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5522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Word下载.docx

①兴办私学,广收学生;

②主张因材施教;

③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

1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派别和代表

儒家:

代表人物(民为贵、君为轻)和

道家:

代表人物(乐天安命)

墨家:

代表人物(反对战争、提倡节俭)

法家:

代表人物(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社会变革)

兵家:

代表人物(强调战前要作好准备,论述了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13、朝代更替表: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

B、知识迁移:

1、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A、北京人B、元谋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2、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途径是()

A、努力耕田织布B、在战争中建立军功C、努力开垦荒地D、经商发财

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是对哪一项水利工程的描写?

A、都江堰B、大运河C、灵渠D、江南河

4、材料题: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1)“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文中理论属于哪个学派?

(2)商鞅变法使国家强大了,那为什么还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

(3)商鞅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农民是支持还是反对变法?

为什么?

 

(4)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处死,可商鞅制定的新法并未废止,而是继续在秦国推行。

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

你认为商鞅变法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第二课时学案

秦统一的时间、秦始皇像及秦朝疆域图;

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和意义;

运用:

评价秦始皇;

汉武帝的大一统;

丝绸之路

重点和难点:

A、知识扫描:

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朝的统一:

公元前年人物:

(像)

意义:

结束了,开创了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的功大于过)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三公”,、、

,地方推行制度。

b、统一、、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c、思想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d、军事上派北击匈奴,修筑,巩固边防。

秦长城西起,东到

3、秦朝的疆域:

东到,南到,西到,北到

4、秦朝的灭亡: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地点:

安徽渔阳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5、汉武帝的大一统:

a、政治上颁布“”,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

b、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大兴儒学教育,兴办太学。

c、军事上派、反击匈奴。

d、外交上,两次派出使西域。

e、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的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6、丝绸之路: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b、路线:

→→→→

c、影响:

促进了,丰富了。

B、巩固练习:

1、你认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赞扬下列哪位人物的功绩()

A、李世民B、嬴政C、武则天D、汉武帝刘彻

2、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当时刻石使用的文字应该属于()

A、甲骨文B、楷书C、小篆D、行书

3、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A、陕西B、甘肃C、新疆D、北京

4、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是:

()

A、法家学说B、儒家学说C、道家学说D、墨家学说

5、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并被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来的政治体制()

A、修筑长城B、建立郡县制C、使用圆形方孔钱D、皇帝制度

C知识迁移: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材料三古人在论及秦亡原因时候说:

“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请回答:

(1)“秦王扫六合”后建立了什么样的国家?

(2)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改变了“材料二”所说的现象?

(3)说说秦始皇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三课时学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特点:

国家分裂、江南经济开发、民族大融合

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及形势图;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史实;

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公元208年的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20年,在称帝,建立魏;

221年,在称帝,建立蜀;

222年,在称帝,建立吴。

(三国鼎立形势图)

3、江南开发的原因:

①②

江南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③④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

②③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1、政权并立建立辽,定都建立西夏,定都

建立北宋,都城建立金,都城

建立南宋,都城统一蒙古,都城

2、元朝的建立:

1271年,建立元朝,定都。

3、经济重心南移:

南方生产发展的表现:

①农业:

发现了新农具“”,推广原产越南的

②手工业:

北宋时期,成为著名瓷都。

③商业: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北宋都城,南宋都城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有、、。

4、元朝民族关系新发展:

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是族。

1、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

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B、蜀C、吴D、西晋

2、著名的典故“三顾茅庐”出自于东汉末年。

这位曾经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

3、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温暖湿润B、种植水稻C、北人南迁D、土地肥沃

4、下列改革中,直接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作用的是()

A、管仲改革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

5、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6、宋史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B、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7、在我国宋代,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A、用纸币去经商B、使用“秧马”插秧

C、去瓦肆看杂技表演D、去剧院看《窦娥冤》

8、早在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A、会子B、关子C、交子D、人民币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请根据诗歌内容,判断出诗歌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是()

A、南北朝B、唐朝C、南宋D、明朝

第四课时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女皇武则天;

