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5783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docx

天津导游词大全教材

欢迎词

各位早上好,今天好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出游,在这里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感谢大家对我公司的支持与厚爱。

虽然外面的阳光是那么的火热,还是挡不住我们出游的热情。

接下来我先自己我介绍一下,本人李姓名姣姣,那么大家可以称呼我小XX就可以了,在景区就尽量不要叫我导游啦!

不然你可能会找错对像哦。

只要大家叫得顺口我听得顺耳就可以了。

出来旅游大家都是为了寻找快乐,舒缓一下工作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所以我们出来玩的要做到五个忘记:

就是要先忘记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地位,自己年龄,自己的性别,还有就是所有的烦恼!

俗话说的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而现在我们可以百年修得同车游呢?

我们也可以说算是有缘人。

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领略神奇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津。

简史

天津市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

宋金时期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

人们都管天津叫天津卫,那么天津卫这个称呼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清代乾隆初年,从渐江来天津的诗人汪沆,写出描写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词(通俗诗),诗中说:

“天津名自长陵赐”。

长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

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乐二年,公元1404)给起的名字。

当时不是作为地名,而是作为军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卫。

朱棣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明朝当时实行分藩制,朱棣封在北平(今北京),称为燕王。

他在暗中扩充自己的势力,加强自己的实力。

朱元璋死的时候,并没有把皇帝位传给儿子这一辈,而把皇帝帝位传给了孙子朱充炆(建文帝)。

燕王朱棣野心很大,不满意自己侄子当皇帝,就想打倒朱充炆自己当皇帝,于是就带头反对当时的建文帝,用武力造反,自己打起旗号名为“靖难”。

朱棣从北京出兵,曾在直沽顺利地渡河攻下沧州,然后统领大军攻下大都南京,平定了当时所有的反抗者,燕王朱棣自己当了皇帝,把首都定在现在的北京,1403年改元永乐,朱棣当了永乐皇帝。

想到天津(当时还叫直沽)是一个既通海又通内河的军事要地,就派他的军队到直沽一边种地一边防守。

回忆到自己在直沽顺利渡河,就建立起天津卫,为什么取名为天津?

一说是取"天朝津梁"的意思。

因为明朝建都北京之后,一些朝见天子的使者要经过天津这块河流汇集的地方,再沿北运河到通州进北京。

因此,天津就成了通向天子所在京城的津梁,故名天津。

另一说是天子渡河之地的意思。

说是明朝燕王南征,从这里渡河时取的地名。

一天,燕王督师来到三汊河口海河边,放眼一望,河里舟船相连,岸上车辇相接,夹岸人烟稠密,店铺林立,十分热闹。

燕王问:

"这是什么地方?

"左右回答是"小直沾"。

燕王想了一下说:

"这里有大城市的气势,况我大军路过此处,何以为小?

不妥吧!

"随臣连忙附和说:

"请大王赐名。

"燕王命群臣先试取几个。

大臣们取了几个歌功颂德的名字,无非是恩、德、福、寿之类。

燕王听了未加可否,只是仰脸看天。

群臣见燕王看天,料定他意在"天"字上。

一位大臣说可以改为"天平",是天子御驾亲征,除奸平乱时路过之地嘛。

燕王还是不太满意。

另一位大臣说:

"依臣之见,不妨改为'天津'二字。

"燕王听了很喜欢,吩咐继续说下去。

大臣得意地说:

"吾皇乃当今天子,奉天承运,吊民伐罪,得民心,顺天意,所以叫'天'。

吾皇树万世不移之基,亲率文武百臣,千军万马,在此渡过河津,所以叫'津'。

"

这"天津"二字,又气派,又典雅。

燕王听了笑着点头说:

"此名正合朕意。

"随即传旨当地,改名为天津。

并于明朝永乐二年,在三岔河口海何西岸筑城置戍,永乐三年,调名天津卫。

现在天津市历史博物馆里还收藏一块《修建三官庙碑》,碑文中说“由此济渡沧州”,就是指朱棣这一段经历,也说明天津命名的来由。

简史

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

属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

东西宽117公里,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2.6万人。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是海河五大支流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天津市疆域周长约900公里,其中海岸线长152.8公里,陆界长700多公里。

