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5192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9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docx

硫酸设备施工方案综述

A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加工项目160万t/a硫酸工程编号:

致:

吉林梦溪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广西金川项目监理部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广西金川160万吨硫酸工程

设备安装施工方案

文件编号:

BY/安-QH04-2012

 

批准:

审核:

编制:

 

八冶建设集团广西金川工程指挥部安装项目部

1、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

160万t/a硫酸工程

设计单位:

中国蒽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

广西金川有色金属公司

监理单位:

吉林梦溪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八冶建设集团广西金川工程安装项目部

项目地点:

广西防城港市企沙镇金川工业园区内

工程子项包括烟气净化,烟气脱硫,干吸,转化,废酸废水,综合管网,综合楼,循环水,风机房,风机循环水,雨水收集池11个子项,各类泵、风机、槽罐为177台。

1.2质量目标:

符合设计要求、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单位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1.3工期目标:

严格按照进度计划要求,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施工,确保于2013年3月30日完成本合同范围内的全部施工内容。

1.4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严格按照GB/T28001-2001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依据八冶公司颁布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作业指导书》对本项目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管理,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机械事故、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发生,千人负伤率控制在3‰以内。

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施工现场保持整洁有序,定期检查,树立文明施工的良好形象,创文明工地。

严格按照GB/T24001-2004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八冶公司颁布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本项目的环境进行管理,控制污染,确保现场噪音、污水、粉尘及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

2、编制依据

2.1广西金川160万t/a硫酸工程合同文件。

2.2中国恩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施工图。

2.3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及相关法律、法规。

GB50231-200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5-2010《压缩机、风机、泵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3542-2007《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GB50236-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50484-2008《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2.4八冶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办法/作业指导书》等企业标准。

2.5我公司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机械设备装备情况。

2.6我公司承担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3、工程量

3.1烟气净化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稀酸冷却塔

3台

2

一级洗涤器泵

2台

3

气体冷却塔泵

2台

4

二级洗涤器泵

2台

5

压滤机

1台

6

上清液输送泵

2台

7

电除雾器冲洗水泵

2台

8

Na2SiO3溶液泵

2台

9

Na2SiO3溶液输送泵

2台

10

污酸输送泵

2台

11

共计

20台

3.2干吸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干燥酸冷却器

2台

2

最终吸收酸循环泵

4台

3

最终吸收酸冷却器

2台

4

成品酸冷却器

2台

5

地下槽泵

2台

6

空气过滤器

2台

7

SO2风机

2台

8

空气风机

2台

9

共计

18台

3.3循环水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立式泵

4台

2

过滤器

2台

3

共计

6台

3.4风机循环水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立式泵

2台

2

过滤器

1台

3

共计

3台

3.5转化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省煤器

4台

2

共计

4台

3.6废酸废水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污酸提升泵

2台

2

硫化反应槽

4台

3

硫化滤液提升泵

4台

4

石灰石反应槽

6台

5

离心机

2台

6

硫化段浓密机底流泵

6台

7

Na2S溶解槽

2台

8

Na2S溶液加压泵

2台

9

通风机

2台

10

石膏底流给料泵

4台

11

石灰石浆化槽

2台

12

石灰石浆输送泵

2台

13

污水提升泵

4台

14

中和槽

8台

15

氧化槽

4台

16

中和段污水提升泵

4台

17

除氟反应槽

2台

18

中和段污泥回流泵

4台

19

中和段污泥提升泵

4台

20

除氟段污泥回流泵

2台

21

除氟段污泥提升泵

2台

22

污泥浓缩池底流泵

2台

23

中间水加压泵

4台

24

膜过滤器F=93㎡

4台

25

膜过滤器底流提升泵

2台

26

中水回用泵

2台

27

预碱化槽Ⅰ

1台

28

石灰乳制备槽

2台

29

石灰乳输送泵

2台

30

铁盐制备槽

2台

31

铁盐计量泵

2台

32

PAM制备槽

2台

33

PAM计量泵

2台

34

回水箱

1台

35

空气储罐

1台

36

稀盐酸储罐

1台

37

过滤器盐酸清洗泵

2台

38

稀硫酸储罐

1台

39

稀硫酸泵

2台

40

除砷段事故水泵

2台

41

预碱化槽Ⅱ

1台

42

除氟段吸水池储罐

2台

43

铝盐制备槽

2台

44

Na2S溶液投加泵

2台

45

铝盐计量泵

2台

46

配Na2S溶液循环泵

2台

47

除氟段事故水泵

2台

48

管道混合器

4台

49

共计

126台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根据施工需要收集项目必需的标准规范及标准图集等。

