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61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5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学年重庆市涪陵区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根据

体系的能量循环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B.

C.

D.

2.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同时检验水解产物和水解是否完全,除加淀粉和水之外,还需加入相应的试剂及加入顺序最好的是(  )

A.碘水→NaOH溶液→Cu(OH)2溶液

B.H2SO4溶液→碘水→NaOH溶液→Cu(OH)2悬浊液

C.H2SO4溶液→NaOH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D.H2SO4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3.用化学用语表示NH3+HCl

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

B.HCl的电子式:

C.NH3的结构式:

D.Cl−的结构示意图:

4.100mL0.1mol/L醋酸与50mL0.2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所得溶液中()

A.c(Na+)>c(CH3COO-)>c(OH-)>c(H+)

B.c(Na+)>c(CH3COO-)>c(H+)>c(OH-)

C.c(Na+)>c(CH3COO-)>c(OH-)=c(H+)

D.c(Na+)=c(CH3COO-)>c(OH-)>c(H+)

5.下列关于有机物分子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的排布

B.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C.甲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可证明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

D.1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0.5mol氢气,可证明乙醇分子中只有一个羟基

6.硅与碳属于同族元素,有一类由Si和H形成的有机硅化合物称“硅烷”,硅烷的组成、结构与相应的烷烃相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硅烷的通式为SinH2n+2(n≥1)

B.乙硅烷(SiH3SiH3)的二氯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甲硅烷(SiH4)沸点比甲烷(CH4)低

D.甲硅烷热稳定性小于甲烷

7.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臭氧是饮用水的理想消毒剂之一,因为它杀菌能力强又不影响水质

B.回收废旧电池,主要是为了提取贵重金属

C.食品包装袋中常放人小袋的铁粉,目的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D.提倡使用无氟冰箱,主要是为了保护大气臭氧层

8.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①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②铊(Tl)既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氢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③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④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其溶液是一种强碱,⑤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⑥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A.①②③④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

9.下列反应既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生石灰与水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10.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

A.Zn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B.酸碱中和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健一定是非极性键

12.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B.降低活化分子百分数

C.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D.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

13.如图所示装置中,a为锌棒,b为碳棒。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中的

向b极移动

B.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b极流到a极

C.a极上发生了还原反应

D.b极上有无色气泡产生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HClMgCl2NH4ClB.H2ONa2O2CO2

C.CaCl2NaOHH2OD.C2H6H2O2C2H4

15.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

2A(g)+B(s)

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同时生成nmolD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D,同时生成2nmolA

③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④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⑤v(A)∶v(C)∶v(D)=2∶1∶1

A.②③B.②③④C.②⑤D.②③④⑤

1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过滤法除去水中的泥沙

B.分液法分离汽油与水

C.蒸馏法除去酒精中的水

D.沉淀法除去钠离子中的钙离子

17.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B.乙烯通入溴水中

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D.苯燃烧

18.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50mL0.50mol/L盐酸和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碱混合时,量筒中NaOH溶液应缓缓倒入小饶杯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B.装置中的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C.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测得的中和热∆H偏大

D.改用25mL0.50mol/L盐酸跟25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求出的中和热∆H和原来相同

19.(6分)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Ca2+、NO3-、Cl-B.K+、NH4+、CO32-、OH-

C.Na+、Ba2+、SO32-、I-D.H+、Fe2+、NO3-、ClO-

20.(6分)短周期元素R、T、X、Y、Z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R

T

Z

X

Y

A.X位于元素周期表第VA族

B.Z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C.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

D.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R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标准状况下,22.4LHCl气体溶于50mL水再配成250mL溶液,求:

(1)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2)若将此溶液再稀释成1L溶液,则稀释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的多少_____?

;配制该浓度的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_____?

