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5353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doc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doc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试行)(闽师人〔2013〕38号)  

¡各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试行)》经校八届四次教代会审议表决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师范大学

¡2013年8月26日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制实施方案(试行)

¡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2〕47号)精神,深化我校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根据《福建省高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试行)》(闽人发〔2012〕206号),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评价、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掘教师潜力、增强教师活力、提高教师竞争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基本原则

¡

(一)按需设岗,评聘结合。

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制度结合起来,根据岗位实际和需要,科学设岗,实行评聘合一。

¡

(二)合理定位,分类管理。

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合理定位,建立教师分类管理、指导、评价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平等竞争,择优聘任。

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开、公平、公正,充分保障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重视考核,强化评价。

重视师德、业绩、能力、贡献的考核,坚持专家评价、业内评价、分类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

¡(五)保持稳定,逐步推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维护学校安定和教师队伍稳定,根据学校发展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进程稳步推进。

¡三、实施范围与对象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我校已获授权自主评聘的、申请晋升相应职务聘任的教师(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人员。

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未获授权,仍按原系列要求推荐申报。

¡四、基本任职条件

¡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教书育人。

对思想政治表现差、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规范且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学校不予聘任。

¡

(二)身心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三)具备本学科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履行相应职务岗位职责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验技术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管理等任务,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五)取得职称外语相应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外语考试的免试规定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六)继续教育达到相应职务任职要求。

¡(七)非从事本专业的人员转岗应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具有中级职务的须经过1年、具有副高级职务的须经过2年以上本专业工作实践后,方能按高一级职务的任职条件和程序实施聘任。

¡(八)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相关任职条件,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和省有关规定,以及我校相应职务聘任基本条件的要求执行。

¡(九)学校设定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基本条件,并经校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于2014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

2012—2014两个学年职务聘任条件仍按原职称评审条件执行。

¡各学院可根据本学科特点、教师队伍实际和岗位情况,在不低于学校聘任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自行设定本学院教师职务岗位职责和聘任条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审议、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并报学校核准后实施。

¡五、教师分类

¡根据学校教师基本情况和各岗位任务、性质,将教师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含应用推广类)等,实行分类管理。

其中教学为主型以讲授大学公共课程、本科课程为主;教学科研并重型既承担教学工作,又承担科研任务;科研为主型主要以科学研究任务为主(应用推广类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工作)。

各类型岗位的比例由各单位自行设定,其中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应占本单位教师总数60%以上,实行按需设岗、自选申报、分类评价、动态管理。

¡六、聘任组织及职责

¡

(一)学校聘任委员会

¡学校聘任委员会负责全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处理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的有关重要问题;研究决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选,包括审核各分委员会评议通过的拟聘人选、研究评议特别优秀人才的聘任;指导校内各级聘任组织开展工作。

¡学校聘任委员会根据岗位特点和学科类别分设:

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艺术体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验技术、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等7个分委员会。

学校聘任委员会及各分委员会人数不少于15人,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组成(其中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2);学校组建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库,在聘任实施前随机抽取产生。

¡学校聘任委员会授权各分委员会负责评议确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拟聘人选。

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不含艺术、体育类);自然科学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理科类教师;工程技术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工科类教师;艺术体育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艺术、体育类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实验技术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实验技术人员;社会科学(教育管理)分委员会负责评议全校社会科学(教育管理)研究人员。

¡有条件和意愿的学院,可向学校聘任委员会申请高级职务聘任试点,经批准,授权学院相应聘任组织负责评议确定本单位教师高级职务拟聘人选,经公示报学校聘任委员会审核批准。

¡学校聘任委员会设立办公室,办公室成员为:

人事处、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校工会等。

负责研制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聘任基本条件等;审核各二级单位聘任实施细则、聘任条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人员名单等;接收各二级单位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选的报备;处理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关的具体事务。

¡学校聘任委员会设立校聘任申诉受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受理全校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出现的各类争议、投诉和申诉,并根据调查情况予以调解或处理。

¡

(二)学科评议组

¡校学科评议组原则上按照学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或相关学科组建;也可以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经专家论证后组建涵盖若干相关学科专业的评议组。

¡校学科评议组由本学科领域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学科评议组成员不少于7人。

¡校学科评议组应由校内外专家担任。

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高级职务学科评议组校外专家不得少于三分之一。

¡校学科评议组负责对应聘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行评议,并提出具体的推荐意见或建议。

学校组建学科评议组专家库,成员在召开学科评议组前随机抽取产生。

¡(三)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

¡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由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工会主席和学院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委员组成,成员不少于7人。

¡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聘任实施细则(由学院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施行)、聘任条件等;对本单位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向校学科评议组和学校相应聘任委员会推荐教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拟聘人选;研究确定本单位教师等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选。

