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6393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docx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docx

针灸跟师笔记共12篇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8年01月14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张某,女,36岁。

昨日与朋友生气,今天呃逆频作一天。

晨起呃逆频频,平时爱生气,胸胁胀满,脘腹胀满,嗳气,舌苔薄白,脉弦。

处理:

针刺双内关、左章门、右合谷、腹部加灸。

治疗中呃逆停,巩固治疗5次。

学习体会:

此证为气妄动,上逆动膈所致。

治以疏肝、和胃、降逆。

《针灸甲乙经》曰:

“奔豚腹胀,章门主之。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属阳主表,可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

左章门、右合谷,一阴一阳,主调气机不畅,可使气机左升右降,和胃降逆。

章门穴为脏气出入之门户,脾之募穴,有疏肝健脾、养血活血之功效,与合谷穴相伍,升降有序,呃逆得解。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8年01月20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董某,女,36岁。

呃逆3个月,原因不明,反复发作,时发时止,两胁胀满,胃脘不舒,纳差,舌淡苔白,脉弦滑。

处理:

针刺双内关、膻中、左章门、右合谷。

诊后患者即感胸脘部舒适,呃逆减少,嘱咐患者继续治疗3次。

学习体会:

《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胃为气逆为哕。

”呃逆的发生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等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畅、上逆动膈所致。

此证素由停食寒积于脾胃,且肝气郁结、升降失司所致。

治以疏肝、和胃、降逆。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812月10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患者李某,男,52岁,头胀眩晕,经常发作,迄已三年。

近因事激怒,致头胀颠痛复作,眼露红丝,头晕目眩,走路头重脚轻,摇晃不稳。

血压:

186/112mmHg,夜卧欠安。

胃纳、二便尚调。

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有力。

中医诊断:

眩晕(肝阳上亢证)

处理:

取穴行飞、风池。

针用泻法。

每日治疗1次。

学习体会:

木火偏盛所致。

遵“实则泻其子”之法,治拟泻火潜阳。

行间是肝经荥穴属火,肝脉“上入颃颡,连目系,v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泻“行间”正是泻木之子。

风池是胆经腧穴,肝与胆相表里,泻之亦具平肝潜阳之功。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10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患者高某,男,37岁,眩晕,经常发作,持续1年。

近因事激怒,致头胀颠痛复作,头晕目眩,走路头重脚轻,摇晃不稳。

血压:

150/90mmHg夜卧欠安。

胃纳、二便尚调。

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有力。

中医诊断:

眩晕(肝阳上亢证)

处理:

取穴行间、风池。

针用泻法。

每日治疗1次。

学习体会:

木火偏盛所致。

遵“实则泻其子”之法,治拟泻火潜阳。

行间是肝经荥穴属火,肝脉“上入颃颡,连目系,v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泻“行间”正是泻木之子。

风池是胆经腧穴,肝与胆相表里,泻之亦具平肝潜阳之功。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10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患者李某,男,52岁,头胀眩晕,经常发作,迄已三年。

近因事激怒,致头胀颠痛复作,眼露红丝,头晕目眩,走路头重脚轻,摇晃不稳。

血压:

186/112mmHg,夜卧欠安。

胃纳、二便尚调。

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有力。

中医诊断:

眩晕(肝阳上亢证)

处理:

取穴行间、风池。

针用泻法。

每日治疗1次。

学习体会:

木火偏盛所致。

遵“实则泻其子”之法,治拟泻火潜阳。

行间是肝经荥穴属火,肝脉“上入颃颡,连目系,v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泻“行间”正是泻木之子。

风池是胆经腧穴,肝与胆相表里,泻之亦具平肝潜阳之功。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10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患者李某,男,52岁,头胀眩晕,经常发作,迄已三年。

近因事激怒,致头胀颠痛复作,眼露红丝,头晕目眩,走路头重脚轻,摇晃不稳。

血压:

186/112mmHg,夜卧欠安。

胃纳、二便尚调。

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有力。

中医诊断:

眩晕(肝阳上亢证)

处理:

取穴行间、风池。

针用泻法。

每日治疗1次。

学习体会:

木火偏盛所致。

遵“实则泻其子”之法,治拟泻火潜阳。

行间是肝经荥穴属火,肝脉“上入颃颡,连目系,v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泻“行间”正是泻木之子。

风池是胆经腧穴,肝与胆相表里,泻之亦具平肝潜阳之功。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10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患者李某,男,52岁,头胀眩晕,经常发作,迄已三年。

近因事激怒,致头胀颠痛复作,眼露红丝,头晕目眩,走路头重脚轻,摇晃不稳。

血压:

186/112mmHg,夜卧欠安。

胃纳、二便尚调。

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有力。

中医诊断:

眩晕(肝阳上亢证)

处理:

取穴行间、风池。

针用泻法。

每日治疗1次。

学习体会:

木火偏盛所致。

遵“实则泻其子”之法,治拟泻火潜阳。

行间是肝经荥穴属火,肝脉“上入颃颡,连目系,v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泻“行间”正是泻木之子。

风池是胆经腧穴,肝与胆相表里,泻之亦具平肝潜阳之功。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10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患者李某,男,52岁,头胀眩晕,经常发作,迄已三年。

近因事激怒,致头胀颠痛复作,眼露红丝,头晕目眩,走路头重脚轻,摇晃不稳。

血压:

186/112mmHg,夜卧欠安。

胃纳、二便尚调。

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有力。

中医诊断:

眩晕(肝阳上亢证)

处理:

取穴行间、风池。

针用泻法。

每日治疗1次。

学习体会:

木火偏盛所致。

遵“实则泻其子”之法,治拟泻火潜阳。

行间是肝经荥穴属火,肝脉“上入颃颡,连目系,v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泻“行间”正是泻木之子。

风池是胆经腧穴,肝与胆相表里,泻之亦具平肝潜阳之功。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10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患者李某,男,52岁,头胀眩晕,经常发作,迄已三年。

近因事激怒,致头胀颠痛复作,眼露红丝,头晕目眩,走路头重脚轻,摇晃不稳。

血压:

186/112mmHg,夜卧欠安。

胃纳、二便尚调。

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有力。

中医诊断:

眩晕(肝阳上亢证)

处理:

取穴行间、风池。

针用泻法。

每日治疗1次。

学习体会:

木火偏盛所致。

遵“实则泻其子”之法,治拟泻火潜阳。

行间是肝经荥穴属火,肝脉“上入颃颡,连目系,v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泻“行间”正是泻木之子。

风池是胆经腧穴,肝与胆相表里,泻之亦具平肝潜阳之功。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10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患者李某,男,52岁,头胀眩晕,经常发作,迄已三年。

近因事激怒,致头胀颠痛复作,眼露红丝,头晕目眩,走路头重脚轻,摇晃不稳。

血压:

186/112mmHg,夜卧欠安。

胃纳、二便尚调。

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有力。

中医诊断:

眩晕(肝阳上亢证)

处理:

取穴行间、风池。

针用泻法。

每日治疗1次。

学习体会:

木火偏盛所致。

遵“实则泻其子”之法,治拟泻火潜阳。

行间是肝经荥穴属火,肝脉“上入颃颡,连目系,v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泻“行间”正是泻木之子。

风池是胆经腧穴,肝与胆相表里,泻之亦具平肝潜阳之功。

指导老师签名: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

龙红燕

工作单位

蒙自市中医医院

记录日期

2017年12月10日

指导老师

赵建昆

记录内容:

病例

患者李某,男,52岁,头胀眩晕,经常发作,迄已三年。

近因事激怒,致头胀颠痛复作,眼露红丝,头晕目眩,走路头重脚轻,摇晃不稳。

血压:

186/112mmHg,夜卧欠安。

胃纳、二便尚调。

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有力。

中医诊断:

眩晕(肝阳上亢证)

处理:

取穴行间、风池。

针用泻法。

每日治疗1次。

学习体会:

木火偏盛所致。

遵“实则泻其子”之法,治拟泻火潜阳。

行间是肝经荥穴属火,肝脉“上入颃颡,连目系,v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泻“行间”正是泻木之子。

风池是胆经腧穴,肝与胆相表里,泻之亦具平肝潜阳之功。

指导老师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