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56229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docx

《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教育史考试内容整理(个人整理仅供参考).docx

1.我国壬戌学制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A)。

A幼稚园B蒙养院C蒙养园D幼儿园

2.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课程有游戏、歌谣、谈话和(C)。

A常识B图画C手技D行仪

3.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的教育家是(B)。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夸美纽斯D卢梭

4.我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是(D)。

A香山慈幼院B上海大同幼稚园C新安幼稚园D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5.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是(B)。

A《童蒙须知》B《颜氏家训》C《小学》D《传习录》

6.由陈鹤琴创办的实验性质的幼稚园是(D)。

A香山慈幼院B湖北幼稚园C集美幼稚园D鼓楼幼稚园

7.1837年在勃兰根堡创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是(C)。

A奥伯林B欧文C福禄倍尔D巴乌利美夫人

8.外国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是(B)。

A幼稚园B小孩察物学堂C蒙养园D蒙养院

9.幼儿教育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特征。

这里指的是(A)。

A古印度佛教的幼儿教育B古埃及的幼儿教育C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D古巴比伦的幼儿教育

10.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D)。

A《百家姓》B《千字文》C《幼学琼林》D《三字经》

11.美国政府为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是(A)。

A开端计划B振兴计划C倍增计划D普及计划

12.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特点是运用了(B)。

A小先生制B艺友制C五指活动D行为课程

13.在中国古代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主张顺导儿童性情的思想家是(  D  )。

 A.贾谊   B.颜之推 C.司马光   D.王守仁

14.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是(   B   )。

A.小孩察物学堂      B. 蒙养院         C.蒙养园            D.幼稚园

15.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的师资称(  A    )。

 A.保姆            B.教习      C. 乳媪    D节妇

16.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C  )。

 A.北平幼稚师范学校  B.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C.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D.集美幼稚师范学校

17.将中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更名为“幼儿园”的文件是(  A    )。

A.《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C.《幼儿园暂行规程》  D.《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8.在古代西方以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为教育目的的国家是(  C    )。

 A.古埃及             B.古罗马           C.斯巴达             D.雅典

19.1899年,日本首次由政府颁布的规范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式法令是(  B    )。

 

A.《幼儿园保育条例》  B.《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C.《幼儿园令》D.《幼儿园令实施规则》

20.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C)

A.伊拉斯谟斯B.维吉乌斯C.夸美纽斯D.卢梭

2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附有插图的儿童百科全书是(A)

A、《世界图解》B、《大教学论》C、《幼儿园指南》D、《母育学校》

颜氏家训

答:

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书,用以,“整齐门内,捉撕子孙”。

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影响最大的一般家教著作,全书分7卷20篇,内容涉及了胎教、教子、迁普、道德情操、勉学、练习技艺等家庭教育问题,也涉及了其他更广泛的教育问题。

邸舍

答:

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东汉。

据《后汉书·邓皇后纪》记载,东汉安帝元初六年,和帝之妻邓太后在宫廷开设邸舍,将宫室子女5岁以上者40余人、邓太后近亲子弟30余人集中起来,教学经书,并亲家督试。

对其中年龄较小的孩子,为他们设置专门的师保,早晚经常去看望,给予爱抚与教导,恩爱有加。

孺子室

答“中国最早的专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当时西周王宫内和各诸侯国的宫廷内都设有婴幼儿养育机构——孺子室,是专为周王的太子、王子及各诸侯的儿子们设立的。

孺子室的保育人员分为教孩子为善的子师、了解孩子个性爱好恶而加以引导的慈母、管理孩子饮食起居的保姆和奶妈,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有一定的组织形式。

外象内感

答:

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来的胎教理论。

他指出三月胎儿虽已成胎,但其禀质并未固定下来,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变化。

这一理论强调外界环境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是颇有道理的,为我国古代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癸卯学制

答:

1904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并实施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这个学制规定了从蒙养院至通儒院共有三段七级学堂。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

蒙养院

答:

清末教育体制中最初级的学校。

其宗旨在于辅助家庭教育。

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入学年龄为三至七岁,每日授课不超过四小时。

以女子师范毕业生为教师。

恩物

答:

是福禄贝尔为幼儿设计的一系列玩具,供幼儿游戏时使用。

之所以叫“恩物”,按照福禄贝尔的理解,这些玩具都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用来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的,是上帝的恩赐物。

福禄贝尔力图以恩物来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性,训练它们手的活动技能。

儿童之家

答:

是蒙台梭利于1907年初在罗马贫民区开办的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儿童之家不收费。

活教育

答:

是陈鹤琴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开始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教育实验,到1947年,他在上海逐步整理出“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

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和训育原则。

幼稚园课程标准

答:

