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4950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docx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艺术

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美术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在其影响之下,西欧各国也都先后萌发了文艺复兴。

由于地理、历史、民俗传统等诸因素的差异,这些国家的美术受中世纪哥特式艺术传统的熏陶,宗教气息十分浓厚。

文艺复兴精神在这里更多地体现为对世俗风情的描绘。

与同一时期的意大利相比,它们的美术作品虽然缺少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所特有的那种磅礴的气势,但尼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等部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l、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

尼德兰一词意为"低凹的土地",它所指的地区,大体包括现今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

这里濒临北海,又是莱茵河的人海口,自中世纪以来就以便利的海运和内河航运成为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

发达的航运业和毛纺织业繁荣了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但长期以来,尼德兰受外国势力的控制,民族危难不断。

14世纪初尼德兰被划归勃良第公国管辖,此后又成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一部分。

外族的侵入和封建领主的压迫,阻碍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尼德兰的美术活动最初与法国有着密切的联系。

14世纪时有许多尼德兰美术家受雇于法国宫廷,他们除了将尼德兰的美术风格带到法兰西外,同时也接受流行于法国的意大利美术风格的影响。

百年战争(1337--1453)之后,勃良第首府迁入佛兰德斯境内,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开始在改造和发展晚期哥特

式艺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佛兰德斯是14世纪尼德兰美术家主要的活动区域。

在那里他们曾用绘画、雕刻来装饰教堂、宫廷和市政建筑,但这些作品大多遭到破坏,遗存极少。

14世纪末,尼德兰出现了著名的雕刻家斯吕特(ClausSluter,约135/1360--1405)。

有关他的生平和早期的美术活动已无从考查,然而他为第戎修道院所

作的精美雕刻《摩西井》,以出色的写实技巧一直为后世所称道。

《摩西井》作于1395--1403年间,原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的基座,呈六边形,每边装饰有比真人还大的先知雕像。

其中有手执诫律的摩西,魁伟庄严的大卫以及秃顶的以赛亚等人。

这些人物雕像个性鲜明,艺术手法简洁写实。

饱满健壮的形体,流畅飘逸的线条,使其成为尼德兰雕刻艺术中的上乘之作,并给绘画艺术以有力的影响。

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最初的奠基人是凡·埃克兄弟。

他们绘制的《根特祭坛画》(1415--1433)是尼德兰早期文艺复兴美术中著名的杰作。

胡伯特·凡·埃克(HubertVanEyck,约死于1426?

)1415年开始创作此画。

十多年后,胡伯特去世,作品继由其弟扬·凡·埃克(JanVanEyck,约1380/1390--1441)于1433年完成。

这是一幅多翼式祭坛画,它分为上、下两段和左右两翼。

其中《羔羊的颂赞》是整幅祭坛画最为精彩的画面之一。

盛大的祭典融汇了丰富的色调和精微的描写,展示了人类的希望和对现实世界的肯定。

不难想象,每逢节日礼拜,当祭坛的两翼伴随着音乐被徐徐打开,辉煌夺目的12幅祭坛画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的心情是何等激动。

即使在今天,虽历经数百年,根特祭坛画仍然色彩鲜丽明亮,这充分显示了凡·埃克兄弟独到的油画技法。

《亚当与夏娃》1432

《洛林大臣的圣母像》

1433--1434

关于扬·凡·埃克的生平和美术活动,有许多记载。

他曾服务于勃良第宫廷,后又定居布鲁日,在那里享受了终生的荣华富贵,并留下了大最的传世书作。

扬·凡·埃克博学多才,擅长几何学,对化学也颇有研究。

作为大画家他声名远扬,意大利著名的美术家、作家瓦萨利在他的著作中称他是"色彩的创新者"和"油画的发明者"。

这种说法未必十分确切。

事实上扬·凡·埃克是在综合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绘画所用的颜料进行了改进,发明了一种新的调色油。

这种调色油易于调和颜色,运笔流畅自如,可层层敷设,透明鲜亮,从而使油画技法更好地适应了细致生动表现的要求。

他以这种新的绘画技法绘制了《阿尔诺芬尼夫妇像》(1434)。

画中人阿尔诺芬尼是画家的好友,他正牵着新婚妻子的手迎接客人的到来。

扬·凡·埃克极为精细地描绘了室内的一切:

