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南师大文学院暑期实践“流韵飞白”小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4755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南师大文学院暑期实践“流韵飞白”小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年南师大文学院暑期实践“流韵飞白”小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年南师大文学院暑期实践“流韵飞白”小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年南师大文学院暑期实践“流韵飞白”小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年南师大文学院暑期实践“流韵飞白”小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年南师大文学院暑期实践“流韵飞白”小组调查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南师大文学院暑期实践“流韵飞白”小组调查报告.doc

《年南师大文学院暑期实践“流韵飞白”小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南师大文学院暑期实践“流韵飞白”小组调查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南师大文学院暑期实践“流韵飞白”小组调查报告.doc

(“流韵飞白”暑期实践小队——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关于常州“牙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状况的调查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涂珊珊潘丹婧

一、概况

2008年,常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

常州梳篦、常州吟诵、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锡剧、金坛封缸酒酿造技艺和金坛抬阁,以及进入扩展名录的金坛董永传说、金坛刻纸和常州留青竹刻。

早在2007年6月,常州市就公布了第一批2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前,26个项目中的12项已成功申请为省级“非遗”。

2008年6月,国家级“非遗”项目公布,常州市9个项目入选,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入选数在全省省辖市中排首位。

于此,常州市在“非遗”普查的前阶段(2005-2009),已建立起一个彰显地域特色、突出重点、严格把关的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

加上新公布的第二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31项,至此,常州的市级以上“非遗”已达57项。

与此同时,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增强“非遗”的活力,常州在进行静态存录的同时,注重活态传承。

近年来,常州市积级推进“非遗”走进校园,锡剧、浦河风筝制作技艺、谈庄殃歌灯等项目已经成为多所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项目。

地处竹刻之乡的武进鸣凰中学,自编乡土教材,短短几年已经培养一批年轻传人。

由此可见,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丰富的。

那么,对于常州市来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状况怎么样?

在这个过程中又存在着怎样的问题,本次调研活动通过调查问卷、走访调查、数据分析、专业人士解答等方法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方面的相关问题。

二、基本情况调查:

走访:

“流韵飞白”暑期实践小队于2009年7月7日采访了常州著名牙刻大师——萧剑波老师。

希望从“牙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状况管中窥豹,继而探讨常州市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状况,并探究其原因,为文化部门和政府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线索信息。

在采访的过程中,针对国家对牙刻工艺的保护情况,萧剑波先生表示:

目前,国家对牙刻工艺是进行支持与鼓励的。

牙刻的原料是象牙,这种原料的获得比较困难。

国家为了这项艺术的发展,特别向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提出申请,进口15吨的象牙原料,给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有潜力的青年提供原料上的支持与帮助。

同时,萧剑波先生也谈到了牙刻的传承问题:

首先是技术上的创新。

牙刻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甲骨文的创作时期。

早在原始人类于石头头盖骨上刻下了图案和文字的时候,就有了最早的牙刻作品。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牙刻出现的时间也越来越向前推进,历史也越来越久远。

至于为何牙刻相对其他技艺发展缓滞,这主要是归因于文人的创作较少。

在古人认为,牙刻是工匠的劳动艺人的玩耍,匠气有余灵气不足。

牙刻固守着“线画”的传统,刻板无神,拙劣无余韵。

传统的牙刻,讲究刀法娴熟,精微工整,有刀法却无气韵。

就算是一代牙刻大师于硕也难逃窠臼。

我认为牙刻应该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更多体现出的是艺术,而不是简单的技艺。

雕刻之外,只有把中国画的章法、笔墨、思想、精神融入到牙刻艺术中去,才能以刀代笔,出神入化。

如果创作过程中将传统的牙刻技艺融入中国水墨画的韵味和西方画作的象征意蕴,中西合璧,将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才有所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能够传承下去的技艺。

其次培养牙刻工艺继承者。

目前萧大师身边就有专门跟随他学习牙刻工艺的学生。

问卷数据:

为了了解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情况,“流韵飞白”暑期实践小队于常州、南京、无锡、镇江四地共发放了120份调查问卷,其中106份为有效问卷。

调查问卷经整理后,根据得出的数据可直观地了解到以下基本情况。

在有效问卷中,接受调查者共106人(其中手工艺人8人),其中成年人(18岁以上(含18))84人,中青年(18-49岁)56人,男女比率为3:

