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771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docx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

2019-2020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伟大的悲剧人教版拔高训练六十二

第1题【单选题】

作家作品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选自其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口技》作者是清代的张潮。

本文选自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文中给我们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让人“以为妙绝”。

C、《猫》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郑振铎。

文中详写了“我”冤枉第三只猫的事情,表现了“我”难过、自责、愧疚之情。

D、《伟大的悲剧》是意大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写了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经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对课文《伟大的悲剧》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来写这场悲剧,在描写、叙述的过程中无法压抑自己的感情,对英雄们的赞叹溢于言表,因此往往直接议论抒情。

B、“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现了斯科特一队人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C、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

“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他要到外边观察情况,请同伴们不用为他担心。

D、“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这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探险队员的兴奋心情。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下面划线词语结合句意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拽:

拉)

B、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羸弱:

瘦弱)

C、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àí摄氏度。

(告罄:

告饶)

D、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毛骨悚然:

十分恐惧)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选择填空。

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难气概不能不令人________。

()

A、佩服

B、钦佩

C、叹服

________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

A、猛烈

B、呼啸

C、凶猛

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______已久的营地了。

()

A、想念

B、渴望

C、神往

他们一连几天________,走错路。

()

A、畏缩不前

B、畏葸不前

C、畏首畏尾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对各句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

(动作描写)

B、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

(心理描写)

C、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

“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

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

”(语言描写)

D、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外貌描写)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词语。

①毛骨悚然:

______

②怏怏不乐:

______

③毋宁:

______

④吞噬:

______

⑤语无伦次: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请根据课文选择准确的词语填空。

①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______(A.拉B.扯C.拽)了出来。

②他的眼睛紧紧盯着______的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A.无垠B.无边C.无穷)

③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______。

(A.步履蹒跚B.踉踉跄跄C.忧心忡忡)

④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______着自己的恐惧。

(A.修饰B.掩饰C.掩藏)

⑤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______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A.搏斗B.战斗C.拼搏)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读课文《伟大的悲剧》,因为______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______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zhuài______了出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wúyín______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qiānxīnwànkǔ______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diānkuánɡ______。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fēngcānlùsù______——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尽管jīngpílìjié______,这天晚上他们还是yèbùchéngmián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按照课文《伟大的悲剧》的内容填空。

①即使有______的体格,______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以忍受______的大风雪,神经不敢______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______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

②他们的四肢更加______了,他们的行动更加______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答案】:

【解析】:

第11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伟大的悲剧》选段,回答问题。

①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

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

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②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

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

欢呼着冲向那里。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

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

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罗伯特?

福尔肯?

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③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

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

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

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任何希望都破灭了。

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

是饿死还是冻死。

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

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

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请简要概括选文内容。

""

联系上下文,赏析划线语句。

""

“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划线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

选文写出斯科特等人什么样的伟大精神?

请结合选文内容回答。

""

【答案】:

【解析】:

第12题【现代文阅读】

(三)

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

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

“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或者“上帝保佑呀!

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

最后,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

“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

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

”不过,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

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

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作好了最后的准备。

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

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

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

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

于是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

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

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

“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

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

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

劳伦斯?

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

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

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

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任何希望都破灭了。

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

是饿死还是冻死。

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

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

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一句中的“这严酷的事实”,是指地球的南极点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

B、“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的“这一事业”,是指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探险的人。

C、“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中的“姗姗来迟”,是慢腾腾地来晚了的意思。

D、“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一句中的“堡垒”,是指南极。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的内容是:

斯科特探险队登上南极点后,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痛苦地踏上归途。

B、“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反衬出斯科特一次失败后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C、“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的行为,表现出斯科特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D、“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此句描写出斯科特一行,极度失望、痛苦的心情,表现出他们意志消沉的一面。

下面句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悲剧体现在失败之悲、死亡之悲、作证之悲、世人之悲等四个方面。

B、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的伟大体现在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他人等方面。

C、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D、五个探险者在归途中不断向世界哀叹自己所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下面是对课文写作特色的理解,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课文按按时间顺序和地点转移来组织材料。

其中任务的行踪是:

“渐近极点—到达极点—返回”。

B、本文是一篇文学味浓、抒情性强、描写生动形象、议论直截了当的传记。

C、传记向来是为成功者书写功绩的,而茨威格却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偏偏充满激情地为“英国的迟到者”斯科特等人书写这悲壮的一幕,这是作者的疏忽之处。

D、作者在文中向我们讲述了一连串令人难忘、撼人心魄的细节,使我们不得不对探险家们的精神肃然起敬。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C、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

全文重在记述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

D、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答案】:

【解析】:

第13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们心中早已明白:

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

欢呼着冲向那里。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

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为什么在文中引用斯科特日记中的话?

选文中带点的两个词语如何理解?

难道旗帜还会得意吗?

选文最后一句说“这一事业”是指什么事业?

为什么说这个职责是“冷酷无情”的?

关于斯科特一行在选文中的言行所体现出的品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一句看来,这一行人还缺乏一点集体主义精神。

B、从斯科特决定为他的对手作证这一事实看来,他身J:

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即诚信的美德。

C、从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到南极探险这一事实看来,这是一群坚毅、执着的人。

他们有为事业而献身的气概。

D、他们是在认识自然,挑战自我,努力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

【答案】:

【解析】:

第14题【默写】

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伟大的悲剧》后,某校七年级

(1)班开展了以“我说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发布新闻】请用一句话向同学们发布下列这则新闻。

天山网讯2012年7月,新疆布尔津县进入夏季旅游高峰期,新发掘的石林景区成为探险旅游者的好去处。

石林位于布尔津县冲乎尔乡伊列克高山夏牧场,海拔2000多米,是近期才被发现的一处新景点,由于地处深山,只有极少数牧民在这里放牧。

石林由巨型的花岗岩石组成,姿态万千、造型各异、惟妙惟肖。

美丽奇险的风景吸引了新疆内外许多自驾车和徒步游爱好者的热情。

【激烈辩论】班级组织了“探险的利与弊”辩论赛,下面是反方的观点,假如你是正方辩手,请进行反驳。

我们反对探险。

因为探险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有生命危险;人类探险的足迹所到之时,也就是那里的灾难发生之日:

人类飞向太空,太空的垃圾已环绕地球;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今天的长江之源已受到污染……如同哥伦布探出“新大陆”带来了殖民主义的扩张,当今人类无所自律无所限制的“探险”,也反映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扩张。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探险也是如此。

人类探险在哪里留下脚印,也就在哪里留下了灰尘。

【写颁奖辞】斯科特一行的故事确实令人感动,无情的暴风雪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他们面对厄运,面对死亡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

说说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人物,说说感动你的理由,并且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的形式,为他写一段颁奖辞。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