蜡烛、刷子、扫帚、念珠、苹果及阳光等。

这正体现了以凡·埃克兄弟代表的尼德兰绘画的特色。

有意恩的是画家十分巧妙地利用墙上的镜子来扩大画面的空间,从小镜里我们能看到前来参加婚礼的另外两个人,据说其中一人正是扬·凡·埃克,因为在背后墙面上刻有"扬·凡·埃克于1434年在此"的字样。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以其独特的情节处理和对细节环境的深入刻画而成为欧洲肖像面中的精品。

如果说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体现的是对人类自身反创造力的肯定,那么直接脱胎于中世纪哥特式艺术的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则注重刻画人物细节,渲染环境气氛。

在尼德兰美术中,很少出现直接赞美人体美和表现神话爱情的作品,创作题材大多取自圣经故事。

就造型而言,中世纪美术中的某些僵板生硬略带畸形的特征使尼德兰绘画中的人物带有呆滞、神秘的姿态,人体缺少匀称感和丰满感,这些特点在下列几位画家身上甚为突出。

首先要提到的是一位被称之为"弗莱芒画师"的人。

他究竟是谁,长期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反复研究的一个问题。

因其绘画风格与韦登(RogierVanDerWeyden,1399/1400--1464)相近,于是一些学者认为弗莱芒画师就是韦登的老师康宾(RobertCampin,1375--1444)。

三联式祭坛画《受胎告知》(约1445--1448)是他的代表作。

在这幅画中,他把天使告知马利亚受胎的场景安排在尼德兰市民舒适的室内环境

中。

约瑟被塑造成一位正在制作捕鼠器的老人,窗台上放着已经做好的捕鼠器,透过窗户能看到街景。

细致的画面充满了世俗气息,这正是康宾绘画的独到之处。

在他的另一作品《耶稣诞生》中,他精心描绘的自然景物,虽然只占据一隅,但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作为尼德兰文艺复兴早期画家,康宾的作品无疑较多地保留了中世纪哥特艺术的某些风貌。

被认为是罗伯特·康宾高足的凡·德尔·韦登曾赴意大利旅行。

他在意大利的创作活动引起了意大利同行的钦佩,一些意大利画家慕名前来参观他的绘画作品。

可以说,尼德兰绘画能在当时欧洲占一席之地,与他的活动不无关系。

韦登最有名的作品是《下十字架》(约1435)。

此画呈凸字形,金色的背景上10个等身大小的人物正沉浸在哀悼基督的痛苦之中,悲剧气氛布满整个画面。

虽然人物安排略显拥挤,但总体效果并不杂乱。

华丽的色彩、戏剧般的情节处理成为韦登绘画创作的一大特色。

←《妇女肖像》1455

15世纪,在尼德兰南部美术繁荣的同时,在它的北方,以哈莱拇为中心形成了以布茨(DirkBouts,?

--1475)和盖尔特根(GeertgenTotSintJans,约1460--1490)为代表的北方画派。

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对自然、对生活纯朴的情感。

尤其是布茨创作的《最后的晚餐》(1464--1467),把描绘世俗人物和表现宗教情节结合起来。

此画比达·芬奇的同名杰作早问世30年。

虽然布茨笔下的人物形象带有类型化的倾向,但他与达·芬奇一样注意到了透视和光影在构图中的应用。

盖尔特根的作品注重强烈的明暗对比,这对17世纪荷兰绘画影响颇大,他的主要作品有《基督诞生》等。

15世纪下半叶,继扬·凡·埃克之后活跃于尼德兰南部的画家是古斯(HugoVanDerGoes,约1440--1482)。

作为一名修道士,他擅长表现宗教题材。

《牧人来拜》展示了圣母、约翰、众天使及牧人礼拜圣婴的场面,是他最有名的作品。

与古斯同时代的另一画家汉斯·梅姆林(HansMemlinc,约1430/40--1490)其作品以抒情柔美见长,他最优秀的作品要数肖像画《托玛索·波提那利及其妻》(约1468)了,他的这类作品曾影响过意大利北方的画家。

尼德兰文艺复兴空前繁荣是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

当时尼德兰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这引起了阶级利益的分化。

加之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尼德兰民族独立运动掀起了高潮。

在这种情形下,16世纪的尼德兰美术打破了15世纪那种平和发展的状态,出现了新的变化。

无论是创作题材还是表现手法都变得丰富多采起来。

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展开,人们对宗教和教会产生了怀疑,人文主义者首先对教会的虚伪加以抨击,美术界也出现了如包西(HieronymusBosch,约1450--1516)、老勃鲁盖尔(PieterBruegeltheElder,约1525--1569)这样有鲜明个性的大画家。

