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836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docx

核医学深刻复习重要归纳

以下是根据老师给的重点总结的,内容有点多,有些遗漏的请同学们告知我,我会再补充上去的。

考试题型是选择题单选50分,多选20分(每题1分),简答题3道30分。

简答题老师说从各论出,重点放在显像原理和应用方面,老师不愿透露具体哪几章出题。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老师都没给重点,我下面就没总结了,我觉得这三章挺重要的,大家根据老师上课重点和课件复习吧。

还有就是李贵平老师最后几节课的内容复习一下吧。

第一章总论

核医学定义:

是一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

主要任务是用核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疾病研究。

核医学三要素:

研究对象放射性药物核医学设备

一、核物理基础

(一)基本概念:

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核素---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及核能态均相同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变化,同时从核内放出某种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这种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具有放射性和放出射线)

稳定性核素----能够稳定地存在,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

不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称为稳定性核素。

(无放射性)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核内质子数、中子数相同,但处在不同核能态的一类核素互为同质异能素。

(质量数相同,能量不同,如99mTc和99Tc)

(二)核衰变类型四种类型五种形式

α衰变释放出粒子的衰变过程,并伴有能量释放。

β衰变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

衰变后,原子序数可增加或减少1,质量数不变。

•β-衰变

•β+衰变

•电子俘获(EC)

γ衰变核素由激发态或高能态向基态或低能态跃迁时,放射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

γ衰变后子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均不变,只是核素的能态发生改变。

(三)核衰变规律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不稳定,随时间发生衰变,衰变是按指数规律发生的。

随时间延长,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呈指数规律递减。

N=N0e-t

N0:

t=0时原子核数

N:

t时间后原子核数

e:

自然对数的底(e≈2.718)

衰变常数

(=0.693/T1/2)

物理半衰期(T1/2)生物半衰期(Tb)有效半衰期(Te)1/Te=1/T1/2+1/Tb

放射性活度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强度的物理量。

用单位时间内核衰变数表示,国际制单位:

贝可(Becquerel,Bq)定义为每秒1次衰变(s-1),旧制单位:

居里(Ci)、毫居里(mCi)、微居里(μCi)换算关系:

1Ci=3.7×1010Bq

比活度单位质量物质内所含的放射性活度。

常用单位:

Bq/g、Bq/mg、Bq/mol,等。

放射性浓度单位容积的放射性制剂中的放射性活度。

常用单位:

Bq/l、Bq/ml等。

(四)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电离、激发、散射、韧致辐射、湮没辐射、吸收作用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生成

(五)电离辐射剂量及其单位

•照射剂量:

是指在离放射源一定距离的物质受照射的量,单位为库仑/公斤(C/Kg)。

与放射源的活度大小和距离有关。

照射剂量可以测量。

•吸收剂量:

是指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

单位为戈瑞(Gy),不能直接测量。

•当量剂量:

是衡量射线生物效应及危险度的辐射剂量。

单位为希沃特(Sv),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是:

当量剂量=吸收剂量×射线的权重因子

(六)核医学显像原理及方法

单光子与正电子显像1.单光子显像:

“99mTc”γ-相机,SPECT

2.正电子显像:

18FPET

γ闪烁探测器由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和放大器-分析器-定标器系统组成。

基本原理是将射入闪烁晶体的γ光子转化为荧光光子,再通过光电倍增管将荧光光子转化为电脉冲,记录这些电脉冲数,即可得到γ光子的发射数量即放射性强度。

晶体闪烁体作用:

有效地吸收γ光子,并能在大约一微妙或更短的时间内发射出强度正比于所吸收γ射线能量的光子。

无机闪烁体碘化钠晶体特点:

高密度高原子序数

随晶体厚度的增加,光子探测率也增加

PET不需要准直器,SPECT也可以做18F显像

(七)二.显像剂聚积原理

1、细胞选择性摄取

.合成代谢:

131I、131I-胆固醇,18F-FDG等

选择性排泄:

99mTc-DTPA,99mTc-HIDA等

细胞吞噬:

99mTc-植酸钠等

2、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99mTc-MDP

3、特异性结合:

抗原-抗体,受体-配体等

4、微血管栓塞:

99mTc-MAA等

5、生物区通过和容积分布:

99mTc-RBC,99mTc-Dx等

(八)核医学显像方法分类

静态与动态显像平面与断层显像局部与全身显像静息与负荷显像

1.阴性显像病灶为“冷区”

2.阳性显像(positiveimaging):

病灶为“热区”

•早期显像:

指显像剂注入体内后2小时以内进行的显像称为早期显像

•延迟显像:

指显像剂注入体内后2小时以后进行的显像称为延迟显像。

“弹丸”式静注特点:

体积小,强度大,不易被血液稀释,一分钟成像对采用。

 

第二章显像剂

一放射性药物

1、定义:

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特殊药物。

放射性药物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本身,也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

2、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反应堆,核裂变产物中提取,核素发生器,加速器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生产

是从长半衰期核素(母体)的衰变产物中分离得到短半衰期核素(子体)的装置,俗称“母牛(cow)”。

99Mo-99mTc发生器属于色谱柱型发生器

三氧化二铝作吸附柱,三氧化二铝对母体核素99Mo有很强的亲和力,子体核素99mTc则几乎不被吸附,用生理盐水淋洗液,则仅有99mTc被洗出

3、体内诊断放射性药物要求:

(1)纯γ射线辐射体

(2)合适的射线能量(100~300KeV)

(3)适当的有效半衰期(Te)

(4)足够高的靶/非靶(T/NT)比值

(5)标记制备简便快速

体内治疗放射性药物要求

(1)半衰期较长的纯β射线辐射体,能量适中。

(2)在组织中的电离密度大,作用时间久。

(3)定位性能好,非靶组织中的放射性清除快。

体外诊断放射性药物要求

(1)射线能量较低,半衰期比较长。

125I

(2)不影响药物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

(3)稳定性好,放化纯度大于95%。

 

二辐射效应和防护

辐射的生物效应

•1、确定性效应

•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一般是在短期内受较大剂量照射时发生的急性损害。

•2、随机效应

•研究的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

辐射防护

1、辐射防护的目的

• 防止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效应。

做到尽可能合理。

2、辐射防护的原则

• 1)实践的正当化:

注意利益/危险比

• 2)放射防护最优化

• 3)个人剂量限值:

推荐的职业人员照射剂量限值为:

连续五年内有效剂量不超过100mSv,年均20mSv,任何一年内不超过50mSv

外照射防护措施主要是防X、r射线,ß射线主要是防护韧致辐射

•1)时间防护

•2)距离防护

•3)屏蔽防护:

内照射防护

•1、分区

•2、保洁和去污

•3、个人防护

•4、定期监测

•5、放射性废物处理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

在甲状腺中的应用功能测定

●甲状腺131碘摄取试验

●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过氯酸盐释放试验

显像

●静态显像

●动态显像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测定

一、甲状腺131碘摄取试验

(一)原理

●甲状腺是合成、储存及分泌甲状腺激素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需要一种特殊的原料:

甲状腺能从血液中选择性地摄取和浓聚碘;摄取的量和速度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

●131I是碘的同位素,化学性质与稳定的碘相同,口服后通过血液偱环能为甲状腺摄取131I能发射γ射线;用甲功仪于不同时间定量测定甲状腺部位的放射性,计算甲状腺摄131I率;即可得知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二、过氯酸盐释放试验

(一)原理

●过氯酸钾与卤族元素(碘)化学性质相似,它有两大作用:

阻止甲状腺从血中摄取碘离子;