天津距北京120公里,历来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

天津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国北方黄金海岸的中部,不仅毗邻首都,还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

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着贸易往来。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是华北地区最大货运中心。

天津铁路枢纽是京哈、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

天津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目前,天津已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相结合、立体式的综合性的现代化的运输网络。

海洋资源

天津海洋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有海盐、石油和鱼类等。

中国最著名的海盐产区长芦盐场就在这里,原盐年产量200多万吨。

渤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它是华北盆地上的胜利、大港、辽河等油田向海洋延伸部分。

渤海油田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中国与日本合作开采的海上油井,日产量达1000多吨。

天津的海岸线长,水产资源丰富,仅鱼类就有70多种。

天津地处海河水源入海口,河流纵横,洼淀密布,有淡水鱼类60多种。

水资源:

据史料记载,海河流域素有“十年九旱”一说,特大旱近40年一次,大旱5年一次,而常见干旱几乎年年有。

从明代计,自1368年至今,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旱灾的年份就有25个之多。

全流域的干旱,天津纵有千河万湖也难耐周边土地的干涸。

为缓解天津水荒,1972年、75年、81年和82年曾四次引洪济津,为了彻底解决天津用水问题,1982年5月11日引滦工程全面开工,1983年9月11日正式通水入津,使近期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基本上得到保障。

近年来,滦河水位下降,已经难以满足天津生活用水,所以国家又投资引黄入津工程,计划黄河每年给天津供水10亿立方。

因为水资源紧张,天津市做了两个相关的决策:

一件是关闭了一大批洗浴业,另一件是关闭了一大批洗车业,这两件事对天津人的触动非常大,很多天津人都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

望海楼教堂

望海楼教堂在天津海河北岸狮子林桥旁,也称圣母得胜堂,是天津最早的天主教会所在地。

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建,1870年6月,因法国天主教会拐骗残害儿童,教堂被天津人民烧毁,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火烧望海楼”,是一次以反洋教为中心的反帝斗争,史称“天津教案”。

事件发生后,清政府却杀害了16名爱国群众,赔银40万两。

1897年帝国主义分子用清政府赔款重建,原建的教堂系仿巴黎圣母院形式,为砖木结构哥特式建筑,正面有3个塔楼,呈笔架形状,中间为钟楼。

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第二次被烧毁,现存的望海楼教堂,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第三次重修的。

建筑形制未变,平面长方形,长30米,宽10米,青砖木结构,面向西南;正面有塔楼三座,呈笔架形;内部并列庭柱两排,为三通廊式,无隔间与隔层;内窗券作尖顶拱形,窗面由五彩玻璃组成几何图案;地面砌瓷质花砖,装饰华丽。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时又严重损坏,在1983年修复。

望海楼教堂已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文化街

 现在我们要游览的景点是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是以天后宫为中心,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一条街,位于南开区宫南宫北大街,1985年经市政府整理恢复其传统风貌,命名为“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有别于一般的商业街,在这里集中了天津乃至全国四面八方的各种工艺品、文化用品,其中以响誉国内外,具有浓厚天津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风筝魏的风筝最有名气,整条街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天津味、古味和文化味。

那么古文化街到底怎样呢?

还是大家亲自游览后再作评价吧。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帖金彩绘,翠顶株楹的仿清牌楼,高大雄伟,上面的彩画叫做旋子彩画,上书“津门故里”四字,它肯定地指出了古文化街附近一带是800年前的一处聚落,当时统治北方的金人在这里建立天津城市最在的监置——直沽寨。

今日的天津就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逐渐开发拓展形成的,六、七百年间始终是天津城市商业繁华地段,对天津地区的开发起过难以估量的作用,称作津门故里是当之无愧的。

  好,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条街吧,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条街的许多店铺门面檐下、枋间都有一幅幅彩画,这些都是开光清式苏画,大多是人物故事。

