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4982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docx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

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重点)

3.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

(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区域可持续发展

阅读教材P34,完成下列问题:

1.内容

2.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

3.水土流失

(1)概念: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我国分布:

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正误判断: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

(2)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荒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等。

(  )

(3)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

(4)南方低山丘陵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  )

【提示】 

(1)× 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属于环境污染。

(3)√ 水土流失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4)×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教材整理2 水土流失的原因

阅读教材P34~P36,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

(2)降水集中,多暴雨。

(3)植被稀少。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1)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致使黄土高原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原被毁掉,地表抗侵蚀性大大减弱。

(2)不合理利用土地,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填空:

(1)黄土高原位于______以西,乌鞘岭以东,________以北,古长城以南。

(2)黄土地貌主要有________、黄土墚、黄土峁三种类型。

(3)黄土高原地势由________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m,地面破碎、________、谷坡陡峭。

【提示】 

(1)太行山 秦岭

(2)黄土塬

(3)西北向东南 沟谷纵横

教材整理3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

阅读教材P36~P39,完成下列问题:

1.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植树种草。

(2)工程措施

(3)治理模式: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正误判断:

(1)水土流失使当地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  )

(2)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

(  )

(3)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

(  )

(4)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

(  )

(5)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  )

【提示】 

(1)√ 水土流失使肥力较高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2)×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3)× 轮荒耕作会加剧水土流失。

(4)× 植树造林是生物措施。

(5)× 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拦截坡面径流,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材料一 宁夏六盘山地区曾经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近年来随着生态逐渐转好,这里清新空气和古朴乡村正成为游客“自驾游”“乡村游”“避暑游”等休闲旅游的新去处,仅4月份游客量就超过了10万人。

材料二 ××县地处宁夏六盘山东麓,上世纪8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只有3%,当地百姓回忆说,以前山是和尚头,有沟没水流,连本地人都待不住,更别说外地人来旅游了。

而如今,经过30多年的持续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到26.2%。

阳春四月,山上90多万亩、6000多株成林的山桃、山杏花次第开放,加上山间形成的瀑布景观,已成为彭阳的生态旅游“招牌”。

探讨:

六盘山地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位于黄土高原,受地形、土壤、气候的影响,再加上植被的破坏,使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探讨:

六盘山地区由水土流失严重区变为休闲旅游新去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六盘山地区植被逐渐得以恢复,生态环境得到好转,吸引了人们前来旅游、观光。

1.自然原因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地貌、黄土、气候和植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具体分析见下表:

原因

产生的影响

土质疏松

容易被侵蚀,为水土流失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冲击力大,水流速度快,为水土流失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

地貌形态不稳定

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易引起侵蚀和崩塌

植被覆盖差

地表疏松的土壤缺少植被根系的保护,易被侵蚀

2.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植被破坏又是人为原因的主要方面。

具体分析见下表:

原因

产生的影响

过度开垦

为解决粮食问题而进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

过度放牧

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草类的保护

毁林和樵采

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露天开矿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战乱和营造

宫殿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用来作为建筑材料

滥用土地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开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1.下面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的地貌景观图。

读图,回答

(1)~(3)题。

图甲           图乙

(1)图中B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人口稠密D.水体污染

(2)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A.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植被破坏

B.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3)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和减缓水土流失,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乙中的景观特点可知,B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和土地不合理利用。

(2)题,该地区人口较多,B项错,C、D项均为自然原因。

第(3)题,现代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答案】 

(1)B 

(2)A (3)C

2.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局部地区地形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乙地形区突出的地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该地表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下图为甲、乙地形区地理环境自然要素关联图,将下列选项前面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使知识体系成立。

【导学号:

73360043】

A.甲地形区巨厚冲积层的形成

B.农业生态条件的恶化

C.植被稀少

D.水土流失严重

E.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F.“地上河”的形成

G.黄土土质疏松

H.降水集中,多暴雨

(3)造成乙地区最突出生态问题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解析】 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确定乙位于黄土高原,甲位于华北平原。

(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2)题,利用因果关系推断,左三框为水土流失的原因,右框为水土流失产生的后果。

第(3)题,黄土高原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答案】 

(1)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

(2)左三框为C、G、H(可互换),中间一框为E,最右框为F

(3)过度放牧和樵采、过度开垦、乱伐树木、开矿以及无计划地修建窑洞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材料一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xx~2030年)的批复》原则同意《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xx~2030年)》,《规划》明确指出:

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现全国预防保护,林草植被得到全面保护与恢复,重点防治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

材料二 《规划》提出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是全面实施预防保护,促进自然修复,扩大保护林草植被覆盖,强化生产建设活动和项目水土保持管理。

二是在水土流失地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坡耕地、侵蚀沟及崩岗的综合整治,重点突出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及水土流失相对严重地区的治理。

三是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

探讨:

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成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提示】 首先这些地区从地形地貌上易被侵蚀,如黄土土质疏松、岩溶区易被溶蚀;其次这些地区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为流水侵蚀提供了动力条件;三是这些地区过去或现在地表植被遭到大量破坏。

探讨:

《规划》为何强化生产建设活动和项目水土保持管理相结合?

