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852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

目录

第一章概况1

第一节项目概况1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3

第四节可行性研究范围4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6

第二章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分析8

第一节:

项目的必要性8

第二节市场分析11

第三章建设场地选择和建设规模17

第一节建设场地17

第二节建设规模和生产方案17

第四章总图布置22

第一节总图布置22

第二节土建工程23

第五章高新技术内容和技术流程27

第一节主要高新示范高科技技术27

第二节生产技术流程41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44

第一节生态环境改善及综合利用44

第二节环境保护45

第三节环境评价46

第七章节能47

第一节设计依据47

第二节节能措施47

第八章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48

第一节安全生产劳动保护48

第二节卫生防疫48

第九章项目的组织管理和50

技术依托单位情况50

第一节项目组织管理50

第二节项目的运行管理机制50

第三节劳动定员51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2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3

第一节投资估算的依据53

第二节编制依据53

第三节投资估算54

第四节资金筹措54

第五节工程招标方案55

第十二章财务评价57

第一节财务评价的依据57

第二节财务评价基础数据57

第三节财务评价58

第十三章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61

第一节社会效益评价61

第二节生态效益评价62

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有机肥生产线项目

1.1.2承办单位

单位名称:

山东东方化肥有限公司

单位性质:

法人代表:

1.1.3法定地址: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原则和研究范围

1.2.1编制依据

(1)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

(2)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3)省外经贸发展捉进资金使用方向;

(4)行业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规定要求;

(5)化工公司提供的基础资料、技术数据。

1.2.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依据国家行业产业政策、技术政策以及国家、行业、地区的长远规划、工程基础资料,公正、客观和科学地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工艺技术力求先进合理,设备选型尽量国产化,工艺布置简洁流畅,平面布局合理,以节约投资;

(3)注意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卫生,选用先进可靠的技术设备,使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以便于改善生产条件,消除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做到文明生产;

(4)节约能源,广泛采用能耗少的工艺和设备。

1.2.3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的范围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2)市场前景分析与需求预测;

(3)厂址位置及建设条件;

(4)工艺技术方案;

(5)节水、节能;

(6)环境保护;

(7)投资估算。

(8)经济效益分析。

1.4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1.4.1项目提出的背景

为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捉进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国家颁发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第十六项化工目录专门指出要大力发展,高浓度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混肥料生产和各种新型化肥的开发利用。

因此发展高浓度复合肥是属于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肥料是作物的“粮食”。

化肥是当前粮食生产增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物质支持。

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捉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全国化肥试验网的测试结果:

合理的氮磷钾配合,可使水稻增产40.8%,玉米增产46.1%,大豆增产17.9%,。

因此发展高浓度势在必行。

目前,复合肥的发展具有三大趋势:

第一是多种专用化。

不同作物有不同的专用肥。

第二是多功能药用化。

将农药和化肥结合到一起,可起到多重效果。

第三是高浓度长效化。

这种类型肥料的应用减少了施肥用量,可提高肥料利用率,省工、省力、省时,提质增效。

复合肥生产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其产品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对发展农业,提高粮食和经济类产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农作物生产多施用单质肥料,施肥中氮、磷、钾比例不平衡,造成土地板结,地力下降,施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因此,新建年产5000吨复合肥生产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1.4.2投资的必要性及经济意义

(1)是降低成本捉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我国农业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这其中肥料的施用起到了近40-60%的作用。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肥料的发展趋势是:

高浓度、复合和长效。

我国是化肥生产大国,产量和用量均居世界前列。

但化肥利用率确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

(2)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发展的需要

新建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项目,是一个经济环保效益显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高附加值项目。

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增加企业效益,使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

(3)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1.5研究结论

本项目年产高浓度复合肥5000吨、5000吨有机肥,市场前景广阔,建设规模设当,主要原材料供应充足,建设条件优越,供水、供电方便,污染少、治理措施可靠,劳动力来源充足,投资合理,效果可观,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技术经济上可行。

2市场需求预测

2.1产品前景分析

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捉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施用复合肥是今后农用化肥的发展方向,发达国家复合肥施用量为化肥总量的2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要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就必须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而增加高浓度复合肥,尤其是系列产品:

含微量元素、含农药的专用型复合肥料,含磁含生物菌缓释绿色环保复合肥料等多种、多级肥料,是发展方向。

2.2产品需求预测

近几年中国化肥消费总量在4150-4300万吨(折纯),每年需进口化肥弥补不足,历年进口化肥实物总量在1300多万吨,2003年实际进口各种化肥约1137.7多万吨(实物),其中NPK复合肥进口224.397万吨(配额为298万吨),而2009年中国出口各类化肥(实物)443.5万吨,(其中尿素217.7万吨,DAP69.7万吨,)。