“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

理解: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运用: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重点与难点:

唐朝的对外政策。

A、基础扫描:

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唐科举制度:

①隋文帝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②时,创设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③唐朝时,科举制度完善,常设科目是科和科;

扩充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开创和;

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①贞观之治的含义:

②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主要内容:

a、政治:

b、经济:

c、教育:

d、民族关系:

e、对外关系:

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史称她的统治有“”。

4、唐玄宗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表现:

出现了新农具和。

5、唐朝的民族关系:

①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吐蕃是今天族的祖先。

唐与吐蕃的交往:

两次和亲:

a、唐太宗时,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

b、唐中宗时,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

一次会盟:

821年,唐蕃会盟,相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6、唐朝的对外关系:

①唐朝实行的对外政策

②唐与日本的交往:

a、日本先后13次派出;

b、东渡,向日本传授佛法、建筑技术、医药、绘画知识等

③唐与天竺的交往:

西游天竺取经,著有《》,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④设置,管理对外贸易。

1、隋朝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因其时间短促而忽视,下列属于隋朝在制度方面革新的是()

A、科举制度B、行省制度C、厂卫制度D、郡县制度

2、《西游记》大家都不陌生,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张骞

3、“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

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你。

”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唐玄宗时期B、唐太宗时期C、唐高祖时期D、武则天时期

4、“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的是唐朝对下列哪个国家文化的影响()

A、新罗B、天竺C、波斯D、日本

5、吸取隋亡教训,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并“戒奢从简”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C、知识迁移:

6、材料分析:

材料一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

 

唐太宗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

“为事择官,不可粗率……”魏征说:

“…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天下一定,那就必须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任用。

材料二(唐太宗的话)炀帝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三君,舟也;

民,水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回答:

①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通过唐太宗与魏征的对话,表明他们用人的标准是什么?

②材料二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有无关系?

理由何在?

③从材料三看出唐太宗对军民关系持怎样的观点?

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减轻“民”的负担

④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国家公务员,你觉得从以上材料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指导自己的工作?

第五课时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清朝疆域图

郑和下西洋;

郑成功收复台湾;

戚继光抗倭;

“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闭关政策

1、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a、中央废,撤,权分六部,地方废,设

b、设置特务机构。

c、实行,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

2、郑和下西洋:

目的:

扩大,加强。

时间:

次数:

最远到达地区:

特点:

、、。

影响:

a、

b、。

3、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海疆平安)

4、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统治:

a、设立b、实行,防范、压制反清思想。

5、郑成功收复台湾:

为了取得

年,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意义:

a、郑成功是

b、台湾人民称郑成功是“”。

6、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a、康熙帝平定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

两次组织之战,大败俄军,划定中俄边界。

(《尼布楚条约》1689年)

b、1683年,康熙帝进兵,第二年,设置,巩固海防。

c、康熙帝平定叛乱,乾隆时,设置,管理漠北。

d、乾隆帝平定兄弟叛乱,设置将军管理新疆。

e、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清初,顺治帝和帝先后册封和;

雍正帝时,在拉萨设;

帝明确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7、清朝前期的疆域:

东到,南包,西抵,西北包括

,北至,东北至(包括库页岛)。

8、闭关锁国:

含义: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

a、严厉控制b、限制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限制了

不利于

阻碍了

B、巩固练习:

1、“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属于的学习主题是()

A、弘扬佛法B、民族融合C、中外交往D、开发朝鲜

2、清专制统治力量加强的重要表现是()

A、废丞相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设军机处D、大兴文字狱

3、清初,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

A、葡萄牙B、荷兰C、沙俄D、英国

(西藏专题)

1、汉藏交往:

a、唐朝曾两次与吐蕃联姻,请举出一位与唐朝联姻的吐蕃首领:

b、821年,唐蕃会盟,请写出该盟约中的关键词:

2、主权管理:

c、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理开始于朝,当时,政府设管理。

d、清朝进一步加强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e、新中国成立后,年,和平解放西藏,中央实行制度,

充分体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3、西藏发展:

f、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g、探索关于西藏额历史,你有何感想?

