律的叶片结构对植物生长有利

  C.不同的生长环境造成了植物叶片生长的差异

  D.对光照的吸收影响叶片的生长角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三个分句都是在说植物的叶片结构有利于植物吸收光照,进一步引申得到B项。

错项分析:

A项,文段主要讲叶片对植物吸收光照的作用。

A项主体错误。

C项,在文段中没有提到“不同的生长环境”。

D项,逻辑错误,是“叶片的生长角度”影响对光照的吸收。

  第4题:

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这一政策属于()。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扩张性货币政策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了商业银行用于放贷的资金,使得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减少,因此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故选B。

  第5题:

肝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有

  A.呋塞米

  B.布洛芬

  C.利多卡因

  D.维拉帕米

  E、苯妥英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C,D,E。

  第6题:

龚琳娜是职业演唱家,训练和技巧都足够。

相信她也能站在台上唱歌曲,唱民歌,而且不会比她的同行差。

然而,她选择了《忐忑》,这和赵半狄掰断画笔选择熊猫,叶永青放弃过去选择画鸟完全一样。

幸运的是,他们都在这个充满无数创造物的世界里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方式,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去创作。

不幸的是,他们不得不借助于同样无限量的误解和网络上的IZl水才能为世人所知。

更不幸的是,这些作品悄然问为众人打开了一扇门,却没有多少人笑完之后走进去,进入门后更为宽广的世界。

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对龚琳娜选择《忐忑》的态度是()。

  A.矛盾

  B.反对

  C.无奈

  D.不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从文段中的“幸运”、“不幸”、“更不幸”这些词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为龚琳娜等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且为大众所接受的表达方式感到庆幸,另一方面也为人们对这些作品只是流于表面的接受,而不是真正地解读感到悲哀。

从总体上来说,作者对龚琳娜选择《忐忑》的态度应该是无奈。

故本题选C。

  第7题:

甲、乙、丙三人共同享有一所房屋的所有权,甲占70%,现在甲想把这问房屋向银行抵押200万元,需要()。

  A.经得乙和丙的同意

  B.经得乙或丙一人的同意

  C.无处分权利

  D.不需经得任何人同意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物权法》第97条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甲占70%的份额,超过了份额的三分之二,故无需征得乙丙的同意。

  第8题:

移情作用,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情感移置于对象,使对象仿佛有了主体的情感并显现主体情感的心理功能。

简言之,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好像自己欢喜时,所看到景物都像在微笑,悲伤时,景物也像在叹气。

  以下各项未能体现出移情作用的是()。

  A.槛菊恋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B.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移情作用的关键是要将自身的感情倾注到外物之上,使移情对象显现自己的感情。

A项“菊”

  “兰”都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感,属于移情作用;C项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外物“黄花”之上,也属于移情作用;D项将自己的哀愁寄托到“花”身上,属于移情作用。

B项只是表达内心情感,未出现“外物”,所以未体现出移情作用,故本题选B。

  第9题:

不宜与乌头同用的药物有

  A.天花粉

  B.瓜蒌

  C.白及

  D.细辛

  E、川贝母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C,E。

  第10题:

最有利于医务人员进行创新,从而体现出自身正效应的市场经济固有属性是()。

  A.自主性

  B.平等性

  C.开放性

  D.竞争性

  E、可控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第11题:

中美关系是全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建交前后曾发生过以下事件:

①邓小平访美②中美发布上海联合公报③尼克松总统访华④福特总统访华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④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邓小平访美发生于1979年,《中关联合公报》发表于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访华是在1972年2月21日,福特访华是在1975年。

从其先后排序来看,D项正确。

故选D。

第12题: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脱落酸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A正确;顶芽能合成生长素,不需要侧芽提供,B错: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C错;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节.某一生理活动中有的激素分泌增多,而有的减少。

D错。

  第13题:

人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

我们也很难找到一朵花是完美无缺的。

虽然人体总的来说是左右对称的,可是这种对称远远不是完全的。

每个人左右手的粗细不一样,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眼睛更大或更圆,两个耳垂的形状也不同。

最明显的,就是每个人只有一个心脏,通常都在靠左的位置。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开头,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弥补不对称缺憾的诸多方式

  B.人生中的不完美也能转换为完美

  C.不对称也能产生和谐与平衡的美感

  D.人体之所以产生不对称现象的生理基础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原文第一句话“人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是文段的基调,从“不可能”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是接受不完美这个事实,B项逻辑不通,不完美转化为完美,那么人生就是尽善尽美了,与第一句话矛盾。

A项将不对称视为缺憾,也不符合第一句话的观点。

D项在原文已体现,故排除。

C项符合原文逻辑,不对称是事实,但不一定就是丑或缺憾,也能产生和谐与平衡的美感。

所以选C。

  第14题:

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B.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明朝两部著名的农书

  C.对联是由古代宫中嫔妃猜谜赏花灯的习俗演变而来

  D.道教所信奉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对联是由民间贴春联的习俗演变而来。

  第15题:

  “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

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的内容。

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

因为前者的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

启示,破解这个渤论并不难,用我国古语中的道理就能做到:

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谦受益”与“满招损”

  B.

  “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C.

  “博观而约取”与“厚积而薄发”

  D.