¡校聘任委员会、各分委员会、校学科评议组和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成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较高的学术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作风正派、办事公道。

有关成员在聘任、评议、考核本人或直系亲属时,应实行回避。

¡七、聘任基本程序

¡

(一)学校、学院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和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实际,制定并公布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案。

¡

(二)学院公布拟聘岗位信息。

包括职务岗位名称、类型和数量、职务岗位任职条件、职务岗位职责等信息。

¡(三)受理应聘人员申请。

符合聘任条件的应聘人员应如实提交学历、资历、业绩、专业成果等材料。

晋升职务人员的专业成果应是聘任相应职务(或具有任职资格)后取得的。

应聘人员申报的简明表,经职能部门审核后,在本单位公示5个工作日。

¡(四)学术成果鉴定。

¡应聘副高级职务人员需提交2篇、应聘正高级和破格应聘高级职务人员需提交3篇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署名的学术论文或专著(限1部)作为送审代表作,由3位正高级职务同行专家鉴定。

¡代表作送审应符合以下原则:

¡1.送审单位应是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外高校和科研院所。

¡2.应聘正高级和破格应聘高级职务人员的代表作须由具有正高级职务的博士生导师鉴定。

¡3.鉴定须回避应聘人员的毕业院校和导师。

¡代表作送审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学校统一组织,学院可推荐省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送审单位10家以上,并提出3家以内回避单位,实行随机抽取委托送审单位组织匿名鉴定。

鉴定意见两年内有效。

¡(五)学院考核推荐。

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对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工作表现、资格、业绩和成果进行综合考核,根据岗位职责、聘任条件和代表作鉴定意见,在岗位定额内向校学科评议组和学校相应聘任委员会等额推荐应聘人选。

¡(六)学科组评议推荐。

校学科评议组对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推荐的应聘人员进行评议,并将考核评议意见分别提交学校相应聘任委员会。

校学科评议组须有三分之二及以上的成员出席方可开会,校学科评议组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表决,获到会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票,方可提交相应聘任组织审议聘任。

¡(七)各分委员会审议确定拟聘人选。

各分委员会须有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开会,应聘人员必须获得到会委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票;各分委员会对学科组推荐的人选进行综合评审,根据得票数和公布的岗位数,确定拟聘人选。

¡(八)根据不同聘任权限公示拟聘人选,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九)学校聘任委员会审核批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人选。

如有异议或公示期发现问题,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表决。

学校聘任委员会须有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开会,表决时必须获得到会委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票方为通过。

¡(十)学校、各二级单位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并根据聘任权限分别颁发聘任证书。

¡(十一)已获应聘岗位任职资格人员,经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考核审议并在本单位职数定额内推荐和公示,提请校聘任委员会审核批准。

¡(十二)对岗位职数已满额单位中的优秀拔尖人才,可申请学校高级职务机动岗,按上述程序和破格聘任基本条件中的必备条件择优聘任,经相应分委员会组织答辩和审议推荐,由校聘任委员会终审决定。

所使用学校机动岗在后续聘期中计入本单位岗位职数。

¡(十三)对特别优秀的引进人才,由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小组负责考察推荐,经国内外5名同行知名专家匿名评议,提交校聘任委员会或校长办公会研究评议后直接聘任。

所使用学校预留岗位按引进协议在首聘期满后计入所在单位岗位职数。

¡八、聘任管理

¡

(一)严格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制度,对聘任人员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

¡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由各二级单位组织实施,考核结果报学校人事处备案。

¡考核结果作为续聘、低聘、解聘或晋升的依据。

¡

(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退休的法规,对当年度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未办理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手续的教师等人员,不接受应聘高一级职务申请。

¡(三)对未能履行岗位职责、未完成学校和各单位额定的基本工作任务,或未达到规定的工作要求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学校和各单位不得续聘或聘其担任高一级职务。

¡九、工作要求

¡

(一)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

(二)精心组织。

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教师等各类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校和各单位办学水平和队伍建设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施方案。

¡(三)强化监督。

规范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程序,严格公示制度,完善备案制度;要做好聘任事务公开工作,凡应公开的事项和程序都要公开。

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对聘任工作全程监督;要加强聘任工作纪律教育,各级聘任组织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职责,对应聘人员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对在评聘工作中徇私舞弊、干扰聘任工作的人员,取消其有关工作资格,情形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四)积极稳妥。

在推进教师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工作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要充分认识聘任制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妥善做好新旧政策衔接工作。

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工会、教代会等的作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引导教师等各类人员支持并积极参与改革,营造和谐氛围,维护教师队伍稳定。

¡十、本实施方案自2013年7月1日起实行,本轮聘期四年,试行至2017年12月31日止。

¡十一、本实施方案由校聘任委员会负责解释。

  

¡发布时间:

2013-1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