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6146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含答案).doc

新疆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测试题单项选择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西方教育家称为第一部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 A  )

A.《普通教育学》 B.《教育学教程》 C.《实用教育学》D.《教育学原理》

2、中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  )

A.新教育大纲B.教育概论C.教育哲学大纲D.现代教育原理

3、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 C  )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的规模

4、教育能传播思想,形成舆论,这体现了教育的( C  )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 B  )

A.发展规模和速度B.性质和内容C.手段和方法D.发展水平

6、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C  )

A.环境B.遗传素质C.教育D.主观因素

7、因材施教原则针对的是( D  )

A.天才儿童B.后进生C.特长生D.每个学生

8、学生身心发展的速度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了学生身心的发展的( D  )

A.个别差异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

9、我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A  )

A.九年B.十年C.十一年D.十二年

10、义务教育的管理权属于( C  )

A.学校B.家庭C.地方政府D.中央政府

11、旨在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活动是( B  )

A.德育B.体育C.智育D.美育

12、美育事实的主要阵地是( A  )

A.艺术教育B.体育教育C.劳动教育D.思想政治教育

1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A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B.人的本质属性的思想

C.社会生产力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思想D.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14、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法要求,系统而简要地叙述一门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是( C  )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作业

15、我们把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正式引入学校课程计划的各门学科,称之为(  B )

A.活动课程B.显性课程C.潜在课程D.融合课程

16、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是( A  )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核心课程D.融合课程

1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D  )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长期性

18、把学生看成是可以随意涂抹的一张白纸,一个可以随意填灌的装知识的容器,是什么学说的主要观点( B )

A.学生中心论B.教师中心论C.教室中心论D.教材中心论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从。

”这句话强调要重视( B  )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践锻炼D.品德评价

20、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

“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

”李小林低着头回答:

“第五次了”。

“你为什么不改呢?

”“我,我也知道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

”教师对李小林进行教育的切入点应是( C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1、德育过程的终极目的是( D  )

A.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念B.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C.增强学生的道德意志D.改善学生的道德行为

2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D  )

A.品德认识和品德情感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教育手段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规范,这是什么的表现( A  )

A.教学失范B.教学失衡C.教学失偏D.教学阻隔

24、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

A.课堂教学B.现场教学C.小组教学D.个别教学

25、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B  )

A.后勤工作B.教学工作C.管理工作D.科研工作

2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符合教学的( D  )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27、班集体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和保护作用,这说明班集体对于学生发展具有( B  )

A.个性化功能B.社会化功能C.选择功能D.保护功能

28、课外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B  )

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班集体活动

29、强调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说明课外活动具有( D  )

A.参加的自愿性B.内容的广泛性C.行动的自主性D.活动的实践性

30、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在哪方面是一致的( C  )

A.教育内容B.教育手段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

31、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 B  )

A.〈教育学讲授纲要〉B.〈普通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教育学〉

32、教育产生与( A  )

A.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B.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C.儿童对成人的模仿D.意识

33、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的根据是( C  )

A.儿童的兴趣与需要B.学校办学的优势C.教育方针和中学教育的任务D.学生的素质

34、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是( B  )

A.个体行为B.政府行为C.学校行为D.家长行为

35、教育者根据德育任务精心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受教育者具有优良品德行为习惯的一种德育方法是( C  )

A.说服教育法B.情感陶冶法C.实践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

36、认为从感觉论出发,认为知识的传授必须“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然后才由想象的媒介进入记忆的领域,再后才由细微末节生出普遍的理,最后才有对业已领会的事实的判断”的教育家是( C  )

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斯宾塞

37、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著作是(C  )

A.论演说家的培养B.教育漫话C.学记D.爱弥尔

38、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 )

A.教育B.环境C.遗传D.人的主观能动性

39、当今世界各国课程编制中占主导方向的一种课程是( D )

A.活动课程B.相关课程C.核心课程D.学科课程

40、教师的基本任务是( B  )

A.教书B.教好学生C.上好课D.管理学生

新疆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测试题单项选择题

(二)

41、一般和讲解、讲述、谈话、讨论等相结合,是德育中极好的自我教育形式,是指哪种德育方法( C )

A.说服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品德评价法D.心理咨询法

42、在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直观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B  )

