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57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XX至XX至新路口公路

2、承办单位:

XX州交通设计院

3、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1)、XX州交通局委托。

(2)、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3)、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XX)

(4)、其他公路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我院于XX年6月组织技术人员在1/1万、1/5万地形图上反复比较和选择路线方案,核实工程难点,对大型构造物及工程重要地段进行仔细调查,同时收集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要求,调查沿线城镇规划与公路的关系。

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项目所在地的经济、社会、交通等各方面资料,再次对方案进一步比选论证。

加班加点进行研究工作,最终形成本报告。

二、建设内容与规模

根据要求,路线起于XX县城,经XXXX镇,终点为XX县新路口。

路线全49.529公里。

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20米,双向四车道。

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

全线共有桥梁十八座,其中大桥九座;隧道1座共500米;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三、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路基宽度20米

最小平曲线半径250米

最大纵坡6%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桥涵荷载公路—Ⅰ级

车道数双向四车道

公路服务水平二级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C级

四、建设工期

建设工期为2年,工期安排如下:

XX年4月至XX年1月,完成前期立项及设计工作。

XX年1月至XX年12月,施工阶段。

XX年1月,全线投入使用。

五、交通量分析

本项目路段交通量预测结果如下(单位:

小客车/日):

XXXX201420192024

3038478371301135817646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该项目投资估算,根据交通部92概算定额及交通部交工发(1996)611号文发布的《公路基本建设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及交工发(1996)612号文发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XX省交通厅黔交计(1994)48号文等有关规定进行编制。

总投资:

15.6342亿元

平均每公里造价:

3157万元

人工:

537052工日

钢筋:

18975吨

钢材:

2109吨

水泥:

102340吨

石油沥青:

31389吨

征地:

2654亩

2、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资金总额为15.6342亿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10.2亿元,地方自筹资金5.4342亿元。

银行贷款与地方自筹资金比例为0.65:

0.35。

七、效益分析

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和交通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规定,本项目对方案进行初步的经济评价和敏感性分析。

通过国民经济评价可以看出,本项目内部收益为17.42%,大于基准折现率10%,累计净现值为6.3561亿元,投资回收期为22.38年,效益费用比为1.321,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即使在投资增加20%同时效益下降20%的情况下,内部收益率为10.21%,大于基准折现率10%,净现值0.6783亿元,效益费用比1.01。

在最不利情况下,各项指标仍然良好,因此该项目可行。

本项目贷款偿还能力是通过测算,预测项目贷款的偿还能力。

项目贷款资金为建设资金的65%,共计10.2亿元,通过测算资金偿还期为18年,说明资金可以在计算期内偿还,其资金偿还能力较强。

具体结果见第五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XX至XX至新路口公路位于XX县,本项目影响区域主要是XX县,并辐射整个XX州中部。

一、项目所在区域概况

(1)XX县

XX县位于XX省中部,XX州北部。

东与福泉、麻江、都匀接壤,南与惠水、平塘毗邻,西与龙里交界,政区总面积163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6万亩。

XX年底总人口28.97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24.3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4.74万人。

XX县地处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分水岭北侧,苗岭山脉中段。

地貌东部、西路较高,中部较低,除河谷深切为中山峡谷地貌外,大部分地区为河谷盆地和丘陵地貌。

全县喀斯特面积占88.7%。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5℃,无霜期287天,年均降雨量114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028小时。

XX县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电石石灰石、铅锌矿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煤矿储量达1.8亿吨;铁矿储量为3000万吨。

电石石灰石储量6395万吨,铅锌矿储量590万吨,各种矿藏都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旅游资源有洛北河漂流风景区、阳宝山、关口寨抗贡碑文物和城隍庙等名胜古迹。

有斗篷山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顶耳山内陆湿地和水城生态自然保护区等。

XX县传统经济以农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烤烟等。

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漆树、核桃、香酥李等,土特产有久负盛名的云雾茶、香菇、木耳。

XX盛产烤烟,是全国重要的产烟区,卷烟也是XX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县内有畜牧基地,主要畜牧业有牛、羊、生猪。

