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60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docx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路径及案例

 

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

2011年3月

 

目录

前言1

路径1:

借助党建工作格局和工作成果建团3

路径2:

借助工会组织网络和工作力量建团5

路径3:

依托行政部门建团6

路径4:

依托行业协会建团8

路径5:

依托开发区、高新区等企业聚集区域建团11

路径6:

借助团属社团推进会员单位建团13

路径7:

借助团的品牌工作促进建团15

路径8:

发挥编外团干部和志愿者等群体作用推动建团17

路径9:

依托企业总部推动分支机构建团20

路径10:

依托龙头企业推动关联企业建团22

路径11:

根据青年沟通、交流、联系和聚集的新方式灵活建团24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涉及领域不断扩大,成为青年工作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重要领域。

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对于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政治目标,有效履行共青团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团的十六大以来,团中央书记处按照党中央书记处指示精神,全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并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突破口。

各级团组织根据团中央统一部署,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集中攻坚、重点突破,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新路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为更好地帮助各级团组织把握社会机理、探索工作路径,有效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团中央对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工作路径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同时选择了部分典型案例加以详解。

希望这本手册能够对各级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共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路径1:

借助党建工作格局和工作成果建团

【背景链接】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法人数总数约496万个,全国从业人数100人以上或从业人数50-99人且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规模(限额)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43万家。

而根据我国16至29岁的青年就业人口、单位就业的青年数和团员数(含隐性团员)进行测算,从业人数30人以上的单位一般具备建团条件。

为此,在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的组织,从单位数量看,建团空间广阔;从党团关系看,更容易得到所在单位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

【主要做法】各级团组织紧紧抓住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团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党建带团建制度性安排等有利契机,主动争取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支持,有效推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

【典型案例】

团福建省委形成“党建带团建”常态指导的制度性安排。

把督导团建工作纳入《省委常委联系设区市制度》,其中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是重中之重。

省市县三级党团组织分别建立“党建带团建”常态指导协调机制,团委定期向党委汇报团建工作情况、反映工作成果和困难、争取党政重视和支持。

团四川省委党团工作同部署。

联合省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深化党建带团建,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两新”组织党工委要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纳入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

团陕西省委党团工作同考核。

与省委组织部共同对全省各市区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检查,并以正式文件形式将检查调研情况反馈各市委。

将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列入省委考核全省共青团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

路径2:

借助工会组织网络和工作力量建团

【背景链接】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已建立企业工会组织约110余万个,同时建立了大量行业性基层工会组织,全国聘请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指导员约2万余人。

作为党的群众组织,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工作对象相交,工作方式相近,工作联系紧密,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借助各级工会的组织网络和工作力量,有利于推动非公企业建立团组织;同时通过加强非公企业团的工作,也有利于促进工会组织的建设。

【主要做法】各级团组织积极与工会组织沟通联系,争取重视和支持,对照建会企业名单认真梳理建团目标企业,制发相关工作文件或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针对性开展建团工作。

【典型案例】

团辽宁省委通过人事安排实现“工建促团建”。

依托工建促团建,主动联系工会组织,通过工商、税务等部门了解本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工会的数量和状况,对于新建会人员年龄和结构适合的非公企业,探索由企业工会主席兼任团组织负责人,依托工会建立团组织。

团吉林省委通过组织设置推动“工团共建”。

与吉林省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工团共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吉林省工商局、吉林省总工会分别设立两新组织团工委,深入开展工团共建工作。

路径3:

依托行政部门建团

【背景链接】行政部门具有标准制定、业务指导、审批备案等重要管理职能,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成长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借助行政部门力量,联合有关部委共同推动,可以有效提升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建团效率。

比如:

联合科技部门推进高新区企业建团,联合商务部门推进开发区和商业企业建团,联合旅游部门推进星级酒店建团,联合工商联推进私营企业建团等;联合司法部门推进律师事务所建团、联合财政部门推进会计事务所建团、联合教育部门推进幼儿园建团、联合劳动部门推进技能培训机构建团等。

【主要做法】各地团委积极争取相关行政部门支持,以行政部门主管领域为突破口,依托行政链条和管理模式,建立团的工作委员会,联合下发建团文件,推进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典型案例】

团北京市委与市商委、旅游局、社工委等部门就联合推动团建工作进行了实质性沟通协商,已经成立了北京市商务团工委,加强商业行业领域各团体协会和企业的团建工作。

金融团工委、旅游团工委的成立也已经列上议事日程。

团海南省委加强与各级旅游部门的合作,成立了省旅游团工委,同时,海口、三亚、陵水等10个市县团组织已与当地旅游部门联合成立旅游团工委。

团山西省委联合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旅游局、省工商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意见》,明确各行业厅局责任:

省教育厅推动凡符合建团条件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建团,省司法厅推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所属律师协会会员单位建团,省财政厅推动所属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协会会员单位建团,省商务厅推动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山西省美发美容协会、山西省摄影行业协会等协会会员单位建团,省旅游局推动星级酒店、旅行社、A级旅游风景区等建团,省工商联推动全省工商联会员企业建团。

路径4:

依托行业协会建团

【背景链接】近年来,各类行业协会组织数量激增,在制定国家产业政策、规范行业行为、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环境、协调市场主体利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托行业协会,在其会员单位中建立团的组织,可以大大提高建团效率。

同时,行业协会作为纵向联系企业的主要载体,能够对目前企业共青团工作以横向区域性联系为主的组织格局形成有益的补充,是完善企业共青团工作组织格局的现实需求。

【主要做法】各地团委主动联系各类行业协会,特别是那些与地区产业特点结合度高、凝聚了大量职业青年的行业协会,通过联合下发文件、共同组织行业青年活动、成立行业共青团或青年组织等做法,不仅推动了行业内非公企业建团工作,而且一些地方初步形成依托行业协会纵向指导推动行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有效载体。

【典型案例】

中国烹饪协会建立临时团委,推进会员餐饮企业建团,既依托社会机理提高了建团效率,也开展了行业青工技术比武等行业特色活动,激发了团组织的活力。

全国煤炭行业协会探索成立青年工作交流平台,依托青年工作交流平台联系全行业煤炭企业的团组织,日常工作由全国煤炭行业协会团委承担,并建立稳定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大力深化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行业特色活动。

团湖北省委在省烹饪酒店行业、软件行业、美容美发行业、家政服务、保安、汽车美容装饰等10个重点协会开展会员单位建团工作。

团广东省委以社会组织团工委成立为契机,利用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力量凝聚非公企业团员青年,推动陶瓷、家电、家具、五金、装备、信息、电子、纺织等八大行业协会规模化建团,对会员企业建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路径5:

依托开发区、高新区等企业聚集区域建团

【背景链接】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4个,边界合作区14个,省级开发区1316个,此外还有大量的各级各类产业园区、专业市场。

在各类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中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和从业青年,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大,经营稳定性较高,团建保障能力较强,是深化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主阵地。

【主要做法】各地团组织争取各类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管理委员会和党组织支持,强化产业园区团工委建设,积极与园区内企业建立工作联系,注入工作品牌和资源推动非公企业建团。

【典型案例】

团江苏省委按照“强(开发)区带企”的推进思路,狠抓开发区团建工作。

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增配编制外开发区团工委副书记,充实了121家省级开发区团工委班子力量。

由市、县级团委牵头,开发区团工委具体实施,积极探索党建带动、行政力量推动等有效模式,积极推动开发区内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团,取得明显成效。

针对开发区内规模以下非公经济组织,探索实施分片划区建设联合团委的方式,基本实现对开发区内规模以下非公企业的全覆盖。

团河南省委联合省发改委、工信厅出台河南共青团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八条意见,先后举办一系列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活动,并以此加强产业集聚区团组织建设,辐射带动辖区内各类非公经济组织的建团工作。

全省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已建立团组织145个,建团率达到80.56%。

园区内非公企业新建团组织1600余家。

团湖北省委将高新区、开发区、孵化器等非公企业聚集区作为重点,先后在武汉光谷联合软件园、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光谷国际企业中心建立联合团委,直接指导园区内的企业开展非公团建工作。

宜昌经济开发区借助园区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各工业园分别建立团工委,以选派街道团委委员担任园区团建联络员、选举企业团委书记担任企业园区编外团工委副书记等多种模式,推进园区企业团建工作。

路径6:

借助团属社团推进会员单位建团

【背景链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商会会员企业约6万余家,各级青联组织企业界别委员企业2万余家。

青联企业界委员、青企协会员是共青团凝聚的企业界优秀青年代表,总体上认同团的组织价值,熟悉团的主要工作,与各级团组织有着紧密联系。

在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企业中率先建立团组织,既符合青年企业家认同并聚集在共青团周围的思想逻辑,也符合共青团对团属社团管理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形成强烈的社会示范效应。

【主要做法】各地团组织充分依托青联、青企协、青商会等团属社团组织,集中力量推动了社团中会员单位建团,有的结合建团要求完善了会员入会资格等制度安排,工作效果十分明显。

【典型案例】

团黑龙江省委充分利用青联、青年商会等青年社团组织开展团建工作,优先在团组织联系的青年代表人士所在单位建团,优先推进已建党的“两新”组织建团,依靠党建的力量带动团建。