A.昆体良B.夸美纽斯C.洛克D.赫尔巴特

43、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C  )

A.夸美纽斯B.凯洛夫C.赫尔巴特D.布鲁纳

44、课外与校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 D  )途径

A.唯一B.主要C.辅助D.必要

45、( C  )是二种较为典型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

A.道尔顿制和特郎普制B.文纳特卡制和复式教学

C.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D.特郎普制和复式教学

46、坚强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B  )

A.建立正确舆论B.制定集体规范C.协调人际关系D.形成集体核心

47、美国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巴罗等人运用“新增长理论”对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穷国赶不上富国的原因在于缺乏( D  )

A.人口B.土地C.物力资本D.人力资本

48、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总的条件和背景,制约着人的发展的( B  )

A.过程和速度B.方向和水平C.个别差异性D.年龄特征

49、民族性和公共性可以说是义务教育的( C  )

A.基础B.关键C.灵魂D.唯一

50、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是( A  )

A.政府行为B.个体行为C.学校行为D.家长行为

51、近年来,我国学校中出现了一种( C  )课程,它是解决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而时间有限这一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微型课程D.核心课程

52、德育过程以学生行为的改善为( A  )

A.终极目的B.长期目的C.中期目的D.短期目的

53、职业技术教育属于(  C )

A.普通教育B.专业教育C.中等教育D.知识教育

54、最早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C  )

A.夸美纽斯B.凯洛夫C.赫尔巴特D.布鲁纳

55、要求向学生传授反映客观实际的真理性知识和实际上有用的知识技能,使教学内容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技能的传授,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学具有教育性,并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 D  )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教学原则B.循序渐进教学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56、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以( A  )为倡导者和主要代表的所谓进步主义教育流派。

A.杜威B.梅伊曼C.赫尔巴特D.罗杰斯

57、下列教育规律中,属于教育的一般规律的是( D  )

A.德育规律B.教学规律C.体育规律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

58、中国教育界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家是( D  )

A.鲁迅B.徐特立C.陶行知D.杨贤江

5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C  )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60、义务教育制度诞生于( B  )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

61、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B  )

A.爱岗敬业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D.自律自强

62、以个人或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为核心,将其他学科的内容围绕核心组织起来,由一位教师或教师小连续教学的课程是指( C  )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活动课程

63、英国的“娃娃公司”、荷兰的“儿童餐厅”、美国的“少年法庭”、我国的“红领巾银行”、“小记者团”等,都是德育中别开生面地运用( B  )的例子

A.榜样示范法B.实际锻炼法C.情感陶冶法D.生活指导法

64、《学记》提出,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强调教学要贯彻( A  )原则

A.启发性B.巩固性C.最优化D.因材施教

65、是课外、校外最常用的主要形式,这是指( B  )

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游戏活动

66、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标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第一部专著是( D  )

A.普通教育学B.民主主义与教育C.教育论D.大教学论

67、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

C.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D.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68、第一个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

A.孔子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

69、最早提出并使用“教育”一词,是我国思想家( B  )

A.荀子B.孟子C.孔子D.朱熹

7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 C  )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B.教育C.环境D.人的主观能动性

71、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学条件,其中最基本的是( A  )

A.经费和师资B.经费和图书C.校舍和师资D.师资和图书

72、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是( C  )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

73、《学记》提出,“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强调了教学要贯彻( D  )原则

A.启发性B.因材施教C.巩固性D.循序渐进

7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教好功课B.了解学生C.组织培养班集体D.组织课外活动

75、学校教育既有鲜明的阶级性,有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的社会是(  C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76、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77、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

A.班级授课制B.分层教学C.小组合作学习D.小班教学

78、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B  )

A.传授知识B.发展学生智力C.形成技能D.培养个性

79、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指( C  )

A.直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80、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B  )

A.谈话法B.讲授法C.讨论法D.实验法

新疆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测试题单项选择题(三)

8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始于德国哲学家( A  )

A.康德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福禄倍尔

82、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D  )

A.遗传B.环境C.个体D.教育

83、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 A  )

A.具体化B.抽象化C.普通化D.逻辑化

84、“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C  )