我们来看一下集珍阁下枋间的彩画,上面画的是《三国演义》中的8幅画,有“桃园三结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婵”、“当阳拒曹”等,从西蜀角度着重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忠义英勇的故事。

我们在看对面梨园阁枋间,上面画的是古典戏曲名著《西湘记》,描写的是崔莺莺与张君瑞的恋爱故事。

  好,我们往前走,边走边看,每间店铺上都有彩画,每幅彩画都有一个故事。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宫前广场。

著名的天后宫就坐落在这里了,在进入天后宫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对面的戏楼,这座戏楼是天津最早的露天舞台,也是天津最早的群众自娱自乐场所。

戏楼是木结构楼台式建筑,坐东朝西,东通海河,西向宫前广场,上面是戏台,下面是通道,还可以过马车。

原先的戏楼距离天后宫只有5米,周围都是低矮的平房,显得拥挤杂乱,文革时戏楼被拆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戏楼是1985年时重建的,高12米,宽10米,进深11.5米,抱柱贴金楹联上写:

“望海阔天空千帆迎晓日,喜风清云淡百戏祝丰年”。

在过去,戏楼是酬神演出的主要场所,没年农历3月23日天后娘娘华诞这一天,酬神演出就达到了高潮,后来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后,戏楼终止了酬神演出活动。

 好,现在我们转过身来看看,天后宫山门前有两棵高大旗杆,直插云宵,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幡杆,高26米,幡杆由若干根铜糙木和铁糙木接成,外层缠麻抹灰,再涂上油漆,经冬历夏,坚固结实。

据说幡杆初立时,一方面挂灯,为往来三岔河口的漕船导航,另一方面则作为天后宫的陪衬物,使整个建筑群显得错落有致,气势不凡。

后来便为农历每月初一、十五进香及庙会期间专门悬挂天后封号长幡使用。

  请大家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天后宫的主体建筑了。

天津地方民间素称天后为“娘娘”,所以天后宫又被称作娘娘宫。

它始建于元代,以后各朝各代均多次重修加固。

大家知道我国寺庙大多坐北朝南,可是,天后宫却是坐东朝西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津门三岔河是漕运中的必经之地,既是河运的起点,又是海运的终点,成为河海联运的中转站。

当时航海技术不发达,漕船经常葬身鱼腹,为满足船民、商贾及政府官员在漕运中所需要的精神寄托,祈求海神天后对航行的庇佑,就在海河西岸建起了天后宫,庙门朝东,直面海河,南来北往的船只,都抛锚停泊,进庙烧香。

有些船只因没时间或某种原因无法靠岸,船民、商贾也可以在船上朝拜天后,祈求平安。

这样,既满足了登岸信徒的民俗崇拜要求,也顺应了当时繁忙的航运需求,满足了无法登岸信徒的民俗崇拜要求。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山门,为砖木混合结构,九脊歇山青瓦顶,有三门,中间为圆形拱门,取意古代说法“天是圆的”,两旁为长方形便门。

门额上刻有“敕见天后宫”四字,中间拱门内有“护佑三津”的匾额。

天后宫初建时并无此山门,这坐山门是乾隆14年增建的。

  大家随我进去,迎面为木结构的两柱一楼式的牌楼,左右两边分别是鼓楼和钟楼。

走过牌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前殿,殿内中间供奉的是护法神王灵官,两侧为“千里眼”、“顺风耳”和“加恶”、“加善”。

  我们现在穿过前殿,来到了正殿,这里是供奉天娘娘的地方。

坐在正中的就是天后了,我们前面说过天后娘娘可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安全,那么天后到底是什么神呢?