出身于艺术世家的包西是一位风格独具的画家,他的作品打破了尼德兰传统绘画中虔诚、肃穆的宗教气氛,创造出让人眼花缭乱的、充满叛逆性格的寓喻性画面。

当时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漠(约1426/1427--1536)写了《愚人颂》一书,他以辛辣的笔锋讽刺教会的伪善和愚昧。

包西深受这位

人文主义学者的影响,在自己的作品中用形象的美术语"对教会的丑行和社会的黑暗进行嘲笑和抨击。

不过包西常采用十分曲折的寓意或幻想的形象来诠释民间谚语或书籍典故,画意较为晦涩难解。

现存里斯本国家博物馆的三联式祭坛画《圣安东尼的诱惑》是他主要的作品之一。

这幅显示作者精神世界的作品体现了包西的艺术天赋,通过对圣安东尼经受魔鬼诱惑的描绘,影射教会的贪得无厌、教士的荒淫无耻。

一切飞禽走兽在包西笔下都是构成虚幻世界的素材,富于想象的画面往往有些怪诞,与现代艺术有某些渊源关系,所不同的是现代画家更多的是借助幻想和荒诞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的梦幻或潜意识的奥秘。

《人间乐园》(约1505--1510)也体现了相似的特色。

16世纪下半叶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

在这动荡的岁月里,出现了一位独树一帜的画家:

老勃鲁盖尔。

关于他的生平,目前的资料不太可靠。

他可能是包西的同乡,曾在安特卫普从师学画。

勃鲁盖尔非常重视民间美术传统,也曾去意大利修业旅行两年,意大利古代美术珍品和近代大师的杰作使他

获益非浅。

从1556年起到60年代初,勃鲁盖尔的作品以寓意画为主,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包西的某些作法。

但他并没有局限于对前人艺术构思的简单重复,而是进一步吸收尼德兰民间美术中的现实因素,出色地描绘了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和自然环境,从而赢得了"农民勃鲁盖尔"的称号。

勃鲁盖尔生活的时代正是尼德兰人民反对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之时,作为一名爱国的画家,他创作了许多反映这一现实的作品,例如《施洗约翰布道》,虽以宗教内容命名,而实际表现的是加尔文教派组织人民反抗西班牙占领者的集会。

《背负十字架的耶稣》、《在伯利恒虐杀婴儿》则暗示西班牙统治者的暴行。

勃鲁盖尔的绘画技巧,突出地反映在他的全景式构图上。

看他的画尤如在高处俯视舞台,远景延伸到画幅的上端,从而将人物间的距离拉开,使整个画面显得视野广阔。

人物造型带有漫画式的夸张倾向,但线条简练,色块对比鲜明强烈,画风十分淳朴、厚实。

勃鲁盖尔还是描绘田园风光的能手,《雪中猎人》(1565)就是这样一幅展示农村纯朴的冬猎生活的作品。

中景是两处结了冰的池塘,有人在滑冰、捕鱼,这些细小的人物打破了冬日的荒凉与静寂。

天色阴沉,三两寒鸦或栖息或飞翔,这一切是那样自然朴实,那样充满暖意。

面对这银装素裹的郊野,观者可以从中领悟到不少画外的东西。

勃鲁盖尔对农民的生活怀有深厚的感情,《农民的舞蹈》(约1567)及《农民的婚礼》(1568)就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感情。

他非常熟悉农民的习俗,将他们的形象塑造得恢谐有趣,体现了尼德兰农民的豪迈乐观、粗犷开朗的性格。

尤其是《农民的舞蹈》,洋溢着节日欢乐气氛:

一位农夫正在吹奏乐曲,舞伴们翩翩起舞,饮酒的人在猜拳作乐,情侣情不白禁地拥抱接物,整个面面风俗气息浓郁,充满情趣。

←《收割者》或《秋》1565

16世纪尼德兰的文艺复兴到勃鲁盖尔为止即宣告结束。

尼德兰革命之后,北部的荷兰宣告独立,而南部的佛兰德斯仍处在西班牙统治之下。

此后,尼德兰不同地区的美术朝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发展。

2、德国文艺复兴美术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发端于15世纪,滞后于同时期的意大利与尼德兰美术。