如按我国现行种植结构来计算,全国氮、磷、钾肥合理消费量应分别为2483.6万吨,1276.90万吨和958.6万吨,总量达到4719.10万吨(折纯),但因用肥习惯,各地气候条件,特别是农民经济收入条件的限制,近几年用肥消费量远低于预期消费水平。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化肥用量将逐年提高。

复合肥有多种养分,对农作物可产生联合效应,NPK复肥的养分含量可根据农作物和土壤条件不同需要,进行科学的比例调节,因此,其肥效比施用同等量养分单一肥料的肥效要高10~15%。

与低浓度肥料相比,可大大节省包装、贮存、运输和施用方面的费用,越来越受农民的欢迎。

由于作物品种多样性提高,施肥技术的进步,化肥复合率增加,单质肥单独施用比例下降,复合化,配方施肥成为发展方向。

测算到2015年,国内的化肥施用量将达到6076万吨.因而,综合考虑我们预计未来复合肥需求增长在20%左右,复合肥发展前景乐观。

2.3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项目建设内容及生产规模:

新建年产5000吨养份为≥45%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1条,氮、磷、钾比例为15:

15:

15。

产品主要面向当地及全周边省市市场。

3厂址位置及建设条件

3.1地理位置

3.2厂址自然条件

3.3厂内基础实施条件

3.4原材料供应有保证

3.5厂址位置

4技术方案

4.1项目组成

公司年产5000吨高浓度复合肥项目,是该企业为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论证,而新上的一个重大项目。

该项目由复合肥反应车间、造粒车间、原料库、成品库、污水处理、高压配电室、锅炉房、空压站等工程设施组成。

占地面积50亩,由于本企业是在老厂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改造,其它生活设施及部分公用工程可依托老厂进行填平补齐。

该项目生产车间有:

复合肥反应车间、造粒车间、原料库、成品库。

辅助车间有风机房、泵房、控制室等配套设施。

公用工程主要有总图、锅炉房、配电室、供水塔等。

项目组成表

项目序号

工程名称

结构

1

复合肥反应车间

彩钢

2

造粒车间

彩钢

3

原料库

彩钢

4

成品库

彩钢

5

辅助车间

砖混

6

公用工程

砖混

7

合计

4.2工艺技术方案选择

纵观全国复合肥市场,市场较容易接受的复合肥品种有喷浆造粒硫基复合肥、尿基高氮复合肥、高塔复合肥和控释复合肥。

尿基复合肥是用尿素为氮源、氯化钾、硫酸钾、重钙、磷铵等基础肥料作为原料进行二次加工制取的高浓度氮磷钾多元复合肥,常用的生产方法有挤压法、团粒法、料浆法和熔体法等。

其中常规团粒法和料浆法最为常用,而采用作为一种复合肥生产新工艺的熔体塔式造粒法生产尿基复合肥具有其它生产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正在成为目前国内复合肥生产领域中的一项热门技术。

与团粒法、料浆法等其它的几种尿基复合肥的生产方法相比,熔体造粒法在各方面的优势仍是十分明显,其生产的尿基复合肥能达到较高的均匀粒度和均衡养分,这是采用其它生产方法很难实现的。

作为一种复合肥的生产新工艺,对于提高国内的复合肥生产的整体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3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

4.3.1工艺流程

1、产品特性

(1)高浓度。

产品养分(N+P2O5+K2O)可达48%。

(2)高氮含量。

一般情况下该产品N素达15%,甚至可达20%。

(3)高强度。

本产品经检测为19N。

(4)低水分。

本产品检测水分为1.4%,低于国标(2.0%)。

(5)低缩二脲含量。

该产品的缩二脲含量为0.76%,符合国标尿素一等品缩二脲<1.0%的标准。

(6)缓释性。

高浓度尿基复合肥与氯化铵复合肥相比,在60h内溶出率低20.7%,溶解性低23.2%,有明显的长效功能。

2、工艺流程:

 

3、工艺简述

(1)磷钾肥及填充料等原料分别送入生产线各自道口,由计算机控制配料秤进行自动配料。

(2)固体原料经破碎后送入原料料斗,经计算机控制配料秤按配比投入溶解槽。

溶解槽由数控系统控制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用内部的蒸汽盘管进行加热,温度控制在95~110℃,尿浆浓度为85%~95%(质量分数,下同)。