既然称天后,必是女神无疑了,她不是玉帝、西王母那些空想编造出来的神位,而是依据实有的人和某些传说夸张附会而成的。

  史书上说她姓林,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岛人。

因为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哭,故起名林默。

她她生长在海岛,习于水性。

相传她自幼聪慧,15岁便精通医理为人治病,决心终生行善济人,同时她又熟悉水性,常渡海救助海上遇险的渔民,最终不幸被台风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死时年方27。

又相传,在其死后显灵救助难民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海上的富商纷纷拿钱修建妈祖庙,祈求渡海平安。

当然这也都是些传说。

不过,在宋代,我国的航海事业虽有较大发展,但在当时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条件下,海上安全是无法保障的广大的航海人员幻想有一种超人力量来保佑他们平安地飘洋过海。

林默的一些动人传说,自然很容易被选中作为超人力量的偶像。

关于天后的传说起初只流传于浙、闽一带,后逐渐被官府承认,宋朝时先后被封为“灵惠夫人”、“灵惠妃”元朝时被封为“天妃”,到清朝时候才被封为“天后”可见封号逐步加升。

  穿过正殿,我们来到了藏经阁,藏经阁旧称后楼,是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建于明朝,后经多次修整。

  穿过藏经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启圣祠,也就是后殿,原为祭祀天后的父母的地方,后来作为存放皇会期间天后娘娘出巡的木雕轻像的地方。

在天后宫内两侧的厢房是天津民俗博物馆,里面介绍了天津城、天后宫及皇会的兴起变迁。

从侧面见证了“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这一说法。

同时还陈列着明代天津城砖,清代漕运模型人,婚俗展览等。

解放桥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大铁桥的叫万国桥,我们天津人管它叫解放桥,它建于1926年,桥长47米,是一座三孔开启式铁桥。

这座桥是由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建造公司——法国达德与施奈公司承建施工的,所用的建筑材料也和菲尔铁塔相同。

建桥共耗资190万两白银,解放桥设计合理,建造牢固,开启灵活,直到60年代还能开启自如。

世纪钟

请大家随我手指的方向往窗外看,这个是世纪钟,是天津市为迎接新世纪做建造的大型标识性城雕建筑,整个世纪钟高达40米,每面大钟直径是14米,仅金属部分重量就是170吨。

他是目前直径、体积、重量最大的艺术立体钟。

整个大钟按照常规制作一般需要做好几年,但是它从2000年10月17日始建,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那么,这么大一个钟,他到底走得准不准呢?

我可以告诉大家,世纪钟是天津市的第一个GPS数字显示时钟,它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时间部分,接受和反馈卫星信号,十万年的走时误差仅为一秒。

它每次整点报时,音乐过后的第一声钟声,都是北京时间的整点零秒。

这么大的一个钟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它金属部分使用了钢、不锈钢、黄铜、紫铜、铸铜、纯金还有纯银。

大钟基座的表面部分是八角形的石材结构,据工作人员初步统计,这个基座总共使用了2000多块花岗岩。

大家注意到没有,世纪钟上有好多齿轮和铆钉,这些齿轮和铆钉主要是起装饰的作用,整个大钟总共有30多个大小齿轮,3000个多铆钉,齿轮代表时光流转,世纪更迭,20世纪工业化时代结束,运转到21世纪的高科技时代。

钟盘的外形为欧式风格,上边的罗马数字和表盘中心的骨架选用不锈钢材料,大钟的种摆被设计为S型的,它上顶太阳,下挂月亮,取太极分割线的形状,寓意阴阳交替,互始互终。

太阳的脸上贴的是纯金箔,月亮的表面贴的是纯银箔,就连旁边的卫星也贴了纯金箔。

钟面上的12个钟点分别设计成12星座的样子,每个直径为2.6米,重约一吨,白养座放在12点的部位,因为羊在中国代表吉祥,将天枰座放在6点的部位,代表公平。

大钟的分针全长4米,时针和分针的总重量为180公斤。

为了满足大钟报时音响效果的真实性、无噪音,在大钟平台终端,设置了四组高低音室外用音箱,总功率在2千瓦以上,使音量上做到了充分可调,保证了音质的效果,大钟在第一次报时时,响起“东方红”的音乐,后面每次整点报时时,则采用世界专用钟声。

世纪钟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无人操作,为了防止夜间报时干扰别人休息,每晚10点以后到第二天凌晨,由计算机控制大钟停止报时。

另外,大钟的走时、夜间发光、自动报时、转动轮定时转动等都是用微机自动程序控制的。

入夜之后表盘上的时间还能看清楚吗?