4.1.2本工程设计到的各专业施工图纸:

4.1.3施工前对项目部所有职能人员和施工班组进行交底,组织项目部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学习和自审,并参加图纸会审。

4.1.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建设单位要求,编制详细且指导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网络计划、项目质量计划、环境管理计划、安全管理计划。

4.2人力资源准备

4.2.1在劳动力的配备上要结合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能充分体现作业性强、工种技能要求高及各工种相互配合的特点。

4.2.2项目部对作业班组实行包工制,并签定项目劳务合同,以明确各自的责、权、利,确保项目劳务合同的全面履行。

4.2.3为确保工程工期,须按照开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及时地组织劳动力进场,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编制各主要节点的施工计划。

做到合理利用劳动力,定期检查工程进度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力量,为工程施工提供保证,尽量避免出现空闲操作面。

4.2.4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每班工作10小时,高峰期采用两班倒班作业。

4.3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施工机械设备根据工程需要配置,并经调试运转合格后投入使用。

检测设备应根据专业方面需要配置,并经校检合格后投入使用。

所有施工设备首次进场时,须通过建设单位相关人员检查。

4.4施工现场准备

4.4.1临时建筑、运输道路、水源、电源、蒸汽、压缩空气和照明等,应能满足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需要;

4.4.2安装过程中,宜避免与建筑或其他作业交叉进行;

4.4.3应有防尘、防雨和排污的措施;

4.4.4应设置消防设施;

4.4.5应符合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4.5设备、构配件入场前准备

4.5.1相关人员应做好配合,尽早确定工程所需设备、构配件的种类、规格、用量和需用日期,将用设备、构配件计划通知甲乙双方有关部门,使各方面为工程开工作好充分的设备、构配件供应,从计划、供应、采购、保管、使用五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并接受业主及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

4.5.2凡进场设备、构配件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必要时还需出具材质复检报告,不合格产品一律严禁使用。

5、施工方案

5.1设备基础放线、设备就位、找正和调平(通用部分)

5.1.1机械设备就位前,应按施工图和相关建筑物的轴线、边缘线、标高线,划定安装的基准线。

5.1.2相互有连接、衔接或排列关系的机械设备,应划定共同的安装基准线,并应按设备的具体要求埋设中心标板或基准点。

中心标板或基准点的埋设应正确和牢固,其材料宜选用铜材或不锈钢材。

5.1.3平面位置安装基准线与基础实际轴线或与厂房墙、柱的实际轴线、边缘线的距离,其允许偏差为±20mm。

5.1.4机械设备定位基准的面、线或点与安装基准线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0.4的规定。

5.1.5机械设备找正、调平的测量位置,当随机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宜在下列部位中选择:

1机械设备的主要工作面;

2支承滑动部件的导向面;

3轴颈或外露轴的表面;

4部件上加工精度较高的表面;

5机械设备上应为水平或垂直的主要轮廓面;

6连续输送设备和金属结构宣选在主要部件的基准面的部位,相邻两测点间距离不宜大于6m。

5.1.6机械设备找正、调平的定位基准的面、线或点确定后,其找正、调平应在确定的测量位置上进行检验,且应做好标记,复检时应在原来的测量位置。

5.1.7机械设备安装精度的偏差,宜符合下列要求:

1能补偿受力或温度变化后所引起的偏差;

2能补偿使用过程中磨损所引起的偏差;

3不增加功率损耗;

4使转动平稳;

