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45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docx

关注周边安全捍卫海洋领土

教案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星期第节课

章节名称

第6讲关注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国土

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知道我国周边安全的四大挑战与周边环境的两大趋势。

使学生明确“维护海权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的焦点”,理解我国周边外交的策略。

在辨别、区分海洋大国与海洋强国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出在建设海洋强国方面我们所需要付出的努力。

教学重点

1、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挑战

2、维护海权成为我国周边安全中的焦点

3、中国周边外交的策略

4、实现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新跨越

教学难点

1、维护海权成为我国周边安全中的焦点

2、中国周边外交的策略

3、实现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新跨越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专题分析、自主探究

课程资源准备

教材、多媒体、PPT

教学内容

一、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挑战

2012年,由日本和菲律宾分别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和黄岩岛对峙事件持续升级,而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动作更是高歌猛进。

2013年,奥巴马将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日本与韩国已完成政府换届,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也将产生。

开启外交新政的2013年,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值得关注。

(一)我国周边安全的四大挑战

2013年,我国周边安全将面临四大挑战:

一是如何应对中美政府换届后双方的试探期;二是如何应对来自海上争端的挑战;三是如何应对来自中南半岛的挑战;四是如何应对朝鲜半岛潜在的不确定性。

1.中美政府换届后双方的试探期

2013年,奥巴马将开始第二个总统任期,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也将产生,中美关系转入调整期似乎已不可避免。

中美如何尽快走过试探期,增加政治互信将考验双方的政治智慧。

随着奥巴马政府最近3年多来大举推进战略东移策略,在中国周边各种动作不断,给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如何拓宽渠道、加强沟通、增加互信事关中美双边关系未来几年的走向。

实际上,我国可以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姿态,向美国发出更加清晰、明确、连贯的信号。

2.来自海上争端的挑战

相较于中美关系的长期性,中国周边的海上争端似乎更紧迫、更直接。

由于中国周边海上争端2013年会朝着低烈度、长期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在海监、渔政方面也必然会加强维权力度,这意味着2013年中国面对的第一大周边现实安全挑战仍是海上争端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国向海上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梦想与努力也注定面临着周边国家和美国的直接阻挠。

日本长期视自己为海洋强国、中国为陆地强国,作为近邻,中国积极寻求成为海洋强国的努力被日本视为一种对其传统势力范围的严重侵犯与外来威胁。

2012年,日本自卫队两度出动战斗机对中国海监飞机实施拦截,并扬言在2013年要建立“钓鱼岛专门部队”,一对一盯紧中国公务船只。

2013年,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步步紧逼,并在南海问题上推波助澜。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2013年也会将中国周边海上争端作为“迎合点”和“切入点”,继续拉拢亚太盟友,遏制中国的崛起。

3.来自中南半岛的挑战

中南半岛对于中美在亚太安全的博弈意义重大。

美国在战略上一直试图将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洋合一”,而其接合点就在中南半岛。

2012年以来,美国在缅甸动作频频且与日本互动效果明显,短期内可能会对中国构成不小的挑战。

日本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重返中南半岛和东南亚,凭借经济实力与软实力的投入,在该地区建立了不错的口碑。

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重返亚太”后,日本更是紧密配合。

2012年11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在奥巴马总统首度访问缅甸时对缅方提供一笔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的援助。

同一天,日本政府也宣布向缅甸提供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6亿元)的贷款,这是日本27年来首次向缅甸提供日元贷款。

美日互动效果明显,这使得中国不得不重新思考在缅甸的经营策略,不仅仅是投资,还要转变做法。

4.朝鲜半岛潜在的不确定性

在我国周边安全挑战中,最充满不确定性的是朝鲜半岛局势。

由于美国及其亚太盟国坚持对朝鲜的敌对政策,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大。

2010年,因为延坪岛相互炮击事件和“天安舰”事件,半岛紧张局势达到了朝鲜战争停战后的新高峰;2011年以来,朝鲜领导人新老交替与发射卫星再度引发外界担心。

2012年年底,曾访问过朝鲜并与金正日会面的朴槿惠当选韩国总统,似乎让人看到了南北关系有望缓和的迹象,但半岛局势2013年如何发展还取决于相关各方的判断。

(二)我国周边环境的两大趋势

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两大趋势:

其一,中美之间的竞争加速周边国家的分化;其二,海上争端推动中国海洋政策的调整。

1.中美之间的竞争加速周边国家的分化

从2010年至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的核心是中美两国的博弈,双方都在争取支持自己的力量,这也引发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选边站队。