2,月收入状况大多在3000元以下(1000以下18人,1000-3000之间的74人)。

这8名手工艺人的手工艺分别为竹刻(两人)、乱针绣、泥塑和泥人、木根雕、篆刻、中国画(两人)。

其中5人曾遇到过愿意传承其手工艺的年轻人,3人从未遇过。

7人认为人们对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不太重视”,还有1人表示“很多人只做表面文章喊喊口号,实际行动上并不重视”。

7人愿意通过商业或者其他创新的途径改良传统手工艺。

但是对于具体的措施途径并不清楚,1人不愿意改变自己现有的发展状况。

对于自己子女继承的问题上,4人表示“有天赋和兴趣的可以考虑”,另外4人则明确否定了这一可能性,并表示自己的工作太苦又没人重视,希望子女从事更有前途的行业。

98名普通受访者(非手工艺人)分布于常州、南京、无锡、镇江四地。

普通受访者对常州梳篦、常州吟诵、锡剧等“非遗”项目比较了解,也有人指出了留青竹刻。

南京、镇江、无锡三地地域上尽管离常州并不远,但从回收的问卷中可以看出:

三地的受访者明显不如常州的受访者更加了解情况。

除了本地人对本地事物关注度比较高的原因,此中也体现了常州“非遗”的宣传推广力度函待提高的问题。

98名受访者中,79人表示愿意尝试或者可以考虑学习某项民间艺术,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其余表示“没有用途,不愿意”。

90人认为有成立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的必要,8人“不关心”。

从中可以看出受访人群对于“非遗”的保护态度是积极的。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保护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方式是保留、传授与创新相结合。

98人中只有15人答对了我国文化遗产日的正确日期,大多数记错或不知道。

(调查问卷样卷见附2)

三、状况原因分析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数据

根据调查显示,98名普通受访者(非手工艺人)分布于常州、南京、无锡、镇江四地。

普通受访者对常州梳篦、常州吟诵、锡剧等“非遗”项目比较了解,也有人指出了留青竹刻。

南京、镇江、无锡三地地域上尽管离常州并不远,但从回收的问卷中可以看出:

三地的受访者明显不如常州的受访者更加了解情况。

除了本地人对本地事物关注度比较高的原因,此中也体现了常州“非遗”的宣传推广力度函待提高的问题。

此外,和积极表示对“非遗”的关心相矛盾的是,只有极少人(15人)清楚文化遗产日的确切日期。

在2008年6月之前,常州市不曾拥有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时,常州市天宁区政协主席吴伯瑜在他的提案内就曾经呼吁,常州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他说,对于常锡文戏、乱针绣、傩戏、留青竹刻、牙刻、刻纸、孟河医派……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具备抢救意识。

否则,这些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对子孙后代来说,终会成为一个陌生的名词。

面对先人留下的这么多魅力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人自己又知道多少呢?

同学们在街头对一些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

遗憾的是,对于常州市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仅有八九个市民能说出“留青竹刻”、“乱针绣”、“傩戏(因为傩字不会念,回答者称为摊戏)”,其余十多位市民要不就说不出,要不干脆连“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知道。

而手绘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这些民间手口相传的遗产,目前正面临着生存的困境,手绘梳篦仅在市内有几家零散的销售店,而溧阳的傩舞也只不过成为江西对傩文化进行申遗的一个补充和陪衬。

这样看来,常州市拥有如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些“非遗”却知名度有限,原因归结于下:

1、政府及相关部门缺乏“非遗”保护意识,宣传力度不够,没能形成完整的“非遗”宣传的策略和统计体系。

对于具体的宣传来说,还是存在着资金缺少,场地缺少等不足之处。

如常州“牙刻”,国家虽然提供了大量的原料,但是由于宣传少等原因,牙刻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仍然不高。

2、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们生活状态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有相当一部分乡民选择离开村庄,来到城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现代城市文明的影响,即便是仍然留在家乡的人们也同样会受到现代文明的影响。

这样一来,原本是村上或是宗族里非常重要的祭祀、庆典、祈祷、娱乐活动,在不少人看来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民间手工艺人的流失和后继乏人的状况。

相当一部分“非遗”项目是属于民间手工业的,随着利润的下降,或者身体原因等等,许多老艺人不再从事相关工作,而新一代继承人仍然后继乏人。

从调查数据中看:

由于民间手工艺的地位收入并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有一半的受访手工艺人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继承自己的事业,而访问中大多数年轻人们尽管对手工艺表示有爱好与兴趣,但对考虑继承发展则大多一笑置之。

二、创新难掩之痛——在传统和流行的夹缝中求生存。

对于传统艺术的传承,许多人都给出了创新以求发展的思路,但是怎么创新,如何创新,创新和传统如何平衡,创新真的能带来效益从来更好的保存保护这些“非遗”吗?