促进甲状腺内无机碘离子释放入血。

正常人碘的有机化速度>甲状腺摄取碘的速度;甲状腺内存的无机碘离子很少。

●当酪氨酸碘化有缺陷时,碘有机化出现障碍,甲状腺内存有大量的无机碘离子;此时给予过氯酸钾能阻止甲状腺进一步摄取碘,并能促进无机碘离子从甲状腺内释出。

使甲状腺摄131I率明显下降。

三、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

(一)原理

•甲状腺摄131I率受垂体前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调节。

正常情况下,口服甲状腺激素T3或T4后,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提高,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前叶分泌TSH,TSH的释放减少。

•甲亢患者这种负反馈调节作用部分或完全消失,甲状腺摄131I功能不再受TSH调节。

•服用T3或T4后甲状腺摄131I率无明显下降为不受抑制;

•意义:

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被抑制:

说明垂体-甲状腺轴调节正常,不支持甲亢诊断。

不被抑制:

说明垂体-甲状腺轴对外源性甲状腺素反应不灵敏或反应轴已被损坏,支持甲亢诊断。

第二节甲状腺显像

一、甲状腺静态显像

(一)原理

●甲状腺能选择性摄取放射性药物:

131I、99mTcO4-。

131I、99mTc4能放出γ射线。

●γ-相机或SPECT进行体外显像检查。

●显示甲状腺内131I或99mTcO4-分布图像,即为甲状腺静态显像。

●甲状腺位置、形状、大小、放射性分布及病灶的功能状态。

●采用131I全身显像,可用于探测分化较好的有功能的甲状腺癌转移灶和对异位甲状腺进行定位

(二)显像剂:

131I-NaI液:

甲状腺、异位甲状腺和甲状腺癌转移灶。

99mTcO4-:

最常用显像剂,多种组织均摄取,不适合用于异位甲状腺显像,不显示甲

状腺“碘有机化”过程;

123I-NaI液:

最理解显像剂,但须加速器生长,不易获得。

●设备:

γ-相机或SPECT。

投药

●注射法:

静脉注射99mTcO4-74~185MBq(2~5mCi),可同时行动态显像,静态显像在20~30min进行

●口服法:

空腹99mTcO4-,74~185MBq(2~5mCi),1~2h显像;

二临床应用

●“热”结节:

结节区放射性分布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

甲状腺结节部位放射性高于对侧颈动、静脉。

须与甲状腺局部增厚相鉴别:

抑制试验

“温”结节:

结节部位放射性分布与正常甲状腺组织基本一致。

多见于良性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凉”结节:

结节区放射性分部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但高于非甲状腺区本底。

“冷”结节:

结节部位基本无放射性分布,与本底相近,形成“冷”区。

“冷”和“冷”结节:

提示局部组织分化不良,无功能或功能低下。

可见于甲状腺囊肿、钙化、纤维化、腺瘤出血、甲状腺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亚急性甲状腺炎也可出现

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显影于14~18s(16s)达到高峰。

结节部位放射性高于颈动脉。

良性结节:

甲状腺结节处放射性分布低于颈动脉

三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及桥本氏病的鉴别

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

甲状腺弥漫性增大、放射性均匀性浓聚,唾液腺摄取99mTc低或不摄取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颈动、静脉显影提前到6~8s,甲状腺提前到8s显影。

以后放射性逐渐增高,并明显高于颈动脉。

亚急性甲状腺炎

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或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

•本病的病因不清楚,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

•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常以颈部疼痛或发热为首发症状,疼痛的程度很不相同。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自限性疾病,可以自已缓解。

•发病早期血中T3、T4升高。

但摄碘降低或不增高,称分离现象。

表现:

局限性稀疏缺损区

•甲状腺放射性摄取极低,显影欠清楚

•甲状腺不显影

•恢复期可表现为甲状腺不显影,整体纤维化,部分健康甲状腺代偿增大,总体功能恢复正常。

桥本氏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名桥本氏病,是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表现