【提示】 水土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造成的,只有把生产建设和水土保持结合起来,把当地脱贫致富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1.水土流失的危害

(1)对水土流失源头地区的影响

主要考虑流水的侵蚀和搬运所产生的影响。

如养分流失、土地贫瘠,农业减产,泥石流,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

(2)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主要考虑流水沉积所产生的影响。

如河床抬高,湖泊、河流淤积,防洪难度增加。

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措施

功能

工程措施

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

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

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农业技

术措施

深耕改土、粮草间作、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

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

3.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黄土高原人民总结出来的治理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针对不同的地貌(塬、沟、坡)治理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3.读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回答下列问题。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

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

________处:

打坝淤地;________处:

植树种草;

________处:

修筑梯田;________处:

平整土地。

(2)甲、乙、丙三地,____________地最适宜建窑洞,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号:

73360044】

(3)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在开发本地矿产资源时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只重视工程措施,而忽视生物措施,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解析】 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沟谷处打坝淤地;在缓坡地植树种草;在一些塬面上,平整土地。

图中a为塬,b、c为坡,d为沟。

丙地位于南坡,光照条件好,且位于山脊附近,地势较高,不易积水,适宜建窑洞。

本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在开发煤炭资源、发展经济时,一定注意生态保护;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时一定要兼顾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

【答案】 

(1)d b c a

(2)丙 丙地位于南坡,光照条件好,冬季风影响小,且地势较高,不易积水,适宜建窑洞

(3)煤炭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4)水土流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洪水和泥沙会冲毁工程,造成更大的危害。

4.甘肃省××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

原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多年来定西人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该地区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2)请将下列农业立体开发的项目,与图中适当数码对应(用字母代表):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A.修筑梯田B.植树造林

C.退耕还草D.发展大棚农业

(3)简析定西农业立体开发模式所带来的显著效益。

(4)如今当地农民的生活用能相当一部分来自人工沼气,发展人工沼气有何好处?

(至少答四条)

【解析】 第

(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与该地区的土壤特性、降水特点、地形及植被有关。

(2)题,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的立体开发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图中可以看出:

①地为耕地,并且在山坡上,应该修筑梯田;②地为草地,应该退耕还草;③地是较为平坦的地区,可以发展大棚农业;④地坡度大、海拔高,应该植树造林。

第(3)题,农业立体开发模式所带来的显著效益应该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发展沼气不但可以为农民提供燃料,减少植被的破坏,而且还可以增加有机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 

(1)该地区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地表沟壑纵横,植被覆盖率低。

(2)A C D B

(3)①山顶与山坡的林草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②农、林、牧、果、蔬业得到协调发展,农业产值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达到致富的目标。

(4)①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②扩大了有机肥来源,实现有机肥料还田;③有利于解决燃料、饲料、肥料的矛盾,促进畜牧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⑤减少森林砍伐和牛羊对草地的破坏,有利于保护林草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与土地的坡度关系密切。

读图,完成1~2题。

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2.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导学号:

73360045】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解析】 读图可知,随着坡度的增大,坡面侵蚀强度先增大后降低;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坡度在0°~40°,随坡度增加,坡面水流速度加快,坡面侵蚀强度增强;坡度在40°~90°,随坡度增加,坡面受雨面积减小,坡面水量小,侵蚀强度减弱。

【答案】 1.C 2.D

对点训练2 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  )

①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②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河” 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使当地成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 水土流失使肥力较高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形成“地上河”;水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力降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多发;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形成的。

【答案】 C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4~5题。

4.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保持水土       B.改良土壤

C.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5.关于a、b、c、d四处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导学号:

73360046】

A.a处发展粮食生产

B.b处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C.c处植树造林

D.d处打坝建库

【解析】 第4题,保持水土是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

第5题,b处为缓坡,可开辟为梯田,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少,不适合种植水稻。

【答案】 4.A 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