团山东省委积极推动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企业建团,要求所有会员企业都要建立团组织,个别青年数量比较少的,可以探索与所在地的其他企业、社区、村居、学校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同时,210家理事以上会员企业分别与至少一家非会员企业实现结对团建。

省青企协下发了《关于在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中加强团的建设的通知》,在实际工作中,省青联委员所在“两新”组织也列为团建重点领域。

路径7:

借助团的品牌工作促进建团

【背景链接】长期以来,共青团创造了很多工作品牌,如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见习基地、小额贷款等,紧贴了时代脉络、紧贴了青年需求、紧贴了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对于企业提升商誉、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内部凝聚力、树立公益形象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依托团的品牌工作推进建团,有利于激发企业内在建团动力。

【主要做法】各地团组织充分借助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把品牌工作延伸到相关经济和社会组织之中,在增进彼此合作关系的同时,逐步建立起团的组织,有效推进了非公企业团建。

【典型案例】

团山东省委率先在全团推出了青年文明号与“两新”组织“一助一”结对团建活动,在团建工作扎实的国家级、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及争创集体中,按照属地原则和就近就便原则,与1至2家有业务往来、符合建团条件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行结对建团,努力形成行业(系统)与地市纵、横交织的网格化“一助一”结对共建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仅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就结对团建“两新”组织1000余家。

其中,全省公安系统去年表彰了325家省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共结对团建“两新”组织342家,交通系统247家青年文明号共结对团建184家“两新”组织。

团河南省委广泛发动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立团组织,已在见习基地中建立团组织120多家;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获取创业小额贷款的同时,推动这些企业建立团组织。

2010年帮助229家中小企业获取贷款6.8亿元,有效服务了青年企业家创业和广大青年就业,并在接受青年助业贷款的229家企业中全部成立了团组织。

路径8:

发挥编外团干部和志愿者等群体作用推动建团

【背景链接】据统计全国街道乡镇约4万家,随着街道乡镇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推进,基层兼职团干部力量将得到极大充实,联系社会渠道将得到有效拓展。

目前全国建设驻外团工委1500余家,驻外团工委书记依托乡情纽带,在驻外商会本藉企业家中推动企业建团,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同时,西部计划青年工作专项志愿者约2000余人,高校派驻县级团委干部2600余人,以及大量大学生村官等,充分借助这些年轻的团干部或党团员力量,组建非公团建指导员或协调员队伍,有效克服基层工作力量不足的难题。

【主要做法】各地团委结合本地实际,有的结合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推进非公团建;有的发挥驻外团工委作用,在本藉企业家所在企业中建团;有的把西部计划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组织起来开展非公团建,等等,有效增强了非公团建工作的基层力量。

【典型案例】

团贵州省委借助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和基层联系制度为推动非公团建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通过在贵州的4000名在基层一线服务的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研究生支教团青年志愿者和基层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县新选配的2100名兼职团干部,利用这类青年群体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工作激情,同时也具有显著的社会分工差别,在团建工作中发挥其互促和互补作用。

同时调动团省委机关和直属单位团组织力量加强对所联系区县非公团建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形成各级组织、各条战线、各个部门的工作合力,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实现工作整体有序推进。

团省委组织召开了4000名志愿者参加的“青年志愿者参与非公团建电视电话会议”,对数千名基层志愿者开展非公团建培训和工作任务安排。

团重庆市委充分发挥组织格局创新选配的兼职团干部、高校挂职团干部、志愿者的作用,请他们担任非公团建联络员、指导员和监督员,一对一推进。

建立了“两新”团建指导员制度,采取聘任制、挂任制等多种方式,选取部分工作基础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团组织负责人和团市委机关驻点干部,作为“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指导员,对各地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进行点对点的传帮带。

团南阳驻郑州团工委有效整合郑州市南阳青联、河南省豫宛商会资源,有效探索了多种团建模式:

一是在青联委员企业中建团。

在河南方欣米业集团、河南华泰电缆有限公司等24家郑州市南阳青联委员企业中优先建立团组织,共覆盖团员青年17200余人。

二是在商会会员企业中建团。

在郑州安泰橡胶有限公司、河南大行汽车家园贸易有限公司等大型地产投资、汽车经销等16家集团企业优先建立团组织,覆盖青年团员17220人。

三是在行业集中地建团。

宛籍在郑企业主要分布在房产建筑建材、汽车汽配摩配、古玩玉器礼品、餐饮休闲娱乐、兽药饲料药品等五大行业,团工委分别与以上几大行业的管理部门结合,建立了郑州福源动物药业集团等5个团总支和13个团支部,覆盖宛籍青年24000余人。

路径9:

依托企业总部推动分支机构建团

【背景链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更加活跃和频繁,跨区域的企业集团、连锁企业等不断涌现,呈现出“总部+分支机构”的企业组织形态。