(3)配料岗位投入的原料和系统返料一起进入造粒机,返料比为1∶3,在数控系统控制下喷入设定量的尿浆,同时喷入一定量的蒸汽补充水分和热量,使物料达到合适的液固比,在转鼓造粒机的转动下团聚成粒,然后由陈化皮带送至干燥岗位。

此造粒工艺利用了尿浆的液相、低水分、高粘性特点使物料成粒,造粒机出口物料水分由6%降到4%,大大降低了干燥负荷。

复合肥在造粒过程中是通过设置在造粒机内的数个喷头将尿浆均匀喷涂在固体物料表面,随着物料的转动团聚成粒。

因物料颗粒是随着喷浆涂布不断长大,形成合适的肥料颗粒,所以产品的抗压强度大(大于18N),缓释性能好。

(4)自造粒机出来的粒化物料送入1#干燥窑干燥后再送入2#干燥窑进行二次干燥。

1#干燥窑进气温度为120~135℃,出气温度<70℃,物料停留时间为19min,出口物料水分<2%;2#干燥窑进气温度为50~90℃,出口物料水分<1.5%。

干燥所需的热气由高效节能炉提供,每吨复合肥干燥煤耗仅8kg,而普通燃烧炉为20kg,提高能效60%。

(5)从2#干燥窑出来的物料已达到产品水分要求,进入冷却窑冷却。

冷却后物料经筛分送包膜机包膜。

包膜剂由油和胺片配制,比例为5~8∶1,油槽温度控制在90℃±5℃。

包膜后的成品送至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

5节水、节能

5.1概述

能源是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合理开发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同等重要,都是我国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对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

水虽属于可再生性资源,但地球上水的储量是有限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在不断上升,水资源在我国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危机,并且日益严重,使农业、工业和人民的健康受到很大威胁。

因而,节约用水是十分必要的。

节能、节水既是贯彻国家关于“生产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又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盈利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措施必须贯彻设计工作的全过程。

5.2主要设计依据与原则

5.2.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国务院颁发的《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

5.2.2设计原则

(1)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能源政策和法规,因地制宜地选择能源种类、品种和质量。

(2)在设计中,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选用先进、实用、经济、合理的生产工艺。

(3)应优先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节水产品,严禁选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耗能耗水设备。

(4)应积极贯彻和推动符合要求,科学合理的专业化协作生产。

5.3节能措施

(1)生产车间、仓库按物料流向布置设计,减少运输消耗;

(2)设备选型以达到生产能力为原则,避免动力配备过大;

(3)设备、管道的保温、保冷选择导热系数低的材料,减少热量,冷量的散失;

(4)车间内设置电容补偿屏,使电力功率因数在0.9以上,以减少无功功率引起的有功损耗;

(5)所有动力装备、电机功率超过15千瓦时,均采用降压启动,以降低驱动时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6)所有照明灯具尽量采用节能型灯具;

5.4节水措施

(1)供水系统中,尽量使用节能型阀门、水龙头等产品,做到有效合理用水,减少浪费;

(2)经常检查供水系统是否正常,及时堵漏,以杜绝水从地下白白流失;

(3)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以充分利用水资源;

(4)制定用水、节水相关制度,树立全厂职工自觉节水、节水人人有责的意识。

5.5能耗、水耗指标分析

能耗指标分析结果见表6-1。

表5-1能耗指标分析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折标煤系数

折标煤(吨)

备注

1

万吨

0.257千克/吨

2

万度

0.404千克/度

3

煤炭

万吨

0.7143吨/吨

合计

从表5-1可以看出,煤炭占能耗总量的68.1%,电占能耗总量的30.9%,节能时应以节约用煤炭和电力为主。

6环境保护

6.1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6927-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2348-90

6.2新建项目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生产废水:

拟建工程主要废水主要来吸收、除尘等工序,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5。

生活污水:

厂区的生活污水。

废气:

生产车间和锅炉:

氯化氢、粉尘、锅炉烟气、堆场扬尘。

固体废物:

锅炉灰渣、废塑料、污泥和生活垃圾。

噪声:

主要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振动、摩擦、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噪声和由排风、排气等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

6.3环境保护综合利用论述

6.3.1治理措施

(1)新建项目投产后主要大气污染源为反应工序尾气、锅炉和热风炉烟气。

尾气为HCl和粉尘,烟气污染物为烟尘、SO2。

本项目脱硫采用石灰石脱硫,在燃烧过程中加入石灰石达到脱硫目的。

烟气除尘采用高效除尘器,除尘效率99%,利用原有烟囱,高空排烟尘,充分利用大气稀释、扩散、自净能力,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通过采取上述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锅炉所排放的烟尘、SO2等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2)废水产生总量为1000m3/a,污染物平均产生浓度分别为COD224mg/L、BOD5149mg/L、SS454mg/L、NH3-N19.7mg/L。