(3)将

(2)的溶液取出250mL与足量Zn反应可以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某研究小组制备氯气并对产生氯气的条件进行探究。

(1)装置A中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利用了浓HCl的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A中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的杂质可能是______。

(3)B用于收集Cl2,请完善装置B并用箭头标明进出气体方向。

____________

(4)C用于吸收多余的Cl2,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5)该小组欲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制Cl2的影响,设计实验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

操作

现象

I

常温下将MnO2和12mol·L-1浓盐酸混合

溶液呈浅棕色,略有刺激性气味

II

将I中混合物过滤,加热滤液

生成大量黄绿色气体

III

加热MnO2和4mol·L-1稀盐酸混合物

无明显现象

①已知MnO2呈弱碱性。

I中溶液呈浅棕色是由于MnO2与浓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II中发生了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③III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c(H+)或c(Cl-)较低,设计实验IV进行探究:

将实验III、IV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将i、ii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A、B、C、D、E、F、X、Y、Z九种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

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正盐;盐EYC与AY的浓溶液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EYC的溶液;X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

倍,D、Y、Z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E、F、X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周期第__族。

(2)这九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

(3)EYC中化学键类型:

_____________,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

(4)A与B、C、D形成的化合物中,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这些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D、E、F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填离子符号),F和镁条用导线连接插入NaOH溶液中,镁条作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下图是丁烷(C4H10)裂解的实验流程。

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有:

①检置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排出装置中的空气③给D、G装置加热等……;G后面装置以及铁架台等已省略;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烷裂解的可能方程式为C4H10

CH4+C3H6,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甲烷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对反应后E装置中的混合物(溴水足量),再按以下流程实验:

①分离操作Ⅰ和Ⅱ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蒸发b.过滤c.分液d.蒸馏

②Na2SO3溶液的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A的碳原子数大于B的碳原子数,请写出B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定丁烷完全裂解,流经D、G装置中的气体能完全反应。

当(E+F)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0.49g,G装置的质量比反应间减少了1.44,则丁烷的裂解产物中甲烷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放出热量,则△H5<0,故A错误;

B.氢氧化钙生成氧化钙固体和水蒸气,与液态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是可逆的过程,水蒸气变成液态水会放出热量,△H1+△H2≠0,故B错误;

C.②CaO(s)+H2O(l)=Ca(OH)2(s)、④CaO(s)=CaO(s),②+④不能得到510℃时Ca(OH)2(s),则△H3≠△H4+△H2,故C错误;

D.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④+⑤=-③,即△H1+△H2+△H4+△H5=-△H3,可知△H1+△H2+△H3+△H4+△H5=0,故D正确;

故选:

D。

2.B

【解析】

试题分析:

要进行淀粉水解实验,首先要加入催化剂H2SO4溶液。

要检验水解是否完全,可在溶液中加碘水以检验是否还有淀粉。

要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可先加NaOH溶液以中和H2SO4使溶液呈碱性后,才能加入Cu(OH)2悬浊液来检验葡萄糖,故B正确

考点:

考查淀粉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检验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答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即可。

3.C

【解析】

【分析】

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5;

B、HCl中只含共价键;

C、NH3中含个N-H键;

D、Cl-最外层有8个电子。

【详解】

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5,可表示为

,选项A错误;

B、HCl中只含共价键,其电子式为

,选项B错误;

C、NH3中含个N-H键,NH3的结构式为:

,选项C正确;

D、Cl-最外层有8个电子,Cl−的结构示意图为

,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侧重考查原子结构、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和结构式,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如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区别、电子式与结构式的区别等。

4.A

【解析】

【分析】

100mL0.1mol/L醋酸与50mL0.2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得到的是醋酸钠溶液,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来回答。

【详解】

100mL0.1mol/L醋酸与50mL0.2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得到的是醋酸钠溶液,醋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溶液显碱性,c(OH-)>c(H+),溶液呈现电中性,有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c(OH-)>c(H+),c(Na+)>c(CH3COO-),弱酸阴离子水解是微弱的,水解产生的OH-很少,有c(CH3COO-)>c(OH-)则综合有所以c(Na+)>c(CH3COO-)>c(OH-)>c(H+);

故选:

A。

5.C

【解析】

【详解】

A、如苯分子中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的排布,其邻位二溴代物应该有两种结构,故A正确;

B、乙烯与溴1:

1加成,可证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故B正确;

C、若甲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其分子结构可能为平面正方形结构,也可能为正四面体结构,故C错误;

D、1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0.5mol氢气,说明乙醇分子中只有一个羟基,其氢原子与其它5个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6.C

【解析】分析:

因Si与C同主族,由甲烷可类推硅烷。

甲硅烷与甲烷的沸点高低可根据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比较,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其沸点较高;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可根据同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性质递变规律来推理,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

详解:

A.由烷烃通式CnH2n+2可推知硅烷的通式为SinH2n+2(n≥1),故A正确;

