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5364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焦化厂煤化工企业新员工入职三级教育培训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2)刮板输送机

刮板输送机也是输送物料的一种设备,也是焦化厂使用最多的设备之一,刮板输送机在运转时,容易造成卷入、剪切、拖拽等伤害。

(3)焦炉车辆

焦炉通常配置四大车,分别是加煤车、推焦车、拦焦车和息焦车。

四大车属于轨道车辆,速度虽然不高,但是由于违章作业、操作不当,或者是操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蒸汽大、视线受阻等环境因素因素,容易造成碰撞、挤压、刮蹭、卷入机械伤害事故。

(4)其他机械伤害事故

分布在洗煤分厂和焦化分厂的各种筛子、水泵、减速机、卷扬机等机械设备也会造成卷入、剪切、碰撞、击打等物理性伤害。

发生机械伤害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总结起来,也有很多共同点,根据这些共同点我们知道,预防机械伤害首先要牢记兑规作业,依据操作规程操作,坚决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其次,操作时要集中精力,提高注意力,避免疏忽大意,克服侥幸心理。

最后,还要按规定穿戴好各种劳动保护用品,按要求着装,穿戴整齐,穿平底鞋,女工长发要盘入帽中。

2、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分类

焦化厂范围内存在很多的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这些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通常以气体或者液体的形式存在。

特别是焦化分厂,这些危险物质的分布比较广泛。

在焦化厂的焦炉存在着煤气,在粗苯车间和焦油回收车间,加工生产大量易燃可燃液体,其中有些属于一级易燃液体,如粗苯、苯初馏分、苯、甲苯、二甲苯和吡啶等,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产生爆炸,甚至连环性爆炸,酿成灾难性、毁灭性的事故。

另外洗煤分厂的原煤车间、焦化分厂的备煤车间存在的粉尘也是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工作中要避免粉尘自燃和粉尘爆炸。

(1)焦炉煤气

焦炉煤气,又称焦炉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制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中经过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是炼焦工业的副产品。

焦炉气是混合物,其产率和组成因炼焦用煤质量和焦化过程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每吨干煤可生产焦炉气300--350m3(标准状态)。

其主要成分为氢气(55%--60%)和甲烷(23%--27%),另外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5%--8%)、C2以上不饱和烃(2%--4%)、二氧化碳(1.5%--3%)、氧气(0.3%--0.8%))、氮气(3%--7%)。

其中氢气、甲烷、一氧化碳、C2以上不饱和烃为可燃组分,二氧化碳、氮气、氧气为不可燃组分。

焦炉煤气的相对密度为0.3--0.4,大约为空气的37%,就是说与空气混合后,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主要集中在空间的上部。

爆炸极限为5.5%--6%。

(2)粗苯

粗苯是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经脱氨后的焦炉煤气中回收的苯系化合物,其中以苯含量为主,称之为粗苯。

为淡黄色透明液体,易燃易爆,易挥发,比水轻,不溶于水,密度在0.87--0.91之间。

粗苯为易燃液体,闪点为12度,粗苯蒸汽在空气中浓度为1.4-7.5%的范围,能形成爆炸混合物,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3)煤焦油

煤焦油是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

焦油各馏分进一步加工,可分离出多种产品,如樟脑丸,沥青,塑料,农药等。

煤焦油为黑色粘稠液体,为可燃液体,燃烧不是很强烈。

相对密度为1.02--1.23,闪点为80--90度。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等情况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4)浮选药剂和洗油

洗煤分厂的浮选车间使用的煤油和起泡剂,还有粗苯车间使用的洗油也是易燃液体,物理性质如下:

煤油:

洗煤分厂目前使用的煤油实际上是我们XXX公司的二段油,为浅棕色略带粘稠的透明液体,具有挥发性,为易燃液体,挥发蒸汽易燃易爆,相对密度为0.87--0.91,闪点为38度。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起泡剂:

起泡剂是洗煤分厂浮选工艺不可缺少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高级醇、表面活性剂、辅助剂等。

性状为琥珀色液体,挥发性较强,闪点为30度,相对密度为0.92--0.95,起泡剂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洗油:

洗油为粗苯车间生产中的必须物质,性状为棕色油状液体,沸程230-300℃,主要组成物有甲基萘、联苯、吲哚、苊等。

属可燃物品。

(5)煤炭粉尘

洗煤分厂的原煤车间存在一定浓度的粉尘,堆积的粉尘具有自燃性,煤尘漂浮在空气中。

浓度在35克/立方米--1500克/立方米的范围内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粉尘爆炸。

3、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预防

(1)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火灾的分类:

A类火灾:

是指固体物质的火灾,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

是指液体火灾和可融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

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等火灾。

D类火灾:

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

E类火灾:

是指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3)爆炸的分类:

物理爆炸:

是指物质的物理状态发生急剧变化而引起的爆炸。

例如蒸汽锅炉、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过压引起的爆炸都属于物理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爆炸前后都不发生改变。

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是指物质发生急剧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爆炸后均发生了质的变化。

爆炸极限:

但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通常用体积分数表示。

在空气中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爆炸下限。

爆炸范围越大危险性也越大,爆炸下限越低,危险性越大。

下面是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焦炉煤气:

5.5--30%;

氢气:

4.0--75.6%;

一氧化碳:

12.5--74.0%。

硫化氢:

4.3--45.0%;

氨:

15.0--28.0%;

苯:

1.2--8.0%。

4、灭火的原理:

(1)燃烧的定义:

燃烧时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3)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由于燃烧有三个基本条件,只要设法破坏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终止,达到灭火的目的。

因此可把灭火归纳为四种方法:

A、窒息法---缺氧法,采用石棉被、浸湿棉被、帆布等不燃、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使燃烧缺氧而窒息。

B、冷却灭火法--降温法,即用水直接喷洒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体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终止燃烧。

这是最常用的灭火方法。

油类和电器火灾不能使用水灭火。

C、隔离灭火法--移走撤离法,即将燃烧体与可燃物质隔离或搬移开,隔绝可燃物而使燃烧停止。

适用于电器、油类、化工产品等火灾的扑救。

D、抑制灭火法--化学中断法,即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出稳定分子和低活性游离基,使燃烧反应停止。

5、常见火灾事故的扑救方法:

(1)、煤气火灾:

煤气设施发生火灾以后,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但设施内煤气的压力不能低于100pa,严禁突然关闭煤气闸阀或水封,以防回火爆炸,直径小于100mm的煤气管道着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

灭火可使用干粉和蒸汽进行。

(2)、油品火灾:

扑救煤焦油、粗苯、洗油、起泡剂等油品火灾可以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灭火,除了使油品容器降温以外,严禁使用水作为灭火剂。

(3)、可燃物火灾:

扑救建筑、纤维、固体燃料等火灾可以使用大量的水灭火。

(4)、电器火灾:

扑救变压器、电器线路、电器元件、绝缘材料发生的火灾要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也可以使用干粉灭火器。

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要从我们每一名工人做起,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劳动纪律,在岗时要按要求巡视、检查自己分管的设备,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厂区内严禁动火、吸烟,工作动火要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任何工作需要动火都要签署动火作业票据,经过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

另外,一旦发生火灾,我们除了要积极扑救初期火灾以外,还要立即上报班段长,如果火情已经无法控制,我们还要进行疏散和逃生。

6、焦化厂现有灭火设备、设施的配备情况:

在焦化分厂和洗煤分厂的多数岗位上都配有灭火器,灭火器的类型以干粉为主,在油品、油罐等装置区配置了泡沫灭火器和推车式泡沫灭火器。

在配电室,变电站等区域配置了二氧化碳灭火器。

此外,在四大生产车间还配置了消防水系统,设置消防泵、消防管道、消防箱。

火灾发生后可以随时使用或启动消防设施进行灭火。

四、电器操作安全

电器设备的运行维护属于特殊作业,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作业知识,经过培训,并取得作业资格证以后才能上岗作业。

焦化厂内的电器操作主要是电器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内容分类比较繁杂,既有高压,又有低压,还有仪表,工作内容多数是维护,在工艺改造时也有电器安装项目,电力系统也相对复杂。