2013年,这一大格局应该不会改变。

从2009年开始,为了应对中国在亚太逐渐增强的影响力,美国推出“重返亚太”、“转向亚洲”及“战略再平衡”策略以期掌控东亚格局,主导亚太事务。

在这期间,中国的近邻日本、菲律宾进一步靠向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左右逢源,远邻澳大利亚也悄悄改变了风向,中国周边国家在美国的挤压下进入了战略再定位阶段。

2012年11月赢得连任竞选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的第一站就是东南亚国家,再次高调展示了美国战略东移的决心。

2013年,美国将继续推行其亚太“再平衡”战略,预计包含三层内容:

第一大平衡是战略与安全方面的“再平衡”,包含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武装力量结构、美国的地区战略,以及为此进行的军事方面的硬件、系统和技术投入;第二大平衡是巩固和更新同盟关系,创建新的伙伴关系与同盟;第三大平衡是经济领域的再平衡,比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就是美国实现经济再平衡的“抓手”。

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重返亚太是美国的大战略,美国会在2013年按照它的财政、资源所能支撑的程度继续进行,不会放缓。

2.海上争端推动中国海洋政策的调整

2012年可以说是中国周边海上争端的集中爆发年,日俄的北方四岛(千岛群岛)纷争、日韩的独岛(竹岛)争端、中日的钓鱼岛争端、中菲的黄岩岛对峙相继发生,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升级,成为影响亚太国际关系与地区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涉及中国的海上争端表现出两个新特点:

一是高烈度与联动性;二是中国立场的转变。

2012年以来,中国海监、渔政船只和飞机在钓鱼岛12海里内连续进行海空立体执法,维权力度从未如此强烈。

在黄岩岛对峙持续的时间之长、对峙双方的应对手段之多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点。

此外,2012年中国海洋政策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从过去的被动变成了主动,中国的海洋政策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和强硬化的轨道。

海上争端仍是影响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

不论是黄岩岛事件,还是钓鱼岛问题,各方都未能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周边部分邻国对中国持有强烈的国家焦虑,对海上争端采取的是“能占则占,不能占也要采取干扰措施”的原则。

这些做法使得日本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海洋领土争端的立场上会进一步趋同,在外交与军事方面的互动也将增强,并谋求建立更加广泛的对华联合阵线。

因此,这些国家很可能会将双边问题扩大为多边问题,甚至不惜将国家间的领土争端上升为具有国际和地区性安全格局意义的问题,对中国实施强大的外交和安全压力。

尽管摩擦不断,但中国周边海上争端不会在2013年更加恶化。

中国要继续走出去,对方却要继续强占,这样一来,海上摩擦就不可避免,但因此爆发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很小。

中国重视海空军是大国发展的必然进程,强大的海军保护海洋利益也是职责所在,但是否动用海军则“主动在我”。

目前,中国主要动用海监、渔政等执法力量来宣示主权,而中越之间的高层对话和日本安倍晋三的缓和论调说明各方还没有通过武力解决海上争端的考虑。

二、维护海权成为我国周边安全中的焦点

目前,随着来自海上的安全问题逐渐增多,维护海权成为我国周边安全问题中的焦点。

(一)我国海洋国土近半存在争议

中国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最大可管辖以下6大海洋区域:

港口、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

据此规定,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近一半存在争议,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情况较普遍。

我国版图上划的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我国的8个海洋邻国,对我海洋国土和权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无理要求,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

近年来,我国南海周边一些国家采用实际控制、国内立法、国际联盟等多种手段,试图将侵占我南海主权的行为事实化、合法化和国际化。

某些国家极力拉盟国美国下水,以期美国能干预南海问题。

事实上,美国也确实正在奉行“介入但不陷入”的模糊政策,以便获取最大的好处。

此外,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也或明或暗地染指南海问题,试图从中浑水摸鱼。

不仅是南海周边国家,世界各主要国家在有争议的岛礁、大陆架、专属经济区、两极地区的种种行为,与其说是真实意图表达,不如说是钻国际法律的漏洞及其未来调整期的空隙,试图通过“不占而宣”或“不宣而占”等手段为自己的“圈地运动”抢得先机。

日韩“独岛(日称竹岛)之争”、日本变“冲之鸟礁”为“冲之鸟岛”、英法等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美俄对北极提出领海要求等,都是典型的例证。

