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鼓楼区第一批区属国有企业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55916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鼓楼区第一批区属国有企业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鼓楼区第一批区属国有企业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鼓楼区第一批区属国有企业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鼓楼区第一批区属国有企业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鼓楼区第一批区属国有企业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鼓楼区第一批区属国有企业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江苏鼓楼区第一批区属国有企业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鼓楼区第一批区属国有企业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鼓楼区第一批区属国有企业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docx

-江苏鼓楼区第一批区属

  国有企业人员招聘试题及答案

  第1题:

只参加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

  A.轻子

  B.原子

  C.媒介子

  D.夸克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轻子是只参加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的粒子。

故选A。

  第2题:

某公司70名员工中,来自河南省和河北省的员工共有32人,本科生47人,非来自河南省和河北省的非本科生员工有15人。

根据上述陈述,此公司中来自河南省和河北省的本科生员工有多少人?

()

  A.13

  B.16

  C.24

  D.25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70名员工中,来自河南省和河北省的员工共有32人,可知:

非来自河南省和河北省的员工38人。

由非来自河南省和河北省的非本科生员工有15人可知,非来自河南省和河北省的本科生员工有38-15=23(人)。

由本科生47人,可知来自河南省和河北省的本科生员工有47-23=24(人)。

  第3题:

当今世界的工业社会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生态危机、信仰危机、种族纷争、精神危机,这些都在困扰着人类社会。

于是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乃至政府官员都主张回到传统文化和道德中去寻找解决危机的钥匙,很多人热衷于研究儒家伦理同现代的关系,东亚有些国家甚至提出“新儒学”或所谓“儒家资本主义”的口号。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伦理是能成功地解决当今工业社会诸多危机的钥匙

  B.有些国家和个人主张从儒家学说中寻找解决当今社会难题的良方

  C.东亚有些国家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中解决了诸多危机的模范典型

  D.当今世界的诸多危机从本质上说是在儒学与现代化矛盾中产生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材料说当今世界面临许多难题,哲学家、思想家乃至政府官员等相关人员都在寻找解决危机的钥匙。

A项,材料并没有表明儒家伦理能成功解决当今社会的各种危机,故错误。

C项,材料只是提到东亚某些国家提出“新儒学”或所谓“儒家资本主义”的口号,并没有说这些国家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中解决了诸多危机的模范典型。

D项是无关项,材料并没有提到当今世界诸多危机产生的根源。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4题:

国际货币体系是保证国际交易正常进行的某种世界各国__________的制度安排。

  其主要__________有二:

第一,提供流动性,方便商品、资产跨境交易;第二,提供调整贸易不平衡的某种机制。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遵照目标

  B.遵循目的

  C.遵从用途

  D.遵守功能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本题考查实词辨析。

  “遵从”指遵照、依从。

  “遵守”指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

  “用途”指应用的方面或范围。

  “功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本题根据冒号后面的说明可知正确。

故选D。

  第5题:

变化视盲:

指在短时间内物体表面特征明显改变但人类却无法察觉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变化视盲的是:

  A.电视剧中出现穿帮镜头,同一场戏由于不同时间拍了两次,结果主要演员穿了不同的衣服,但是大部分观众都没有发现

  B.一个学生在向小李问路,恰巧有人抬黑板从两人之间经过,之后小李告诉对方如何走,但是他没有发现那个人已经不是刚刚问路的那个学生了

  C.小王听了朋友在南非的一次冒险经历,极有感触,经常回想这件事,后来他竟然认为这件事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D.小张看见一个男人走进对面的房子,紧接着又走出来,但是他没有发现其实走出来的是一个女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小王听了朋友在南非的一次冒险经历,很有感触,经常回想这件事,后来他竟然以为这件事是自己亲手经历。

  第6题:

  ()对于松弛相当于态度对于()

  A.精神坚强

  B.纪律紧密

  C.肌肉松懈

  D.学习敷衍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肌肉松弛,态度松懈。

  第7题:

大学生利用假期当保姆已不再是新鲜事。

一项调查显示,63%的被调查者赞成大学生当保姆,但是,当问到自己家里是否会请大学生保姆时,却有近60%的人表示“不会”。

以下哪项陈述如果为真,能够合理地解释上述看似矛盾的现象?

