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4772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docx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

高一化学寒假作业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金属冶炼B.燃放鞭炮C.食物腐败D.点制豆腐

2.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

A.Na2SB.SC.SO2D.H2SO4

3.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CO2B.CO2→COC.CuO→CuD.H2SO4→BaSO4

4.下列水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SO42-B.Ca2+、HCO3、C1、K+

C.MnO4、K+、I、H+D.H+、Cl、Na+、CO32

5.下列反应中氯元素仅被氧化的是()

A.5Cl2+I2+6H2O=10HCl+2HIO3

B.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MnO2+4HCl=MnCl2+2H2O+Cl2↑

D.2NaCl+2H2O

2NaOH+Cl2↑+H2↑

6.氢化钙可以作为生氢剂(其中CaH2中氢元素为-1价),反应方程式如下:

CaH2+2H2O=Ca(OH)2+2H2↑,其中水的作用是()

A.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7.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5∶3B.5∶4C.1∶1D.3∶5

8.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______电子,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反应;还原剂________电子,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

铁与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生成物中铁是_______价,铁与盐酸的反应式为________,生成物中铁是________价,这一事实证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盐酸的氧化性(填“强”“弱”)____________。

9.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

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

2KNO3+C+S===K2S+2NO2↑+CO2↑。

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被氧化的元素是,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

10.阅读下面两条科普信息,回答问题:

(1)一个体重50Kg的健康人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不是以单质金属的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

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

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

(2)在新生代的海水里有一种铁细菌,它们提取海水中的亚铁离子,利用酶为催化剂把它转变成它们的皮鞘(可以用Fe2O3来表示其中的铁),后来便沉积下来形成铁矿;该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是CO2,反应后CO2转变成有机物(用甲醛:

CH2O表示)。

这两则科普信息分别介绍了人体内和海水中的亚铁离子与铁离子(或者铁的高价化合物)相互转化的事实、方法和途径。

这说明亚铁离子具有性,铁离子具有性,

(1)中的维生素C是剂,

(2)中的CO2剂,写出

(2)中的离子方程式。

11.实验室中所用少量氯气是用下列方法制取的,

4HCl(浓)+MnO2

Cl2↑+MnCl2+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集气瓶A中盛装的是饱和食盐水(注:

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而氯化氢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则很大),其作用是。

(3)氯气溶入水显酸性,且氯气有毒,并有剧烈的刺激性,若吸入大量氯气,可中毒死亡,所以氯气尾气直接排入大气中,会污染环境。

实验室中可采用溶液来吸收有毒的氯气。

(4)一次实验中,用浓盐酸80mL,其密度为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为36.5%,跟MnO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了5.6L(STP)的氯气。

试计算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

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浓硝酸见光分解

(2)硝酸和红热的碳反应

(3)稀硝酸和铜

(4)FeCl3腐蚀印刷线路板

(5)铝热反应

(6)浓硫酸可将溴化钠中的溴氧化成单质,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

二、离子反应

1.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A.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

C.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D.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

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SO42-B.Ca2+、HCO3、C1、K+

C.Mg2+、Ag+、NO3、ClD.H+、Cl、Na+、CO32

3.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K+、SO42-、HCO3B.Cu2+、K+、SO42-、NO3

C.Na+、K+、Cl、NO3D.Fe3+、K+、SO42-、Cl

4.已知某酸性溶液中含有Ba2+、Fe3+,则下述离子组中能与上述离子共存的是()

A.CO32-、Cl-B.NO3-、Cl-C.NO3-、SO42-D.OH-、NO3-

5.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OH+H+=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6.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够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A.BaCl2+K2SO4=BaSO4↓+2KClB.BaCO3+H2SO4=BaSO4↓+CO2↑+H2O

C.Ba(NO3)2+H2SO4=BaSO4↓+2HNO3D.Ba(OH)2+2KHSO4=BaSO4↓+K2SO4+2H2O

7.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

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为有毒离子为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

则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Cu2+和SO42-B.Cu2+和ClC.K+和SO42-D.Ag+和NO3

8.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溶液中,形成无色的溶液,其化学方程

式是:

PbSO4+2NH4Ac=Pb(Ac)2+(NH4)2SO4。

当Pb(Ac)2(醋酸铅)溶液中通入H2S时,有

黑色沉淀PbS和弱电解质HAc生成。

表示这个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Pb(Ac)2+H2S=PbS↓+2HAcB.Pb2++H2S=PbS↓+2H+