XX年瓮安县生产总值为172506万元,人均生产总值5961元,农业生产总值为3237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为68184万元。

建设必要性

XX地处湘黔、黔桂铁路交汇点,贵新高等级公路,320、321国道从境内穿过,是大西南交通的重要枢纽。

XX县近几年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外资主要项目有15个,以科技合作引进的广东壮丽印务公司、遵义水陆珍稀动物研究所等。

项目涵盖化工、房地产、食品、医药等行业,为XX调整产业结构,培植新兴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带动作用。

县属规模以上工业通过技改,加强科技创新后,XX年产值达3.77亿元。

坝盐厂、丝绸厂、饮料厂、磨料厂、服装厂和泡沫厂等一大批乡镇企业的发展,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十五”期间,XX县围绕城关—XX—XX90公里环形经济圈的打造,启动州县共建XX工业聚集区的建设,工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非公有制企业有21户,产值占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6.82%,XX县地理环境优越,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和协作越来越紧密,交通成为该工业聚集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XX县的投资环境,带动沿线经济的工业开发和经济建设,对XX引进资金和技术,承接商品加工。

拓展市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促进和加快XX州中部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完善项目区路网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交通量预测

一、交通量预测原则和方法

(一)预测原则

1、预测XX交通量的组成

公路XX交通量的预测,是为正确制定公路修建计划提供分析基础,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根据对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调查的资料分析,计划改建公路通过的地带是XX州中部。

本项目的建成,将有力促进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预测XX交通量一般由正常交通量、诱增交通量、转移交通量三部分组成。

正常交通量是现有公路交通量按照它固有的发展规律,自然增长的交通量。

诱增交通量是指公路开通后,使它所覆盖的影响区内经济和交通体系发生变化,诱使经济、产业迅猛增长,则会新产生交通量。

转移交通量是指公路建成后,从其它公路及由于竞争关系而从其它交通方式转移过来的交通量。

根据分析,本项目XX交通量有正常交通量、诱增交通量、转移交通量。

2、预测年限和特征

根据交通部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办法》规定,预测年限为公路建成后15年。

结合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本项目预测特征年设定为XX年(公路开通年)、2016年、2020年、2024年。

预测基年为XX年。

(二)、预测方法

由于该项目的委托工作周期较短,该项目不作OD调查,而用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量与影响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及规划,进行相关分析,对比预测XX交通量。

正常交通量预测步骤为:

经济社会和沿线交通量分析—确定路段交通增长率—路段交通量预测。

二、交通量预测

1、正常交通量

A、历年断面交通量

根据XX交通局提供的资料,所观测的资料均折合成小客车。

公路的各交通量观测站的资料见表3—1。

交通量观测站资料表

表3—1单位:

辆/日(小客车)

年份

XX

XX

XX

XX

XX

交通量

1932

2341

2526

2796

3038

注:

数据为混合车折算值

B、基年交通量的确定

根据对表3—1数据以及分流车型相关资料的分析,结合公路现场的随机抽样调查,有40%的车流量分流到本项目,确定路段的基年交通量,见表3—2。

交通量增长率表

表3—2单位:

%

路段

年份

XX

轿车

客车

其它

XX~2015

9.2

8.2

6.2

2015~2020

8.6

9.0

7.8

2020~2031

8.7

8.6

7.4

D、正常交通量预测

根据表3—1基年数据,计算未来正常交通量,见表3—3。

正常交通量预测表

表3—3单位:

辆/日(小客车)

年份

XX

XX

2014

2019

2024

交通量

3038

4459

6341

9876

13458

注:

数据为混合车折算值

(2)诱增交通量

目前,对公路交通的诱增影响缺乏研究,国内一般采用断面交通量的10%~30%。

本报告在公路开通第一年考虑诱增交通量为断面交通量的20%,此后逐年递减,至评价期末不考虑诱增交通量。

三、交通量预测结果

经上述预测分析,XX交通量见表3—4。

XX交通量预测表

表3—4单位:

辆/日(小客车)