在新的海洋法制度下,我国的8个海上邻国也扩展了自己的海洋管辖权主张,与我国的主张出现了重叠。

受此影响,岛屿主权的争端也将变得更加复杂。

(二)海洋争端中的焦点问题

南海争端和钓鱼岛风波是目前我国海洋争端中的焦点问题。

1.南海问题的两个因素

南海问题异常复杂,关键因素有二:

一是争议国家之间的矛盾,二是区域外大国介入带来的矛盾。

两个原因互相交织,错综复杂。

在南海问题上,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四国都与中国有岛礁争端,同时越、菲、马等国之间也存在主权争议。

越南是与中国争端最大的国家,因其对西沙和南沙都提出了主权要求,此外还控制了南海约29个岛礁。

菲律宾是与中国争端最直接的国家,因其不仅控制着我国南沙10个岛礁,而且对中沙群岛的黄岩岛也提出了主权要求。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控制了南海10个岛礁并提出了领土要求;文莱也对位于南海的南通礁提出了领土要求。

虽然存在这些争端和矛盾,但各方都不愿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

因为一旦开战,各方就变成了敌对国家,这不仅不利于该地区整体的和平与稳定,也不利于各国自身的发展。

不通过武力方式解决争端,各方又互不让步,缺乏谈判基础,谈判的方式也行不通,因此南海问题只能拖下去。

除了南海争议国家之间的矛盾,美国和日本等域外大国的介入,也让南海问题的解决“难上加难”。

美、日等国都想把南海作为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切入点。

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崛起日益成为美国的挑战,而南海可以作为一个牵制中国发展的绝好手段。

为了维持美国主导的太平洋秩序,美国必须解构东亚区域合作的框架,把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从中国的身边拉开。

与美国不同,日本在南海问题上表现“积极”,其实是想利用南海的纠纷牵制中国,从而实现其在东海的企图。

2.南海问题的三大争端

南海问题将涉及岛礁争端、大陆架争端和海域争端三个大的方面,中国与其他声索国(即对南海声称拥有主权的国家)在不同方面都存在争端。

第一,岛礁问题。

众所周知,南海岛礁包括四部分,即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东沙群岛。

目前,西沙已经完全处在中国的有效控制管理之下,中国可以有效维护西沙主权。

但是,由于越南并不放弃对西沙的主权要求,将来中越之间在西沙海域发生摩擦不无可能。

东沙群岛岛礁较少,且以没有露出水面的暗礁为主,目前由中国台湾地区控制。

在中沙群岛上,主要是黄岩岛问题。

今后,菲律宾可能不会在黄岩岛问题上善罢甘休,通过不断制造麻烦的方式来强化其对南海其他岛礁的控制。

南海问题的难点在南沙群岛。

由于南沙群岛争端涉及的岛屿多、海域大、国家众多,因此南沙将成为未来解决南海问题的焦点和难点。

第二,海域管辖问题。

中国提出的南中国海“U”形九段线,强调了线内是中国的历史性海域,中国享有历史性权利。

这也是普遍国际法所支持的关于最先发现和最先开发所赋予的法律权利。

但其他声索国则片面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所规定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原则,对中国的历史性海域提出要求。

这些海域内的渔业开发和航道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途径。

第三,海底大陆架问题。

南中国海的海底大陆架构成复杂,如何确定和划分尚无统一标准。

特别是2009年相关国家提出了“外大陆架”的权利要求,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

南海大陆架蕴藏着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各国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些南海声索国事实上已经在争议大陆架内开采了石油和天然气,获利颇丰。

本应属于中国所有的自然资源正在被其他国家掠夺。

未来解决处理大陆架的划分问题,则更显得困难重重。

3.黄岩岛模式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

以双边谈判为基础,以多边协调为补充。

也就是说,中国强调通过与南海存在争端的国家间进行双边谈判,和平解决争端;同时与东盟国家在多边平台上达成维持南中国海的和平稳定的原则。

为此,中国努力通过和平的方式来维护南海主权,以保障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对于部分国家试图改变现状的咄咄逼人的做法,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回击。

而对域外大国介入南海和挑起事端的做法,则明确采取反对的态度。

2012年7月,中国成立了三沙市来专门管理中沙、南沙和西沙事务,并建立警备区,负责当地的军队与地方安全的协调工作。

此外,中国还将通过海监和渔政等海上力量,通过定期巡航和护渔,强化对中国主张的南中国海的执法管辖。

通过这些全新而有效的海洋管理手段,强化了中国在南海的政治存在和军事存在。

此外,中国深海钻探能力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2012年5月,“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首钻成功,在成功打出第一口井之后,又确立了一系列的开采目标;中海油也已经在南海石油区块对外正式招标。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在黄岩岛问题上,中国初步确立了管理海洋问题的模式,即黄岩岛模式。