C.Pb2++2Ac-+H2S=PbS↓+2HAcD.Pb2++2Ac-+2H++S2-=PbS↓+2HAc

9.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

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1、OH、NO3六

种离子。

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

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

对于该两厂的废水,可采取下列两种方法来处理。

(1)如果在废水中加一定量选填:

活性炭或铁粉),可以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并且能够回收其中的金属(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2)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写出两个离子方程式:

;。

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可用来浇灌农田。

10.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铝和氢氧化钠溶液2.三氯化铝和过量氨水

3铜和浓硝酸4.氯气和水

5.二氧化锰和浓盐酸6.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

7.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8.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9.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10.硫化氢通入硫酸铜溶液中

11.二氧化硫通入碘水12.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氨水

13.足量二氧化硫通入氨水14.二氧化硫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15.二氧化氮通入水中16.二氧化碳通入足量偏铝酸钠溶液

17.二氧化碳通入少量硅酸钠溶液中18.二氧化硫通入亚硫酸钠溶液中

19.少量二氧化硫通入碳酸钠溶液20.足量二氧化硫通入碳酸钠溶液

21.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

22.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至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

23.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碳酸氢钠

24.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钙溶液

25.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足量量氢氧化钙溶液

26.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27.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28.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碳酸氢钡溶液

29.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碳酸氢钡溶液

30.亚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

31.亚硫酸氢铵溶液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

32.Mg(HCO3)2与过量澄清石灰水

33.钠和水34.AlCl3与过量的NaOH反应

35.FeCl3腐蚀印刷线路板36.用硫氰化钾、氯水检验Fe2+

 

三、金属

一、选择题:

(本小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金属()

A.铜B.铁C.铝D.钛

2.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3.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保存在水中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

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4.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NaB.NaClC.NaOHD.Na2O

5.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

A.NaOHB.Na2OC.Na2O2D.NaHCO3

6.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还原性差

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膜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7.下列关于金属Na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B.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Na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D.Na、K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8.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

实验是人为的再现物质的变化过程,因此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应。

请解第9题。

9.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

A.Na和O2B.NaOH和CO2C.Na2O2和CO2D.木炭(C)和O2

10.为了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以选取下列哪种溶液()

A.浓盐酸B.浓硝酸C.浓硫酸D.浓氢氧化钠溶液

11.Na2O2与水反应能够产生O2,这一反应在呼吸面具、潜水艇及太空飞船中可为人体提供呼吸所用的O2。

下面对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C.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

D.这是一个置换反应,有单质O2产生

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

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设计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其中预测物质的性质在整个程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请解答12题。

12.钾(K)与Na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K比Na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A.因为K的活泼性强,所以钾应该保存在煤油

B.K在空气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且产物是K2O

C.K与水能够反应,但不如Na与水的反应剧烈,但产物都有氢气

D.K可以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

13.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共存的是()

A.Fe3+、NO3、Cl、Na+B.Ba2+、Mg2+、HCO3、AlO2

C.NO3、Na+、K+、CO32D.NO3、K+、AlO2、OH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

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

2Al+6H+=2Al3++3H2↑

D.铁跟稀硫酸反应:

Fe+2H+=Fe2++H2

15.一块表面已被氧化为Na2O的钠块10.8g,将其投入100g水中,产生H20.2g,则被氧化的钠是()

A.9.2gB.10.6gC.6.2gD.4.6g

16.取两份等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在相同状态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

A.1:

1B.1:

2C.1:

3D.3:

2

三、填空题(27分)

17.(6分)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擦干其表面的煤油,然后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钠在溶液中反应的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溶液中的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8.(6分)运用比较方法是化学科学中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请运用比较法解答题

过氧化钠几乎可与所有的常见气态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如:

2Na2O2+2CO2=2Na2CO3+O2↑,Na2O2+2CO=Na2CO3。

1试分别写出Na2O2与SO2、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比较可知,当非金属元素处于价时,其氧化物与过氧化钠反应有O2生成。

19.(15分)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

 

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并指明该氧化还原反应的还原剂是,氧化剂是。

(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操作方法是。

(3)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

(4)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为什么?