这主要是因为德国当时依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微弱的王权不能给这些极分散的城市以有力的保护,哥特式美术依然占居主要地位。

1420年至1540年间,德国出现了文艺复兴,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成为诸地方美术流派的中心。

德国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与雕刻受晚期哥特式美术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宗教祭坛画较为发达。

画在木板上的单幅或多联的祭坛画被安置在肃穆的教堂中,以增加庄严的气氛。

15世纪中叶开始,德国美术家表现出对人的生活环境的关注,喜欢描绘自然环境,人物造型则强调真实感。

画家维茨(Konrad

Witz,约1414--1446)即是这方面的代表。

他的《基督踏海》(又名《捕鱼的奇迹》)描绘了博登湖的真实景色,虽为传统的宗教题材,画面却十分生动自然。

这时期有名的美术家还有施恩告尔(MartinSchongauer,1445/1450--1491)等,他们可称为德国文艺复兴美术的先驱者。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应该说以版画成就最为突出,对整个欧洲的美术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在早期名画家中,施恩告尔的铜版画居于领导潮流的地位。

他的后继者,德国文艺复兴大师丢勒则使铜版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丢勒(AlblerchtDurer,1471--1528)早年随父学习金饰手艺,后去绘画作坊学习绘画。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绘画、版画等领域都留下了巨大的成果,以致在德国美术史上称他所处的时代为"丢勒时代"。

他曾先后两次游历了意大利,意大利美术家们的艺术实践使他颇受启发。

丢勒的作品不仅气势非凡,而且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的特点:

坚实、严肃、细密。

丢勒尤其精于版画,他在中世纪圣经木板画的基础上,将人体解剖学、透视远近法引入版画,以细密而劲利的线条表现形体的明暗和空间层次,使版画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魅力。

在丢勒数量庞大的版画中,最著名的是《启示录》木版组画,其中的《四骑士》(约1498)采用隐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死亡、贫困、瘟疫及战争的看法,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的反宗教情绪。

作品表现手法细腻精微,显示了丢勒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圣欧司坦斯》1501

←《自画像》1493

丢勒的油画吸收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技巧,又保存着德国式的理性根基,造型严谨、气魄宏大。

他为自己的故乡纽伦堡所作的《四使徒》(1526)是他晚年最重要的油画作品。

画面上的人物从左向右依次为约翰、彼得、马可和保罗。

在画面下方,丢勒请人写了长长的题记,提醒人们应该听从四位圣徒的告诫。

当时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已分裂成众多派别,因此这幅作品是有其深刻现实意义的。

画家塑造的圣徒形象深沉有力,不仅外表庄重正直,更蕴藏着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四圣徒》1526

在丢勒的油画作品中占很重要位置的是德国人文主义学者和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肖像。

这些作品表现了上升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精英,他们意志坚强,充满自信。

《奥斯瓦尔德·克雷尔肖像》是他肖像画中的代表作。

克雷尔是商业协会的代表,丢勒在这幅肖像画上大胆突破传统,以大面积红色衬托人物,形象分外突出。

克雷尔身姿略向右转,眼睛向左斜视,目光炯炯传神,体现了新时代代表者的精神面貌。

←《自画像》1500

丢勒是北方美术家中最富有意大利文艺复兴精神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吸收了南、北欧艺术的精髓,充满了日耳曼民族的理性特色,是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卓越代表。

《伊森海姆祭坛画》

(约15l0--1515)

16世纪是德国文艺复兴全盛时期,除丢勒外,还有许多杰出的美术家出现,他们为造就这个时代的美术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格吕内瓦尔德(MathisGrunewald,约1475--1528)即是其中一位。

他的《伊森海姆祭坛画》(约15l0--1515)是有名的传世之作。

祭坛画是由多联画组成,在祭坛闭合时可看到中间主要的画面《基督受难图》,在开启时可看到《受胎告知》、《耶稣诞生》、《基督复活》等图。

其中基督受难的场面以它的悲剧力量深深震撼人的心灵。

格吕内瓦尔德的作品,在形象和色彩处理上极富感情,对后来德国浪漫主义绘画和表现主义美术有所影响。

与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并驾齐驱的另一位画家是老克拉纳赫(LucasCranachtheElder,1472--1553)。

