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5909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doc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doc

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有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几乎没有一个做教育的不会被书名所吸引,我也不例外。

教育怎样与美好生活联系?

每天都干着教育工作,自己似乎都说不清楚,教育真会带来美好生活吗?

带着疑问与好奇读完了这本书。

读罢,最直接的感受是很爽,很受鼓舞,这才是教育,如果我们这样做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美好生活都会开启的。

人生的一个真谛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

罗素认为,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

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上,“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的各种问题。

”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我们现在的教育有考虑过学生的幸福体验吗?

教师备课往往只是关注知识的设计与传授,课堂上也很少关注学生求知以外的需求。

高中的学生有几个能说自己学习是幸福的呢?

家长在全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之外,几乎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体会。

试想,如果我们本着“教育带来美好生活”的理念去思考教育,做教育,从孩子的视角,从孩子的层次去设计课堂,传授知识,结果会是多么温暖。

没有幸福体验的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绝对培养不出能够让幸福良性循环的人生。

高中教师为了学生的“大学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付出,教师们喊“累”;孩子们每天在教室坐十几个小时,孩子们喊“累”。

现在有几个孩子能说我因为学习的乐趣而喜欢呢?

学习除了考上理想大学,还有什么意义?

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和能力去思考学习对于自己的真正意义。

他们以及家长,甚至全社会可能就是简单的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最伟大的目的,考上名校的话,这个孩子就是最优秀的。

事实是这样吗?

罗素在书中还提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

这种理想品性包含了四种基本元素:

智慧、勇敢、敏感以及活力。

勇敢对于克服种种困难、障碍,树立一个人的独立性,铸就人类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敏感对于匹夫之勇有补偏求弊之功,但是必须适度,敏感的理想发展形式是同情,尽管世上不缺纯自然的同情,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使其扩充到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

活力是一种生理而非生物素质,更是一种人类心理素质,它能使人情绪饱满而睿智,增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兴趣,理想品性的最重要一项是智慧。

没有智慧,我们这个复杂的现代世界就就没有了有别于动物世界的基础,更不用工业文明的存在。

智慧能使好奇心得到充分发展,但好奇心要转变为真正的知识,要想使知识富有成效,就必须与正确的求知方法相结合,需要养成观察的习惯、相信知识的可能性、耐心、勤勉以及敏感、勇敢等品质。

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一批又良知和责任的社会公民,罗素提到的四个基本元素,教育中我们重视的只有智慧,或者还成不称不上智慧,只是知识。

 

“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我们应该深信教育的力量,努力发挥真正教育的力量,让教育变得有乐趣,有智慧,有生命力,这种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的内心将会充满着“生命、希望和喜悦”,引领学生走向美好生活,我们做教育的也就享受了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