夜间发光是世纪钟的又一大特色,在设计上使用内照明发光,使表盘部分在夜间清晰可见,外照明使整体通亮,并由主控制器提供自动开关信号,根据不同季节夜间长短自动启闭灯光,发光系统还同时给摆杆上的两个基本点转动轮提供电源开关信号,使摆杆上的太阳外圆周边在夜间发光,摆杆下边的月亮也以同样的方式发光。

机芯的设计寿命为50年,主轴使用特种钢,轴径为50毫米,机芯自重98公斤,能承受180公斤以上的时针分针常年运转。

南市食品街

是一座古典宫城式建筑组群。

在4万平方米的建筑内,100多家厅、店林立,汇集了天下的美味,简直就是座“食品博物馆”,它包含了内涵丰富的饮食文化。

食品街1985年元旦开张营业以来,生意红火、门庭若市,2002年又全面进行了修复,日客流量达到8万人,年销售额1.7亿元,是全国最大的以经营名优食品为主的商业群体,1989年与南市旅馆街一起被定名为“双城醉月”,成为津门一景。

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是南门,大家可以看到门楼上边有块匾,上面写着振羽门,在食品街的4座门楼上各有一块牌楼门匾,南为“振羽”门,西为“兴歌”门,北为“中圣”门,东为“华腴”门,4个门的字首联起来为“振兴中华”。

门匾字体摘选自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頫碑贴。

4个牌楼名称的含义是“振兴迎宾”、“兴歌起舞”、“中圣醉酒”、“华腴美味”。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食品街去看一看吧。

食品街不仅荟萃了全国八大菜系,还包容了自成流派的天津风味菜、山西风味菜、绍兴风味菜、清真菜、外国风味菜、宫廷菜等。

其中,天津风味菜餐馆有聚合成饭庄、得月饭庄、南市狗不理包子铺、津东海味饭庄;山西风味餐馆中有晋阳饭庄;绍兴风味餐馆中有咸享酒店;清真饭庄(西域风味)中有清真会芳楼饭庄、清真恩义成饭庄;外国风味餐馆中有天津起士林南市分店(西式)、天津神户餐厅(日式)、鸭溪酒楼(俄式和法式);宫廷御膳餐馆中有御膳园、仿膳楼餐厅等。

地道的风味茶场,随着电视连续剧《龙嘴大茶壶》的播出,名噪四海,吸引了不少游客。

看着祖传几代的马记茶场师傅冲水时独特而优美的姿势,细品着热气腾腾的茶汤,真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享受。

来自鲁迅家乡的咸亨酒店,店堂布置讲究、文雅,悬挂的“太白遗风”匾额,配有“绍兴美酒名扬四海,古越烹调香飘九州”的对联,飘溢着浓厚的绍兴乡土气息,使你仿佛已闻到醇厚的酒香,尝到鱼嫩肉鲜的佳肴。

上层则是一家家风味正宗、名声遐迩的饭庄。

“得月楼”是苏州风味的饭庄,正宗的名菜“松鼠黄鱼”、“得月鸡”……其烹饪手艺的高超,味道的醇正,真可与苏州观前街的名厨高手相媲美。

隔壁的“华林酒家”,是山东风味的酒楼,不但菜做得好,服务也极为热情。

天津食品的“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大麻花,始终是本地和外地游客竞买的热门货,往往要排起长长的队伍。

此外,天津崩豆张、果仁张的食品也很有特色,他们炸、崩、烤的各种干果仁、豆类,不仅香口,而且还可以治病,具有降血压、降胆固醇等多种功能。

风味美食

天津沿海盛产鱼虾、螃蟹等海鲜,天津有句俗话“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天津人好吃将吃是出了名的。

一说起天津的吃的,大家首先会想到狗不理包子,没错,到过天津或听说过天津的,谁都知道“狗不理”的包子是出了名的,吃过的更是谈得津津有味。

天津人常常说“没吃过狗不理包子,等于白活。

”虽然是有点夸张,但也足见狗不理名声有多大了。

因此有朋友到天津,或者是亲友串门儿,都少不了请上狗不理吃一顿包子。

关于狗不理包子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一农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取名“狗子”,希望孩子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在旧中国民间的习惯,婴儿出生,父母怕孩子娇弱,多灾多难,就会取一个粗贱的乳名,什么狗子、丫头之类的,认为这样妖魔鬼怪就不会注意了自己的孩子了。