1932年10月民国教育部颁行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我国开始有了自己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它包括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

普洛登报告书

答:

1966年,英国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普洛登女士发表了一篇报告书。

该报告在第九章《为义务教育前的幼儿提供教育设施》中,呼吁

(1)要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大量增加保育设施的数量,

(2)应在学前教育中增加更多的教育成份(3)凡年满3-5岁的幼儿,开学后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入学(4)幼儿教育应以20人为1组划成1个“保育集体”;1-3个保育集体组成l个“保育中心”(5)在公立保育机构得到扩充之前,地方教育当局有权对非盈利私立保育团体进行援助,以资鼓励(6)最理想的是将包括保育集体在内的一切幼儿保护服务机构都统一在各个收容儿童的设施及小学校的领导之下。

幼稚园令

答:

1926年,日本文部省制定了第一部《幼稚园令》。

该法令规定幼儿园教育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首次明确了幼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

规定幼儿园是为父母都从事生产劳动、无暇进行家庭教育的阶层的幼儿而设的保育机构:

规定幼儿园以保育幼儿身体健康、培养善良性格、辅助家庭教育为目的;放宽了入园年龄的限制。

解答题:

学前教育史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答:

《学前教育史》是学前专业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程。

是研究中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包括幼儿教育的启蒙、初步发展、成熟等阶段,挖掘中外历史上幼儿教育的思想等宝贵财富,揭示幼儿教育发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学前教育史的主要学习方法是什么?

可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经验谈一谈。

答:

学前教育史是教育史学的一个分支,空的研究对象是中外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惧及教育思想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教育是一门理论课,内容涵盖广阔,首先要进行广泛的阅读。

这是远程教育的基本的学习方法,要去看看古今中外的各个教育家的重要的教育论著。

如:

柏拉图、蒙台梭利、杜威、陈鹤琴、张雪门等到等到教育名家。

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

要把从教育史学中学到的理论联系到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中建构起基本的桥梁,用这些理论服务于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以及方法。

试述中国古代胎教的主要经验。

答:

胎教是指孩子未出生以前的教育,是生命还处于胚胎时期,是通过母体的影响实现的。

中国古代胎教历史的源远流长,胎教的内容包括:

注重精神状态的调试;注重饮食的调摄;注重对外界环境的选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胎教的方法有:

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

试评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

答:

(一)及早施教,颜之推认为婴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家长应抓紧时机,及早的对婴幼儿进行教育,并且越早越好,甚至要早到胎教。

(二)慈严结合。

在儿童家庭教育中,如何解决对子女的严教与慈爱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均爱勿偏。

在家庭教育中,要切记偏宠,对所以子女应一视同仁。

(四)风化陶染。

非常重视父母对孩子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周围环境的陶治,重视父母及其他成人对幼童的模范作用。

(五)德艺同行。

颜之推提出为“报效国家”,应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在家庭教育中要坚持“德艺同厚”,既要培养封建德行的教育,又要进行,“修以学艺”的教育。

比较斯巴达与雅典学前教育的不同之处。

答:

不同点:

(1)在婴儿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而雅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

(2)在培养目标上斯巴达是培养英勇善战的战士,雅典则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3)在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格的陶冶,雅典则还增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4)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这些不同点的产生,是由于斯巴达是实行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制度的农业城邦,而雅典是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工商业城邦。

分析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的特点。

答:

古希伯来人的学前教育发展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为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586年犹太亡于巴比伦,以家庭教育为主;第二时期为公元前586年至公元70年灭于罗马帝国,以堂会教育为主。

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也伴有一定的读写等文化知识教育,教育方法比较严格。

希伯来人的儿童观虽有矛盾之处,但总体来看,在家庭中儿童还是受到较多的重视。

分析近代中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

学前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纵观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诸如幼儿学校(1816年欧文所办)、幼儿园(1837年福禄培尔所办)之类的学前教育机构都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才产生的。

我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封建教育思想和制度在我国根深蒂固,它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体现是以封建式的家庭教育为基本形式。

直到20世纪初期,才出现了学前教育机构。

19世纪中期以来,帝国主义为掠夺我国资源,在我国领土上大办工业,开发矿山,清政府的洋务官僚也兴办工业企业,使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开始出现。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发展,据统计,1900年完全由民族资本家举办的工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已有122家,资本总数为2277万元。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又进一步壮大了工人阶级的队伍。

一些妇女为生活所迫,开始走出家门、走进工厂、走向社会。

这样,就使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震惊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声浪遍及全国。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士纷纷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企图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西方的教育制度便成了他们重要的学习对象,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效法西洋、倡办西学很快地成为风行一时的潮流。

当时,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在学习、介绍西方教育制度时,都曾注意到了学前教育的问题。

