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5291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doc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教案.doc

公开课教案

课题: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依法纳税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

3、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规范解题。

教学重点

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教学难点速算扣除法的使用。

授课方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

[新课教学]

一、明确哪些工资、薪金要交个人所得税及所适用税率

1、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工资、薪金要交个人所得税及所适用税率吗?

交流与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言

2、教师讲解——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范围及其所适用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范围指的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其中,年终加薪、劳动分红不分种类和取得情况一律按工资、薪金所得征税,津贴、补贴等则有例外。

(2)、但以下项目属于免税项目:

A、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津贴费;误餐补助;

B、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C、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3)税率:

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45%,如下表所示: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注:

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税法规定,每月收入额减除1600元费用后的余额或者再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3、交流与讨论:

让同学们对这个税率表进行分析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小结:

收入越高,税率越高,即应纳税额越多。

二、区分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1、提问:

纳税人一个月的所有工资、薪金都要交税吗?

如何计税?

交流与讨论:

让学生交流讨论并让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

2、教师总结:

(1)、按月纳税

(2)、费用减除标准为每月1600元

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1600元

(3)、附加减除费用的适用范围和标准

A、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人员;

B、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专家;

C、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其他人员;

D、财政部确定的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其他人员。

E、上述适用范围内的人员每月工资、薪金所得在减除16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3200元;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参照上述附加减除费用标准执行。

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1600+3200)=每月收入额-4800元

(4)、应纳税额

由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比较繁琐,所以运用速算扣除数计算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5)、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纳税人在多处取得工资、薪金收入的,应合并计税;

B、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计算征税时,可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将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纳税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1600元,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1600元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此外,纳税人的其他各种名目的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合并,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教学例子

例1:

某公司职员为中国公民,本月取得工资收入为2000元,加班奖金收入为600元。

要求计算该职员本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解:

应纳税所得额=(2000+600)-1600=1000(元)

应纳税额=100010%-25=75(元)

例2:

某外籍专家约翰2006年2月1日来华对某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中方支付工资,月薪折合人民币20000万元,其工作时间为10个月,计算约翰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解: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20000-4800=15200(元)

每月应纳税额=1520020%-375=3040-375=2665(元)

全部应纳税额=266510=26650(元)

四、巩固练习

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

没有问题的话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

1、某工程师退休后又被返聘到原单位工作,该单位2006年6月支付退休工资为1200元,返聘工资2000元,请计算该工程师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解:

应纳税所得额=2000-1600=400(元)

应纳税额=4005%-0=20(元)

2、中国公民王某2006年12月取得工资收入900元,一次性领取年终奖金3100元,计算王某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解:

应纳税所得额=3100-(1600-900)=3100+900-1600=2400(元)

2400/12=200元,适用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

应纳税额=24005%-0=120(元)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的主要税种,而工资、薪金所得又是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来源;

(2)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每个公民都应积极主动依法纳税,为国家财政做贡献,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丽。

六、课后作业

1、张老师2006年4月份领取工资2600元,同时又领取第一季度奖金2000元;7月份领取工资1000元,同时又能领取第二季度奖金4000元。

请分别计算4月和7月两次工薪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2、计算父母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板书设计]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范围及其所适用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税的范围

2、免税项目

3、税率

二、区分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1)、按月纳税

(2)、费用减除标准为每月1600元

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1600元

(3)、附加减除费用的适用范围和标准

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1600+3200)=每月收入额-4800元

(4)、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5)、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教学例子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