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招聘试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519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招聘试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招聘试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招聘试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招聘试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招聘试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招聘试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招聘试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招聘试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招聘试题及解析网络整理版.docx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招聘试题

  及解析网络整理版

  第1题:

患有痛风的病人的关节中,沉积着由过量尿酸形成的结晶。

由于一种新药可以直达关节部位,破坏这些结晶体,并阻止其继续形成,因此,这种新药将能够有效治愈痛风病。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项未陈述的前提?

()

  A.这种新药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

  B.不同年龄的人需要服用不同量的新药

  C.这些过量尿酸形成的结晶是痛风病的原因,而非结果

  D.健康人群的关节中,也会沉积这些由过量尿酸形成的结晶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前提预设型题目。

题干认为,新药可以破坏结晶体,因此可治愈痛风病。

这一结论的得出,是以“结晶体”为“痛风病”之原因为前提的,否则即使破坏了结晶体,也不能治愈痛风病。

故选C。

  第2题:

中国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曾经有:

①竹简,②青铜器,③帛书,④甲骨,⑤纸张。

  它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④②⑤

  B.④②①③⑤

  C.①②④③⑤

  D.④②③①⑤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竹简出现于战国时期;青铜器出现于夏商时期;帛书大约和竹简同时出现;甲骨文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4500~5000年之前;纸是由东汉的蔡伦发明的。

故选B。

  第3题:

刚见面.张家界就责问我为何__________。

说来惭愧,二十六年来,我本来有机会一睹她的__________,只要往前再迈出半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姗姗来迟芳颜

  B.飘然而至容貌

  C.不请自来真容

  D.不期而遇面目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由句子后面“她”字,可知作者已经把张家界拟人化了,而且当作女子来描写,因此“芳颜”最合适。

二十六年来本来是有机会一睹她的芳容,但现在才来张家界,张家界自然要责怪作者来迟了。

因此第一个空应选“姗姗来迟”。

正确答案是A。

  第4题:

现况调查对象的选择原则是()。

  A.从人群中选择有某病与无某病者

  B.从人群中选择暴露与非暴露某因素者

  C.从医院和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患某病的人

  D.从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部分人群

  E、从人群中随机抽样选择部分健康人群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第5题:

下列关于公务员的处分和人事处理决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务员的处分属于公务员的人事处理决定之一

  B.警告、记过、降级和开除属于公务员的处分,撤职不属于处分,但同样属于人事处理决定

  C.取消录用不属于公务员的处分,也不属于人事处理决定

  D.免职不属于处分,不能够提出申诉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我国《公务员法》第90条规定,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

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该人事处理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

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一)处分;

  

(二)辞退或者取消录用;

  (三)降职;

  (四)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

  (五)免职;

  (六)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批准;

  (七)未按规定确定或者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

  (八)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

A项正确。

C项中取消录用不属于公务员的处分.但属于人事处理决定。

D项免职作为人事处理决定,是可以提出申诉的。

第56条规定,处分分为: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B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第6题: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量变与质变规律

  B.历史唯物论

  C.辩证法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

  【解析】

  正确答案:

C第7题:

美国有一位图书馆馆长,每天早上8点总是亲自为自己的图书馆开门,然后向第一批踏进图书馆大门的读者致意请安,在巡视一番后,才去自己的办公室。

有人告诉他,馆长不必做这些小儿科之事。

而他却认真地回答:

  “我来开门,是因为这是我一天做的事中,唯一能对图书馆真正有用的。

”从这则小故事中可以得到的启发是()。

  A.不管身居何位都要怀有一颗谦卑的心

  B.在我们心存高远的时候,不要忽略那些最朴素的实事

  C.领导者往往都只是虚有其名,并没有发挥出重要的价值

  D.坚守自己的原则是一种美德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图书馆馆长坚持每天早上亲自为读者打开大门并致意请安,这体现的是对朴素的实事加以重视的态度。

A项没有捕捉到故事真正的寓意。

C项是对文段最后一句话简单的曲解。

D项与文段中的故事没有关联。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第8题:

研究人员完成了两项记忆实验。

实验一中参试者学习40组单词。

实验二中参试者学习一系列手指信号。

两实验中,只告诉一半参试者10小时后将接受测试,实际上所有参试者都将接受测试。

只安排一部分参试者在学习和测试之间小睡。

结果发现,睡觉组参试者比不睡觉参试者表现更好;事先被告知要进行测试的参试者,测试成绩也比较高。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睡眠有助于大脑储存对将来有用的记忆信息。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反驳该结论的一项是()。