他青年时代曾在奥地利谋生,多瑙河的美丽风光成为他灵感的源泉,他的画洋溢着浪漫的情调。

他的《逃亡途中的休息》(1504)将人物情节与美丽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画面平和、宁静而富有感染力。

出自他笔下的不少裸体女性形象,可以说是他最富于特色的创造,也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为动人的裸女形象。

此外,克拉纳赫还是一名出色的肖像画家,曾为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画过肖像。

《多瑙河风景》

1530

16世纪初,在多瑙阿流域出现了一个新画派,通常称之为"多瑙阿画派"。

该画派另辟蹊径,将风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有较强的抒情意味。

代表画家是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尔(AIbrechtAltdorfer,约1480--1538)。

他的《多瑙河风景》是德国绘画中第一幅没有人物的纯粹风景画。

近景的森林、小径与远景的宫殿、山脉、天空相呼应。

画家赋予画面以强烈的色彩效果,古典式构图与绚丽的色彩使这幅写实风景画具有一种幻想的情调。

1529年阿尔特多费尔完成了《伊苏斯之战》一画。

画面表现的是古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3年于伊苏斯城大败波斯王大流士的战况。

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成千上万厮杀的人马,无边的大海延伸到天际,整个场面声势浩大、惊心动魄。

此作品以动人心弦的悲剧性和雄浑博大的场面,成为德国绘画中的名作之一。

德国文艺复兴第二代最杰出的画家是小荷尔拜因(HansHolbeintheYounger,约1497--1543)。

他早年随父学艺,与人文主义学者有着广泛的交往。

荷尔拜因的艺术风格以冷静、客观著称,他大量的肖像画,准确地记录了16世纪各种人物的外貌及心理特征。

现藏罗浮宫的《伊拉斯漠像》(约1523)是他的肖像画精品。

作者精心处理画面的明暗关系,着力描绘画中人物的面部、双手与文稿,一位容智的人文主义学者的风采显露无遗。

荷尔拜因的素描作品也极为出色,线条简约完美,虽然几乎不涂明暗,但却能充分表现体积和质感。

1532年以后画家定居伦敦,成为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宫廷画家,为英国绘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伊拉斯漠像》(约1523)

←《新旧全约的寓意》1530

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上半叶,德国的雕刻艺术也由晚期哥特式发展到文艺复兴阶段,涌现了几位成就卓著的雕刻家。

里门施奈德(TnmanRtemenschneider,约1460--1531)是德国文艺复兴时代最著名的雕刻家。

他的《迈德布隆哀悼基督祭坛》体现了德国雕刻艺术所特有的宏伟纪念碑风格,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最后的晚餐》1499--1505

维特·施托斯(VeitStoss或Stosz,约1450--1533)的雕刻作品具有装饰风格的倾向。

他的《天使的问候》,在神圣庄严中融进了活跃明快的色彩,体现了德国当时雕刻的新风格。

3、法国文艺复兴美术

百年战争以后,法国收复了被英国占据的领土,形成了统一的局面,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15世纪未到16世纪中叶,法国不断侵人意大利,并长期占领意大利北方大片土地。

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交流,引发了法国的文艺复兴。

当时的法王法朗索瓦一世对意大利文化抱有极大的兴趣,他设法吸引意大利艺术家到他的宫廷来工作。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古典气质正符合他要兴建象征强大君权的纪念碑式建筑物的需要,从法国中部卢瓦尔河谷地大量的宫廷建筑上可以看到这时法国建筑的面貌。

卢瓦尔河谷地是法国宫廷建筑的诞生地。

法王查理八世、路易十二和法朗索瓦一世等都曾在那里兴建了大量的贵族府邸、猎场。

其中著名的有舍农索府、尚博尔宫等。

这些豪华建筑是新的风格和古老的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它们都带有敞开的庭院、新式的楼梯和较大的门窗,同时还保留着中世纪城堡的某些因素。

尤其是尚博尔宫,中世纪城堡外观与古典的对称相结合,奇特而又壮观。

自从16世纪30年代开始,意大利艺术家来到法国参加枫丹白露的建筑工程,使得法国文艺复兴建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530年,意大利样式主义画家罗素来到枫丹白露从事装饰工作。