A.赫尔巴特B.福禄倍尔C.杜威D.夸美纽斯

85、“美育”这个概念,在西方一般认为是德国的剧作家和诗人( B  )在《美育书简》中首次使用的

A.彼特曼B.席勒C.费尔巴哈D.波劳希契

86、判别一种教学是启发还是注入式,关键在于是否充分调动了( B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A.教师B.学生C.学校D.班主任

87、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很多,除了社会因素外,最主要的有( C  )

A.学校需求B.科学知识的进步C.学生身心的发展D.课程目标的变化

88、小组教学的特殊形式是( D  )

A.道尔顿制B.文纳特卡制C.特朗普制D.复式教学

89、“全面考虑教学中的各个因素”是下列哪一项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C )

A.理论联系实际B.因材施教C.最优化D.启发性

90、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D  )

A.教师的讲授过程B.学生的学习过程C.学生的认识过程D.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过程

91、学生的“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 )

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长期性

92、实施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 D  )

A.消除文盲B.多出人才C.发展生产D.提高国民素质

93、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最集中的体现是( A  )

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双向反馈D.教学相长

9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D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95、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必须以(A  )

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C.智育为主D.纪律教育为主

9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D  )

A.教育方针B.教学原则C.教学计划D.学科课程标准

97、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处于( A  )

A.主体地位B.客体地位C.中介地位D.媒体地位

98、“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B  )

A.示范性B.创造性C.长期性D.复杂性

9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D  )

A.成立班委会B.组织了多样的教育活动C.形成了优良班风D.确立了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100、讲读是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最常见的体现( A  )

A.讲授法B.读书指导法C.讨论法D.参观法

101、德育过程的特点是( C  )

A.育人性B.体悟性C.多端性D.实践性

102、下列学者属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代表的是( A  )

A.皮亚杰B.班杜拉C.弗洛伊德D.艾里克森

103、下列学者属于精神分析理论代表的是( D  )

A.皮亚杰B.班杜拉C.柯尔伯格D.艾里克森

104、下列学者属于行为发展发面的理论的代表的是( B  )

A.皮亚杰B.班杜拉C.柯尔伯格D.艾里克森

105、校风、班风、人际关系等,属于校园文化的( B  )

A.显性文化B.隐性文化C.学生文化D.教师文化

106、狭义的德育是指( D  )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法纪教育D.道德教育

107、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B )

A.促进学生正常发育B.增强学生体质C.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D.输送运动员

108、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C  )

A.运动竞赛B.早操、课间操C.体育课D.课外体育锻炼

109、最早明确提出并使用“美育”的是( C  )

A.孔子B.亚里士多德C.席勒D.赫尔巴特

110、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D  )

A.德育B.智育C.体育D.劳动技术教育

111、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是美国的( C  )

A.罗杰斯B.杜威C.加德纳D.赫尔巴特

112、提出“发现教学法”的是( A  )

A.布鲁纳B.布鲁姆C.杜威D.弗洛伊德

113、提出“接受式学习”的是( B  )

A.布鲁纳B.奥苏伯尔C.杜威D.弗洛伊德

114、“程序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B.奥苏伯尔C.杜威D.弗洛伊德

115、“自学辅导”的提出者是我国的(  C )

A.李吉林B.魏书生C.卢仲衡D.杨贤江

11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代表人物是(  A )

A.巴班斯基B.班杜拉C.柯尔伯格D.艾里克森

117、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  )

A.教学工作B.科研工作C.党团工作D.管理工作

118、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D  )

A.教师的讲授过程B.学生的学习过程C.学生的认识过程D.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119、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称( A  )

A.教学原则B.教学模式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任务

120、为了解决好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关系,必须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B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性原则

新疆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测试题填空题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在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除了明显的阶级性、等级性外,还具有强烈的(宗教性)

3、我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4、(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5、德育过程以学生(行为的改善)为终极目的。

6、恩格斯把美育称为美学方面的教育,它既是(美学的)又是(教育 的),是审美与教育的结合

7、讲授法具体又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四种方式

8、根据主要教学任务来分,课有(备课)和(上课)两大类型

9、一般把符合预定目标的效应称(),而把偏离母校的效应称为(   )

10、(民族性)和(公共性)是义务教育的灵魂

11、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2、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关关联的(内隐)和(外显)的动作体系

13、(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4、班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层次,也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场所)

15、“启发”一词,源于(孔子)提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