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4860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docx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2624篇

2019年国家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  )的要求。

A、爱岗敬业

B、教书育人

C、为人师表

D、关爱学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要为人师表,具体体现为: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因此本题选C。

2.()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培养创新精神

C、实施应试教育

D、重视能力培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故正确答案为A。

3.(2014河北沧州运河区·单选)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小学阶段课程主要以()。

A、综合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课程的结构。

新课程改革提出小学要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高中是以分科课程为主。

故正确答案为A。

4.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实了儿童思维带有明显的特点,即()。

A、直观性

B、自我中心化

C、泛灵论

D、形象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

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

这个实验证明了前运算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

本题旨在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用“三山实验”来证明儿童是否以自

5.(2015河南安阳·单选)对挫折的积极应对方式是()。

A、升华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社会态度自我防御功能的种类及其含义。

升华是指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

即用积极的方式对待挫折。

故正确答案为A。

6.教育政策制定的中心环节是(  )。

A、认定教育政策问题

B、确定教育政策目标

C、拟订教育政策方案

D、选择教育政策方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育政策制定的环节包括:

认定教育政策问题、确定教育政策目标、拟订教育政策方案、选择教育政策方案。

其中,拟订方案是教育政策制定的中心环节。

7.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是()。

A、模仿能力

B、创造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模仿能力的概念。

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或活动,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

模仿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是知识积累所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A。

8.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  )起着奠基作用。

A、思想品德

B、行为习惯

C、人格形成

D、心理品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略。

9.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指的是()。

A、性格

B、爱好

C、兴趣

D、气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气质的特征。

这句话意思是说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可塑性较大。

因此,这句话是在描述气质。

故正确答案为D。

10.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这主要是由()。

A、社会舆论决定的

B、传统习俗决定的

C、法律法规决定的

D、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教师要为人师表主要是由工作的对象决定的,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

11.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

A、独立性

B、主动性

C、独特性

D、体验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

12.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设计教学法

B、道尔顿制

C、班级授课制

D、分组教学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教学组织形式。

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按照固定的课表安排教学,这属于班级授课制。

故正确答案为C。

13.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通常采用行动研究法,下列关于教师开展行动研究,认识正确的是()

A、必须在承担不同级别课题上开展

B、应坚持“在行动中,基于行动,为了行动”的指导原则

C、以教师发表专业论文作为重要标志

D、以丰富教育理论为终极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应坚持“在行动中,基于行动,为了行动”的指导原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其实施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主要是教师。

14.(2014山东济南·单选)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态度的结构成分及各成分的地位。

态度的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其中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故正确答案为C。

15.当前我国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即()

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综合、分科、专业三级课程管理

C、综合、显性、隐性三级课程管理

D、学校、家庭、社会三级课程管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我国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6.(2016河南许昌·单选)“以提供建构认知结构的框架为教学的切入点”属于()教学策略。

A、先行组织者

B、掌握学习

C、支架式

D、抛锚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

题干中描述的是支架式教学策略的观点。

故正确答案为C。

17.(2016吉林长春·单选)直接教学策略适合于()。

A、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B、态度学习

C、教授论文写作

D、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教学策略的特征。

直接教学模式适用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

如果教学的目标是深层的概念转变、探究、发现,或者是开放的教学目标,那就不宜使用直接教学。

故正确答案为A。

18.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叫()。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讲读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教学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双边性的活动属于谈话法。

故正确答案为B。

19.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A、尊重学生自主选择

B、以学科为主教育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功能是()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新课改强调,教学评价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分发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

2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中,()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

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德育规律。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

故正确答案为A。

22.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即新课程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

23.(2015陕西西安市直·单选)个体心理在发展进程、内容、水平等方面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

这属于心理发展的()特点。

A、连续性和阶段性

B、定向性和程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其中,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指的是个体心理发展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不尽相同。

故正确答案为D。

24.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人们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

A、“四有、两爱、两精神”

B、“两爱、两精神”

C、“四条腿走路”

D、“四有、两爱并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题干所述是1985年的教育方针,人们把这一方针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

故正确答案为A。

25.(2013重庆双特·单选)小强每次锁门,总以为自己没锁好,总要回去再看一遍。

这种行为是()。

A、强迫行为

B、强迫理念

C、意志行为

D、记忆现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强迫症的含义理解。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题干描述的是强迫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A。

26.宪法是由()制定的根本大法。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法的渊源。

宪法是由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宪法的地位决定了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极其严格。

故正确答案为B。

27.(2013山东济宁·单选)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掰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

A、形象思维

B、动作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抽象思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小学生掰手指进行计算,是在借助动作进行思维,因而是动作思维。

故正确答案为B。

28.马克思认为,只有每个人自由、充分的发展,才有一切人的自由、充分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能依据现实的社会条件。

在此看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唯一方法是()。

A、促进学生身心统一协调发展

B、让每个学生自由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物质条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故正确答案为C。

29.(2014山东潍坊·单选)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叫()。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

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是条件反应。

故正确答案为B。

30.(2014山东菏泽·单选)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珀和谢帕德所做的()。

A、表象操作实验

B、心理操作实验

C、心理旋转实验

D、表象运动实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心理学家通过“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的可操作性。