罗索为了适应法国宫廷趣味,画风有所变化,人体除了仍被拉长外,画面显得格外精致优美。

当地的雕刻家和画家在他及其它意大利样式主义画家的领导下进行枫丹白露宫的装饰,逐渐形成了"枫丹白露派"。

这个流派创造了灰泥高浮雕与绘画相结合的新的装饰效果,追求优雅、抚媚。

以著名的法朗索瓦一世长廊为例,绘画周围的高浮雕人物仿佛要从墙壁上跳出来。

另外,缠绕在画框边上的如皮革般卷曲折叠的装饰母题也是由他们始创的,后来在整个欧洲都十分流行。

如果说尚博尔宫是法国文艺复兴建筑最初的尝试的话,那么罗浮宫的方形庭院就是其盛期的代表作了。

罗浮宫原先只是一中世纪要塞,1527午,法朗索瓦一世决定对它进行改造,但直到他去世才开始动工。

该工程的建筑师皮埃尔·莱斯科(PierreLescot,约1510--1578)虽没到过意大利,但却精通古

典建筑的原则,他设计了这庞大宫殿中最古老的东部方形庭院。

莱斯科不仅自如地运用了柱式体系,而且周密地考虑了各种建筑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使人联想起意大利建筑的风格,加上当时著名雕刻家古戎(JeanGoujon,约1510--约1565)的雕刻装饰,使该建筑立面显得更加精美无比,富丽堂皇。

法国文艺复兴绘画及雕刻则起步较晚。

15世纪驰名法国的大画家是富凯(JeanFouquet,约1420--1477),他是法国早期绘画的骄傲。

他自1450年起为查理七世服务,在路易十一时获得"国王画师"的称号。

富凯一生的作品不少,但他从不签名,这给确定他的作品带来困难。

富凯在艺术上是一位多面手,他留下的作品有油画、细密面、珐琅制品和一些素描。

墨伦双联面中的《圣母子》(约1450)是他的重要作品,其中的圣母据说是查理七世的情妇,她虽头戴珠冠,优雅端庄,但缺乏宗教气氛,颇具世俗人情味。

富凯是个划时代的人物,对后来的法国艺术的发展颇具影响。

16世纪的法国肖像画占有突出的地位,有名的画家是克卢埃父子。

让·克卢埃(JeanClouet,约1485/90--约1540/41)是法朗索瓦一世的宫廷画师和侍臣,他描绘了不少当时的显贵名流。

《法朗索瓦一世像》(约1525--30)是他的成功之作。

他的儿子法朗索瓦·克卢埃(FrangoisCloueL约1510--1572)也是一位颇受宫廷欢迎的肖像画家,《奥地利的伊莉沙白像》(1571)是他最优秀的一件作品。

从克卢埃父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娴熟的绘画技法和善于捕捉人物神态、善于表现个性的能力,这也是法国肖像画家的长处。

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前面提到的古戎和皮隆(GermainPilon,约1525--1590)。

古戎的杰作足他为巴黎贞洁泉所作的六块浮雕《山林水泽女神》(1549)。

作品取材干古希腊神话故事,古戎以精湛的技巧刻划了女神们的轻盈的姿态。

人物造型充满活力,虽然构图的空间狭小,但无任何局促之感。

雕刻家对衣纹的处理十分自然流畅,将女性的韵味展现得无比完美,整个浮雕洋溢着清新的古典气息。

←《山林水泽女神》(1549)

皮隆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陵墓雕刻上。

他最有名的一件件作品是为亨利二世及其妻子的陵墓创作的雕刻。

该作品将国王夫妇雕刻成躺着的裸体像,表现了永恒的主题。

4、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

从13此纪开始,西班牙就拥有意大利南部的大片上地,所以西班牙在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等领域都与意大利有着广泛的接触。

15、16世纪西班牙建筑始终受意大利建筑样式的影响。

当然,与欧洲其它国家一样,西班于强大的哥特式传统使它的文艺复兴建筑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加上阿拉伯风格的传入,于是产生了一种所谓"银器式"的建筑样式,意思是这种样式的建筑具有银器般精雕细琢的外貌,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图书馆的人口立面足最好的例证。

《耶稣复活》

(1549)

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最早出现在加泰罗尼亚和巴伦西亚。

15世纪,这两个地区资本主义萌芽较早出现,在艺术上与意大利、尼德兰交流密切。

但真正代表西班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