●甲状腺放射性分布浓淡不均

●可呈“虫蛀样”

●“斑片状”

●“峰”、“谷”相间

四甲状腺癌亲肿瘤阳性显像

●99mTc-MIBI201TlCl

●99mTc-DMSA:

对甲状腺髓样癌有诊断价值,T/NT>2.0

●18F-FDG:

甲状腺髓样癌、分化较差的甲状腺癌

早期及延迟显像:

“凉”“冷”出现阳性显像剂大量摄取

●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转移灶可不同程度的摄取131I。

●甲状腺癌患者,如果在其他部位发现放射性浓聚灶,应考虑为转移灶。

●转移灶有摄取131I功能是用131I治疗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肾上腺显像

肾上腺髓质显像临床意义

1、嗜铬细胞瘤

2、寻找异位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以外异常浓聚:

异位嗜铬体、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小儿应疑有神经母细胞瘤

3、神经母细胞瘤及其他内分泌肿瘤

4、肾上腺素能肿瘤的131I-MIBG治疗

妊娠及哺乳妇女避免此项检查

第八章肿瘤和炎症显像

第二节非特异性亲肿瘤显像

一、67Ga显像

Ø原理

v67Ga显像的原理至今仍未完全弄清。

v67Ga属元素周期表上第ⅢA族元素,其生物特性在许多方面类似Fe3+。

v67Ga在血液中至少有4种铁蛋白,即转铁蛋白、铁蛋白、乳铁蛋白、含铁细胞可与之结合,但主要与转铁蛋白结合。

然后转铁蛋白复合物可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铁蛋白受体结合,而进入肿瘤细胞,分布于胞浆溶酶体中。

临床应用

v肝细胞肝癌:

67Ga和99mTc-植酸钠联合显像应用

™胶体显像出现“冷区”,而67Ga显像原减低区出现填充(热区),如能排除肝脓肿,就可诊断为肝恶性肿瘤。

™两种显像联合应用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1%,特异性为90%。

™缺点:

肝硬化基础上弥散性癌变呈阴性,肝脓肿100%为阳性,对胆管癌检出率较低。

v肺癌:

肺癌诊断的阳性率为80~93%

™直径超过2cm的病灶一般平面像都能检出

™按病理分类:

肺鳞癌阳性率95.2%,未分化癌为83.3%,腺癌为77.9%

™缺点:

肺部炎症和良性病变,如肺结核渗出期、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和纵隔良性病变的急性期等也可聚集,应结合临床加以鉴别。

™恶性淋巴瘤:

™包括霍奇金氏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

™病灶显像表现为67Ga异常浓聚影

主要作用在于:

™疗效监测

™残留肿块的定性

™预后观察

™复发

二99mTc-吡哆醛-5-甲基色胺酸显像

Ø原理

99mTc-PMT是肝胆显像剂,可被正常肝细胞摄取并经胆道系统排出。

分化好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肝腺瘤细胞,近似正常肝细胞,同样可摄取99mTc-PMT。

但肝癌组织中心无胆管系统供99mTc-PMT排出,故静注99mTc-PMT后2~5h显像,正常肝细胞内的99mTc-PMT已排除,而肝癌及肝腺瘤组织中的99mTc-PMT滞留在病变处而呈现异常浓聚区。

临床应用

Ø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

早期影像:

肿瘤区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延迟影像:

原稀疏缺损区表现为浓聚区

v肝肿瘤对99mTc-PMT聚集程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分化好的且胞浆丰富的肝癌细胞聚集99mTc-PMT的量多

v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的阳性率为57~63%,对原发性肝癌转移灶的检出率近100%,而在转移性肝癌和胆管细胞癌中无聚集,故可鉴别肝内恶性病变为原发还是转移所致

