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5350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

“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2、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3、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

14、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5、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6、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7、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7):

景物描写;

(8)场景描写;

(9)环境描写;

(10)细节描写;

(11)侧面描写;

(12)侧面烘托。

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8、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19、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2)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

20、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情。

(5)对偶: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入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21、表现(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

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约意义寄托在所描写拘事物上,表达了强烈鲜明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手法:

(侧面烘托):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入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手法: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2、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3、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设置背景、衬托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5、小说情节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7、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特色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抒情等手法又不可缺少。

在记叙文中,议论一般起到阐发事件意义、突出主旨的作用,而抒情在升华文章中心的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物、事件所持的情感与态度。

28、句子的作用

一般包含内容及结构两方面的作用。

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

记叙文阅读技巧

(二)

【收集整理】

目标导航:

一、了解各类记叙文的常识。

学习记叙技巧。

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探究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意义。

三、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鉴赏课文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五、评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的作用。

六、记诵、品味记叙文中优美的语言,注意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考点在线: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中心思想的一种文体。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通讯、传记、回忆录、散文、小说等都归属于记叙文。

阅读记叙文,必须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以及线索,准确理解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下面从四个方面介绍阅读记叙文的常用方法。

一、要把握记叙的要素

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写出来。

也就是说:

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但实际上文章中已经具备了。

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那么,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呢?

1.连续的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间、地点的内在联系。

2.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怎样把握人物要素呢?

一般的记叙文,内容比较单一,人物要索容易把握。

但在复杂的记叙文中,作者着墨较多的往往不止一个,分析人物要素就显得比较困难。

其方法是:

1.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2.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

在阅读时,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去写这一人物,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等。

怎样把握事件要素呢?

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

但是,仅仅了解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并不能说是把握住了“事件”这个基本要素。

真正的把握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

具体方法是:

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

也就是说,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来写,为什么对此详写对彼略写,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多件事。

对于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是:

先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倾向,然后事事相连,看看总体上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总之,记叙文的各个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彼此间又有着密切联系。

阅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视其他。

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二、要理清记叙顺序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做二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

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

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

也可以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

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

阅读记叙文,把握住文章记叙的顺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1.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

仔细读课文,看看其中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者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

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的方式。

2.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文章选择某种记叙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和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思考:

这种叙述方式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这种思考的途径在于联系文中各部分材料之间的关系,比较其他叙述的方式,看看文中选取的叙述方式的特点,并始终与文章主题的表现相联系。

三、要辨析记叙线索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

或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

阅读时若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因此,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

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

弄清了材料的有机联系,也就是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实际上,线索就其性质来讲就是联结材料的或明或暗的纽带。

其作用就是使材料统一、结构严谨,便于文章内容的表达,因此,线索也就是作者写作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

阅读记叙文。

必须揣测作者的思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线索。

四、要理解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使文章文情并茂,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

栩栩如生,所写事件细致生动,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

阅读记叙文,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1.描写

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形象鲜明的印象。

一篇记叙文如果不加区别地处处都展开描写,读者的印象反而模糊了,因此,描写是有重点的。

文章描写的重点,总是那些最能表现作品思想感情的地方,起着烘托中心思想的作用。

我们在阅读这些章节时,不能只着意于作者所运用的词语和技巧,还必须通过这些描写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感情。

2.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文中,议论和抒情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对所叙述对象的见解、判断、态度和感情,一般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表达出来。

阅读这种类型的记叙文,必须把握住两点:

一是议论和抒情是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是对记叙材料意蕴的概括和情感的升华,是水到渠成之笔而不是空谷回旋之风;

二是议论和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倾向,透露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因此,阅读时认真领会作者的议论、抒情部分,是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一条途径。

总而言之,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在阅读分析时应避免割裂,力求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

同时,还应指出记叙文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毕竟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些手法与记叙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表现文章内容服务。

在各地中考中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点主要有哪些呢?

怎样培养这些能力呢?

1.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1)分析文章标题:

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

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在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对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

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常见的考查方式有对比阅读、文章阅读。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这部分内容包括文章中近义词、关联词的选用;

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

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层意思和深层含义;

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

各种修辞在文中的运用与作用等。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是记叙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常见的考查有:

辨析词语、选词填空、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和作用。

4.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

(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2)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

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3)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阅读时要注意感受美的熏陶。

(4)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5)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

或豪放或婉约;

或清新或凝重;

或直白或含蓄。

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5.熟读基本课文,背诵教材中规定的篇或段,能正确默写。

记叙文阅读技巧:

一.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

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2)描写。

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

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3)说明。

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

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5)抒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线索及作用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主题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四、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1、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

记叙文常用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

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五、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方面:

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第一段的作用:

环境描写: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其他:

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六、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七、怎样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分析文章的题目2、分析文章的开头3、分析文章的结尾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八、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3)夸张手法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九、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

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拟人:

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3)夸张:

(4)排比:

增强语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对偶:

(6)反复:

(7)设问:

引人注意与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8)反问: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给人以不可辩驳的力量.

(9)引用:

增强语言说服力

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十、小说的三要素?

1、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可分为: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分类:

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4、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5、描写的种类: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

十一、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夸张、比喻、拟人、叙述、描写、抒情、讽刺等等。

十二、散文的一般知识

1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

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

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

(2)借物喻人的散文:

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

(3)托物言志的散文:

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

2、艺术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散文经常运用:

想象(无中生有)、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

记叙文阅读技巧(三)

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理清记叙的顺序;

弄清记叙的人称;

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

能对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行辨析,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能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2、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记叙文知识要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索

2、记叙的顺序和记叙的人称

3、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归纳

4、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辨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