5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5.2设备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通用部分)

5.2.1地脚螺栓

5.2.1.1安装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图4.1.1),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脚螺栓在安放前,应将预留孔中的杂物清理干净;

2地脚螺栓在预留孔中应垂直;

3地脚螺栓任一部分与孑L壁的间距不宜小于15mm;地脚螺栓底端不应碰孔底;

4地脚螺栓上的油污和氧化皮等应清除干净,螺纹部分应涂上油脂;

5螺母与垫圈、垫圈与设备底座间的接触均应紧密;

6拧紧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其露出的长度宜为2~3个螺距;

7应在预留孔中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拧紧地脚螺栓,各螺栓的拧紧力应均匀。

5.2.1.2安装“T”形头地脚螺栓(图4.1.2),应符合下列要求:

l“T”形头地脚螺栓应与“T”形头地脚螺栓用锚板配套使用;

2“T”形头地脚螺栓相关的尺寸,宜符合表4.1.2的规定;

3埋设“T”形头地脚螺栓用锚板应牢固、平正;螺栓安装前,应加设临时盖板保护,并应防止油、水、杂物掉人孔内;护管与锚板应进行密封焊接;

4地脚螺栓光杆部分和锚板应涂防锈漆;

5预留孔或护管内的密封填充物,应符合设计规定。

5.2.2垫铁

5.2.2.1找正调平机械设备用的垫铁,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无规定时,宜按GB50231-2009规范附录A的规定制作和使用。

5.2.2.2当机械设备的载荷由垫铁组承受时,垫铁组的安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个地脚螺栓的旁边应至少有一组垫铁;

2垫铁组在能放稳和不影响灌浆的条件下,应放在靠近地脚螺栓和底座主要受力部位下方;

3相邻两垫铁组间的距离,宜为500~1000mm;

4设备底座有接缝处的两侧,应各安放一组垫铁;

5.2.2.3垫铁组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承受载荷的垫铁组,应使用成对斜垫铁;

2承受重负荷或有连续振动的设备,宜使用平垫铁;.

3每一垫铁组的块数不宜超过5块;

4放置平垫铁时,厚的宜放在下面,薄的宜放在中间;

5垫铁的厚度不宜小于2mm;

6除铸铁垫铁外,各垫铁相互间应用定位焊焊牢。

5.2.2.4每一垫铁组应放置整齐平稳,并接触良好。

机械设备调平后,每组垫铁均应压紧,并应用手锤逐组轻击昕音检查。

对高速运转机械设备的垫铁组,当采用0.05mm塞尺检查垫铁之间和垫铁与设备底座面之问的间隙时,在垫铁同一断面两侧塞人的长度之和不应大于垫铁长度或宽度的1/3。

5.2.2.5机械设备调平后,垫铁端面应露出设备底面外缘;平垫铁宜露出10~30mm;斜垫铁宜露出10~50mm。

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

5.2.2.6安装在金属结构上的设备调平后,其垫铁均应与金属结构用定位焊焊牢。

5.2.3灌浆

5.2.3.1预留地脚螺栓孔或机械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的灌浆,其配制、性能和养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的有关规定。

5.2.3.2预留地脚螺栓孔灌浆前,灌浆处应清洗洁净;灌浆宜采用细碎石混凝土,其强度应比基础或地坪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灌浆时应捣实,不应使地脚螺栓歪斜和影响机械设备的安装精度。

5.2.3.3灌浆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但用于固定垫铁或防止油、水进入的灌浆层,其厚度可小于25mm。

5.2.3.4灌浆前应敷设外模板。

外模板至设备底座外缘的间距不宜小于60mm;模板拆除后,表面应进行抹面处理。

5.2.3.5当机械设备底座下不需全部灌浆,且灌浆层需承受设备负荷时,应设置内模板。

5.3泵类设备安装(动设备安装)

5.3.1泵的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1整体出厂的泵在防锈保证期内,其内部零件不宜拆卸,只清洗外表。