所以要求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电器工作票制度,在检修、维护设备之前,必须要按要求落实好安全措施,设置监护人,悬挂检修牌,高压倒闸必须由两个人进行,一个监护、唱票,一个复述、操作。

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停电、验电制度,养成验电的好习惯。

在停电后的电器设备上作业,例如电力变压器、焦炉大车等,要先开具作业票据,停电、验电,然后挂设接地线,方可作业。

拉、和刀闸需要将配电柜门关闭方可进行,对空气开关合闸时要脸部要避开正面,侧身合闸,空气开关分闸后必须进行验电,确认无电后才能作业。

空开在跳闸后,如果没有查明原因,严禁送电。

挂设接地线时要先接接地端,然后验电,确认带电体无电后迅速的将另一端接着带电体上,拆卸接地线顺序相反。

此外,电工的特殊作业如登高、动火、吊装、进入受限空间等本行业以外的作业,要按照作业要求开具相关作业票据,并落实好安全措施后方可作业,在易燃易爆区域使用移动电动工具、射钉枪等可以产生火花的工具需要开具相应级别的动火证,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严禁违章作业。

五、安全基础知识学习:

1、什么是安全?

答:

安全是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2、什么是危险?

广义的危险概念是指超出人的控制之外的某种潜在的环境条件,也就是指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性,狭义的危险是指一个系统存在的不安全的可能性及其程度。

3、什么是事故?

事故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4、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5、什么是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6、什么是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7、什么是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通过人-机-环境三者的和谐运作,使社会生产活动中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

8、什么是特种作业?

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9、什么是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使肌肉产生突然收缩效应,产生痉挛、疼痛、昏迷、心室颤动等。

给人体造成损伤甚至造成死亡。

10、什么是机械安全?

机械安全有二层意思,一、是指机械设备本身应符合安全要求,二、是指机械设备的操作者在操作时应符合安全要求。

11、什么是点火源?

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12、部分警示标志

13、从业人员享有的安全生产的权利是:

(1)、有获得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

(2)、有对危险因素和防范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3)、有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4)、有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

(5)、有在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

14、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是:

(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3)、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4)、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15、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是:

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的依照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16、厂区内的危险作业有哪些?

高处作业,动土作业,吊装作业,焊接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电气检修作业以及抽堵盲板作业。

17、密闭空间的定义:

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

18、操作工的“六严格”内容是什么?

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

2)、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3)、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4)、严格执行操作法(票)。

5)、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6)、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19、什么是违章作业?

违反了岗位的安全规程和制度的作业行为叫违章作业。

20、生产中,“四不伤害”的内容是什么?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21、生产中的“三违”是什么?

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22、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是什么?

(1)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进;

(2)责任没得到追究不放过;

(3)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4)防范措施没落实不放过。

23、在距离地面几米高以上为高空作业?

凡离地面2米以上操作,即为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必须配戴安全带。

24、我厂对员工进行哪三级安全教育?

厂级教育、段级教育、班组级教育。

25、对不安全行为要实施“三铁”手段,是哪“三铁”?

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

26、触电分为哪几种方式?

人体触电以后,根据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和人体接触带电体的方式,触电一般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27、不能用水扑救的火灾有哪些?

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主要包括:

(1)、相对密度小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

(2)、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

(3)、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不能用水流冲击,

(4)、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水扑救。

(5)、高温状态下的生产设备和装置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

28、消防技能的四懂四会是指:

1)、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会报火警。

2)、懂预防火灾的措施,会使用消防器材。

3)、懂灭火方法,会扑救初期火灾。

4)、懂逃生方法,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29、闪燃:

是指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30、如何准确报火警?

(1)要沉着冷静,准确拨打火警电话XXX

(2)要讲清起火单位名称和具体地址,同时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3)要报清着火物质,火场面积以及火势等情况。

(4)报完火警后,要派人在火场附近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

31、怎样使用干粉灭火器?

首先将开启压把上的保险销拨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根部,另一只手将开启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喷射灭火。

扑救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的根部由近而远左右扫射,直到把火焰全部扑灭,使用前最好将灭火器颠倒过来,上下转动,使沉积的干粉得以松动。

32、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33、什么是动火作业?

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作业)易燃易爆场所甲、乙类放火区)称为动火作业。

34、动火风焊时两瓶距离是多少?