故正确答案为C。

31.有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如对节假日补课不主动积极,那是师德低下的表现”。

这种观点(  )。

A、正确,教师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

B、正确,教好学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

C、错误,侵害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D、错误,老师不应该给学生补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的规定,教师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此外,国家不允许学校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补课,教育部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

32.(2012山西大同·单选)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防御机制。

A、压抑

B、否认

C、文饰

D、代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否认这一自我防御机制的含义。

否认是对引起焦虑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认,似乎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题干中拒绝相信亲人已经去世的消息符合这一特征。

故正确答案为B。

33.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是()。

A、《终身教育》

B、《论终身教育》

C、《终身教育导论》

D、《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有关终身教育的标志性著作。

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故正确答案为A。

34.学生在课外上街进行环保宣传、交通安全宣传等活动属于(  )。

A、科技活动

B、文体活动

C、学科活动

D、社会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社会活动是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一般以社会公益活动为主。

结合题干,D项正确。

35.()是课程计划构成的核心内容。

A、课程设置

B、课程开设的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教学科目的设置;

(2)学科顺序;(3)课时分配;(4)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构成的核心内容

36.(2015安徽统考·单选)“小学生经常表现出的帮助、安慰或救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谦让甚至赞扬他人,使他人愉快等行为及倾向”被称为()。

A、亲社会行为

B、侵犯行为

C、反复无常行为

D、冲动行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及表现。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利的行为,主要包括分享行为、捐献行为、助人行为、同情行为等。

故正确答案为A。

37.在一次参加教学活动中,小周老师觉得教研活动的用途不大。

关于她觉得用途不大的原因,错误的是()。

A、主讲人缺乏实践经验,照本宣科,一味宣讲

B、小周老师没有唤醒思维,积极思考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联系

C、一线教师利用教学原理和教育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后续的学习

D、一线教师应该将全部精力用于教学,参不参加教研活动都没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教师工作的理解。

D项中“一线教师应该将全部精力用于教学,参不参加教研活动都没关系”是错误的,教师应该既参与教学活动,也参加教研活动。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38.(2014山东省属·单选)张明打了通宵游戏,以至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性正诱导

C、相继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张明由于通宵游戏导致第二天上课无精打采,是相继发生的,不是同时发生的,因此属于相继性诱导;又因为是由于通宵游戏这种兴奋状态引起的无精打采的抑制状态,因而属于负诱导。

故正确答案为C。

3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过程

D、学习过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故正确答案为D。

40.(2014江苏连云港·单选)下列常用的概念不属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是()。

A、先行组织者

B、学习共同体

C、随机通达教学

D、认知学徒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从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来的,属于认知主义的观点,跟建构主义无关。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二、多选题

1.(2016浙江杭州·多选)以下关于学习风格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场独立型的学生偏爱自然科学

B、视觉型的学生乐于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C、辐合型的学生习惯从多个角度扩散

D、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D

【解析】:

本题考查认知风格的分类。

其中,A、D两项描述正确。

B项动觉型的学生乐于动手操作,C项发散型的学生习惯从多个角度扩散,从而求得多个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AD。

反思型学生在完成需要对细节作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较好些。

而冲动型的学生在完成需要作整体性解释的学习任务时,成绩要好些。

沉思与冲动的认知方式反映了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

沉思型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因而错误较少。

而冲动型学

2.加里培林认为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几个阶段,包括()。

A、活动的定向阶段

B、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C、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各阶段的划分。

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和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故正确答案为ABCD。

3.新课改提出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

A、自主学习

B、探究学习

C、讨论学习

D、研究学习

E、合作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E

【解析】: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4.(2015山东德州·多选)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

()

A、请求

B、拒绝

C、消除肌肉紧张

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查自我肯定行为的表现。

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或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尊重他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请求。

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

②拒绝。

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

③表达。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故正确答案为ABD。

5.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一般要经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故正确答案为ABCD。

6.心理健康的概念可以从哪几个水平来理解?

(  )

A、没有心理疾患,能够面对现实

B、感到精神愉快,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

C、心理效能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

D、身体健康,无明显躯体疾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略。

7.《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E、保持身心健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不包含E项,故正确答案为ABCD。

8.李强数学考试得了100分,他将原因归结为是自己天资好、能力高的结果,这种归因是()。

A、不可控的

B、可控的

C、内部的

D、稳定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李强的归因属于能力归因,是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

故正确答案为ACD。

9.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回忆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和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最多

B、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多,遗忘较快;识记材料少,遗忘较慢

C、实验证明,低度学习的材料易遗忘,而过度学习50%的材料比恰能背诵的材料记忆效果要好一点

D、一般认为,对熟悉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快,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得要慢得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

【解析】:

A项中回忆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和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较少,中间的材料遗忘的较多;B项和C项表述正确;D项中一般认为,对熟悉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而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遗忘得要快得多,原表述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C。

10.(2016河南开封·多选)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学习

C、行为规范的学习

D、概念的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我国学者对学习的划分。

按照学习内容来说,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以及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故正确答案为ABC。

11.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是()。

A、管理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示范者角色

D、领导者角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