当超过防锈保证期或有明显缺陷需拆卸时,其拆卸、清洗和检查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当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1.1拆下叶轮部件应清洗洁净,叶轮应无损伤;

5.3.1.1.2冷却水管路应清洗洁净,并应保持畅通;

5.3.1.1.3管道泵和共轴式泵不宜拆卸;

5.3.1.2解体出厂的泵的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2.1泵的主要零件、部件和附属设备、中分面和套装零件、部件的端面不得有擦伤和划痕;轴的表面不得有裂纹、压伤及其它缺陷。

清洗洁净后应去除水分并应将零件、部件和设备表面涂上润滑油和按装配的顺序分类放置;

5.3.1.2.2泵壳垂直中分面不宜折卸和清洗。

5.3.2整体安装的泵,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1000,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1000,并应在泵的进出口法兰面或其它水平面上进行测量;解体安装的泵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0.05/1000,并应在水平中分面、轴的外露部分、底座的水平加工面上进行测量。

5.3.3泵的找正应符合下列要求:

5.3.3.1驱动机轴与泵轴、驱动机轴与变速器轴以联轴器连接时,两半联轴器的径向位移、端面间隙、轴线倾斜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当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5.3.3.2驱动机轴与泵轴以皮带连接时,两轴的平行度、两轮的偏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5.3.4高转速泵或大型解体泵安装时,应测量转子叶轮、轴套、叶轮密封环、平衡盘、轴颈等主要部位的径向和端面跳动值,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5转子部件与壳体部件之间的径向总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6叶轮在蜗室内的前轴向、后轴向间隙、节段式多级泵的轴向尺寸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多级泵各级平面间原有垫片的厚度不得变更。

高温泵平衡盘(鼓)和平衡套之间的轴向间隙,单壳体节段式泵应为0.04-0.08mm。

5.3.7叶轮出口的中心线应与泵壳流道中心线对准;多级泵在平衡盘与平衡板靠紧的情况下,叶轮出口的宽度应在导叶进口宽度范围内。

5.3.8滑动轴承轴瓦背面与轴瓦座应紧密贴合,其过盈值应在0.02-0.04mm的范围内;轴瓦与轴颈的顶间隙和侧间隙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9滚动轴承与轴和轴承座的配合公差、滚动轴承与端盖间的轴向间隙以及介质温度引起的轴向膨胀间隙、向心推力轴承的径向游隙及其预紧力,均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

当无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执行。

5.3.10组装填料密封径向总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当无规定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填料压紧后,填料环进液口与液封管应对准或使填料环稍向外侧。

5.3.11机械密封、浮动环密封、迷宫密封及其它形式的轴密封件的各部间隙和接触要求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当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5.3.12轴密封件组装后,盘动转子转动应灵活;转子的轴向窜动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13双层壳体泵的内壳。

外壳组装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保持对中;双头螺栓拧紧的拉伸量和螺母旋转角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5.3.14泵试运转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4.1驱动机的转向应与泵的转向相符;

5.3.14.2应查明管道泵和共轴泵的转向;

5.3.14.3应检查屏蔽泵的转向;

5.3.14.4各固定连接部位应无松动;

5.3.14.5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有预润滑要求的部位应按规定进行预润滑;

5.3.14.6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可靠;

5.3.14.7盘车应灵活、无异常现象。

5.3.15泵启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5.1离心泵应打开吸入管路阀门,关闭排出管路阀门;高温泵和低温泵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5.3.15.2泵的平衡盘冷却水管路应畅通;吸入管路应充满输送液体,并排尽空气,不得在无液体情况下启动;

5.3.15.3泵启动后应快速通过喘振区;

5.3.15.4转速正常后应打开出口管路的阀门,出口管路阀门的开启不宜超过3min,并将泵调节到设计工况,不得在性能曲线驼峰处运转。

5.3.16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6.1各固定连接部位不应有松动;

5.3.16.2转子及各运动部件运转应正常,不得有异常声响和摩擦现象;

5.3.16.3附属系统的运转应正常;管道连接应牢固无渗漏;

