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5681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docx

03708自考2015版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大纲(完整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懂得资本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二、领会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以及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认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三、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掌握反侵略斗争的意义以及失败的根本原因。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第二节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

政治控制。

经济掠夺。

文化渗透。

  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

  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民族意识的觉醒。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识记: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领会: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4综合运用: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二)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识记:

(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

(3)教案。

(4)通商口岸。

(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领会:

(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

(2)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3)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

  3.简单运用:

(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

  4.综合运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识记: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3)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

(4)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

(5)严复与“救亡”口号。

  2.领会:

l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

  3.简单运用: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4.综合运用:

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程,认识其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了解洋务新政的兴办,把握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以及失败的原因。

  三、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领会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派的形成。

洋务新政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考核知识点与考挂目标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识记: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天京事变。

  2.领会:

(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2)《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3.简单运用: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综合运用: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识记:

(1)洋务派。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领会: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3.简单运用: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综合运用: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三)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1.识记:

(1)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

(2)“百日维新”。

(3)“戊戌六君子”。

  2.领会:

(1)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3.简单运用: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综合运用: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三章辛亥革命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领会三民主义学说,分析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的内容与结局。

  二、把握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认识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领会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懂得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三民主义学说。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各地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二、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北洋军阀的统治。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识记:

(1)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

(2)中国同盟会。

  2.领会:

(1)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3.简单运用: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4.综合运用: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识记:

(1)保路风潮。

(2)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袁世凯与复辟帝制。

(5)“二次革命”。

  2.领会:

(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3.简单运用:

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及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4.综合运用: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以及局限性。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懂得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了解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把握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三、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特点,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四、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及国民革命的兴起与高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国民革命的兴起。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

工农运动的普遍高涨。

  三、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

  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识记:

(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五四运动。

  2.领会:

(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3.简单运用:

(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目标。

  4.综合运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识记:

(1)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3)中共一大。

(4)中共二大。

  2.领会:

(1)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2)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发动的工农运动。

  3简单运用:

(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识记:

(1)中共三大。

(2)国民党一大。

(3)北伐战争。

(4)中共四大。

  2.领会: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及组织形式。

(2)国民革命的兴起。

  3.简单运用: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及其原因。

  4.综合运用:

国民革命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认识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二、把握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掌握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以及怎样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三、认识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挫折,懂得“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掌握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四、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过程,认识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二、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

  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环境。

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二、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与土地革命的深入。

  第三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二、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

遵义会议。

  三、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的伟大意义。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1.识记:

(1)东北易帜。

(2)官僚资本。

  2.领会:

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

  3.简单运用:

(1)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2)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4.综合运用:

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识记:

(1)八七会议。

(2)毛泽东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兴国土地法。

  2.领会:

(1)南昌起义的意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3)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4)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3.简单运用:

(1)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2)“工农武装割据”。

  4.综合运用: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识记:

(1)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赣南会议”。

(3)反福建“罗明路线”的斗争。

(4)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2.领会:

(1)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3简单运用: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

  4.综合运用:

(1)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

(2)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懂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二、把握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了解国民党以及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纲领与方针、政策以及敌后游击战争的地位和作用,懂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四、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

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二九运动和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爱国将士的英勇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败退的原因。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对内对外政策的变化。

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抗战。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大后方的抗战文化工作。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二、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

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坚持团结抗日。

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开展大生产运动。

克服经济困难。

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

  五、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基本经验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识记:

(1)九一八事变。

(2)华北事变。

(3)卢沟桥事变。

(4)伪“满洲国”。

  2.领会: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3.简单运用:

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4.综合运用:

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深重灾难。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识记:

(1)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2)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

(3)《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5)八路军、新四军。

  2.领会:

(1)《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2)瓦窑堡会议。

(3)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

  3.简单运用:

(1)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4.综合运用: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以及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1.识记:

(1)台儿庄战役。

(2)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领。

(3)豫湘桂战役。

  2.领会:

(1)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

(2)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

  3.简单运用:

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退的原因。

  4.综合运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识记:

(1)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敌后抗日根据地。

(3)为国捐躯的八路军、新四军将领。

(4)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高潮。

(5)“三三制”政权。

(6)精兵简政。

(7)教条主义。

(8)中共七大。

  2.领会:

(1)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3)大生产运动。

  3.简单运用:

(1)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

(2)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4.综合运用:

(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中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4)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及其意义。

(5)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识记:

联合国制宪会议。

  2.领会:

抗日战争的胜利

  3.简单运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4综合运用:

(1)中国人民抗El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斗争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以及进行自卫战争的必要性。

  二、了解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全面危机,认识它陷于全国人民包围之中、最终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

  三、了解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认识“中问路线”的破灭及其原因,懂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四、认识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以及基本经验。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和国内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

  “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斗争。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三、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

学生运动的高涨。

  四、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工人、城镇贫民和农民运动的发展。

台湾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五、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三节 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历史性的战略决战

  决战前夜的基本态势。

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

  二、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国共北平谈判。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及其向全国进军。

  三、人民政协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四、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识记:

(1)重庆谈判。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3)校场口惨案。

(4)下关惨案。

  2.领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3.简单运用:

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

  4.综合运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

  1.识记:

(1)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3)《五四指示》。

(4)《中国土地法大纲》。

(5)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6)“五二0”惨案。

(7)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

(8)民主党派。

  2.领会:

(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