年份

XX

XX

2014

2019

2024

交通量

3038

4783

7130

11358

17646

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及初步方案

一、建设规模

路线起于XX县城,经XXXX镇,终点为XX县新路口。

路线全长49.529公里,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为20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全线共有桥梁十八座,其中大桥九座。

隧道1座共500米。

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二、技术标准

XX至XX至新路口公路一级公路方案采用的技术标准如下:

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路基宽度20米

最小平曲线半径250米

最大纵坡6%

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桥涵荷载公路—Ⅰ级

车道数双向四车道

公路服务水平二级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C级

主要技术指标论证

1、平面设计

A.圆曲线最小半径

计算式为Rmin=V2/127(i+μ)。

式中:

μ为汽车横向力系数,i为路面横向坡度,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建议R值大于250米。

B.回旋线最小长度Lmin

根据规范规定的回旋线长度和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建议应大于70米。

C.超高缓和段

因为该段道路地形复杂,超高缓和段一般应大于70米。

D.平曲线组合原则

(1)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

(2)直线长度:

当地形较好、纵坡变换不频繁的地段不宜采用较长的直线,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最长直线不超过1600米,同向最短不小于480米,反向最短不小于160米。

2.纵面设计

一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最大纵坡不大于5%,纵坡最小坡长应大于150米,最大坡长应小于6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应大于50米,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应大于1400米,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应大于1000米。

一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最大纵坡不大于6%,纵坡最小坡长应大于200米,最大坡长应小于7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应大于70米,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应大于3000米,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应大于XX米。

三、路线起止点及中间控制点

本路线起于XX县城,起点里程为K0+000,路线向南沿XX至新安公路展线,经定南、虎场、都六,在新安接上XX至新路口公路,路线折向北,经旧治、沿山,止于新路口,路线终点为XX新路口(国道210线K1235+000),公路终点里程为K49+528,路线全长为49.528公里。

四、路基工程

1、路基压实度:

由于该线路属于重型交通为主体的行驶路段,路基压实度应符合下列标准:

填方路堤的路槽底面以下0~80厘米和零填方及挖方路基的0~30厘米范围内的压实度均应大于95%(96%);填方路堤的路床以下0.8~1.5米范围内的路基压实度应大于94%;填方路堤的路床以下大于1.5米的路基压实度应大于92%(93%)。

(注:

括号内数字为一级公路路基压实度标准)

2、路堑边坡:

土方或岩石破碎地段,应采用单层片石或密植草皮覆盖的防护措施,对地质条件不好的路堑边坡坡脚宜设置上挡墙,以保护坡脚、诱导视线、整齐路容,设置上挡墙时,应妥善处理墙顶与坡面,确保良好视觉,自然协调,美观大方。

3、路堤平均高度尽量控制在12米以下,特殊路堤高度应单独设计,对填方超过12米的路段应设置路堤墙或衡重式挡墙,以减少占用田土、增强排除横向干扰、保护自然环境的效用。

4、路基边沟一律镶边、加宽处理以便完善排水系统,尽力保持或恢复地面径流的自然状态。

5、本次设计尽量做到少占良田好土、经济林地等。

一级公路方案全线共征地2654亩(其中:

水田923亩、林地549亩、旱地1182亩);

五、路面工程

根据路段交通量及车辆构成、水文、地质、气象气候条件、路面材料来源以及公路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综合设计。

1、路面类型:

为便于施工备料和设备配套,实施多段化作业方式,采用沥青上拌下贯路面。

2、路面结构:

沥青混凝土路面按三层式设计,即级配碎石底基层2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20厘米,沥青混凝土12厘米。

六、桥涵工程

线路桥涵主要是受水位和载重能力控制,本着就地取材、方便施工的原则选定桥涵结构和型式。

1、根据规范,一级公路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2、桥涵结构:

涵洞以盖板涵为主。

3、桥涵数量:

全线在跨越沟谷河流设置必要的桥涵外,还兼顾了与其他交通方式以及田间耕作需要设置的横向通道等。

七、材料状况

测区整个路线岩性组合比较单一,碳酸盐岩、碎屑岩残坡积层分布全线,主要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岩溶相对不发育,仅溶蚀裂隙发育。