如康有为在其所著《大同书》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其中就包括了学前教育阶段。

梁启超在《教育政策私议》中介绍日本学制时,也提倡设立两年制的幼稚园,招收5岁以下的幼童。

由于先进思想家们的积极宣传,便为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作了舆论和思想准备。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发展学前教育的愿望还不可能实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民族危机更为严重,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腐败的满清政府为了维护其行将灭亡的封建统治,一方面向帝国主义屈膝求和,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德宗实录》,第477卷,第15页。

转引自李桂林主编《中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34页。

)。

一方面为了欺骗人民不得不附合潮流宣布实行“新政”,进行改革,以便缓和矛盾。

他们所提出的“新政”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教育方面废八股、停科举、兴学校、厘定教育宗旨。

为此,1902年张百熙奉命草拟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但此学制虽经颁布,并未实施。

1904年初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在癸卯学制中确定了更为详备的近代学制系统,其中包括了蒙养院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近代学前教育才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答:

蒙台梭利对卢梭的教育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她接受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旧式学校和家庭教育压抑儿童个性的做法给予猛烈的抨击。

她认为在儿童身上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天赋的内在潜力,它规定和制约着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而儿童的生命力则是通过自发冲动表现出来的,这种自发冲动的外在形式就是自由活动。

因此,在儿童的发展和对儿童的教育中,自由活动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蒙台梭利主张,教育者应当为儿童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环境,使儿童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从事各种活动,选择各项作业。

自由在自由的活动中,儿童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从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她提倡新教育应让儿童过一种自然、自由的生活,成人尽量少去干扰儿童,让儿童充分地自由活动。

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答:

(1)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

'自然的教育'(指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潜能进行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这三种教育力量必须统一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只有'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才能达到真正的协调统一。

(2)根据人人天性自由的哲学,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独立自主性。

(3)卢梭特别强调,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教师要研究、了解、尊敬、关怀儿童,不能成为儿童天性的敌人,不能成为儿童的压迫者。

(4)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反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的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自由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

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

简述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答:

(1)学前教育目的:

由于世界、自然和人都是上帝精神的体现。

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和发展埋藏在人体内部的'上帝的本源',把人身上潜在的上帝精神表现出来。

(2)学前教育原则:

a、发展的原则;b、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3)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a、幼儿时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此时的生活方式和所受的教育将影响他整个一生,应把学前教育作为人的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b、单由家庭来教育儿童存在很多问题,应建立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以保护儿童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长,培养训练有素的幼儿教师,并推广幼儿教育经验。

(4)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a、通过游戏及'恩物',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和体力,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b、通过各种作业,将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5)福禄贝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

福禄倍尔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通过幼儿园的教育促使儿童的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成。

这套理论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但他的理论带有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

论述陶行知先生关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理解及对你的启示。

答:

陶行知在1927年提出“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所有的问题,都是从生活中发生出来的。

从生活中发生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在这三者中,“做”是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他强调“行”是知识的源泉,“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不能分开。

在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下,大家都是先生,又都是学生,互相取长补短。

论述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答:

陈鹤琴是我国第一个运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进行教育实验的教育家,他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提出了他的"活教育"体系,这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

"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等。

他的活教育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本文详细论述了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产生、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

试分析张雪门改造民族的幼儿教育目标及其现实意义。

答: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面对国家民族危亡的现实,张雪门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愚、贫、弱、私是由于“国内的封建势力未曾铲除,而国际上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甚”应通过教育“培养国民生产的习惯与兴趣,团结的能力,客观的态度、自动的精神,并唤起民族的意识及反帝国主义的情绪。

”所以,教育是改造中国的关键,而幼稚教育硬钢在首位。

这时,他把1933年以来所酝酿的想法,定为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并根据当时的国情,拟定了四项目标:

“1.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2.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3.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4.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

”他的目标在于培养有健康的体魄、有劳动的习惯、有自治能力、有不畏强暴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自信心,而又能适应新生活的新国民。

他的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对我国当前的幼教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论述美国的开端计划及其现实意义。

答:

是1965年美国联邦教育署提出的旨在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的一项重要计划。

该计划要求对"处于困境者"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

具体做法是,由联邦财政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4~5岁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小学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到1年的保育。

为消除他们与其他儿童的差异,一般对4岁儿童进行1年的长期课程教育,对5岁儿童进行为期8周的短期课程教育。

该计划是二战后美国规模大、历时长、效果显著的学前教育机会均等运动。

从计划实施以来,受惠者达830万人以上。

1982年,一些儿童研究专家的纵向跟踪研究成果表明:

开端计划对促进幼儿的智力、语言、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效果明显。

总体来看,开端计划促进了美国面向贫困人口的学前教育的发展,其积极意义是显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