  A.实验一中参试者都是记忆力较好的、在某语言专业学习的年轻人

  B.有些被告知要进行测试的参试者,小睡时没有睡着,他们无意识地在大脑中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C.安排小睡时间的参试者,均为年龄较小的少年,而众所周知,人在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比较好

  D.实验二中部分小睡的参试者以放松的心态参加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题干的结论是睡眠有助于大脑储存对将来有用的记忆信息。

  A项谈的是实验一,与结论无关,排除。

B项,B项涉及的是“有些被告知要进行测试的参试者”,为无关选项,排除。

C项说明睡觉组成绩高另有其他原因存在,削弱了题干结论。

  D项谈的是“部分参试者”,虽有一定削弱力度,但不及C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9题:

大山中学所有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都回家吃午饭,因此,有些家在郊区的大山中学的学生不骑自行车上学。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关于大山中学的断定是必须假设的?

()

  A.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家都不在郊区

  B.回家吃午饭的学生都骑自行车上学

  C.家在郊区的学生都不回家吃午饭

  D.有些家在郊区的学生不回家吃午饭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题干是一个缺少一段的“三段论”,现在要求我们补上缺少的部分。

A项加入题干后可直接推出题干的第二部分,那么题干的第一部分就失去了作用,A项排除。

B项将题干的第一部分倒置,可以得出“骑自行车上学”=“回家吃午饭”即“不回家吃午饭的都不骑车上学”,但是与是否家在郊区无关,排除。

将C项代入题干与第一部分联合可以得到结论:

家在郊区的大山中学的学生“都”不骑自行车上学,而不是“有些”,C项不是必须假设的,排除。

将D项代入题干与第一部分联合:

所有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都回家吃午饭,有些家在郊区的学生不回家吃午饭。

由此可推出,有些家在郊区的学生不是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D项正确。

  第10题:

  ()对于文件相当于()对于铁路

  A.撰写、修建

  B.公文、道路

  C.整理、火车

  D.报告、铁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撰写文件,修建铁路。

B项公文是文件的一种,铁路是道路的一种,但顺序错误。

  第11题:

中国造纸工业所用的植物纤维原料中:

木材占20%,芦苇占13%,竹子占15%,稻麦草占22%,废纸占30%。

而在国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造纸工业所用的植物纤维原料中:

木材占90%,其他(含废纸)只有约10%,目前,世界上一般用于书写、印刷和包装的普通纸,仍旧是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约占总产量的95%,其他的纸张则为5%。

  这段文字支持的观点是()。

  A.目前造纸的原料仍然局限于植物纤维原料

  B.造纸中的植物纤维含量较少

  C.造纸可以不必以木材为主要原料

  D.我国比国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更重视保护木材资源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解答。

A项“仍然局限于”表述错误,原文为“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排除。

B项无中生有,从文中推不出废纸中植物纤维含量较少的判断。

D项也没有依据,虽然在造纸的植物纤维原料构成上,我国比国外经济比较发达国家更少地采用木材,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层面的.并不一定是缘于D项中的“更重视保护木材资源”,排除。

  第12题:

某运动品牌商城举行节日促销,顾客购物满368元即可获增一张面值为100元的代金券,该代金券可在下一次消费时,用于购买单件价格在129元以上的商品。

小张想在该商城购买4件商品,价格分别为299元、199元、119元、69元,则他至少需要支付()元。

  A.386

  B.486

  C.586

  D.686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C。

根据题意,满368元可获100元的代金券,用于购买129元以上的商品。

可以这样组合,299元和69元的一起付款共需要368元,得到一张100的优惠券去支付199元的商品,需要支付99元,还要支付另一件119元,则至少需要支付586元。

  第13题:

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及年终的决算中,人们把()视为一种理想的财政平衡的标志。

  A.结余

  B.略有赤字

  C.略有结余

  D.财政收支平衡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如果结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人们自然就会把略有结余视为一种理想的财政平衡的标志。

所以,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在于支出,略有结余”。

  (本。

由安宝蓝提供)第14题: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

  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诗歌教学中要通过反复的诵读,在诵读中感知诗歌意蕴,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15题:

根据文件形成和使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可将公文分为()。

  A.对外公文内部公文

  B.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C.上行公文平行公文下行公文

  D.呈报性公文公布性公文商洽性公文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形成和使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本题答案为B。

  第16题:

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

  A.在地球上的能源中,地热能仅次于太阳辐射能,排在第二位

  B.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以及生物质能都是可再生资源

  C.三聚氰胺是一种含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做蜜胺塑料

  D.1纳米等于二十亿分之一米,约为4~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相当于四倍原子大小,D项说法错误。

  第17题: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础不包括()。

  A.分子生物学

  B.生物物理学

  C.生物化学

  D.生物心态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第18题:

对于智力的性别差异,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男性较之女性在视觉和辨别方位能力方面比较强

  B.女性的抽象思维比男性更优秀一些

  C.男性的智力普遍比女性高

  D.男性的嗅觉普遍比女性灵敏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第19题:

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细胞成分为

  A.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未分化细胞

  B.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和未分化细胞

  C.黏液细胞和表皮样细胞

  D.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

  E、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第20题:

高气压中心附近的高空气流会向低空流动,空气在下降过程中温度会上升。

所以,高气压中心附近的天气一般是()。

  A.晴天

  B.阴天

  C.强风

  D.雷雨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高气压中心附近气流都是下沉运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比较难凝结,不宜形成降水,所以一般为晴天。

  第21题: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里强调的是()。

  A.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C.质变体现量变的成果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意思是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

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

事物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指出,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体现量变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虽然从命题表述来说四个选项都没有错误,但B项是最能符合荀子想要表达的思想。

故选B。

  第22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弘扬民族精神十分重要。

如果把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比喻为打仗的话,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占领制高点,比喻为人的躯体,这就是人的脊梁骨。

  B.今天是北京公厕实行免费使用的第一天,记者在人员最多的北京站前公厕门口看到,以前的收费窗口已是“门庭冷落”,再也看不到往日排长队的景象。

  C.大家一致认为,国务院决定批评石油部主要领导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是造成“渤海二号”事故的原因之一,这对我们河南也有教育意义。

  D.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5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A项主语残缺,后一个分句中缺乏主语,且“这”指代不明,应当改为“如果把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比喻为人的躯体,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人的脊梁骨。

”C项主宾搭配不当,造成歧义,应当改为“国务院批评石油部主要领导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是造成‘渤海二号’事故的原因之一的决定,对我们河南也有教育意义”;D项数词不当,“至少5万元以上”应当改为“至少5万元”或“5万元以上”。

故本题答案为B。

  第23题:

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略。

  第24题: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受损失,就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选项中乙方不可以要求甲方负缔约过失责任的是()。

  A.甲、乙公司经过多轮磋商对机床价格达成了一致,于是乙公司派人来与甲公司签约,甲公司突然加价,乙公司未同意,甲公司遂拒绝签约,乙公司因此不能及时开工

  B.甲公司得知乙公司正在就贸易合同与丙公司谈判,为了排挤丙公司,就向乙公司提出了更优惠的条件。

丙公司退出后,甲公司借故终止谈判,乙公司因此受损

  C.甲厂与乙厂达成了药材供应协议,约定每月向乙厂供药材l0吨,后药材价格暴涨,甲厂希望能重新商定价格,遂停止供货,乙厂因此失去大批客户

  D.甲公司与乙公司就彩电购销协议进行洽谈,洽谈过程中甲公司接触到了乙公司保密的市场开发计划,遂拖延洽谈过程,暗中吸引乙的目标客户,致乙市场份额锐减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定义的关键信息是“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违背诚实信用原则”

  “信赖利益的损失”。

A项,甲公司在意见已经达成一致后,又故意提价,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导致乙公司信赖利益受损,甲公司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B项,甲公司为了排挤丙公司,恶意与乙公司磋商,导致乙公司信赖利益受损,甲公司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D项,甲公司在谈判过程中得知乙公司的商业秘密,并暗中吸引乙公司的目标客户,致使乙公司的信赖利益受损,甲公司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C项,甲厂停止供货是在合同订立后,因此乙厂不能要求甲厂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但可要求甲厂承担违约责任。

故本题答案为C。

  第25题: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残疾、伤残、失业、遭受灾害、生活困难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故选A。

  第26题:

不属于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的是()

  A.道德认知;

  B.家庭教养方式;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