与明火距离是多少?

什么瓶 

不准卧放?

动火风焊时两瓶距离是7米以上,两瓶与明火距离必须在10米以上,乙缺瓶不准卧放。

35、易燃、易爆场所的作为四忌有哪些?

一忌动火,包括不能焊接、切割、吸烟及携带火种。

二忌穿着化纤原料的服装和钉子鞋,以免产生撞击火花;

三忌动用非防爆工具、灯具,以免产生电火花;

四忌使用手机,不防爆的对讲机,电话机,现场只许使用安全防爆型电话机。

36、动火作业的六大禁令的内容是什么?

1动火作业未经批准,禁止动火;

2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

3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

4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

5不按时做动火分析,禁止动火;

6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

37、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哪些物质火灾?

怎样使用?

使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表仪器,600伏以下的电器及油脂火灾。

使用时,首先拨出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喇叭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开闭阀的压把,但不能直接用手握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应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而远向火焰喷射,在室内狭小空间使用时,灭火后操纵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38、岗位工人安全生产责任的内容是什么?

岗位工人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坚守岗位,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

39、危险、有害因素是怎样定义的?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40、什么是习惯性违章?

指固有守旧的不良的传统作业习惯,是违法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这是一种长期传下来的违章行为,不是在一代人身上偶尔出现,而是在几代人身上反复出现的违章行为。

41、安全检查中“三找、四查”的内容是什么?

三找:

找漏洞、找不安全因素、找事故发生的规律。

四查:

查思想、查纪律、查领导、查制度。

42、什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违章操作。

(2)人为的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如拆除安全装置或错误调整设备。

(3)使用不安全设备,带病生产的设备,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加工。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不按规定穿戴、如防护用品等。

(8)确认意识差

43、登高作业的“三大纪律”的内容是什么?

(1)、进入施工现场戴好安全帽,系好帽绳;

(2)、高处作业系好安全带;

(3)、高处作业不准往下乱抛工具、物件。

44、一氧化碳中毒如何防治?

⑴对生产和使用一氧化碳的车间和岗位加强通风;

⑵经常对设备进行检修,保持设备密闭,杜绝跑、冒、滴、漏;

⑶浓度较高的环境,要佩戴氧气呼吸器或一氧化碳防毒面具,进入容器作业要由专人监护。

45、生产厂区“十三不准”的内容是什么?

一、加强明火管理,不准在厂区内吸烟。

二、生产区内,不准未成年人进入。

三、当值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四、在班前、班上不准喝酒。

五、不准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六、不准就地排放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料及危险化学品。

七、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准进入生产岗位。

八、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包括移动式电动工具)不准使用。

九、未经许可,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

十、检修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修。

十一、停机检修后的设备,未经检查合格,不准启用。

十二、未办理相关作业证,未采取相应措施,措施未落实,不准进行作业。

十三、未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未经考试合格的职工,不准独立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取证,不准作业。

六、危险化学品和职业中毒急救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极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污染环境的化学品。

按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志】的分类标准,把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分为七类,分别是:

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有毒品;

7腐蚀品。

焦化厂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煤油、起泡剂、浓硫酸、强碱、煤气、煤焦油、洗油、粗苯、铯等。

1、煤油、起泡剂:

煤油和起泡剂是洗煤分厂浮选工艺中使用的分选药剂,煤油和起泡剂除了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以外,其挥发蒸汽还具有毒性,人体吸入以后,会造成头晕、恶心、呕吐、严重者甚至昏迷。

工作中出现轻微的中毒症状后,要迅速的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清新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给予吸氧,如中毒症状不能缓解要及时将中毒者送往医院就医。

日常工作中要以预防为主,加强岗位通风,及时处理泄漏点,减少油气挥发。

2、浓硫酸:

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腐蚀性液体,有强烈的吸湿性。

密度1.8克/毫升,凝固点-37℃,熔点10.4℃,沸点:

280℃。

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严禁“水入酸”。

日常工作中,皮肤接触后要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污染皮肤至少15分钟,然后就医。

眼睛接触后要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就医。

吸入挥发蒸汽,要马上将中毒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同时及时的拨打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