这恐怕是大多数人不能想到的地方。

在对牙刻大师萧剑波先生的采访中,就可以发现,创新仅仅是从艺术上对民间手工艺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进行加工。

同时调查数据也表明,手工艺人,普通市民并不能说出具体创新的方案和方面,有的市民虽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但是也仅仅停留在表层创新的层面上。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小组的成员们结合相关民俗学知识,并且咨询了民俗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提出了以下几个关于创新的意见:

1、对于民间手工艺的创新不能停留在创作方面。

创新应该是全面的。

从产品包装,市场营销,产品策划等方面都应该有所突破。

2、对于民间手工产品,如牙刻,竹刻等可以与旅游部门进行洽谈,定位为特色旅游产品,解决其效益问题。

3、对于如常州吟诵之类的“非遗”项目,可以借鉴昆曲的宣传模式,与城市名片,特色文化,旅游热点相结合,从旅游,娱乐,休闲,对外交流等多个方面进行突破。

4、对于民间手工艺人进行包装,比如选拔“非遗”大使,“非遗”小姐等等,增加对外交流,打造“非遗”宣传特色品牌。

三、青黄不接,后继无人——“非遗”传承面临尴尬局面。

虽然国家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非遗”进行保护,但是“非遗”的传承仍然面临两大问题:

资金和继承者。

资金的问题,通过创新举措,自身产生效益,就可以摆脱依靠国家扶持进行发展的局面,但继承人的问题则是需要国家大力扶助的。

根据调查显示,极少数的年轻人选择以继承民间手工业为自己的职业,而即使他们选了这个民间艺术,但是最终能有几人把这个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

这种情况的出现和“非遗”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大环境有关。

“非遗”的传统文化艺术性及其往往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特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文化就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也是综合国力的一支。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必须拿出相应的保障和鼓励措施,去鼓励年轻人继承老传统,老手艺,这样才能使得这些“非遗”项目,真正流传下去,并逐渐扩大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

总结:

总的来说民间艺术的保护应是多方面。

从民间艺人自身来说,要想自己的手艺能够流传,在保持其原有风味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造,使其保持强壮的生命力,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从社会大众方面来说,我们应该给与更多的实际的关注和行动;从政府方面来说,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不应该是一纸空文,而是落实到实际上,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和保护。

从意识转化到行动,是手工艺人和普通群众保护发展传统手工艺的关键一步。

相对于个人或是某个小团体的支持努力,整个社会、国家相关机构的动力更显关键——在需要民俗文化撑场面的时候,举行个文化汇演、展览之类的活动并不是真正的保护传承。

民间艺术如何在日益商业化、娱乐化的现代社会立足、发扬光大,保持强壮的生命力——钻研创新提升方法、保障提高民间手工艺人的生活、鼓舞人们意识转化为行动,恐怕即使不是当务之急,也是使代表地方特色民俗的传统手工艺不断流传的方法。

 “非遗”最好的保护是回归民间

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有保护意识,也要看到有部分因时代发展面临消失的必然性。

如今,有很大一部分文化习俗因为脱离了合适的背景,已经孤立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是一种扬弃的过程。

只要是符合了审美以及人们对历史、对传统认知的优秀民俗,我们都应该予以保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经费的问题,而是“观念”问题。

只重视经济发展,甚至把对文化遗产的开发,重新包装、商品化作为一种弘扬、传承的方式,都可能使民间文化在畸变中消亡或被丑化。

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充分利用文献和田野材料,进行遗产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并利用现代化的影视技术,尽可能客观地录制和保存我们所能追溯的遗产状况。

其次,鼓励一部分遗产持有者,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保存技艺,传授技艺,使某种遗产成为博物馆艺术(藏品),并具有传播和传承的功能。

再次,也要提倡全社会给那些保护和留存古老回忆的人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建设城市精神,承接文化传统的必然需求。

政府当然要提供扶持,但是,真正要保持下去,还得靠全民的关注和投入。

因此,保护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市民间文化的遗传基因,这不仅关乎每个文化工作者,更关乎每一个市民。

保护工作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其继续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要让它们回归民间!