Ø99mTc-PMT在肝腺瘤中聚集较多,应注意与原发性PHC相鉴别

三99mTc(V)-DMSA显像

Ø原理

99mTc-DMSA(二巯基丁二酸)为肾脏显像剂,pH调至8,即成99mTc(V)-DMSA,可用于软组织肿瘤诊断。

99mTc(V)-DMSA在肿瘤内聚集的机理尚不清楚:

有人认为,99mTc(V)-DMSA含有一阴离子核心99mTcO43-,化学性状与PO43-相似,与DMSA形成稳定标记化合物,具有亲肿瘤作用。

临床应用

Ø主要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

Ø甲状腺髓样癌及软组织恶性肿瘤诊断

Ø99mTc(V)-DMSA显像对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断阳性率为75~79%

Ø软组织恶性肿瘤检出率约60%

四99mTc-MIBI显像

Ø原理

99mTc-MIBI为亲脂分子,所带的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线粒体内膜之间的电位差促使MIBI进入细胞,其中90%进入线粒体。

影响肿瘤细胞聚集因素有:

肿瘤组织类型,血流灌注、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力等。

临床上,一些肿瘤集聚MIBI的时间较短,是与一种肿瘤多药耐药性有关,存在于细胞膜上的P糖蛋白(Pgp)能将MIBI主动转运出肿瘤细胞外。

因此,99mTc-MIBI显像可反映肿瘤组织内Pgp的水平,可预测MDR的发生及化疗效果。

临床应用

◆乳腺癌

99mTc-MIBI显像乳腺癌表现为示踪剂浓聚影。

◆肺癌

99mTc-MIBI显像肺癌表现为病灶示踪剂浓聚影。

对于肺部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和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99mTc-MIBI显像可用于预测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及评价治疗反应。

◆甲状腺癌

131I或99mTcO-4甲状腺扫描与99mTc-MIB显像可联合应用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

甲状腺“冷结节”,99mTc-MIBI显像检出的灵敏度为83%~100%,特异性为72%,阳性预测值43%。

无摄131I功能的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灶99mTc-MIBI显像可弥补131I显像的不足

五肿瘤放射免疫显像

原理

Ø以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为理论基础

Ø放射性核素标记单抗经一定途径引入体内后可定向地与肿瘤细胞的相应抗原结合,经一段时间后,肿瘤部位放射性聚集至一定浓度,用SPECT或PET进行平面或断层显像即可显示肿瘤及其转移灶的大小、部位和范围。

Ø是一种无创性定位和定性诊断和检测肿瘤的方法。

利于标记抗体在肿瘤组织内滞留的因素

v肿瘤血供丰富、肿瘤内微环境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较高使大分子抗体易于进入肿瘤

v肿瘤血管外和细胞外间隙扩大及肿瘤局部缺乏淋巴回流系统可使抗体渗入量增多而排除量减少

禁忌证

血清人抗鼠抗体阳性者和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六、标记白细胞显像

(一)原理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功能是将白细胞输送到损伤部位,白细胞游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指征。

白细胞从血管内到血管外的游出是复杂而连续的过程,包括白细胞的边集、粘着和游出。

随后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运动到炎症灶,在局部发挥防御作用。

™核素标记的白细胞可集聚于炎症病灶,通过体外显像即可显示炎症病灶的部位。

™其显像机制是反映局部病灶白细胞浸润聚集病理学变化。

™对于发热病程在2周以内的炎症病灶,探测效果更好的显像剂是99mTc-HMPAO。

™对于发热病程在2周以上的炎症病灶,则使用67Ga更为适宜。

第九章骨与关节系统核医学显像

一、骨骼显像的原理

Ø骨的组成:

无机盐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有机基质成分-骨胶原。

Ø显像剂:

磷酸盐或膦酸类物质(99mTc-MDP)

Ø骨显像剂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表面,应用γ照相机或SPECT可使骨骼显像

Ø骨显像剂被骨骼摄取的可能机制:

离子交换、化学吸附、亲和结合作用

Ø骨骼各部位聚集放射性的多少与骨骼局部血流量、新生骨形成和骨盐代谢活跃程度有关

•超级显像:

肾影不明显,膀胱内放射性少,全身骨骼浓聚异常增高,软组织本底低,是弥漫性骨转移的一种表现,亦见于甲亢和软骨病。

闪耀现象(FlarePhenomenon):

骨骼的恶性肿瘤病灶经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显著地好转,但复查骨显像可见病灶部位放射性浓聚程度较治疗前更为明显,反映骨骼的愈合和修复。

二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与全身骨转移的鉴别

Ø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hypertrophicpulmonaryosteoarthropathy,HPO):

主要见于肺癌及肺转移灶

Ø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骨膜新骨形成,可能与病灶产生毒素和自主神经紊乱引起末梢循环异常有关

ØHPO核素骨显像的表现:

主要是沿长骨特别是下肢骨的“双条”征或“双轨”征,通常对称

Ø同时HPO的特征表现随病情好转和恶化也有相应变化,有的病例经化疗临床有所缓解,“双条”征消退。

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Ø骨转移瘤最多发生在具有红骨髓的部位如中轴骨,而较少的病灶位于四肢骨和颅骨。

Ø骨转移瘤最多见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鼻咽癌等。

Ø典型图像表现:

骨转移的大部分病变表现为放射性摄取浓聚或增高。

最常见的是显示有多发、无规律、大小和形态各异的放射性浓聚或增高区。

Ø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

Ø  1)探查恶性肿瘤转移灶最常用而有效的检查是全身骨显像

Ø  2)较X线检查早3-6个月发现

Ø3)骨显像骨转移灶的特征改变为多发性、非对称性、不规则放射性浓聚灶

Ø4)单发病灶需要结合临床与其它影像资料。

骨显像的适应症

Ø 1)骨痛的筛查

Ø 2)恶性肿瘤患者探查有否骨转移及其骨转移灶的治疗随访.

Ø 3)评价原发性骨肿瘤病灶侵犯范围及转移与复发.

Ø 4)各种代谢性骨病的诊断

Ø 5)骨折愈合评定

Ø 6)关节炎的诊断

Ø 7)X线检查未能确定的隐性骨折

Ø

三假体松动与假体感染的鉴别

假体置换术(THA)后常见合并症是松动和感染,临床采取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

骨显像中这两种合并症的表现完全不同,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人工关节在没有并发症时常表现为患侧股骨头区域(大小转子和髋臼)血流相、血池相正常,未见到放射性增高区域。

延迟相放射性异常聚集增加,

人工关节松动:

血流相、血池相正常,延迟相人工关节附近骨组织放射性异常浓聚;

人工关节感染:

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人工关节周围放射性异常聚集。

四代谢性骨病的诊断

影像特征:

除骨质疏松症和畸形性骨炎的影像表现较为特殊外,代谢性骨病影像特征是:

①全身骨骼的放射性对称性增浓;

②颅骨(黑颅征)和下颌骨的明显放射性浓聚;

③肋软骨连接处增浓呈串珠状;

④胸骨呈领带样聚集;

⑤肾影不清晰;

⑥有时可见肺、胃等软组织钙化影;

⑦24h延迟显像时骨显像剂存留率明显增高;

⑧散在的假性骨折表现。

五18F-FDGPET显像在骨病灶中的应用评价

Ø18F-FDGPET显像在以成骨性改变为主的病灶中阳性检出率低于普通全身骨显像。

Ø18F-FDGPET显像在以溶骨性改变为主的病灶中阳性检出率高于普通全身骨显像。

第十章消化系统

第二节肝胆显像

一、肝胆动态显像

(一)原理

 

 显像剂---肝细胞摄取-----毛细胆管----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十二指肠

 

显像剂能为肝细胞选择性摄、分泌,了解肝胆系统病变、功能和胆道通畅情况

(二)临床意义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