(5)干燥管中盛装是的物质是,作用是。

(6)试管中收集气体是,如果要在A处玻璃管处点燃该气体,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方法是。

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四、计算题(15分)

20.将金属钠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投入盛满水且倒置水槽内的容器中,此时在容器中可收集到448mL(STP)气体(假定各步反应完全,并产生的所有气本全部被收集到容器中),以电火花引燃容器里的气体,最终剩余112mL(S.T.P.)氢气。

求钠及Na2O2的物质的量。

 

21.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去氧化膜、并用针刺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

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中仅收集到1.12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g,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0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mol·L-1(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含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1.用一种试剂证明生石灰中含有石灰石和石英,下列试剂适宜的是….…………()

A.盐酸B.硫酸C.NaOH溶液D.氯化钠溶液

2.光纤通信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目前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光纤通信的光学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 

A.碳B.石英C.锗D.硅

3.硅酸铜钡是当今用最新科学技术才能合成的一种物质。

然而现在发现,我国秦朝兵马俑用的一种颜料竟是硅酸铜钡。

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学说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B.难溶于水C.属于硅酸盐D.属于复盐

4.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B.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

C.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D.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5.下列试剂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的是……………….…………….…()

A.HF溶液B.KOH溶液C.盐酸D.水玻璃

6.在下列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原溶液一直保持澄清的是………………..…()

A.硅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石灰水 D.漂白粉溶液

7.饱和氯水长期放置后,下列微粒在溶液中不减少的是……….…………….…()

A.Cl2B.HClOC.Cl-D.H2O

8.为了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可使含杂质的氯气通过某特定的干燥管,此干燥管中装有下列药品中的……….……………………………………..………….…()

A.五氧化二磷粉未B.浓硫酸C.饱和食盐水D.碱石灰

9.稀硫酸中插一块铜片,加入下列物质后,可使铜片迅速发生反应的是….…()

A.稀盐酸    B.硫酸钠晶体    C.硝酸钾晶体    D.氯化钠晶体

10.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2SO4、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A.AgNO3B.NaOHC.BaCl2D.Ba(OH)2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2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择。

若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只给1分;只要错一个零分)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C.氨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

12.欲迅速除去水壶底的水垢,又不损坏铝壶,最好选用…….…………….…()

A.浓盐酸B.稀硝酸C.冷的浓硫酸D.冷的浓硝酸

13.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NO

C.雷雨时空气中的N2转化为NOD.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14.下列所列各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筛:

吸附剂、催化剂 B.硅胶:

干燥剂、吸附剂、催化剂载体

C.碳化硅:

砂纸、砂轮  D.硅酸:

粘合剂、耐火材料

15.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下列叙述不属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D.气体的溶解度的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6.下面有关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硅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又不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B.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一位。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D.硅在电子工业中,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三、填空题:

(共24分)

17.(16分)将下列性质的番号,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括号中:

(A)脱水性;(B)强酸性;(C)二元酸;(D)氧化性;(E)吸水性

(1)将胆矾放入装有浓H2SO4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色。

()

(2)NaOH与H2SO4反应,可生成Na2SO4和NaHSO4这两种盐。

()

(3)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H2SO4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

()

(4)在稀HNO3中放入铝片就产生NO。

()

(5)在稀H2SO4中放入铝片就产生H2。

()

(6)在冷浓HNO3中放入铝片没明显现象。

()

(7)浓H2SO4敞口久置会增重。

()

(8)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18.(8分)用线段连接相关材料和用途

材料用途

氧化铝陶瓷制轴承

氮化硅陶瓷通讯

光导纤维高级耐火材料

压电陶瓷点火器

四、分析题(共11分):

19.(3分)矿泉水一般是由岩石风化后被地下水溶解其中可溶部分生成的。

此处所指的风化作用是指矿物与水和CO2同时作用的过程。

例如钾长石(KAlSi3O8)风化生成高岭土[Al2Si2O5(OH)4],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KAlSi3O8+2CO2+7H2O===2K++2HCO3-+4H2SiO3+Al2Si2O5(OH)4,这个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分)氮化硅Si3N4是一种非氧化物高温陶瓷结构材料。

粉末状的Si3N4可以由SiCl4的蒸气和NH3气的混合物反应制取。

粉末状Si3N4对空气和水都不稳定,粉末状Si3N4遇水能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常用做制冷剂的气体和一种难溶性的酸;粉末状Si3N4与空气接触能产生N2和另外一种物质。

但是,将粉末状Si3N4和适量MgO(难熔)在230℃1.01×105Pa和185℃的密闭容器中热处理,可以得到结构十分紧密、对空气和水都相当稳定的固体材料。

(1)写出由SiCl4和NH3制备Si3N4的反应方程式:

(2)分别写出粉末状Si3N4和H2O及O2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结构紧密的固体Si3N4不再受H2O和O2的侵蚀?

        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