D、学后思考同学们,能否自行设计台湾、新疆等关于民族团结的知识专题。

第六课时学案

识记:

司母戊鼎图;

东汉的《九章算术》;

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的主要成就;

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的修建时间及图;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一、古代科学技术:

1、青铜工艺:

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图)(商周时期)

2、数学:

①东汉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②南朝数学家祖冲之的成就是。

3、医学:

①东汉名医创制麻醉药剂“”,编成“”体操。

(外科鼻祖)

②东汉名医写成《》,被称为“医圣”。

(长沙太守坐堂行医)

③明朝医药学家写成巨著《》。

4、建筑:

①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②长城:

从时期开始修建,秦长城西起,东到;

明长城西起

东到

③大运河:

朝开凿,北起,南到,以洛阳为中心,促进了古代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图)

④赵州桥:

隋朝修建,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5、著作:

①《水经注》的作者是,是一部著作。

②《齐民要术》的作者是,是一部专著。

③《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是一部全书。

6、四大发明:

①造纸术:

时发明造纸术,东汉改进造纸术,造出植物纤维纸。

②指南针:

战国时出现,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③火药:

代已有火药配方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制造火器,时广泛应用于军事。

④印刷术:

隋唐时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

⑤四大发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后传入,并由人传到欧洲。

⑥影响:

⑦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1、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8.0级地震,许多建筑倒塌,位于此处的古代著名防洪灌溉工程却依然屹立不倒,你认为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

A、都江堰B、赵州桥C、通济渠D、永济渠

2、三峡游成为时下一条旅游热线,以下古代著作中,对三峡两岸景物作了生动描写的是()

A、《天工开物》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D、《水经注》

3、四大发明中对世界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影响的是()

A、造纸术、指南针B、火药、指南针C、造纸术、印刷术D、印刷术、火药

4、阅读材料回答: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材料中指出的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有一项发明是什么?

简述其发明和发展过程。

2马克思为什么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3我国的四大发明是怎样传入欧洲的?

④四大发明在中国遭到冷遇甚至用来搞迷信,在西方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于相同的科学技术却带来不同的命运,谈谈你对科技发明的看法。

第七课时学案

汉字的演变;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子像(图);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时间;

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的著名作者及其代表作;

《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的主要成就。

1、殷墟出土的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一脉相承。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2、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的核心是。

他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有:

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的代表人物有和,墨家的代表人物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兵家的代表人物是。

4、西汉史学家著《史记》,其体例是。

北宋史学家编著《资治通鉴》,其体例是。

5、时期,佛教传入我国,时期,道教兴起。

6、唐朝最著名的三大诗人是(诗仙)、(诗圣)、和。

7、宋代三大词人:

苏轼的代表作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

辛弃疾的代表作是。

8、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有著的《三国演义》、的《水浒传》、的《西游记》、的《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

)。

9、东晋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其代表作是。

10、唐朝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其代表作是。

11、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我国最大石窟。

1、2007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的“王立群读《史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

《史记》的作者是()

A、孔子B、司马迁C、司马光D、魏源

2、秦汉时期雕塑作品的杰出代表,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大的艺术宝库是()

A、敦煌莫高窟B、云冈石窟C、龙门石窟D、秦始皇陵兵马俑

3、“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位书法家作品的赞誉()

A、王羲之B、怀素C、颜真卿D、柳公权

4、诸城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故乡。

他的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体现出来的绘画风格是()

A、山水画B、文人画C、风俗画D、花鸟画

5、在影视作品中,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原型出自于()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

6、汉武帝曾经派使臣到西域求取佛法,并在洛阳建造了白马寺。

其主要目的是()

A、大力弘扬佛教文化B、调整统治政策C、借助宗教维护统治D、寻求精神慰藉

7、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学著作是()

A、《资治通鉴》B、《史记》C、《汉书》D、《三国演义》

8、邓小平在一次参加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应该是()

A、《清明上河图》B、《秋郊饮马图》C、《天王送子图》D、《步辇图》

C、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