项目建成投产后废水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后达标回用,(3)产生的固体废物为燃煤灰渣、生活垃圾、废水处理污泥、废包装材料,以上固废全部综合处置。

灰渣的储存、运输、粉碎都应有防尘措施,建设防尘棚、周围设喷水设施,有效控制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4)项目中的噪声来源于设备噪声,设备噪声经过安装消声器,修建隔音间、吸声墙等,噪声源的声级值可降低15~20dB(A),各噪声源经消声隔音后均可达到厂界标准。

(5)厂区绿化

为了美化厂区、净化环境,在生产区及道路两旁均应进行绿化设计。

绿化投资费用1万元。

6.3.2预期达到的效果

本项目设计及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主要有大气、废水、噪声、固废处置等污染防治措施。

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影响具有可控性。

7建设期投资

7.1一期工程总投资1.2千万元;

7.2二期工程总投资1.5千万元;

8经济分析

8.1经济评价说明

(1)本项目计算期13年,建设期1年,投产期3年,第一年达产100%;第二期建设期1年。

(2)本项目其准收益率Ic=12%;

(3)本项目财务评价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及国家有关化工行业企业财税政策及规定。

8.2成本费用估算

(1)产品成本中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不含税价)均按现行市场价计算;

(2)工资福利费:

本项目劳动定员XX人,工资标准为生产工人平均XX元/人年,技术人员平均XXX元/人年,管理人员平均XXX元/人年。

福利费取工资总额XX%;

(3)固定资产折旧:

土建分10年平均折旧,设备分10年平均折旧,残值率取5%;

(4)摊销费:

无形及递延资产均按5年摊销;

(5)修理费:

取固定资产原值1%;

(6)其他费用:

是指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中扣除工资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后的费用;

(7)财务费用:

包括还贷期借款利息和生产期流动资金借款利息。

8.3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收入

本项目实施后,正常年年产高浓度复合肥5000千吨。

根据目前市场销售情况,充分考虑将来市场变化因素,产品销售方案及价格(不含税)为:

XX元/吨。

正常年销售收入合计XXX万元。

内销增值税税率17%,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附加费分别为增值税5%和3%。

生产期平均每年增值税XX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附加费为XX万元和XX万元。

(2)利润

本项目所得税税率按25%征收。

生产期内平均年利润总额XX万元,年平均上交税金总额XX万元,年平均净利润XX万元。

(3)财务评价指标

从“财务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表可知财务评价指标如下:

投资利润率XX%

投资利税率XX%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XX%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XX%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XX年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XX年

财务净现值(Ic=12%)所得税前XX万元

财务净现值(Ic=12%)所得税后XX万元

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XX%,大于基准收益率12%。

8.4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计算的盈亏平衡点为BEP=固定成本/(销售收入-税金-可变成本)×100%=XX%。

(2)敏感性分析

由敏感性分析表可知,当固定资产投资上升10%,或销售价格下降10%,原材料价格上升10%,负荷下降10%时,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XX%、XX%、XX%、XX%。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销售价格的变化对项目的影响较大,其余各因素变化对项目的效益影响不大,由于本项目是高浓度复合肥项目,是服务三农,促进粮食生产的项目,国家对农民实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产品销售价格是稳定的。

表明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较强。

8.5财务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基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低于行业基准值,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均较高,贷款偿还期较短,表明项目效益好;从敏感性分析及盈亏平衡分析可知,项目抗风险能力较强,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9.有机肥的简介

9.1特点

有机肥料天然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或发酵而成的一类肥料。

我国又称农家肥。

其特点有:

原料来源广,数量大;养分全,含量低;肥效迟而长,须经微生物分解后才能为植物所吸收;改土培肥效果好。

9.2 优点

9.2.1有机肥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加了土壤的有机物质。

9.2.2有机肥料含有植物需要的大量营养成分,对植物的养分供给比较平缓持久,有很长的后效。

9.2.3有机肥大大提高了土壤的酶活性,提高了土壤的吸收性能、缓冲性能和抗逆性能。

9.2.4有机肥在土壤中分解,转化形成各种腐殖酸物质,能促进植物体内的酶活性、物质的合成、运输和积累。

9.3重要作用

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各种营养元素,具有数量大、来源广、养分全面优点,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取长补短,缓急相济,在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