所谓黄岩岛模式,就是首先要在该地区维持现状,各方不能轻易改变既有局势。

否则,中国必然给予回应。

回应的结果就是,中国将进一步对能够控制的岛礁进行有效的管理,绝不能让他国侵犯。

4.钓鱼岛合法维权

日本政府于2012年9月10日上午通过了所谓“国有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决定后,中国政府于10日晚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明确了该海域为中国领海和内水范围,即根据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上选定的17个领海基点划定领海基线,从基线往外延12海里范围即为中国领海。

中国政府通过划定和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再一次向国际社会宣示了无可争辩的主权,并且为管理钓鱼岛海域提供了法律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海洋局印发了《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与保护办法》,该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制定,目的是指导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和特别保护工作的实行。

在法律上,这也完全适用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以维护中国在钓鱼岛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利。

随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

这表明中国已经履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义务,完成了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的法律手续,在法律层面进行了有力的主权维护和行使。

5.“常态化”执法管理

2012年9月15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公布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地理坐标,及其海岛监视监测系统中的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置图、示意图、三维效果图等。

国家海洋局迅速宣布,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纳入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并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实施“常态化”执法机制。

9月11日,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预报台正式发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

中国气象局亦于同日在国内板块正式发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天气预报。

鉴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各类海洋和天气灾害频发,中国发布海洋环境和天气预报,可以保障海监渔政巡航执法和中国渔民捕鱼等各类作业行动的安全。

9月14日,中国海监两个编队共6艘舰船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海域。

这是中国政府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后,中国海监部门首次在该领海海域开展维权巡航执法,并对入侵的日本海上保安厅舰机进行驱离执法。

其规模和力度都是空前的。

9月18日中午,在“千年渔港”——浙江象山石浦举行的中国开渔节现场看到,2000多艘渔船悬挂国旗排列于港口,老渔民为即将赴东海及钓鱼岛海域捕捞的渔民进行传统的祭海祈福。

中国渔政部门亦宣布,将依据中国法律,派遣渔政船只,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等中国管辖海域实施巡航执法,以保护中国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上述这些都是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海域宣示行使主权、推进实施管理的具体行动体现,也是对日本挑衅侵犯中国领土主权行动的强力反制。

6.美军部署

钓鱼岛问题凸显之际,美国重申对日本的“防卫义务”,向日派驻“鱼鹰”运输机和F-22战斗机,高调举行“夺岛”和“勇敢之盾”海空演习,增派“斯坦尼斯”号航母赴关岛,与相关国家“深化安全合作”,宣布将在日本南部建设“X波段预警雷达”系统,这副姿态释放的信号不言而喻。

在美国亚太驻军问题上,外界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数量上的变化。

2012年6月,帕内塔在香格里拉会议上宣布美军将在2020年前向太平洋战区派驻60%的战舰,以显示美国决心“战略东移”。

不过追溯历史,这次“增兵”更像是一次“触底反弹”,因为此前美国其实一直在东亚地区“减兵”。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20年时间里总共大约削减了4万名亚太驻军。

总体来看,驻亚太美军数量先是渐减尔后渐增,呈现一种“V”形走势。

当前驻亚太美军数量不是历史最高值,那么其“质量”是否有变化?

应该说,美军在追求前沿部署“轻型化”的同时,一直高度关注质量建设,其亚太驻军的战斗力没有受到“减兵”方针的削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所增强。

如关岛军事基地数量由少变多,先后建成了大型燃油储库、深水码头和指控中心,部署大量新型军事装备,因而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的“力量投送中心”和“战略枢纽”。

但从整体上看,受精力和财力影响,美军在亚太地区类似的“点质变”为数甚少,更多驻军点主要还是流于建设设施、更新武器和强化训练等单项内容,远未达成一体联动的“面质变”效应。

具体到距钓鱼岛仅400余公里的驻日美军冲绳基地群,同样具备这种特点。

在历次裁减中,冲绳“减兵”力度比其他地域稍大,不过绝未“伤筋动骨”。

相比之下,其提升质量的努力则引人注目,且意图均指向海空制胜作战。

“减兵”后驻冲绳美军主要以空军和部分海军陆战队为主,数量并不突出,结构也不完善,质量上仅有少量兵器具有单个平台对抗优势,其作战设想仅限于进行中等规模以下战事。

三、中国周边外交的策略

面对复杂的周边形势,我国该采取怎样的外交策略?