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前100强连锁企业全国门店数达到13.7万家,绝大多数具备建团条件。

比如:

麦当劳、肯德基的全国门店数分别达到1100余家和2000余家;2009年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全国门店数分别达到900余家和1200余家;联华超市、华润超市全国门店数分别达到3900余和2700余家,等等。

这类企业分支机构多、分布区域广、从业青年多,通过大力加强企业总部团的建设,进而逐级推进其分支机构建立团的组织,可以较快实现对其从业青年的组织覆盖。

【主要做法】各级团组织根据集团型、连锁型企业的管理特点,把建团工作与其分支机构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依托企业总部团组织推进其分支机构建团,较快地实现了组织覆盖,形成团建工作整体活力。

【典型案例】

团北京市委把握龙头企业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大规模、跨领域、有影响“两新”组织建团工作。

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物美集团、北京曲美家具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汉拿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爱农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苏宁电器等大型连锁企业已经先后成立公司团组织。

共覆盖团员青年10余万人,仅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团委,就覆盖了全市235家分店的18000余名青年和近9000名团员。

这些大型连锁企业团组织的建立,在全市“两新”组织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红星美凯龙集团自成立团组织以来,建立商场的同时就组建基层团的组织。

目前,该集团在全国各商场已建立基层团委16个、直属团支部10个。

集团团委因势利导,把握青年沟通交流新方式,打造商场加互联网建团模式。

围绕青年网上聚集、青年开展活动、青年相互交流、青年骨干培养等四个方面探索网络建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服务青年、引领青年。

路径10:

依托龙头企业推动关联企业建团

【背景链接】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和支配位置,对业务关联企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推动关联企业加强团的建设和青年工作,提升其青年职业素质,有利于优化提升龙头企业整体生产经营能力。

比如,依托总承包企业推动分承包企业团建,依托总装备企业推动供应配套企业团建,依托商场运营企业加强各商家卖场团建,等等。

【主要做法】各级团组织通过加强龙头企业团建,并借助龙头企业团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在关联企业开展团建工作。

【典型案例】

团广东省委通过产业链辐射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对整条产业链上企业的影响力,带动建团;通过行业领头企业带动模式,发挥领头企业在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利益关联企业推动模式,利用企业间因利益关联而产生的相互影响力,由具主导性的一方推动团建。

团玉林市委针对当地陶瓷业企业多(全市有120余家)的特点,率先在规模较大、管理规范、文化设施完善的龙头企业——北流市仲礼陶瓷有限公司建立团支部,凝聚和服务广大企业青年员工,使得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整个陶瓷行业企业中反响强烈,其它企业都纷纷要求建立团组织,整个行业建团数已达60多家。

胜利油田团委由劳务公司派驻“党团干事”到用工单位,协助开展团的工作,并在条件成熟的单位中推行劳务工团员属地管理模式,团的组织关系随团员本人发包流动,编入发包方单位团组织。

目前,油田团委已普遍在各劳务公司建立了团组织。

对于劳务派遣用工制的团员青年,其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团委的应有其劳务公司管理,对于没有建立团组织的劳务公司,其劳务派遣人员由用人单位管理。

路径11:

根据青年沟通、交流、联系和聚集的新方式灵活建团

【背景链接】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青年群体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交流方式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原来传统的单位型建团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社会上各类行业性、公益性、交流性、兴趣性社会组织不断涌现。

2008年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数达到118.1万个;2009年民政部数据显示,全国依法登记的新社会组织数量达到40余万个。

新社会组织日益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共青团组织重要的工作领域。

【主要做法】各地团组织根据青年沟通、交流、联系和聚集的特点,超越传统的组织依附和行政格局,大力在楼宇、市场和社会组织中,通过联合建团、依托建团、兴趣建团等方式开展团建工作。

【典型案例】

团广东省委依托志愿服务组织建团,着力推动非公企业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服务队、义工小组等志愿组织,在获得企业管理层和青年对青年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理解和认同之后,再在这些志愿者组织中建立团组织。

团湖北武汉市委积极推进在青年集中的商业大楼、写字楼建立团组织,武汉市洪山区在阜华大厦等商业楼宇依托物业管理公司建立了楼宇团支部,实现了对整个大楼青年的组织覆盖。

同时积极推进以青年兴趣、爱好和情感为纽带的团建模式,在青年自组织中实现建团突破。

团徐州市委积极探索物业建团、骨干企业建团、楼宇联建管理三种建团模式,在全市28家重点楼宇中全部建立了团组织。

同时,出台《徐州市楼宇团建工作实施意见》,建立楼宇团建联席会议制度、楼宇团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和工作考评机制,通过机制化建设保障团建工作有序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