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546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docx

《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docx

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

联轴器校中心(带中间长节)

带中间轴弹性联轴器找正

一、对两表法测量联轴器可消除轴有窜动的理解:

按图一在联轴器的正上方(表S,读数为B图的外圆,S1-S4)和正下方各架一块表(表S′,读数为B图的内圆,S1′--S4′)分别同时测量联轴器的轴向偏差,并把两块表的读数均调为“0”。

假如联轴器转动180°后轴向风机侧窜动距离为X,并假设此联轴器为上张口,且轴向偏差值为a,如上图所示,则:

表S自上转到下方可得式:

S3=S1--a—X

(1)

表S′自上转到下方可得式:

S3′=S1′+a—X

(2)

由式:

(1)、

(2)可得联轴器上、下角向偏差:

a=(S1+S3′)/2—(S3+S1′)/2(3)

同理可得:

联轴器左右角向偏差:

b=(S2+S4′)

从上图可看出,电机端联轴器的位置决定了两侧联轴器法兰的张角,当联轴器的张角均为“0”时,风机主轴与电机主轴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两联轴器的径向偏差应该是相等的(如果弹性膜片固定螺栓销与其孔带有间隙,会使联轴器中间轴下沉。

那么径向偏差不一定是“0”)这是联轴器找中心的理想状态,所以,偏差在找正中并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但可作为找正结束对数据进行复核。

二、对联轴器找正的分析:

先对图三中有代表性的B、C示图进行分析。

1、对图B进行分析:

对于上图四,为了将电机移动与风机轴在同一直线的OA上,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

将电机以B联轴器法兰中心O′为圆心,转到与中间轴想重合的直线OO′上,即转动后的电机中心线O′A′与直线OO′重合。

此时,电机C、D支点也分别向上移动的距离为X1Y1,设百分表测点位置转动一周所形成的直径为D′,若百分表也架设在法兰外缘,可用联轴器法兰直径为D代替,A、B处联轴器处上张口各为a、b,则由图可得:

b/D=X1/L2得X1=L2b/D(5)

b/D=Y1/L2+L3得Y1=(L2+L3)b/D(6)

 

第二步:

将电机轴与中间轴一同以A联轴器法兰为中心O为圆心,转到风机中心线相重合的直线OA上,此时就是联轴器的最终找正状态。

此时,电机C、D支点自线O′A′上再分别向上移动的距离为:

X2、Y2,由图可得:

a/D=X2/(L1+L2)得X2=(L1+L2)a/D(7)

a/D=X2=(L1+L2+L3)得X2=(L1+L2+L3)a/D(8)

所以综上二步,实际上要将电机轴中心与风机轴中心线重合,只需将电机C、D点一次性向上移动为X、Y:

X=X1+X2=(L1+L2)a/D+L2b/D(9)

Y=Y1+Y2=(L1+L2+L3)a/D+(L2+L3)b/D(10)

2、对图C分析

对上图五,要将电机轴中心线与风机轴中心的OA线上,所以要将电机一次移到风机轴同一中心的位置时,而要分别将电机C、D点一次性向上移动X、Y:

X=X1--X2=(L1+L2)a/D--L2b/D(11)

Y=Y1--Y2=(L1+L2+L3)a/D--(L2+L3)b/D(12)

综上所述两种情况,可将二者统一起来成:

X=X1--X2=(L1+L2)(±)a/D--L2(±)b/D(13)

Y=Y1--Y2=(L1+L2+L3)(±)a/D--(L2+L3)(±)b/D(14)

若有因风机热膨胀向上需将电机预抬高,可对得出的X、Y值数据后再加需抬高的值H即可。

3、对式(13)(14)说明:

[1]、若A联轴器角向开口向上a前取“+”,向下a前符号取“—”;

[2]、若B联轴器角向开口向上b前取“十”,向下b前符合取“—”;

[3]、式(13)、(14)得正值,表示需将电机向上移(加垫),得负值,表示电机需向下移(减垫)

4、式(13)、(14)特殊情况:

[1]、若a=0,b≠0,如图三中E、J所示,中间轴与风机轴中心线在一条线上,用a=0代入上式得:

X=±L2b/D(15)

Y=±(L2+L3)b/D(16)

{/、

[2]、若a≠0,b=0,且a、b前符号相反,如图三中A、F所示,电机轴与中间轴中心在一条线上,用b=0代入上式得:

X=±(L1+L2)a/D(17)

Y=±(L1+L2+L3)a/D(18)

[3]、若a=b≠0,且a、b前符号相反,如图三中D、I所示,电机轴与风机轴中心线平行,用b=a代入上式得:

X=±L1a/D(19)

Y=±L1a/D(20)

4、联轴器左右角向开口参照公式(13)、(14)和说明

5、电机初次安装时的找正

将电机四角的地脚螺栓紧固,在A、B联轴器法兰处按图一所示各装两块百分表,转动联轴器,同时记录两处的读数,并记录成图一中B所示,计算后记录成C图所示。

按图一中C图计算出两联轴器的上、下角向偏差a、b和左右偏差c、d,将值代入公式(13)(14),注意值前的符号,得出电机需要上、下或左右需移动的量。

对于符号易混,可按得出的偏差值画出示意图,就很快知道公式中的符号是正或是负。

若电机需向一边移动,可在需移动的电机底板处架上一块百分表(如图六所示),一边移动一边看表,这样能保证移动的量和计算的量一致。

若上、下移,同样可架上百分表检查上、下移动的量,再将地脚螺栓垫铁垫实即可。

(上、下移动需考虑放下电机后尺寸变小的量)。

若上、下移动量很小,则可加减找正垫片。

对于增压风机,由于风机向上膨胀,电机底座应基本不动,所以,找正时可让电机这边略高于风机,但电机轴和风机轴要保持平行。

三、简单事例:

{/、

邹县电厂三期5#、6#增压风机联轴器找正示意如图六所示:

根据图七套用公式(13)、(14)得公式:

X=(L1+L2)(±)a/D--L2(±)b/D=±5796a/540±996b/540=±10.73a±1.84b

Y=(L1+L2+L3)(±)a/D--(L2+L3)(±)b/D=±8696a/540±3896b/540=±16.11a±7.22b

{/、

根据图八得:

X=10.73a-1.84b=10.73×0.2-1.84×0.15=1.87(mm)

Y=16.11a-7.22b=16.11×0.2-7.22×0.15=2.14(mm)

所以架上表后将C点向上移1.87mm,将D点向上移2.14mm。

将垫铁加上后偏差基本上都在0.05mm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