(一)中国周边外交“两个不动摇”

菲律宾挑事黄岩岛,日本“购买”钓鱼岛,越南立法将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其所谓“主权”和“管辖”范围内……2012年,“岛争”考验着中国周边外交。

针对挑衅,中国展开了有力、有理、有节的斗争,向世界传递出明确的外交信号——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信念坚决不动摇;与邻为善、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不动摇。

东海与南海之波涛汹涌,体现了当今国际外交格局复杂深刻的变化。

一年来中国遭遇的“岛争”考验,看似突然,实非偶然。

为此,我们首先需要追溯事件的起因。

2012年4月,菲律宾军舰袭扰在黄岩岛打渔的中国渔船渔民,侵犯中国主权,违背双方关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不使事态复杂化和扩大化的共识,黄岩岛风波由此而起。

2012年6月,越南国会通过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越南海洋法》,在中越南海岛礁争议上,采取了使问题复杂化、扩大化的单方面行动,同样违背了两国领导人共识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精神。

2012年9月,钓鱼岛问题的“引爆”。

日本政府囿于国内政治利益考量,与极右翼势力一唱一和、共同上演的“购岛”闹剧。

日本此举单方面背弃了中日老一辈领导人达成的重要谅解与共识,公然挑战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中日关系遭遇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不难看出,2012年“岛争”的背后,至少存在两个共同因素,一是当事国都单方面违背了与中方的共识,采取了扩大事态、促使争端升温的单方面行动;二是战略重心东移的美国在其中扮演了活跃角色。

一年来,美国利用“岛争”为抓手,快速推进其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些国家则借机“挟洋自重”,一再企图使争议扩大化、复杂化和国际化,以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

中国从不屈服于外来压力,东海和南海的风浪越高,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意志就越坚定。

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地展开了有力、有理、有节的斗争,展现了高超的外交智慧。

所谓有力,就是针锋相对,果断反制。

在钓鱼岛海域,中国展开维权巡航活动,目前向海空立体化、军民联手和常态化发展,打破了日本的所谓“实际控制”;在南海,中国设立三沙市,建立警备区,有力地回应了某些国家的挑衅行为。

所谓有理,就是以理服人,以事实服人。

2012年以来,中国在诸多外交场合积极主动宣介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发布白皮书,公布领海基线声明,向联合国提交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摆事实、讲法理,有力地争取了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的支持。

所谓有节,就是讲究策略和技巧,适度克制,秉持积极维护主权、不让中国和周边环境发生恶化的处理原则。

中国在黄岩岛风波中始终保持自我克制,不推崇武力介入。

巡航钓鱼岛海域的,是中国海监船和海监飞机,体现出了中国政府的克制态度。

理、力、节,构成中国“度”的把握,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外交的明确信号——尽管少数周边国家借“岛争”制造紧张气氛,中国仍始终致力于妥善管控和处理好分歧与矛盾;始终着眼于区域和平稳定的大局,把地区繁荣、互利共赢作为自身海洋战略的出发点。

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海洋战略是和平发展的战略。

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

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并不是搞海上扩张,更不是追求海上称霸,而是为平抑风浪,为整个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作出切实贡献。

展望未来,中国周边环境依然复杂,太平洋难免风起浪涌,但中国维护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决心不会动摇;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样不会动摇。

(二)多管齐下化解风险

对于如何应对海上争端,除了设计海洋安全战略、增强海军实力外,还应吸取2012年经验,完善“多管齐下、多手段并用”的应对模式。

2012年,中国在海上争端中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可供将来参考。

由于日本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对中国妥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日在东海海域保持对峙或许会成为一种常态。

在这一背景下,统筹国家海洋战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主动出击都非常重要。

(三)大国自信化解风险

针对目前周边安全情况,我国应以“大国自信”来看待问题,这对于化解风险、面对挑战至关重要。

中国如果能以大国自信的心态看待中国周边邻国的国际关系发展,就会发现这些关系并非都对中国不利。

这种思维的转变至关重要,否则会损害中国与邻国的感情,并促使它们渐行渐远。

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现在需要的是建立起大国的自信,然后是担负大国的责任。

以中南半岛的变化为例,缅甸确实是在与美国发展关系。

但应看到的是,中国与缅甸接壤,目前在缅投资最多,也是缅甸未来发展的最大依赖,这些是其他国家取代不了的。

因而,不必将缅甸与美国发展关系视为与中国的敌对。

四、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处处透露着“海洋工业文明”的曙光,深海油气田、洋底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矿床、海底“可燃冰”,这些战略性资源的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