地质路线软土一般分布于溶蚀谷地,地表及地下水相对发育,软土厚度为2~4米不等。

筑路材料较少,石料运距较远。

沿线红粘土分布较广,且厚度变化大,一般1~2米,局部大于5米。

全路段拟建料场12个,可以作为块石、片石、碎石、机制砂料场。

剥离层覆盖土层0.5~1.0米,大多数为裸露基岩,成层性好、强度高、岩层完整、储量丰富,开采及运输条件好,成料率85%以上。

总体上看,沿线石料需要远运。

沿线水较为缺乏,施工用水建议修水池集中取水。

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XX),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包括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三种,各项设施按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配置,结合交通量的增长与技术发展状况等逐步补充完善。

XX至XX至新路口公路一级公路方案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为C级。

一级公路方案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级为C级。

C级应配置完善的标志、标线、视线诱导标及必需的隔离栅、防护网;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平面交叉应设置预告、指路或警告、支线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等标志和配套、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并保证视距。

C级管理设施平面交叉应视交通量情况设置警示灯或信号灯等设施。

道班房和养护工区应根据公路管理养护业务需求设置。

九、环境保护

本项目区地处山岭重丘地形,多年来形成了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由于路线敷设,高填深挖难以避免。

布线时已经作了充分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加以解决。

诸如:

对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进行浆砌片石加固,路基边坡采用片石护面墙、护坡等措施加强稳定;设计一些造型美观的结构物使之与大自然相和谐;取土、弃土进行规范化设计,对施工弃渣选择固定渣场堆放,严格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公路沿线基本避开主要村寨和乡镇,噪声影响很小,采用吸尘性较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减少灰尘污染;加之公路两侧采取绿化带防护以减少噪声影响及粉尘污染。

沿线没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大面积林区。

第五章初步经济评价

本项目经济评价以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第二版)及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为依据。

该项目经济评价为国民经济评价,以一级公路方案为推荐方案进行分析。

一、国民经济评价

(一)经济评价指标在进行经济评估时,采用下列几种指标:

内部收益率(EIRR)

内部收益率是效益现值的总和等于费用现值总和时的贴现率,可用下式表示:

nBt

B(R)=Σ------

t=1(1+R)t

nCt

C(R)=Σ------

t=1(1+R)t

B(R)–C(R)=0

式中:

R--内部收益率

Bt--在t年的效益

Ct--在t年的费用

n--项目评价期(年)

内部收益率分为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和业主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两种,经济内部收益率必须大于中国的资金社会折现率(10%),财务内部收益率应大于本项目的财务基准折现率。

2.净现值(NPV)

净现值是项目效益的现值总额减去项目费用的现值总额的差额,可用下表示:

NPV=B(r)-C(R)

nBtnCt

=Σ-------Σ------

t=1(1+r)tt=1(1+r)t

式中:

B(r)–效益现值

C(r)–费用现值

r—资金折现率

3.效益费用比(B/C)

效益费用比是效益的现值除以费用的现值的比率。

效益费用比=B/C

nBt

式中B=Σ-------

t=1(1+r)t

nCt

C=Σ-----

t=1(1+r)t

Bt—在t年的效益

Ct—在t年的费用

t—折现率

n—评价年限(n年)

4.投资回收期(N年)

投资回收期是以项目的净效益抵偿项目建设总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二)有关参数的确定

参照国家计委1993年颂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及有关资料,确定本项目经济评价的有关参数如下:

1.社会折现率为10%;

2.贸易费用率为6%;

3.影子汇率:

国家外汇管理局XX年11月份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取影子汇率1美元=8.24元人民币;

4.本项目评价期:

按交部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规定,包括项目的建设期和建设后预测年限。

本项目建设为XX年,XX年开通使用,预测年限为XX—2034年;

5.残值:

取本项目建设费用的50%,在评价期末以负值计入费用。

(三)费用调整

该项目的费用包括:

建设费用和大修及养护管理费,其经济费用的调整如下:

1.建设费用调整

建设费用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其它基本建设费用及预留费用等项。

现对其主要投入物价进行调整。

(1)主要材料影子价格确定

本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有:

钢材、木材、水泥、沥青等,其中水泥作为非外贸易货物来调整。

(2)土地费用调整

土地经济费用等于土地机会成本加新增资源消耗费用,主要土地类型的机会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OC=NBo(1+g)r+1[(1-(1+g)n(1+i)n)/(i-g)]

式中:

OC--土地机会成本

n--项目占用土地的期限

NBo--基年土地的单位面积年净效益(元/亩)

r--基年距开工年数

g--土地年平均净效益增长率

i--社会折现率,取12%

经计算,土地的经济价格为29321元/亩。

(3)劳动力工资的调整

劳动力工资包括职工工资和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此部分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1.0,即将职工工资和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作为劳动力的影子工资。

(4)扣除建筑安装工程费中的税金,其它费用的供电贴费、预留费用中的材料价差、税差、物价上涨费等。

2.养护管理费用和大修费用调整

评价期间的大修时间为公路建成使用后每8年一次,大修费每公里210万元,年养护费每公里21.5万元。

由于公路建设费用进行了调整,公路大修费和养护费也按此比例进行调整,调整后,大修费每公里200万元,年养护费每公里为20万元。

费用汇总表

单位:

亿元

路段名称

估算费用

经济费用

花黎—江界河

15.6342

14.7296

3.汽车运输成本

(1)汽车运输成本调整

本项目经济效益中有汽车运输成本降低所产生的效益,按照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口径对应一致的原则,汽车运输成本亦做相应调整。

按照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对运输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燃料、车胎、车辆折旧、养路费等项做调整。

调整结果见表7-5。

由此得经济运输成本比价系数为0.97。

(2)汽车运输成本计算

本报告参考了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公路技术经济指标》(第二次修订版)提供的反映交通、速度和成本关系的计算公式,并依据近年来的变动水平对成本公式进行了调整。

具体模型如下:

C=(501.3328-12.3304V+0.10198V2)×K;

式中:

C-单位汽车运输成本(元/千吨换算公里);

V-汽车平均车速(公里/小时);

K-成本调整系数。

该段公路建为一级公路,现公路为四级公路,参照《公路技术经济指标》选取的车速与交通量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新建的公路:

V=70.5/Q0.0988

式中:

V-车速(公里小时);

Q-年平均日交通量(标准中型车/日)。

(四)效益计算

本项目有经济效益计算,采用“有”、“无”比较法进行。

本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公路晋级效益

由于新路的建成,运输成本将相应降低,该部分效益计算如下:

Bkj=(Ckw-Cky)×Qk×K

Bhj=(Chw-Chy)×Qh×K

式中:

Bkj、Bhj-新路客、货运输成本降低效益(万元)。

Cky、Chy-无此项目时老路客、货运输成本(元/千人公里、元/千吨公里);

Qk、K、Qh 、K - 新路客、货周转量(千万人公里、千万吨公里)。

2.减少拥挤所产生的效益

无此项目时,原有相关公路的交通量不断增加,平均行车速度降低,单位运输成本相应提高,有此项目后,使原有相关公路部分交通量发生转移从而减少拥挤,原应提高的单位运输成本不再提高,由此产生的效益为:

Bky=(Ckw-Ckyy)×Qk×KBhy=(Chw-Chyy)×Qh×K

式中:

Bky、Bhy-减少拥挤所产生的效益(万元);

Ckw、Chw-无此项目,原有公路的客、货运输成本(元/千吨公里);

Ckyy、Chyy-有此项目,使原有公路减少拥挤相应的客、货运输成本(元/千人公里、元/千吨公里)。

Qk、K、Qh、K - 原有相关公路转移到新建公路后,剩余的旅客、货物周转量(千万人公里、千万吨公里)。

3.缩短里程而产生的效益

公路投产后,该段可缩短行车里程9公里;相应节约的运输费用按下式计算:

Bkd=Cko.Qkd.KBhd=Cho.Qhd.K

式中:

Bkd、Bhd-客、货车缩短里程效益(万元)

Cko、Cho-老路客、货运输成本(元/千人公里、元/千吨公里);

Qkd.、K、Qhd、K- 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