()

  A.在选择“会请大学生当保姆”的人中,有75%的人打算让大学生担任家教或秘书工作,只有25%的人想让大学生从事家务劳动

  B.调查中有62%的人表示只愿意付给大学生保姆800元到l000元左右的月薪

  C.赞成大学生当保姆的人中,有69%的人认为做家政工作对大学生自身有益,只有31%的人认为大学生保姆能提供更好的家政服务

  D.在不赞成大学生当保姆的人中,有40%的人认为,学生实践应该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题干中“63%的被调查者赞成大学生\第8题: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从。

盲从的人不了解自己行动的意义,极易在别人的怂恿下从事不符合个人意愿或社会需要的行动。

这首小诗的意思是人们有时候喜欢拖延,总是把事情放在明天去做,如果总是放在明天,那么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人们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问题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对事件本身不够重视,所以导致行为不自觉,意志拖延。

这是意志缺乏自觉性的标志。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第9题:

日本脱口秀表演家金语楼曾获多项专利。

有一种在打火机上装一个小抽屉代替烟灰缸的创意,在某次创意比赛中获得了大奖,备受推崇。

比赛结束后,东京的一家打火机制造厂家将此创意进一步开发成产品推向市场,结果销路并不理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最好地解释上面的矛盾?

  A.某家烟灰缸制造厂商在同期推出了一种新型的烟灰缸,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B.这种新型打火机的价格比普通的打火机贵20日元,有的消费者觉得并不值得

  C.许多抽烟的人觉得随地弹烟灰既不雅观,也不卫生,还容易烫坏衣服

  D.参加创意比赛后,很多厂家都选择了这项创意来开发生产,几乎同时推向市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解释型题目。

A项说的产品是烟灰缸,而题干中讲的产品是装有烟灰缸的打火机,所以不能构成对题干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解释。

B项指出“有的”消费者觉得并不值,有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人,所以也不能对题干进行充分的解释。

C项加深了题干中的矛盾,不能起解释作用。

D项最能解释题干中的矛盾,因为很多厂家都来生产该种产品并且同时推向市场。

这样使这家东京的打火机制造厂家遇到了大量的竞争对手。

  第10题:

  ()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A.奥苏伯尔

  B.桑代克

  C.贾德

  D.格式塔心理学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贾德提出了经验类化理论。

  第11题: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发事件即为紧急状态

  B.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从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蓝色和黄色来标示

  C.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D.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不得越级上报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条规定: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据此,A错C对。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2条第二款: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B项错误。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6条:

  “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D项错误。

  第12题:

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讲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____________。

  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____________,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焉不详高屋建瓴

  B.闪烁其词博大精深

  C.含糊其辞鞭辟入里

  D.捉襟见肘天马行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

但说得不详细;

  “闪烁其词”指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含糊其辞”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捉襟见肘”比喻十分穷困。

根据词意以及文中“铺陈宏大”和“细节方面”可知是指说的不够详细,因此第一空应填“语焉不详”。

  “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土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第13题:

某区要从10位候选人中投票选举人大代表,现规定每位选举人必须从这10人中任选两位投票,问至少要有多少位选举人参加投票,才能保证有不少于10位选举人投了相同两位候选人的票()

  A.382位

  B.406位

  C.451位

  D.516位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14题:

过敏性肠胃炎一直被认为是由食物过敏引起的。

但是,如果我们让患者停止食用那些已经证明会引起过敏性肠胃炎的食物,可他们的过敏性肠胃炎并没有停止。

因此,显然存在别的某种原因引起过敏性肠胃炎。

下列哪项如果是真的,最能削弱上面的结论?

  A.诱发许多患者过敏性肠胃炎的往往是他们最喜欢吃的食物

  B.许多不患过敏性肠胃炎的人同样有食物过敏反应

  C.许多过敏性肠胃炎患者同时患有神经官能症,表现为多疑、不安等

  D.许多普通食物在食用几天后才会诱发过敏性肠胃炎,因此,不易观察患者的过敏反应和其食用的食物之间的关系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题于结论是:

存在别的某种原因引起过敏性肠胃炎;论据是:

即使让患者停止食用那些已经证明会引起过敏性肠胃炎的食物,可他们的过敏性肠胃炎并没有停止。

A项诱发过敏性肠胃炎的食物、C项过敏性肠胃炎患者的其他表现都与题干论证无关;B项中的引起食物过敏反应的食物与引发过敏性肠胃炎的食物可能不同,削弱程度有限;D项食物与过敏性肠胃炎的发生之间存在时差,则过敏性肠胃炎没有停止可能是由于刚刚停用食物,从而削弱了题干的结论。

故答案选D。

  第15题:

成语“唇亡齿寒”的“唇”和“齿”最初指代的是()。

  A.两个部落

  B.两个民族

  C.两个地区

  D.两个国家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唇亡齿寒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日:

  “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故“唇齿”分别指虞、虢两个国家,答案为D选项。

  第16题:

这种内敛与__________的描述手法,是__________中国文化灵感的结果,而不是又塑造出一个古墓丽影的女主角,或女版蜘蛛侠。

这种形式的文化__________,是可以起到相当的推进作用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含蓄汲取输出

  B.含蓄摄取交流

  C.低调汲取交流

  D.低调摄取输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含蓄’指包容、蕴藏于内而不显于外。

  “低调”指频率低的声调,比喻缓和的或比较消沉的论调。

题干中用“内敛”修饰“描述手法”,且第一个横线处要填入的词应与“内敛”呈并列关系。

根据词义和并列关系,第一个空应选“含蓄”,排除

  C.D两项。

  “汲取”指吸取,“摄取”指吸收、拍摄。

题干中提到的是“中国文化灵感”,所以应该选“汲取”。

  “输出”指从内部送到外部。

  “交流”指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相互沟通。

故选A。

  第17题:

由于青铜技术的成熟包括鼓风、浇铸等的运用,世界各个民族的先人陆续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是在()时代初步掌握了冶铁技术。

  A.春秋战国

  B.汉代

  C.秦代

  D.宋代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现已从考古学上明确,中国最迟在春秋晚期已掌握了冶铁技术,并且是生铁铸件和块炼铁锻件同时出现,并且战国时期钢铁生产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以块炼铁为原料的渗碳钢制品。

  第18题:

有些北京人是第一次来内蒙古旅游。

所有初次来内蒙古旅游的人都要去呼和浩特游览。

所有去呼和浩特的游客毫无例外地也会去参观五塔寺。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各项都能必然地推出,除了()。

  A.所有初次来内蒙古旅游的人都会去参观五塔寺

  B.参观五塔寺的游客中,有些不是北京人

  C.有些去呼和浩特游览的人是北京人

  D.有些北京人会去参观五塔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规则推演型题目。

由“所有初次来内蒙古旅游的人都要去呼和浩特游览,,和“所有去呼和浩特的游客毫无例外地也会去参观五塔寺”可知,所有初次来内蒙古旅游的人都会去参观五塔寺,故A项正确;由“有些北京人是第一次来内蒙古旅游”,结合A项的断定,可推出有些北京人会去参观五塔寺,故D项可推出;由“有些北京人是第一次来内蒙古旅游”和“所有初次来内蒙古旅游的人都要去呼和浩特游览”可知,有些北京人要去呼和浩特游览,经换位推理后可知,有些去呼和浩特游览的人是北京人,故C项可推出;B项无法推出,题干全为肯定命题,根据三段论推理规则,不能必然推出否定命题。

故选B。

  第19题:

对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进行侦查分析后,四个警员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测:

甲说:

  “这五个人都有嫌疑。

”乙说:

  “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

”丙说:

  “这五个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丁说:

  “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推测正确,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

  A.甲推测正确,老陈最有嫌疑

  B.丙推测正确,老陈没有嫌疑

  C.丙推测正确,但老陈可能作案

  D.丁推测正确,老陈有嫌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真假推理。

甲和丙属于矛盾命题,即“甲一都有嫌疑;丙一有的人没有嫌疑”;因为只有一个人的推测是正确的,则乙和丁都是错的,根据乙所述“老陈不能逃脱干系,他有嫌疑”可知,老陈没有嫌疑,即可知有的人没有嫌疑,即可知丙的推测是正确的,且老陈没有嫌疑。

所以选择B选项。

  第20题:

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是()。

  A.婚姻关系解除

  B.失踪人民事主体资格消灭

  C.财产发生代管

  D.财产发生继承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民法设立宣告失踪制度,目的是为了稳定那些长期下落不明的人所有的财产关系。

宣告失踪不同于宣告死亡的根本点就在于法律后果不同。

因此,对于符合法定条件被法院判决宣告失踪的人,仅就其财产发生代管后果。

因为失踪人并没有死亡,还继续保持着民事主体资格,其婚姻关系不能解除,财产也不发生继承。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第21题:

现在的圆明园遗址依然是侵略者暴行无可________的历史见证,作为被侮辱、被伤害的中国人永远都不能宽恕和忘记侵略者的这一伤天害理的破坏事件,一定要完整地________好这一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活证据”,使之成为对侵略者的永远的无声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辩白保存申诉

  B.辩论保存起诉

  C.辩驳保护控诉

  D.辩解保护陈述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

  “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

  “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圆明园遗址”作为一种历史遗迹.是揭露侵略者罪行最好的证据,面对这样的铁证,侵略者没有办法否定自己的侵略事实,由此可知“辩驳”最合适.因此本题答案为C。

  第22题: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都市生活?