附1:

  常锡文戏:

据《江苏戏曲志》载,早在1772年,常武地区就有了“滩簧”戏,那时,人们常在劳动时唱民歌对对子,这种两个人的对子戏,后来演变成为七八人表演的折子戏,以小生和花旦为主,并逐渐流传到无锡;1921年,“滩簧”更名为“常锡文戏”,戏中增加了老生、老旦、丑角等人物。

解放后,由于许多著名的“滩簧”艺人都住在无锡,而无锡锡剧团的《珍珠塔》一剧又深得群众好评,锡剧就成了“滩簧”在新时代的新称谓,但“锡剧源头在常州”已在戏曲界形成共识。

  傩舞:

溧阳社渚镇的傩文化目前已发现有3种表现形式:

嵩里跳幡神、蒋塘竹马灯、乘马圩跳祧神。

“跳幡神”是一种祭祀歌舞,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主要用于年终岁首祭祀山神、求祥纳福,是南方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相交融的产物。

“竹马灯”相传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当地人民为祭奠反朝廷义军将士及战马而创立的,后演变为春节、元旦等节日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表演。

“跳祧神”是一种祭祀舞蹈,起源于明朝中期的祧神庙会,通过表现神灵们精湛的武功,来象征天堂地府的神灵团结友爱,百姓安居乐业。

3种表现形式至今均基本保存完整,目前各有六七十人从事其表演,成为苏南地区不多的几项活态傩文化遗存,在长三角地区也相当罕见。

  留青竹刻:

起源于唐代。

竹刻家仅利用薄薄的一层竹青和衬托竹青的红色竹肌,巧施全留、多留、少留、微留,不留的技艺,使作品现出层次明暗浓淡,翻转掩映,给人以文静、淡雅、清秀、高雅古朴的艺术享受,已成为常州一绝。

史料专著上称:

“清末,江苏常州留青竹刻独占鳌头。

此外还有被称为“乡土奇葩”,距今3000多年历史的手绘梳篦、流传于溧阳地区的太平军锣鼓、刘海粟表妹杨守玉创立于上世纪20年代的乱针绣等等。

 

附2:

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

百忙之中打扰您了!

我们正在做一项关于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民间手工艺和手工艺人保护和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其目的在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们老祖先留下来的东西。

您的参与就是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

我们承诺:

调研结果做研究所用,信息绝对保密,不做商业用途。

请在最适合您的选项上打钩。

第一部分:

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年龄在:

A.18岁以下

B.18—29岁

C.30—39岁

D.40—49岁

E.50岁以上

3.您的月收入状况在:

A.0—1000元

B.1000—2000元

C.2000—3000元

D.3000元以上

E.不愿透露

4.您的身份是:

A.手工艺人————————选择A的请进入第二部分作答

B.非手工艺人————————选择B的请进入第三部分作答

 第二部分

1.您传承的是什么传统文化手工艺术?

答:

竹刻、乱针绣、泥塑和泥人、木根雕、篆刻、中国画

2.您目前有没有遇到愿意传承您手艺的年轻人?

A.有

B.没有

3.您觉得人们对传统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重视吗?

A.重视

B.我对于这个不了解

C.不太重视

D.其他

注:

选择D选项的人填写了:

“很多人只做表面文章喊喊口号,实际行动上并不重视”。

4.您愿意通过商业或者其他创新的途径改良传统手工艺吗?

A.愿意

B.愿意但不知道怎么改良

C.不愿意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希望您的子女继承您的手艺吗?

A.愿意

B.有兴趣和天赋可以考虑

C.不愿意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1.您知道常州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复选)

A.常州梳篦

B.常州吟诵

C.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

D.锡剧

E.金坛封缸酒酿造技艺

F.金坛抬阁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认为保护常州传统手工艺的最好方式是?

A.保留传承人固有的生活生产方式

B.让传统手工艺商品化

C.保留、传授与创新相结合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您个人而言,您愿意学习某项民间艺术吗?

A.愿意,很感兴趣

B.不愿意,没多大用途

C.可以考虑

4.您认为有有成立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的必要吗?

A.有

B.没有

C.不关心

5.您知道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是几月几日?

A.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每年的6月10日

D.每年的11月25日

E.不知道

谢谢您的合作!

感谢您为中国常州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

2009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