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6302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docx

义乌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科学家拉格朗日把17世纪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誉为人类心灵的最高产物,并说:

“因为宇宙只有一个,而在世界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人能做它的定律的解释者。

”拉格朗日所褒誉的这个人是

A.瓦特B.牛顿C.达尔文D.莎士比亚

2.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A.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化学、石油和汽车等工业,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

从而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由此人类社会

A.进入蒸汽时代B.产生现代工厂C.出现垄断组织D.迈进信息时代

4.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

B.

C.

D.

5.分析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

A.英国依然是工业头号强国B.法国增长率在四国中始终最小

C.美德工业增长速度超越英法D.德国增长速度始终超过美国

6.有这样一段广告词: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改良蒸汽机

D.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7.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是

①制定《1787年宪法》

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④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8.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

“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人人都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9.在英国,人们称达尔文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是因为(  )

A.他们都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B.他们都提出了进化学说

C.他们都是英国的科学家

D.他们都发现了万有引力

10.它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非常震惊,人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

它的理念对西方社会和思想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里的“它”是

A.《物种起源》B.《战争与和平》

C.《社会契约论》D.《英雄交响曲》

11.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维新变革,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

A.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B.牛顿的科学理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D.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12.1900年以后,美国家庭广泛使用洗衣机等生活电器,这让妇女们有了更多自主的时间实现参与政治活动的夙愿,这表明电气时代的到来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B.丰篇了女性的娱乐生活

C.加快了美国城市化进程D.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13.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德国著名的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

他制造出的汽车这一交通工具的核心技术是

A.使用蒸汽机B.使用电动机C.使用内燃机D.使用发电机

14.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4

2

1

 

A.美、德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

C.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D.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15.有这样一段广告词: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其中“吸引了世界”是指()

A.改良了蒸汽机B.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

C.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16.许多职业的出现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19世纪50年代不可能出现的新职业是()

A.火车司机B.汽车司机C.铁路工人D.煤炭工人

17.诺贝尔说:

“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诺贝尔热爱科学,勤于专研,他的发明成果是()

A.放映机和无烟炸药

B.人造纤维和现代炸药

C.煤气内燃机和飞梭

D.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

18.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A.电力的广泛使用B.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C.棉花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19.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交通信号灯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蒸汽时代的到来

C.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D.电气时代的到来

20.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B.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

C.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帝国主义重分世界的矛盾日趋激烈

22.下边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下列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

A.内燃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计算机

23.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

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A.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24.“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这里的“他”是(  )

A.英国人牛顿B.英国人达尔文

C.法国人居里D.德国人贝多芬

25.有这样一段广告词: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是指牛顿

A.提出万有引力定律B.创建微积分

C.制成反射望远镜D.写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

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

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与改良蒸汽机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生物学家,与《物种起源》有关,排除;D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世纪后期”,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完成后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教育的大众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从而得出上述内容体现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D选项符合题意;14世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

A选项不符合题意;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选项不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这样生产规模、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故C符合题意;进入蒸汽时代、产生现代工厂,均是工业革命,故AB均不符合题意;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社会迈进信息时代,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珍妮纺纱机、“火箭号”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飞行者1号”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美德工业增长速度超越英法,C符合题意;表格内容体现美德工业增长速度超越英法,没有体现英国依然是工业头号强国,A排除;法国增长率在1891-1900时期超过英国,B排除;德国增长速度在1861-1873,1874-1890年时期增长速度都比美国慢,D排除。

故选择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中获取信息。

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爱迪生发明照明电灯,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使人类世界大放光明,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生活,所以说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故D符合题意;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明内燃机、改良蒸汽机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制定《1787年宪法》的时间是1787年;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时间是1862年;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的时间是1861年;④明治维新的时间是1868年;因此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时间排序是不正确的,排除;故选C。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B符合题干材料;ACD不能说明农民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故本题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在英国,人们称达尔文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是因为他们都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非常震惊,人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

……”及所学可知,这里的“它”是《物种起源》。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排除;C项 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排除;D项是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排除。

故选A。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标志着进化论的产生,在该书中,达尔文科学地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

故本题应选C项。

1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美国家庭广泛使用洗衣机等生活电器,这让妇女们有了更多自主的时间实现参与政治活动的夙愿”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善了妇女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与题干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内燃机使石油成为新兴燃料,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C正确;AB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C。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法国的工业产量高于美、德;20世纪初美、德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二,超过了老牌帝国英国、法国,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不再是一支独秀,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乎同时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中美国和德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些主要的发明都是由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完成的,故A符合题意;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表述错误,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思考和研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选项D符合题意,瓦特改良了蒸汽机,A排除;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B排除;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排除。

故此题选D。

1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50年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产生了铁路,发现了新能源煤,所以ACD项都是当时出现的新职业。

B项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果,在这个时期不可能出现汽车司机的职业。

故选B。

1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1867年,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成无烟炸药,所以D项符合题意;人造纤维是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的,煤气内燃机是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飞梭是凯伊发明的。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8.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能源。

由于电力的使用和发展,其它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

“电器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化工业的崛起,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本题应选D。

1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是指巴黎公社;C和1917年无关。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2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实质而言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大集团的对抗不但是相互勾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相互争夺,重新分割世界。

C项没有这层意思,此题要求回答的不是两大集团的实质而是两大集团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C项是不合题意的。

故答案为D。

2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炭,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以电磁学为理论指导,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内燃机的主要动力是石油,从此时开始,石油逐渐成为重要的能源,故A符合题意;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史蒂芬孙是工业革命时期火车机车的发明者,但是电灯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故A不符合题意。

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的是亨利·福特,故B不符合题意。

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故C不符合题意。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这里的“他”是英国人牛顿。

牛顿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是指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三大定律,从而创建了经典力学体系,为工业革命打下了理论基础。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苹果落地”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