B.乙硅烷(SiH3SiH3)的一氯代物有两种氢,则二氯代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甲硅烷(SiH4)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甲烷(CH4)大,则甲硅烷(SiH4)沸点比甲烷(CH4)高,故C不正确;

D.非金属性Si

综合以上分析,本题选C。

7.B

【解析】分析:

A.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回收废旧电池,主要是为了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

C.铁粉具有还原性;

D.含氟物质导致臭氧空洞。

详解:

A.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与水不反应,且无残留,不影响水质,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回收废旧电池,主要是为了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

C.铁粉具有还原性,能防止食品氧化而腐蚀,故C正确;

D.含氟物质导致臭氧空洞,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本题答案选C。

8.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周期律性质的递变规律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将不熟悉的元素和熟悉的元素相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详解:

①铍(Be)和铝位于对角线位置,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所以铍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故正确;②铊(Tl)是第ⅢA族元素,金属性比铝强,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氢气,不能跟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故错误,③由同主族元素化合物性质相似和递变性可知,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故正确;④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氧化锂,不是Li2O2,故错误;⑤锶和镁、钙、钡是同主族元素,根据同主族元素的递变性分析,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故正确;⑥硒和硫是同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下方,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不稳定的气体,故错误。

故选B。

9.B

【解析】分析:

凡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结合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解答。

详解: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答的关键,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

10.D

【解析】A.Zn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C或氢气做还原剂时的反应。

11.A

【解析】试题分析: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氢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A错误;B.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则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正确;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C正确;D.由同一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则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健一定是非极性键,D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判断

12.C

【解析】升高温度,将更多的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则反应速率增大,只有C正确,故选C。

13.D

【解析】图示装置为原电池,a为锌棒是负极,b为碳棒是正极。

A.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电解质溶液中的

向a极移动,故A错误;B.原电池中电子有负极经导线移向正极,因此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流到b极,故B错误;C.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发生还原反应的为b极,故C错误;D.该原电池中,正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因此b极上有无色气泡产生,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的判断、电子流向、电极上的反应等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注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移动方向,为易错点。

14.D

【解析】

【分析】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IA族和IIA族元素与VIA族和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详解】

A项、氯化氢中只含共价键,氯化镁中只含离子键,氯化铵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A错误;

B项、水和二氧化碳分子中只含共价键,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错误;

C项、氯化钙中只含离子键,水中只含共价键,氢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

D项、乙烷、双氧水和乙烯分子中都只含共价键,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键的判断,明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是解本题关键。

15.A

【解析】

【详解】

①生成nmolC是正反应,生成nmolD也是正反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错误;

②生成nmolD是正反应,生成2nmolA是逆反应,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得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③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正确;

④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

1:

1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错误;

⑤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平衡状态无关,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故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②③,故选A。

16.D

【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A、过滤是利用溶解度不同,除去杂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分液法是利用两种物质溶解度的不同,溶液分层,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蒸馏利用的是沸点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沉淀法分离中利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答案选D。

17.A

【解析】分析:

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

A.光照作用下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一氯甲烷等,A正确;

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通入溴水中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C错误;

D.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18.A

【解析】分析:

A.酸碱混合时要迅速,并且不能搅拌,防止热量的散失;B.根据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做好保温工作;C.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氢氧化钠体积偏小;D.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详解:

在中和热的测定过程中,酸碱混合时要迅速,并且不能搅拌,防止热量的散失,保证放出的热量都体现在温度计温度的升高上,A选项错误;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做好保温工作,实验中,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B选项说法正确;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取液,读取的氢氧化钠体积偏小,计算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偏小,测得的中和热∆H偏大,C选项说法正确;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改用25mL0.50mol/L盐酸跟25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减少,所放出的热量偏低,但中和热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中和热数值相等,D选项发生正确;正确选项A。

19.A

【解析】

【详解】

A选项,Cu2+、Ca2+、NO3-、Cl-都不反应,故A正确;

B选项,K+、NH4+、CO32-、OH-中NH4+和OH-要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故B错误;

C选项,Na+、Ba2+、SO32-、I-中Ba2+和SO32-要反应生成BaSO3沉淀,故C错误;

D选项,H+、Fe2+、NO3-、ClO-中H+、Fe2+、NO3-要反应氧化还原反应,Fe2+、ClO-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ClO-反应生成次氯酸,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0.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设R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则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