  “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本题属于句子接续类题。

原文中的悖论是:

一不知道学习的内容,二已经知道学习的内容。

而最后一句话提到“破解这个悖论”,所以填入横线的语句应该是与悖论的两个内容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不知道学习的内容”,当然要去尝试知道,要“知其然”,“已经知道学习内容”,还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内容的原因,要“知其所以然”。

除了B项,其他的选项都不能与原文有效地对接。

故选B。

  第16题:

有人向某衬衫厂老板提出一项建议:

在机器上换上大型号的缝纫线团,这样就可不必经常停机换线团,有利于减少劳动力成本。

这一建议预设了以下哪项?

()

  A.大型号缝纫线团不如小型号的结实

  B.该衬衫厂实行的是计时T资制,不是计件工资制

  C.缝纫机不必定期停机保养检修

  D.操作工人在工作期间不允许离开机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不必经常停机换线团”就节省了劳动时间,而节省劳动时间如若要减少劳动力成本,就一定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之上的,即该厂实行的是计时工资制,而不是计件工资制。

故选B。

  第17题:

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一般地,火灾发生时火苗是顺着火势和风势而倒的,如果身处火海,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容易被山火包围或因烟雾窒息,要尽快地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准确判断风向,伺机逆风突破林火的包围圈。

即D是正确的。

  第18题:

哲学曾经是一种生活方式。

所谓苏格拉底的哲学,不只是他和别人对话的方法,以及他在对话中提出的种种理论,更是他不立文字、浪迹街头、四处与人闲聊的生活方式。

  哲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书面的研究,而是一种过日子的办法。

只不过我们后来都忘了这点,把它变成远离日常的艰深游戏。

即便是很多人眼中刻板的康德,也不忘区分“学院意义的哲学”和“人世意义的哲学”,并且以后者为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哲学源于生活,应服务于民众

  B.如今的哲学发展偏离了它的本质

  C.康德和苏格拉底的哲学观念一脉相承

  D.当代人们对哲学的诠释方式发生了改变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倾向,肯定“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过日子的办法”,认为“学院哲学”背离了哲学的初衷。

由此可以判断作者是想要哲学回归到原本“过日子”的状态。

结合选项可知A项正确。

错项分析:

B项,是文段后面的内容,从整个文段来看,文段的重点不在于讲哲学的发展变化,而是强调其原本的意义。

  C项,从表述可知,苏格拉底和康德的哲学是不同的,前者是“过日子的哲学”,后者是“学院哲学”。

D项,“诠释方式”错误,文段是人们对哲学内容和意义的“诠释”,而不是强调诠释的方式。

  第19题:

某慈善机构募捐,按捐款数额排名前五位的一次是甲、乙、丙、丁、戊,五人共捐款10万元,且数额都不相同。

如果甲的捐款刚好是乙、丙之和,乙的捐款刚好是丁、戊之和,那么丙的捐款最多为()元。

  (捐款金额均是1000元的整数倍)

  A.17000

  B.18000

  C.19000

  D.20000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A。

代入排除法。

代入2万,则丙为2万,设乙为X,则丁和戊为X,甲为乙丙之和,即x+2,根据五人共捐款额为10万,得到:

  (x+2)+x+2+x=10,则x=2,乙和丙相同了,不满足题意,排除。

同理,代入18000,19000,发现解出来的捐款额不是1000的倍数,也排除。

选17000。

  第20题: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共建共享理论本身所蕴含的道理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真理

  D.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B,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项提法不正确,人民群众不能创造真理,而是探寻真理,通过真理指导我们的实践。

  第21题:

某小区内业主共有的道路被物业公司划出停车位对外出租,其效益应该归谁所有?

  A.房地产开发商

  B.物业公司

  C.小区业主共有

  D.校区所在地居委会

  【解析】

  正确答案:

O0—1:

00;

  “丑时”则指1:

00一3:

00。

依此类推,“卯时’’对应的是5:

00—7:

00。

A项正确。

古人将日、月、星这三种常见的天体成为“三光”;把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

C项说法正确。

春夏秋冬四季在古代称为“四时”,又以孟、仲、季分别表示一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如孟春指的是一月,仲春指的是二月,季春指的是三月。

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C。

23:

答案C。

本题考察的是物权法中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这道题也是老师在上课讲民法时讲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考察的是《物权法》第七十三条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

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

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第七十四条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第22题:

坚持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要注意以下哪几点要求?

()

  A.坚持严格要求

  B.注重宣传与教育

  C.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D.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E、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C,E。

坚持严格要求是运用锻炼法要注意的要求,与启发说服相结合是运用陶冶法要注意的要求。

第23题:

  “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

  A.罗杰斯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桑代克,他把迁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第24题:

某人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某年他发现从当年起连续10年自己的年龄均与当年年份数字之和相等(出生当年算0岁)。

问他在以下哪一年时,年龄为9的整数倍?

  A.2006年

  B.2007年

  C.2008年

  D.2009年

  【解析】

  正确答案:

B。

  第25题:

发散思维的三项特征是()

  A.间接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B.变通性、灵活性和流畅性

  C.概括性、间接性和变通性

  D.变通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发散思维的三项特征是变通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第26题:

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是()。

  A.资产积累

  B.储蓄率提高

  C.技术进步

  D.人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中,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