()

  A.北宋

  B.南宋

  C.明朝

  D.元朝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这幅画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即今天的开封)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

  第23题:

英国东部伊普斯威奇市的英国电信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称,由于人脑中神经元的大小和数量与为它们提供的血管之间存在微妙的平衡关系,因此根本的改善是不可能的。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人脑中的神经元不可能变大变多

  B.脑血管不可能变粗变强

  C.人脑的神经元和血管不可能单方面改善

  D.人脑的神经元和血管不可能共同有大的改善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原文提到了人脑中的神经元和血管,并在最后一句话中指出“根本的改善是不可能的”,所以原文的主要意思是人脑的神经元和血管不可能共同有大的改善。

故正确答案为D。

  第24题:

中度缺氧病人的动脉血氧分压低于

  A.4.6kPa

  B.6.6kPa

  C.9.3kPa

  D.12.0kPaE、13.3kPa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第25题:

某化工厂将废水直接排人河道,流入张某的鱼塘,造成绝大部分鱼死亡。

该厂承认其侵权,但不能接受张某提出的赔偿数额。

对此,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张某请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3年

  B.张某可以请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C.张某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D.张某必须先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A项正确。

  《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BC项正确,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D。

  第26题:

城市群:

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聚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属于城市群的是()。

  A.浙江省

  B.华东六省一市

  C.长三角经济区

  D.港澳台地区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C。

城市群的定义要点是:

①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②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

A项浙江省不符合要点②;B项华东六省一市范围过大,不符合要点②中“城市”这一要点;D项港澳台地区三者不在同一范围内,不符合要点①。

故答案选C。

  第27题:

一群在实验室里研究老鼠体内的新陈代谢的科学家发现去除老鼠的甲状旁腺可以导致老鼠血液中钙的水平比正常水平低得多。

这个发现使科学家们假设甲状旁腺的功能是调节血液中的钙的水平,当钙的水平降到正常范围之下,它就升高钙的水平。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科学家不但去除了老鼠的甲状旁腺,而且去除了它们的肾上腺,他们出人意料地发现老鼠血液中的钙的水平的下降比单是去除甲状旁腺时慢得多。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与科学家的假设相一致地解释那个出人意料的发现?

  A.肾上腺的作用是降低血液中钙的水平

  B.肾上腺与甲状旁腺在调节血液中钙的水平时的作用是一致的

  C.甲状旁腺的缺乏能促使肾上腺增加血液中钙的水平

  D.如果只是把老鼠的肾上腺而没有把其他的腺移去,则这只老鼠的血液中钙的水平将会维持不变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题干断定,甲状旁腺的功能是升高血液中的钙的水平,如果去除甲状旁腺,钙的水平就会下降,但是如果在去除甲状旁腺时同时也去除肾上腺,则钙的水平的下降就要慢得多。

如果肾上腺的根本作用是降低钙的水平,则可以解释这一发现,A项正确。

  B.C.D三项都无法解释这一发现。

  第28题:

里坊制度曾经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千百年不变的稳定格局。

它像巨大躯体中的一个个细胞组织,运转着城市的生命律动。

历史的沧桑巨变,不少城市曾经的里坊制度格局__________,人们只有在尘封的古籍中__________其风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荡然无存想象

  B.烟消云散还原

  C.昙花一现追寻

  D.化为乌有回味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A。

由题干中“只有在尘封的古籍中——其风貌”可知,里坊制度格局随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在现实中已经不存在了。

  “昙花一现”比喻突然显赫起来的人或流行一时的事物很快消失,侧重强调事物生命力短暂,与句意不符,排除C。

  “回味”意为在回忆中细细体会、玩味。

现代人对里坊制度的了解仅来源于历史古籍,并不存在切身的感受,故用“回味”不妥,排除D。

  “还原”意为恢复原状,显然,人们在“尘封的古籍中”并不能还原里坊制度格局的风貌。

故正确答案为A。

  第29题: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

  A.鹏程万里

  B.庖丁解牛

  C.庄生梦蝶

  D.刻舟求剑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D。

  “鹏程万里”出自《庄子?

逍遥游》,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

养生主》,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

齐物论》,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

  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可见只有D项与《庄子》无关。

故选D。

  第30题: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由()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A.经济组织内的劳动者

  B.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劳动者

  C.社会组织内的劳动者

  D.公有制经济组织内的劳动者

  【解析】

  正确答案:

答案B。

与国有经济相比,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生产资料公有的范围不同。

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集体成员共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成员根据他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贡献来分配其经营成果。

由此可知,本题答案应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