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515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docx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研究分析

临床路径每年的总结、分析

 

 

————————————————————————————————作者:

————————————————————————————————日期:

 

近年来,我们针对挠远骨折的分类,?

、、等进行了从技术要求,医辅运用,夹托板和骨位垫、固定时间与功能训练等进行了修订,从而维护了技术操作的严肃和医疗风格的严谨,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

每年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

年平均诊治?

、?

、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

余人。

急诊处置以“?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诊治?

人次,其中?

人次,整复病例?

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中医药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

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

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

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正骨手法、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在2010年度,难点体现在:

1、患者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远端肿胀明显。

2、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骨位较好,但是3天后来院复查时,可见骨折移位,影响骨折复位效果。

3、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束带的松紧度合适,但是随着肿胀加重,束带也就显得太紧,有些病人会出现张力性水泡,严重时会出现缺血性肌挛缩。

4、行小夹板、中立板固定后,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瘙痒,不能耐受的患者会自行去除外固定,从而引起骨折移位。

5、当骨折稳定后,去除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发现患者患侧腕、肘、肩关节功能较差。

针对这些难点,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

年平均诊治?

、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余人。

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0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

人次,整复?

、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

较2010年度有所提高。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

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

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

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临床路径的建立。

运用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正骨手法、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

在2010年度,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

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2012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

年平均诊治?

、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余人。

急诊处置以“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2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1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2012年度急诊?

人次,其中初诊?

人次,复诊14137人次。

整复?

、人次,整复成功率84%。

各个指标较上年均不同程度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

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

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

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针对目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我们科室已设计出一种带牵引功能的改良中立板,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及方法也得到专家的认可,不久将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三)疗效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改良中立板的临床运用,结合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在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治中,在2012年度,难点体现在:

1、患者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远端肿胀明显。

2、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手法复位后,骨位较好,但是3天后来院复查时,可见骨折移位,影响骨折复位效果。

3、行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束带的松紧度合适,但是随着肿胀加重,束带也就显得太紧,有些病人会出现张力性水泡,严重时会出现缺血性肌挛缩。

4、行小夹板、中立板固定后,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瘙痒,不能耐受的患者会自行去除外固定,从而引起骨折移位。

5、当骨折稳定后,去除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发现患者患侧腕、肘、肩关节功能较差。

针对这些难点,通过指导患者早期正确地进行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在复位的过程中,重视理筋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程度,早期进行掌指关节的主动运动也有助于骨折远端肿胀的减轻。

在2012年度,通过我们复位手法的改进及早期功能锻炼理念的建立,患者出现骨折后期患侧肩、肘、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病例明显减少,骨折远端的肿胀程度也减轻。

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2012年度,针对目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容易出现骨折再移位的情况,我们科室已设计出一种带牵引功能的改良中立板,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及方法也得到专家的认可,不久将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现在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外固定后出现皮肤瘙痒及因继续肿胀出现束带过紧的难点还在解决中,通过转移注意力以缓解局部瘙痒,密切观察指端的循环、感觉,若出现指端发麻、疼痛持续加重需及时调整外固定。

2009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

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

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09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09年度急诊33926人次,其中初诊20423人次,复诊13503人次,整复病例2785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也有在多家综合医院整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存在,作为省级骨伤科专科医院,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

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

在2009年度,我科室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这三点,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实践,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嘱患者定期复查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

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

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对比优势病种的诊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35443人次,整复3358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09年度均有所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严格掌握适应症,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正确、合理地运用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及临床的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

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

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在2010年度,全科室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

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

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10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1年度急诊37395人次,其中初诊23258人次,复诊14137人次。

整复4243人次,整复成功率84%。

各个指标均有所提高。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的同时,严格掌握掌握适应症、熟悉解剖、钻研骨伤科正骨12法,解决复位困难的难题。

经过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在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在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骨折的诊治中,难点体现在复位困难、固定不稳,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复查主要情况及处理:

夹板松紧度、张力性水泡、移位情况、疼痛、肿胀、患肢感觉。

在2009年度,我科室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这三点,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实践,严格掌握适应症,外固定不稳的现象基本解决,早期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嘱患者定期复查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在2010年度,全科室参与新鲜闭合性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客观评价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本病种疗效,完善我们的诊疗常规与流程,从而改进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节约医疗时间,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在2011年度,外固定不牢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预防已基本解决,手法复位仍是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掌握适应症、熟悉解剖、钻研骨伤科正骨12法。

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解决这一难题。

2009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

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

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09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09年度急诊33926人次,其中初诊20423人次,复诊13503人次,整复病例2785人次,整复成功率75﹪。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拇指外展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我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是受伤后即来我院就诊的病人,也有在多家综合医院整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存在,作为省级骨伤科专科医院,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和观察,我们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优化后的诊疗方案,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难点主要是固定困难,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折端内收,折端向桡、背侧成角畸形,最后致虎口变窄,拇指外展。

背伸功能受阻,力量减弱。

固定不稳定时,可与手法复位后采用短臂石膏管固定,第一掌骨皮牵引或者拇指远节指骨骨牵引,以防止再移位。

在2009年度,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桡、背侧放置压垫,可以减少远折端内收后引起的虎口变窄。

为减少拇指外展板对皮肤的直接压迫,内侧可垫棉垫。

第一掌骨基底部背、桡侧放置压垫,若骨折移位大时,会出现压迫性溃疡。

2010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

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

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0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2009年度取得了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0年度急诊35443人次,整复3358人次,一次整复成功率82.5%,较2009年度各指标有增加。

(二)诊疗项目情况:

1、我科在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上采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并指导伤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密切观察伤肢循环,减少并发症。

2、在药物治疗上,体现骨伤科伤科方药的优势,早期给予口服七味三七口服液、创伤消肿片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期口服归香正骨丸以续筋接骨,晚期口服血藤当归胶囊、双龙接骨丸以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3、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以了解骨位及骨折愈合情况。

(三)疗效评估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均是关节部位的骨折,需尽量解剖复位,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密切观察伤肢循环,减少并发症,通过一套比较合理和安全的诊疗模式,把我院特色的骨伤科正骨手法、骨伤科伤科方药、临床的康复训练结合起来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四)难点评析与整改措施:

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难点主要是固定困难,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复位容易,但固定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远折端内收,折端向桡、背侧成角畸形,最后致虎口变窄,拇指外展。

背伸功能受阻,力量减弱。

固定不稳定时,可与手法复位后采用短臂石膏管固定,第一掌骨皮牵引或者拇指远节指骨骨牵引,以防止再移位。

在2009年度,针对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桡、背侧放置压垫,可以减少远折端内收后引起的虎口变窄。

为减少拇指外展板对皮肤的直接压迫,内侧可垫棉垫。

第一掌骨基底部背、桡侧放置压垫,若骨折移位大时,会出现压迫性溃疡。

在2010年度,我们选用拇指外展板固定,密切观察伤肢的肿胀、疼痛、循环及皮肤情况,减少并发症。

2011年度骨伤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年度总结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我院骨伤科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新鲜、陈旧性骨折与脱位、运动创伤及急性软组织损伤进行诊疗;并对骨伤科合并症、并发症进行紧急救治,根据病人病情安排住院诊疗。

年平均诊治30000余人次,手法整复骨折、脱位5000余人。

急诊处置以“骨伤科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使用本院内服外敷的特效中药,伤后个体化功能训练等规范且具有中医优势与特色、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病员得到优质的服务并获得最佳的疗效。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作为我科室的优势病种,对此我科有专门的诊疗方案,充分体现我院的优良中医传承,开展了一整套中西医互补,优势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的治疗模式。

在2011年度,优势病种的诊治较上年较好成绩和疗效,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业绩。

(一)病例诊治情况总结:

在2011年度急诊37395人次,其中初诊23258人次,复诊14137人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