5.3.16.4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70℃;滚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80℃;特殊轴承的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16.5各润滑点的润滑油温度、密封液和冷却水的温度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油不得有渗漏和雾状喷油现象;

5.3.16.6泵的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分仪表均应灵敏、正确、可靠;

5.3.16.7机械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5mL/h,填料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下表规定,且温升应正常;杂质泵及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介质的泵,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设计的规定值;

5.3.16.8工作介质比重小于1的离心泵,用水进行试运转时,应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且水流量不应小于额定值的20%;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颗粒等介质进行运转的泵,其试运转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16.9低温泵不得在节流情况下运转;

5.3.16.10需要测量轴承体处振动值的泵,应在运转无汽蚀的条件下测量;振运速度有效值的测量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二执行;

5.3.16.11泵在额定工况点连续试运转时间不应小于2h;高速泵及特殊要求的泵试运转时间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3.17泵停止试运转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7.1离心泵应关闭泵的入口阀门,待泵冷却后应再依次关闭附属系统的阀门;

5.3.17.2高温泵停车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停车后应每隔20-30min盘车半圈,直到泵体温度降至50℃为止;

5.3.17.3低温泵停车时,当无特殊要求时,泵内应经常充满液体;吸入阀和排出阀应保持常开状态;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的低温泵,液位控制器和泵密封腔内的密封液应保持泵的灌泵压力;

5.3.17.4输送易结晶、凝固、沉淀等介质的泵,停泵后,应防止堵塞,并及时用清水或其它介质冲洗泵和管道;

5.3.17.5应放净泵内积存的液体,防止锈蚀和冻裂。

5.4风机类设备安装(动设备安装)

5.4.1风机的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5.4.1.1应将机壳和轴承箱拆开并清洗转子、轴承箱体和轴承;但叶轮直接装在电动机轴上的风机可不拆卸;

5.4.1.2轴承的冷却水管路应畅通,并应对整个系统进行试压,试验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当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其压力不应低于0.4MPa

5.4.1.3调节机构应清洗洁净,其转动应灵活。

5.4.2轴承箱的找正、调平应符合下列要求:

5.4.2.1轴承箱与底座应紧密结合;

5.4.2.2整体安装的轴承箱的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1000;并应在轴承箱中分面上进行测量,其纵向安装水平也可在主轴上进行测量;

5.4.2.3左、右分开式轴承箱的纵向和横向安装水平,以及轴承孔对主轴轴线在水平面的对称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每个轴承箱中分面的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4/1000;

每个轴承箱中分面的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8/1000;

主轴轴颈处的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04/1000;

轴承孔对主轴轴线在水平面内的对称度偏差不应大于0.06mm,可测量轴承箱两侧密封径向间隙之差不应大于0.06mm。

5.4.3具有滑动轴承的通风机、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2.2条的规定外,尚应使轴瓦与轴颈的接触弧度及轴向接触长度、轴承间隙和压盖过盈量均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不符合规定时,应进行修刮和调整。

当无规定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轴瓦表面与轴颈接触应均匀;接触弧面不应小于60°;接触面与非接触面之间不应有明显的界限。

轴向接触长度不应小于轴瓦长度的80%;

二、轴承推力瓦与主轴推力盘的接触应均匀,其接触面面积不应小于止推面积的70%;

三、轴瓦与轴颈之间的径向总间隙宜为轴颈直径的2/1000~3/1000;

四、轴瓦与压盖之间的过盈量宜为0.03~0.06mm。

第3.2.4条机壳组装时,应以转子轴线为基准找正机壳的位置;机壳进风口或密封圈与叶轮进口圈的轴向插入深度S1和径向间隙S2应调整到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图3.2.4),同时尚应使机壳后侧板轴孔与主轴同轴,并不得碰刮。

当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轴向插入深度应为叶轮外径的10/1000;径向间隙应均匀,其间隙值应为叶轮外径的1.5/1000~3/1000(外径小者取大值)。

高温风机尚应预留热膨胀量。

第3.2.5条电动机与离心通风机找正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两半联轴器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对具有滑动轴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