狗子十四岁来津学艺,在一家蒸食店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练就一手好话,不甘寄人篱下,自己摆起包子摊,它以水馅半发面,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由于他做事老诚,手艺又好,做出来的包子,货真价实,味道鲜美,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引得十里八乡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狗子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时间长了,都叫他“狗不理”了。

  狗不理的包子成了名产,顾客群体也从劳动群众、小市民慢慢发展到达官贵人,富商巨贾。

后来据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也听说了狗不理包子(那时他是清朝的直隶总督),为了奉承慈德太后,买了包子专程进贡到北京,得到太后的赏识,狗不理的包子,身价便更高了。

从此生意兴隆,钱赚多了,才正式在天津市内开了“德聚号”,然而知道“德聚号”的仍旧不多,大家都还是习惯叫“狗不理”。

天津三绝里还有一种麻花也是非常出名的,那就是十八街麻花,麻花的店号叫“桂发祥”,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因店铺座落于十八街,人们又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经过反复探索进行创新,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使炸出的麻花酥软香甜,与众不同,创造出的什锦夹馅大麻花,其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上几个月也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

来天津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临走时都要带上几盒麻花,送给亲朋好友。

吃包子要上狗不理,买麻花要到桂发祥,您要是吃炸糕可就得到耳朵眼了。

耳朵眼炸糕的生产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清光绪年间,创始人"炸糕刘"刘万春以卖炸糕为生,由于精工细做,并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加之该店铺选址北门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处,被众食客戏称为耳朵眼炸糕,买卖做得十分红火。

天塔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亚洲第二高塔——天津广播电视塔了,你看它矗立在碧波和云宵之间,像柄长剑倚天而立,天津人叫它天塔,被列为津门十景之一,有天塔旋云之美称。

1988年6月5日破土动工,1991年10月1日竣工开播,占地22公顷,其中70%出于水面,塔身高415.2米,在世界钢筋混凝土电视塔中名列第四,居亚第二。

它能同时播放7套彩色电视节目和9套调频立体声广播节目。

塔身分内外两个塔筒,内塔筒设4部高速电梯,7层高,塔楼像个大飞碟,她位于塔身高度的248.5米到278米处,像是个空中楼阁。

二层的嘹望厅内,可借助各角落的望远镜把方圆百里的景色尽收眼底。

第三层是旋转餐厅,可容纳200多人,每隔45到60分钟,餐厅就自转一周。

围塔的湖面上,三层跌水相接,水帘喷珠,势如流瀑。

湖内有音乐喷泉,喷涌的泉水与美妙的音乐相映成趣。

夏天夜晚这里还有水幕电影上映。

天津大学

1895年,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命名为国立北洋大学。

提出实事求是的校训。

近百年来,全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实事求是精神蔚然成风。

 

  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天津大学成为规模最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之一。

1959年被首批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改革步伐,增强综合实力,已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1995年5月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列为我国重点投资的高等院校之一

南开大学

创办于1919年,创办人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1876-1951)和严范孙(1860-1920)。

  南开大学成立时,设文、理、商三科,招收学生96人,周恩来为文科第一期学生(学号62号)。

  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南开大学终以优越的学术环境、严谨的科学训练方针以及崇尚务实的精神而名驰南北,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是其杰出代表。

津河

这条河原来叫墙子河,1859年(清咸丰9年)清朝政府在这里挖壕筑墙,为抵御英法联军的入侵而修成墙子河。

随着时代的边迁,逐渐变为排泄城市雨水和污水的河道,两岸脏乱不堪。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天津市政府于2000年3月10日到9月10日对墙子河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工程包括五条河道,总长18.5公里,为铭记墙子河改造工程,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原墙子河沿线四条河同时更名为“津河”,寓意着津河美好的未来。

天津金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